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中教師招聘考試哲學知識點歸納(2)
辯證法部分
(一)聯系的觀點
1、普遍聯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原理):
【原理內容】(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于普遍聯系當中,事物的聯系不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觀的,整個世界就是普遍聯系的統一整體。(聯系是具有客觀性、普遍性、條件性、多樣性、系統性)。
【方法論】我們必須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對事物的聯系進行具體地分析,反對形而上學孤立的看問題。
2、原因和結果相互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原因是引起某種現象產生的現象,結果是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現象。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是先行后續的關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任何現象都會引起其他現象的產生,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其他現象所引起的。在每一事物的具體因果聯系中,原因和結果有嚴格的區別,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要承認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這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或者說要求人們自覺提高實踐活動的預見性)。
。
3、整體和部分關系的原理:
【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整體和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
(1)區別:① 二者的內涵不同;② 地位不同: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③ 功能不同,這又有兩種情形:當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體的功能就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當部分以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就會損害整體功能的發揮。 (2)聯系:① 二者不可分割:整體有部分構成,沒有部分就無所謂整體;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沒有整體就無所謂部分;② 二者相互影響:整體的性能狀態及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反之,部分也制約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作用;③ 兩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整體和部分相互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辦事情樹立整體觀念和全局思想,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二)發展的觀點
1、物質和運動相互關系的原理:
【原理內容】物質和運動是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主體;離開物質談運動或離開運動談物質都是錯誤的。
【方法論】我們要用運動、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反對割裂物質和運動二者聯系的兩種錯誤觀點。
2、運動和靜止相互關系的原理:
【原理內容】運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方法論】要求我們用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還要看到事物相對靜止的存在,反對割裂運動和靜止的辨證關系。
3、事物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原理:
【原理內容】(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是運動、變化、發展的,但是,事物的變化、發展不是雜亂無章、毫無秩序的,而是有著確定不移的基本秩序,都有其無法違背的客觀規律。 (2)規律就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方法論】承認客觀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在事物運動中把握規律。
4、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在水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恒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發展就是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即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
【方法論】我們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① 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② 要弄清事物所處的階段和地位;③ 要有創新精神,堅持與時俱進,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5、內外因關系的原理(事物發展的原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動力的原理):
【原理內容】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也就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在觀察分析問題時既要看到內因,又要看到外因,堅持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視情況而定恰當選用其中的觀點)
6、量變質變關系原理(事物發展狀態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必然結果。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堅持適度原則;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要重視量的積累。2、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也能引起質變。要學會優化結構。
7、事物發展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原理(事物發展趨勢原理、事物發展途徑原理):
【原理內容】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是一切事物發展的途徑。
【方法論】我們應正確對待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堅定信心,不畏艱難,勇往直前。
(三)矛盾的觀點
1、對立統一的原理:
【原理內容】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雙方的對立和統一是同時存在,不可分割的。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如實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堅持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堅持兩點論。
2、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原理內容】事物自身包含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貫穿于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處處有矛盾、時時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觀的。
【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敢于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堅持兩分法,一分為二的看問題,防止片面性。
3、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它是世界上諸種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的內在原因,它構成這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表現在:①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② 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③ 事物矛盾雙方各有其特點。)
【方法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反對“一刀切”“一風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關系的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證統一的。它們是相互聯結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它們在不同場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方法論】(1)有助于我們掌握(或者說要求我們懂得利用)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認識秩序(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有助于我們掌握(或者說要求我們做工作時要運用)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學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
復雜事物的多個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次要矛盾則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同時主次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統籌兼顧次要矛盾.(“抓重點”、“抓中心”、“抓關鍵”、“突出任務”、“核心問題”、“放在首要地位”)
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系:
矛盾雙方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內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則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抓主流”、“辨方向”、“識大局”(分析形勢)、“判斷性質”、“占主體”)
7、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
【原理內容】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矛盾,矛盾有主次之分,同一矛盾又有主次方面,是兩點和重點的統一。(什么是兩點論和重點論?)
【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做到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點和主流,反對一點論和均衡論。
8、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原理:
【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兩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種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點論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找中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種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統一的。離開兩點談重點或離開重點談兩點,都是錯誤的。
【方法論】我們應該把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起來,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點和主流,反對一點論和均衡論。
9、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對立原理:
【原理內容】(1)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唯物辯證法主張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認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學則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它根本否認事物內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變化的原因歸結為外部力量的推動,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聯系變化和發展。 (2)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
【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逐步學會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切忌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