文武教師招聘網
首頁 浙江教師 福建教師 江蘇教師 廣東教師 江西教師 安徽教師 北京教師 上海教師 天津教師 湖南教師 湖北教師 河南教師
河北教師 海南教師 重慶教師 貴州教師 遼寧教師 吉林教師 山西教師 廣西教師 云南教師 陜西教師 甘肅教師 青海教師 四川教師
山東教師 內蒙古教師 黑龍江教師 寧夏教師 新疆教師 西藏教師 教師面試 說課稿 考試大綱 教師招聘試題 特崗教師 教師資格考試 教師資格大綱
杭州教師  廣州教師  長沙教師  南京教師  福州教師  南昌教師  教師考試大綱  教師資格大綱  政治資料  地理資料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師招聘試題 >> 政治教師招聘試題 >> 內容

教師招聘考試高中政治全套知識點總結(2)

時間:2012-6-16 16:26:12 點擊:

  核心提示:2、 貨幣的含義?貨幣的本質?貨幣的基本職能? 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是貨幣。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貨幣的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貨幣本身有價值,是商品,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并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和流通手段(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
必修2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點?
(1)人民民主的廣泛性。不僅表現在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而且還表現在民主主體的廣泛性。
(2)真實性。表現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物質的保障,人民能夠自己管理國家;而且還表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廣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實現。
3.民主與專政的關系?
(1)相互區別、相互對立,民主只適用于人民內部,專政適用于敵對勢力。
(2)相輔相成、互為前提,民主是專政的基礎,轉正式民主的保障。
4.為什么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正義的事情)
(1)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四項基本原則之一,是我國的立國之本,已經寫入憲法。
(2)是社會主義的政治保證。
(3)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下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容。
5.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的內容?
權利和自由:(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2)政治自由(3)監督權(批評權、建議權、申訴權和控告權)
義務的內容:(1)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2)遵守憲法和法律(3)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4)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6.公民在參與政治生活時,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1)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2)堅持權利和義務統一的原則(3)堅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結合的原則。
7.在我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統一的,不可分割的。
(1)在法律關系上是相對應而存在的(2)是實現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徑(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4)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確保權力的實現。
8、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為何結合?怎樣結合?
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1)我們要積極履行公民義務,以維護國家利益。(2)當三者出現矛盾時,公民的個人利益必須服從國家利益。
9、我國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質?內容?要求?
本質:崇尚民主與法制
內容:(1)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2)參與社會公共管理活動(3)參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4)關注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1)明確政治生活的作用(2)學習政治知識(3)貴在實踐
10、 民主選舉的方式?直接選舉、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差額選舉。
11.公民應如何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
(1)是否積極參加選舉、認真行使這一權利,是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種“選舉與我無關”、“選誰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識不強、主人翁一時不強的表現。
(2)怎樣行使選舉權,如何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是公民政治參與能力的體現,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養高低的重要標志。只有每個人都在周全考慮、理性判斷的基礎上,鄭重地透出自己的一票,才能選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實現民主選舉的預期目的。
12.公民參與民主決策有哪些方式?
社情民意制度、專家咨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
13.公民為什么要參與民主決策?
地位:公民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參與決策是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重要決策。
意義:(1)利于決策者充分發揚民族,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
(2)有助于決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決策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增強決策的科學性,避免決策的片面性。
(3)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提高落實決策的自覺性,推動決策的實施。
(4)利于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物的熱情和決心,鍛煉參與決策的能力,增強關心公共生活地 政治責任感。
14.發展基層民主的意義?
(1)利于擴大基層民主(2)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3)是社會主義民主最為廣泛而深刻的實踐。(4)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作。
15.我國公民行使監督權的方式有哪些?信訪舉報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輿論監督制度、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制度。
16.實行民主監督的意義?
(1)利于消除腐敗現象,克服官僚主義,改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
(2)利于維護國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
(3)利于激發廣大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注意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
17.有序與無序的政治參與的區別?
(1)是否遵循法律、法規(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3)是否正確處理權利和義務。
18.我國政府的主要職能有哪些?
(1)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2)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3)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4)提供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19.我國政府的作用?
(1)管理人們的公共生活(2)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公共服務。
20.我國政府的宗旨和原則?
宗旨:為人民服務;原則:對人民負責
21.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的基本要求?
(1)工作態度: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
(2)工作作風: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3)工作方法: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22.什么是依法行政?
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公職人員嚴格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依法處理各種事務。
23.政府為什么要依法行政?
