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中教師招聘考試哲學知識點歸納(3)
認識論原理
1、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原理:
【原理內容】(1)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和活動,它包括相互聯系的三個方面:① 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能動地認識世界的活動,突出表現為我們通常說的“想”;② 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活動,即通常我們所說的“做”;③ 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即通常所說的決心、意志、干勁等。 (2)客觀規律、客觀條件始終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3)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還受到一系列主觀因素的制約。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既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要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同時還要端正主觀動機,做到正確地、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2、現象與本質相互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現象和本質。現象是本質的表現,本質總要表現為現象。
【方法論】要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只有認識了本質,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現象,也才能指導實踐。這要求我們要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辨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1)區別:① 含義不同: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② 程度和水平不同: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更正確、更可靠、更深刻;③ 作用不同:理性認識能比感性認識更好地指導實踐。 (2)聯系:① 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② 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既要大膽實踐,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占有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對占有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5、認識總是發展的原理:P24
【原理內容】任何一個具體的認識只是對整個世界一個層次,一個方面,一個發展階段上的認識,而世界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是無限的。人們應當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地深化認識,擴展認識,把認識向前推移。
【方法論】應當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地深化認識、擴展認識、把認識向前推移。
6、認識的根本任務原理:P12
【原理內容】認識的根本任務是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能透過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是因為:① 從現象與本質、規律的區別來說,認識了現象不等于認識了本質和規律;② 從認識的程度、水平來說,認識需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③ 從認識的作用來看,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認識事物時必須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辨證關系原理(選擇題、非選擇題)
【原理內容】: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和發展起著積極促進作用;落后的、反動的、不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和發展起著重大阻礙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承認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的決定作用;同時重視社會意識的能動反作用。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原理:(選擇題、非選擇題)
【原理內容】:不同的價值觀對個人與社會有著不同的導向作用,第一、價值觀不同,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就不同。第二、價值觀不同,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動中指向就不同。第三、價值觀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同樣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方法論】:樹立和堅持科學的價值觀,充分發揮正確的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3.正確價值觀的評價標準原理
【原理內容】:凡是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符合人類根本利益的價值觀都是正確的。
【方法論】:我們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評價標準,樹立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正確價值觀,以便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做出應有的貢獻。
4.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原理(選擇題、非選擇題)
【原理內容】:集體主義既是一種價值觀,又是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關系的政治原則和道德原則,它的主要內容是:堅持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相結合,促進社會和個人的和諧發展,倡導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當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取向。首先,是因為它反映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關系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是因為它正確地解決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再次,它是我國人民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力量源泉。
【方法論】:堅持集體主義。
反對:片面強調個人利益抹殺集體利益的思想和行為;不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強求一致的價值要求;借口國家集體利益而忽視、否認對個人正當利益的尊重和維護。
5.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關系原理(選擇題、非選擇題)
【原理內容】:二者本質上是一致的。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包括社會、國家利益)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相促進而共同發展。
但二者之間也經常發生不一致的情形,集體利益是全局、長遠利益,而個人利益一般表現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
【方法論】:集體主義原則要求個人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為了集體利益放棄個人利益,必要時犧牲個人利益及至生命來保衛集體利益。同時,要求集體更好地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滿足個人的正當利益。
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的關系原理(選擇題、非選擇題)
【原理內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目的,要求在經濟活動中堅持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需要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產生的矛盾,需要集體主義進行調節。
【方法論】: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發揚集體主義的重要調節作用,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要顧全大局。
反對: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集體主義已經過時的觀點;地方主義、本位主義、小團體主義和個人主義。
1.個人活動和社會發展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系。個人活動對社會發展產生能動的影響,當個人活動符合社會的發展規律,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時,就能對社會的發展進步起積極的推動作用;反之,就會阻礙社會的發展。個人活動又受到社會發展的制約,即個人活動受到社會環境、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
【方法論】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個人活動和社會發展的關系,根據社會條件和規律從事個人活動,使個人得到發展,同時通過進步的個人活動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反對:割裂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辯證關系,片面夸大個人活動的作用;忽視社會發展規律和社會環境的制約作用的唯心主義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