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公務員考試網
首頁 浙江公務員 福建公務員 江蘇公務員 廣東公務員 江西公務員 安徽公務員 北京公務員 上海公務員 天津公務員 湖南公務員 湖北公務員 河南公務員
河北公務員 海南公務員 重慶公務員 貴州公務員 遼寧公務員 吉林公務員 山西公務員 廣西公務員 云南公務員 陜西公務員 甘肅公務員 青海公務員 四川公務員
山東公務員 內蒙古公務員 黑龍江公務員 寧夏公務員 新疆公務員 西藏公務員 面試真題 筆試真題 考試大綱 考試經驗 國家公務員 事業單位招聘 教師招聘
國家公務員考試  廣州公務員考試  廣州公務員考試  最新公務員考試信息 最新教師招聘信息  最新事業單位招聘信息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公務員筆試資料 >> 公務員筆試真題 >> 內容

2008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真題及參考答案

時間:2014-5-3 15:51:51 點擊:

2008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申 論》試卷

(滿分100分   時限150分鐘)

題 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總 分

核分人

得 分

一、注意事項

1.本試卷由給定資料與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考試時限為15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限為40分鐘,作答參考時限為110分鐘。滿分100分。

2.第一題、第二題所有考生都必須作答。

第三題、第四題僅限報考行政執法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

第五題、第六題僅限報考省級(含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

未按上述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3.請在答題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寫自己的姓名、報考部門,填涂準考證號。

考生應在答題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4.監考人員宣布考試結束時,考生應該立即停止作答,將試卷、答題卡和草稿紙都留在桌上,待監考人員允許離開后,方可離開。

二、給定資料

1.我國的水能資源豐富,能用于發電的將近5.4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6年,實際開發的水電在1.29億千瓦左右,利用率不到25%,大大低于發達國家50%~70%的開發利用水平。水電是一種可再生能源,但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國用電負荷比較集中的東部省市,火電項目四處開花。大量利用煤炭發電,將對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隱患。

我國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在我國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的大幅項目地圖前,可以清楚地看到,西部幾乎所有的江河都被大壩攔腰斬斷。例如:在岷江,正在建設的紫坪鋪電站,裝機76萬千瓦,壩高156米,緊鄰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大渡河整個流域規劃建設356座電站,最大的瀑布溝電站,裝機330萬千瓦,估計移民15萬。在瀾滄江,規劃了14級梯級開發,已建成的漫灣電站裝機125萬千瓦,目前是云南最大的電站。怒江的原始生態流域相對保存完好,也已規劃開發。

2.2004年8月,云南省怒江州的規劃報告,提出以松塔和馬吉為龍頭水庫,與丙中洛、鹿馬登、福貢、碧江、亞碧羅、瀘水、六庫、石頭寨、賽格、巖桑樹和光坡等梯級組成“兩庫十三級”開發方案,總裝機容量可達2132萬千瓦,超出三峽工程裝機容量300多萬千瓦。報告指出,13個梯級電站的開發,總投資896.5億元,如果2030年前全部建成,平均每年投入30多億元,國稅年收入增加51.99億元,地稅年收入增加27.18億元。896.5億元的總投資,可帶來40多萬個長期就業機會,同時帶動地方建材、交通等二、三產業的發展,促進財政增收。實施這一方案,將使電力成為地方新興的支柱產業,由此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將遠遠超過電力行業本身。

3.怒江州是全國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少數民族占全州人口的92.2%,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刀耕火種、人背馬馱等原始生產方式和紋面部落等原始社會痕跡。怒江58.3%的區域面積被納入自然保護范圍,豐富的木材資源和礦產資源不能開發,沒有支撐地方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2002年,怒江州全年的財政收入只有1.05億元,全州4縣均為國家扶貧重點縣。2004年怒江州人均年收入在625元以下的貧困村有11個,農民人均年收入為978元。

位于滇西橫斷山脈縱谷的怒江、瀾滄江、金沙江3條大江,在東西150公里內緊密地排列依偎著,群山高聳,峽谷深切,構成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地理奇觀。整個區域達4.1萬平方公里,雪山和冰川環抱其間,古老的孑遺植物在這里延續生命,珍稀的動植物在其間繁衍生息,這是地球精心營造的一個最雄奇瑰麗的自然寶藏。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決定,將我國這一“三江并流”的自然景觀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在這樣的背景下,準備在這里實施的“兩庫十三級”怒江水電開發方案,剛一出臺便引發巨大爭議。