必要性: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從根本上講,政府堅持依法行政就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就是體現了對人民負責的原則,一句話,及時為人民服務政府的根本要求。
重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和自由;利于加強廉政建設,保證政府及其公職人員不變質,增強政府的權威;利于防止行政權利的缺失和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利于帶動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24.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總體要求:按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政府行使權力必須接收人民的監督。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具體要求: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當④高效便民⑤誠實守信⑥權責統一
基本要求:(1)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以嚴格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2)建立權責明確的執法體制,促使行政權力授予有據、行使有規、監督有效;
(3)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和文明執法不斷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
(4)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25.為什么要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必要性+意義)
必要性:權利是把雙刃劍。政府權力運用得好,可以指揮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權力一旦被少數人濫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敗,貽害無窮。為了防止權利的濫用,需要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來為人民謀利益。
意義:
(1)政府接受監督是堅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證;
(2)政府只有接受監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減少和防止工作失誤;
(3)才能防止濫用權力,防止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保證清正廉潔;
(4)才能更好地適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確的決策;
(5)才能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造福于民,從而建立起一個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26、怎樣監督政府的權利?
(1)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2)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監督體系
27、政府為什么接受人民的監督?
(1)從根本上說,是有我國政府的性質所決定的。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人民意志的執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衛者,政府的公職人員是人民的公仆,是為人民利益工作的。因此,只有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才能更好地執行人民的意志,捍衛人民的利益,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的。
(2)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只有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才能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依法行政。所以說,自覺接收人民監督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
28、如何接收人民監督?
我國政府為了方便人民群眾對政府及其公職人員進行監督,建立了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例如,“陽光工程”。建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實施“陽光工程”是自覺接受人民監督的表現。
29、“陽光工程”意義
(1)一方面是規范政府及其公職人員的行政執法行為;(2)另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的權益,目的是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開放紅頭文件的查閱,說明政府的群眾意識、服務意識正在逐步加強。(3)利于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眾加強對政府工作的監督(4)利于群眾維護自已的合法權益;(5)利于群眾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6)利于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30.政府權威表現、怎樣樹立(最根本的三點)
體現:(1)堅持依法行政、維護憲法和法律尊嚴,從而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2)廉潔高效、團結合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廣大群眾中有較高的的信譽。(3)富有威望和影響力,得到人民的自覺認可和擁護,有令必行、有禁必止(4)對社會經濟發展、政治文明、文化繁榮有積極的知道和促進作用。
要求:(1)政府的權威是通過政府及其公職人員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態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職責的效果等樹立起來(2)政府樹立自己的權威,在根本的是堅持以下三個方面:堅持權為民所用;堅持情為民所系;堅持利為民所謀。
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地位和職權?
性質:是最高按國家機關
地位:在我國國家機構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國家機關都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并受它監督。
職權: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最高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
32、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33、人民代表與人民的關系:人民代表來自人民,受人民監督,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
注意:人民代表是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者,人民是間接行使者。
一方面,人民代表由人民選舉產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國家的權力。另一方面,人民代表要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監督。
34、人民代表的權利和義務是什么?
權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除審議各項議案、表決各項決定外,還享有提案權和質詢權。
義務:人大代表代表任民德利益和意志,依照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各項職權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參加生產、工作和社會活動中,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監督。
35、政體與國體的關系
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政體由國體決定,政體反映國體。適當的、健全的政體,對維護和鞏固統治階級的階級統治有重大作用。,政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36、民主集中制體現
(1)在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的關系上,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在人民代表大會的活動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問題的決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討論,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民主決定。對違反人民一直和利益的或不稱職的代表,人民有權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罷免。
(2)在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會才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司法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3)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關系上,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職權,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37、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含義和地位:
含義: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人民選擇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政治制度。
地位: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38、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為什么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2)動員了全體人民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3)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4)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39、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是什么?
(1)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2)人民在普選的基礎上選舉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3)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其他國家機關,依法行使各自的職權(4)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40“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叭嗣翊泶髸啤笔且环N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的政體。
4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什么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 P64
客觀必然性: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從根本上說,是我國國家性質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的。
意義:(1)才能始終保持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2)才能維護國家統一、民族的團結,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3)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4)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已經證明,中國共產黨能夠而且必須領導現代化建設,我們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42、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方式: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含義、原因、具體要求及三者的關系)
科學執政:就是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科學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民主執政:就是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依法執政:就是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
關系:依法執政是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科學執政、民主執政要通過依法執政體現出來,又要靠依法執政來保證實現。依法執政有利于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工作。
4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含義及內容:(1)代表中國最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2)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3)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4、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意義?
(1)確立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黨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對于黨在新世紀新階段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2)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全面體現了黨的吉貝爾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45、如何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核心、本質)
(1)關鍵在于堅持與時俱進。它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叭齻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典范,又是馬克思主義的典范。(2)核心是堅持黨的先進性。黨的先進性是黨存在和發展的根本條件。(3)黨必須緊緊抓住發展這一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堅持黨的先進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
46、中國共產黨為何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他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后點。
47、我國政黨制度的內容?
(1)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通力合作的友黨關系(2)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3)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4)多黨合作的根本活動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5)合作的重要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48、我國的政黨制度優越性?
