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全真模擬試卷:文化產業
一、認真閱讀“給定資料”,簡要回答下面兩題。(20分)
1.根據“給定資料1”,對“文化產業”加以解釋。(10分)
要求:精確、簡明。不超過150字。
【參考答案】
文化產業也叫內容產業,是指按照工業標準為社會公眾提供具有精神性、娛樂性的文化產品,以及對這些文化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的一系列活動的集合。文化產業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和特殊的經濟形態,是文化與經濟的結合,主要包括圖書出版業、新聞傳媒產業、動漫產業、網絡文化產業、廣告產業等。
2.“給定資料4”介紹了美、日等國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方面的具體做法。請根據材料分別概括出這些做法。(10分)
要求:內容具體,表述清晰,不超過150字。
【參考答案】
美國高度重視文化創意產業,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出口創匯產業發展。
日本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完善了文化產業相關的法律法規。
法國為文化創意產業制定了系列的優惠政策和資助措施,給文化產業提供資金保障。
丹麥為文化創意產業建立良好的市場機制、創新環境,提供專業知識培訓、提供風險資本與創投基金。
二、某市將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動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的探討”活動。請根據“給定資料”,從“動漫產業現狀”、“動漫產業政策”、“動漫發展趨勢”三個方面為市文化部門擬一份宣傳稿。(20分)
要求:
1.內容具體,針對性強;
2.用語恰當,通俗易懂;
3.不超過500字。
【參考答案】
動漫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一只獨秀,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動漫產業的崛起,動畫、游戲產業在產品數量、營業額度方面取得了可喜進步。目前我國動漫產業處于創造階段,動漫產業結構性矛盾較突出,產業鏈仍不完善,企業規模上小而分散。高端人才流失現象嚴重,原創能力不足,缺乏精品力作和品牌形象,創意與資本尚未形成良性的對接。
“十二五”規劃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十七屆六中全會再度強調文化產業的發展目標,各部門也指出將大力扶持骨干動漫企業,給予政策資金的扶持。在實際工作中,既加快建設重點產業園區步伐,又重視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繼續減輕動漫企業稅負,通過創立動漫精品工程進行資金扶持,多措并舉。相信動漫產業能夠抓住發展的時機,迎來發展之春。
動漫產業是IT業之后的有一個經濟增長點。動漫產業的逐步崛起,對與動漫產業相關聯的各個產業都會有很強的推動作用。中國的動漫市場需求是相當大的,中國動漫市場具有上千億元的市場空間。動漫產業的發展將推動文化產品的輸出,為我國民族文化“走出去”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創造一條良好的途徑。
三、“給定資料2”反映了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假定你是某文化部門工作人員,請就這些問題提出解決建議,供上級有關部門參考。(20分)
要求:
1.對存在的問題概括準確、扼要;
2.所提建議具體簡明、有針對性、切實可行;
3.不超過400字。
【參考答案】
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一是傳統產業空間布局不合理,區域發展不平衡;二是項目和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發展思路單一,產業結構雷同;三是存在地區封鎖和行業壁壘,企業規模偏小,經濟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四是產業技術含量較低,創新型人才緊缺,缺少文化精品項目和具有競爭力的品牌。
解決建議:
一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避免投資的盲目性和雷同性,轉變文化資源配置方式,統籌東西部文化產業發展,創造文化產業化的市場環境。
二是完善文化產業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文化產業的發展。
三是實施系列優惠政策和資助措施。提供風險資本與創投基金,合理扶持中小型文化企業的發展,給文化產業提供資金保障。
四是注重文化產業與數字網絡技術的融合。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開發文化資源,改造傳統文化產業,打造文化產業精品。
五是建立良好的人才培養機制。提供專業知識培訓,鼓勵和吸納更多的創新性人才投入文化產業發展中。
四、“給定資料5”畫線部分寫道:“進入‘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在保持較快發展速度的同時還應追求較高的發展質量。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將指向何處,值得關注和期待。”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聯系自己的經驗或感受,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有思想性;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3.語言流暢;
4.總字數800-1000字。
【參考例文】
文化產業發展需以“質”取勝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產業作為文化的載體,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自此之后,各省市紛紛召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討論會,制定了本地的文化發展規劃,自上而下的配套政策有效的推動了文化產業的增速發展。
然而,我們知道文化產品的質量是文化產業的生命線。近年來依靠政策的優勢,各地文化產品的數量、種類百花齊放,但是其背后的質量是否符合文化產品的要求,仍值得深思。文化產品如電視劇、電影,其年生產數量雖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但是精品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尚不具有足夠的競爭力;喜羊羊的成功為國產動畫帶來新的希望,但相比于發達國家,國產動畫由于產品的獨特性、創新性不足,在國際上影響力仍舊較弱。
沒有質量,一切無從談起,沒有質量的文化產品,更容易為社會制造文化垃圾。就目前文化產業發展狀況看,產業內部結構的不合理,片面追求速度和規模,產業項目同質化現象嚴重,各個區域間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文化精品產生和傳播過程中時效性的降低。文化產品質量的提高不會一日千里,也難以一勞永逸。只有努力克服短板,把握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律,在保證速度的情況下,創造更多具有競爭力的文化精品,才能在有效時間內尋找適合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特色之路。
在政策方面,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在發展的速度和規模上進行監督,避免資源的浪費和發展重點的偏移;在品牌方面,注重品牌意識,打造文化精品。在全國打造精品城市熱潮中,北京市提出,截止到2020年,首都將建設成為在國內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在國際上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在注重文化自修自建的過程中,也需要吸收國際上先進的經驗。如日本通過完善版權法以及著作法,保障本土文化在國際化過程中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和版權利益;美國則將視線主要放在文化創新人才的吸收和培養上創意不僅需要人才的給予和完善,同樣需要市場來進行傳播。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必然是在一系列完善的組織下形成的;在市場方面,強調文化產品的流通性市場與產品的有效對接,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對接,逐步提高公眾文化消費的品味。
質量是文化產品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古語說:欲速則不達。只有生產出高品位、有質量的文化產品,更加注重文化產業的質量和綜合效益,才能進一步提升文化的支撐力和競爭力,保障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