4.2006年,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寫道:力爭珠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區,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區,水土保持重點預防保護區和重點監測區的生態系統和生態功能得到保護與恢復。在生態脆弱區,嚴格控制開發,建立以保護生態功能為主的政績考核標準。

對引起巨大爭議的怒江水電工程,2006年水利部門某負責同志表示,完全不開發保持原生態是不可能的,因為事實上怒江已不是原生態河流,但原先提出的要充分利用怒江水資源,建設13級水電站,是一種掠奪性的開發。雖然當地希望盡早開發,但即便是沒有爭議的一兩個水電站,也要在嚴格前期工作審查的基礎上實施開發。要嚴格遵循“先規劃、后開發”的原則,確保工程方案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有序推進開發工作。

5.怒江峽谷全長316公里,以其2800米至3800米的相對高差,被譽為“東方大峽谷”。其間高山湖泊星羅棋布,江河瀑布奇麗壯觀,處處有雄關要隘、奇峰異石、飛瀑流泉、急流險灘、雪山雄峰和茫茫原始森林。怒江區域分布著植物130多科,900余屬,3000多種。其中,竹類10屬50種;花卉250多種,光杜鵑花就有90多種,蘭花150多種;藥用植物近1200種;動物505種,被譽為“物種基因庫活的博物館”。這里是“三江并流”的核心區域,是亞歐和印支兩大板塊的結合部,地質結構復雜,峽谷兩岸山體、斷層以及巖層的破碎、變質、旁側牽引現象分布廣泛,構成豐富多彩的地質構造遺跡景觀。傈僳族、怒族、獨龍族、普米族是怒江地區特有的土著居民,傳統民俗文化極具特色。如傈僳族的闊時節、同心酒、澡塘會、沙灘埋情人、“上刀山,下火!、無伴奏多聲部合唱;怒族的桃花節、仙女節、密期節;獨龍族的紋面女;普米族的吾昔節、火塘文化,此外還有各民族各具特色又互融共生的歌舞說唱文化、飲食文化,以及怒江特色的過江工具──溜索等等。

怒江州提出“三年打基礎、五年創品牌、八年建支柱”的旅游業發展目標,旅游經濟持續增長。在1997年至2006年的10年間,怒江州旅游業收入年均增長率達27.9%,國內旅游者年均增長率達18.6%,海外旅游者年均增長率達73.13%,旅游業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已成為怒江新的經濟增長點。

6.某水利水電職能部門收到反對怒江水電開發的大量意見。

政協委員A先生說:“有什么根據認為建水壩就可以提高怒江老百姓的生活?這并不是直接的因果關系。當然一部分人可以致富,水電公司的人可以致富,地方官員可以搭車致富,但當地老百姓真能致富嗎?完全靠水電站發電,用救濟的方式解決移民問題不是長遠之計,長遠之計是必須給老百姓一個生計。”他認為,移民問題不是輕易能解決的,F在報道的大量三峽移民特別是到外省市的移民出現回流問題,就是證據。當然,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不可避免,但要權衡。另外,還有污水問題,修了水庫后,活水變成死水,污染會加劇,怒江也會有類似的問題。

著名環保人士B女士根據有關統計數字指出,全國1600萬水庫移民現在仍有1000萬人生活在貧困當中。她說:“這1000萬貧困移民都沒有解決,我們有什么理由說怒江建壩就能改變怒江老百姓的貧困?怒江被人類學家認為是民族的走廊,說明有很多民族,有很多的傳統,有各自的生活方式。”B女士說:“老百姓為什么喜歡在那里生活,為什么政府在沿江給他們蓋房子他們不住,而要回到山上去?如果只看到了一個季節的怒江,而且根據幾天的考察就認為老百姓不能在那里生活是欠缺考慮的。”

某學報C主編提出:怒江作為目前我國僅存的原生態江河之一,應從國家生態安全長期目標出發,將其作為一條生態江予以保留,不予開發。這樣,一方面可使其成為國家的自然遺產得到永久保護;另一方面,把怒江作為一個江河生態的對照物和參照系,開展長期、全面和系統的環境觀測活動,取得原始生態環境系統的各種相關數據,與人類已經開發的江河進行對比,為國家進行環境影響戰略評價提供依據。他說,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已經認識到水電開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基本停止了大壩的建設。

環保專家D教授認為,不反復論證地質情況的可行性就貿然施工已經帶來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在金沙江建水壩,不是要解決能源問題,三峽上游所有的電站都是為了攔截泥沙,這只能說是在為三峽工程買單,很多研究三峽泥沙的專家都持這樣的看法。但是,真的修了多梯級水庫就能解決泥沙問題嗎?泥沙一層層攔上去,上游該怎么辦呢?