(1)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2)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3)利于推動祖國統一大業的實現
49、我國的政黨制度符合我國國情,絕不能實行西方的多黨制的原因?
實質:取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
后果:人民政權的喪失、社會主義制度的顛覆。
50、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51、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堅持民族團結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重原則。
52、共同繁榮的必要性?
是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根本原則。
53、三原則的關系?
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是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54.怎樣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該做什么,能做什么)
(1)我們應該珍惜、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的民族關系。
我國已經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這種社會主義新型的民族關系已由憲法予以確認,也是我國在各族人民生活中都能體會到的感受到的。我們應十分珍惜,不斷鞏固和發展。
(2)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生活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里,處理好民族關系問題,既是國家的重大問題,又是人們生活中必須面對的具體問題。
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是每個中國公民的責任。
作為當代青年學生,要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的民族關系付諸行動。
55、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
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機關。
56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有哪些?
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蓬勃發展。
57、我國的宗教政策有哪些?
(1)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有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3)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4)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58、弘揚科學精神的原因?怎樣弘揚科學精神?
原因:(1)我國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要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堅持不懈地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科學世界觀和無神論的宣傳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項重要任務。
(2)中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振興中華的光榮歷史使命。
怎樣:(1)我們要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及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弘揚科學精神(2)不斷提高科學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創造美好人生。
59、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含義、原因、要求、根本特點?
含義:就是要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
原因:(1)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2)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越發展,民主也越發展。民主是具體的、歷史的。
要求:(1)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建設政治文明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設等方面,是一個廣泛的系統工程。(2)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這是我國推進政治文明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區別于資本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特征。
60.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的關系?
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
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61、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有哪些?
權利: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管轄權
義務: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其國際爭端等義務。
62、國際組織的作用?促進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協調國際政治、經濟關系;調節國際爭端,緩解國家間的矛盾,維護世界和平等。
63、 聯合國的宗旨、原則、作用?
宗旨:(1)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2)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覺原則為基礎的友好關系;
(3)促進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于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的國際問題;作為協調各國活動的中心。
(4)簡單說,就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原則: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不得對其他國家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集體協作,不干涉任何國家的內政,確保非會員國遵守上述原則。
作用:
(1)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實行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2)局限性:如何適應國際形勢發展的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面臨諸多挑戰,改革任重道遠。
64、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
中國作為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一貫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支持聯合國憲章精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支持聯合國的改革,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發揮重要作用。
65、影響國際關系的因素?(決定因素和重要因素)
決定因素:國家利益——(1)各國間存在著復雜的利益關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別和對立(2)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的對立則可能使國家間發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沖突。(3)由于各國的國家性質與追求的國家利益不同,執行的對外政策不同,國家間矛盾和利益交織,使國際關系紛繁復雜。
影響因素:國家力量-----(1)是主權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2)是含為本國利益、實現國家目標和影響別國的能力(3)是衡量一個國家雜國際社會的地位、作用和影響的重要尺度。
66、 為何要堅決維護我國的利益?
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當性和正義性。
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尊重其他國家合理的國際禮儀,并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67、 當今世界仍很不安寧的表現?(和平問題的影響因素)
當今世界很不安寧:
1)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2)民族、宗教矛盾,邊界、領土爭端導致的局部沖突(3)西方國家對這些糾紛插手和利用(4)國際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
68、解決世界和平與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怎樣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
(1)必須堅決地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
(2)改變舊的國際秩序
(3)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為基礎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發展的國際新秩序。
69、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內容?
(1)保障各國享有主權平等和內政不受干涉的權利
(2)保障各國享有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
(3)保障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享有平等發展的權利
(4)保障各個民族和各種文明共同發展的權利。
70、世界為何會走向多極化?是時代進步的要求,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71、各國應如何提高自身的綜合國力?
當今世界,發展經濟和科學技術是世界大多數國家關心的問題。世界多數國家都以發展經濟和科技作為國家的戰略重點,努力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力圖在世界格局中占有有利地位。
72、中國如何提高自身的綜合國力?
我們要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實現跨越式發展,尤其要著利于發展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73、 我國外交政策制定的決定因素是什么?
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4、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
(1)維護我國的獨立與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2)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獨立自主就是在國際事務中堅決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國際問題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準則。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75、 中國外交政策的實踐充分說明了什么?
中國式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是促進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對國際事務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76、 中國怎樣走和平發展道路?
(1)要積極發展對外關系,努力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
(2)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同世界各國的關系,不斷發展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
(3)要堅決發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永遠不稱霸。

作者:不詳 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
  • 文武教師招聘網(www.guoyanxin667788.com) © 2012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長聯系QQ:799752985 浙ICP備11036874號-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師招聘網
  •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免费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品精,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国产另类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视频 | 日韩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尹人香蕉综合网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精品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