7.云南大學E教授說:“怒江中下游水電開發的確不是解決當地群眾貧困和經濟發展的唯一途徑,但是,怒江州可供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十分有限,怒江地區生存條件的惡劣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水電開發,至少是迄今為止一條可實現的對怒江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途徑!

某經濟研究所F所長認為,只有開發怒江才能有資金進行生態移民,也才有可能使植被不再被當地百姓出于生存需要而破壞,怒江水電建設完全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

上海某大學地理研究所G所長指出:“美國人民把擱淺的鯨魚推入大海,這值得贊揚;鯨魚被非洲難民捕食,這也應贊揚,因為它救活了一群人!

云南省政府某研究室H主任說,滇西北的怒江地區經濟發展緩慢,至今仍是云南乃至全國最貧困的地區。該地區72萬畝耕地大部分是掛在陡坡上的“大字報”地,每畝地的產值回報僅33元,10畝地養活不了1口人。全州唯一支撐地方經濟的森工產業也在環保工程實施后退出了歷史舞臺。

中科院I院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怒江建水電站能解決老百姓的生活問題。老百姓的貧困不可能靠國家救濟解決,庫區5萬移民的代價還是比較低的。從發電角度說,怒江的裝機容量可以達到2100多萬千瓦,超過長江三峽1800多萬千瓦的裝機容量,而怒江的投資只有長江三峽的一半,因為怒江的地理條件好,可以用較小的投資產生較大的回報。I院士強調指出:“2100多萬千瓦不是小量!彼認為,云南少數民族地區應該是優先發展的地方,這里發展水電,一部分輸出華東、華中,一部分可輸出緬甸,從國際形勢看,有其戰略意義。

8.在瑞典,幾乎所有未被大壩截流的河流均被法律保護起來,以免受到人為開發的破壞。在美國,大約有16000千米的“杰出”河段在1968年通過的聯邦《國家自然與風景河流法案》(National Wild and Rivers Act)中得到了保護,還有許多河流也受到州一級的立法保護。

在加拿大和美國等一些國家和地區,考慮到生態資源一直是當地居民在使用,所以采用居民以生態資源入股的方法,個人入股占30%左右。只要電站還在發電,還在創造經濟效益,失去土地的當地居民就不會為生存擔憂,他們一直與電站、與電力企業貧富與共。

20世紀70年代初,埃及建成了阿斯旺水壩。這座水壩給埃及人帶來了廉價的電力,控制了水旱災害,灌溉了農田,然而也破壞了尼羅河流域的生態平衡。幾千年來定期泛濫的尼羅河水帶來的肥沃土壤,沖積形成了富饒的三角洲。阿斯旺大壩建成后,截斷尼羅河,阻擋了尼羅河夾帶的大量淤泥,使兩岸土地日漸貧瘠,尼羅河兩岸綠洲失去了肥料的來源,沒有足夠的淡水沖刷土壤中的鹽分,土地鹽漬化、沙漠化傾向越來越嚴重,埃及這片美麗富饒的綠洲日漸消失。同時,高壩下游河段沉積物日積月累,使污染情況更加嚴重,水生動植物生存環境受到影響。1965年地中海產沙丁魚1.5萬噸,而大壩建成后的第二年(1971年),埃及海域已見不到沙丁魚了。尼羅河下游成了靜止的“湖泊”,為血吸蟲、蚊子的繁殖提供了條件,阿斯旺地區附近居民的血吸蟲發病率高達80%~100%。

9.漫灣水電站,是瀾滄江梯級電站開發中的第一期工程,F在國家財政每年可從漫灣電廠獲得1億多元,其中,云南省財政獲得5000多萬元,所涉及的4縣獲得5000多萬元。漫灣電廠和云南省電力公司共獲得1.2億多元。漫灣電站對國家的貢獻是巨大的,但對移民的扶持顯得十分微弱。漫灣電站實際移民7260人,移民經費實際支出5500萬元,其前期補償嚴重不足,人均不到8000元,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據調查,在庫區淹沒前,漫灣地區移民人均純收入曾高出全省平均值11.2%,1997年庫區淹沒后,這些移民人均純收入僅為全省平均值的46.7%,收入大幅下降。

田壩村距離漫灣電站大壩800米,漫灣大壩截流,村莊被淹,村民們不得不東一家西一家地搬至群山眾壑之間。有的村民說:“以前在河邊的土地灌溉很方便,而現在山上的土地沒有水,種不了糧食,要抽水上山就必須買設備、付電費,可是我們哪里有錢呢?”由于無工可做,無地可耕,一些人只能翻山越嶺背井離鄉去打工,有的人只能依靠撿電廠的垃圾為生。

漫灣水電站規劃在計劃經濟時期,修建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運行在市場經濟時期。漫灣電站的周邊地區,類似田壩村的例子還有很多,他們的困難懸在空中,反映、上訪多次都得不到解決。

漫灣水電站建成后出現的許多問題,超出了工程建設者的預料。移民普遍搬到了山上,開墾坡地,砍伐樹木,導致環境退化,水土流失加劇,滑坡與泥石流等災害頻發。在1993年蓄水后的很短時間內,就發生了100多處崩塌滑坡,財政拮據的當地政府找電廠交涉,電廠認為這是后期滑坡,自己沒有責任。

10.田納西河位于美國東南部,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級支流,流域面積10.5萬平方公里,干流全長約1050公里,地跨費吉尼亞、密西西比、田納西和肯塔基等7個州。在20世紀20~30年代,該地區經濟落后,工業基礎薄弱,由于森林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洪水泛濫成災;加之交通閉塞、水運不通,環境惡化,疾病流行,文化落后,成了美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1933年,該流域人均收入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國會立法,成立田納西流域管理局(Tennessee Valley Authority,通稱TVA),開始了規模宏大的田納西流域治理工程。從在田納西流域建設水電設施開始,到40年代末,TVA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力供應者。目前,TVA電力經營年收入達57億美元。TVA通過植樹造林等措施,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控制洪水泛濫,擴大灌溉面積,通過航道建設,形成了1000多公里的水運通航能力。1945年以來,水道吸引了30多億美元的私人投資,加速了地區工業的發展。沿河兩岸的工廠為當地居民直接提供了44000多個就業機會以及更多的服務性工作機會。

經過40多年的規劃和建設,田納西流域的自然資源得到了綜合和合理的開發,區域經濟得以振興。到1977年,全流域平均國民收入比1933年增加了34倍?梢哉f,正是從水電工程建設開始,TVA改變了田納西人的生活,把一個貧窮的田納西,建設成了以工業為主,全面發展的現代化的田納西。水電工程帶動了田納西流域農、林、漁、煤礦、旅游等行業的全面發展,徹底改變了這里貧困落后的面貌,使其成為經濟充滿活力的地區之一。

11.負責水利水電的某職能部門,就反對在怒江建設水電站的意見(即給定資料6)準備予以答復。討論后,形成了該部門答復意見的初稿。下面是初稿的基本內容:

慎重考慮生態問題。力求對每條河、每個大壩的規劃設計都慎重對待生態問題,嚴格按2003年9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做好環評報告,就每座大壩的生態問題,制定出合理的、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在不宜進行水電項目建設的國家自然保護區、世界遺產區、國家生態功能區等需要進行保護的區域內,劃定保護河段和保護流域區,禁止進行水電工程建設和其他的大型工程建設,徹底改變“技術經濟最優”的工程目標。水電建設必須與生態建設結合起來,實現工程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慎重對待資源開發問題。在生態脆弱以及生態具有特殊價值的地區,尤其不能走片面的資源開發道路。某些經濟落后地區有資源優勢,但這些地區的資源優勢是否一定能夠轉化為地區的全面發展,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才能轉化為地區的全面發展,這些問題必須弄清。對以前那些資源開發規模上去了,但經濟發展水平并未相應提高的案例要總結教訓,單純開發資源、輸出資源的模式是不可取的。對資源輸出的價格是否合理,資源開發的利潤流向是否公平以及地區經濟結構方面的相關問題,都要在規劃中給予高度重視。對于地區資源開發的規模上去了,但老百姓卻沒有相應地富起來的這種情況將不允許再發生。

江河流域的資源開發,要從對生態有利和綜合效益最大化著眼,要努力保護生態、文化的完整性。對這些地區的開發,國家要給予必要的幫助。不搞盲目開發,不能竭澤而漁,不能不給當地以可靠的未來。水電開發要強調以人為本,統一規劃,綜合平衡。要按照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效益統籌、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嚴格慎重地進行可行性研究和開發方案的實施。

有關怒江水電開發的爭議、討論,使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同等重要,可持續發展才是我國經濟的必由之路。重要的不是最后得出怎樣的結論,而是該結論是否合法,是否是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得出來的──既然我們現在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作為依據。

參考文獻: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摘錄:

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

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三、作答要求

(一)在怒江開發水電資源問題上有重大爭議。請根據給定資料1~8,指出爭議的焦點是什么,并對主張怒江水電開發和反對怒江水電開發的理由分別加以概述。(20分)

要求:指明“焦點”,概括全面,條理清楚,語言流暢。不超過500字。

(二)請根據給定資料9、10,分析這兩則資料對搞好水電開發提供了哪些啟示。(15分)

要求:分析簡明扼要,條理清楚。不超過300字。

(三)本題僅限報考行政執法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

1.給定資料7引用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長的話:“美國人把擱淺的鯨魚推入大海,這值得贊揚;鯨魚被非洲難民捕食,這也應贊揚,因為它救活了一群人”,請說明,這表達了G所長怎樣的觀點。(10分)

要求:簡明、準確地闡釋觀點。不超過200字。

2.給定資料6引述了某學報C主編提出的意見,請你站在水電規劃部門的立場,對C主編的意見作出答復。(15分)

要求:有條理地寫出答復內容,有理有據,不考慮行文格式。不超過300字。

(四)本題僅限報考行政執法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

請以“從怒江水電開發說開去”為題,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結合給定資料,自選角度;(2)符合題意,觀點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流暢;(3)總字數800~1000字。

(五)本題僅限報考省級(含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

給定資料11列出了某職能部門準備對反對意見給予答復的基本內容,請指出這樣答復存在哪些明顯問題,并就存在的問題分別說明怎樣修改補充。(25分)

要求:(1)不從格式、語言上談問題,僅從內容上指出主要問題;(2)分條作答,指出一個問題,接著寫出修改補充的內容;(3)條理清楚,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500字。

(六)本題僅限報考省級(含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

請以“人與自然”為題,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參考給定資料,觀點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生動;(2)對在“人與自然”問題上的某種錯誤傾向,應恰當闡述,給予澄清;(3)總字數1000~1200字。

【參考答案】

(一)在怒江開發水電資源問題上有重大爭議。請根據給定資料1~8,指出爭議的焦點是什么,并對主張怒江水電開發和反對怒江水電開發的理由分別加以概述。(20分)

要求:指明“焦點”,概括全面,條理清楚,語言流暢。不超過500字。

雙方爭議的焦點是:怒江水電資源開發對于怒江經濟社會和環境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支持開發的理由是:(1)當地經濟發展落后,資源利用受到限制,百姓生活貧困,開發水電是增加就業、改善當地群眾生活、增加財政收入、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2)可以搞水電輸出,滿足東中部地區用電需求,甚至可以實現電力出口。(3)開發怒江可以為生態移民提供資金支持,保護當地植被,這符合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4)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在現階段,對怒江地區進行水電開發,以改善百姓生活、促進經濟發展是無可厚非的。

反對開發的理由是:(1)水電開發不一定能使百姓脫貧致富,因為怒江開發將面臨移民難、安置難、保障難等諸多問題,必須給百姓一個長遠生計,而不是臨時救濟。(2)當地人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生活方式和傳統,如果他們愿意生活在當地,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3)怒江是完好的自然生態區,對它的開發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保護怒江,就是保護國家的自然遺產,可以為國家進行環境影響戰略評價提供依據。(4)西方發達國家基于對生態環境的考慮,也基本停止了大壩的建設。(5)泥沙的攔截問題和一些工程前期預料不到的問題也會很多。

(二)請根據給定資料9、10,分析這兩則資料對搞好水電開發提供了哪些啟示。(15分)

要求:分析簡明扼要,條理清楚。不超過300字。

第一,應加大對移民的資金扶持力度,避免因開發導致居民生活困難。第二,水電工程除了要為國家財政帶來收益外,還應該增加就業機會,為當地群眾尋求實現自身發展的出路。第三,應該致力于改變庫區落后的經濟發展模式,帶動農、林、漁、煤礦、旅游等其他行業的全面發展。第四,開發工程要嚴格做好環評工作,慎重對待生態問題,制定合理的、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第五,應從長遠考慮,通過植樹造林,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避免開發引起自然災害。第六,確保水電開發項目的規劃和原則都能夠得到有效的落實。第七,應設置專門機構處理水電開發所帶來的相關問題,避免出現只享受收益不承擔責任的現象。

(三)本題僅限報考行政執法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

1.給定資料7引用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長的話:“美國人把擱淺的鯨魚推入大海,這值得贊揚;鯨魚被非洲難民捕食,這也應贊揚,因為它救活了一群人”,請說明,這表達了G所長怎樣的觀點。(10分)

要求:簡明、準確地闡釋觀點。不超過200字。

G所長的觀點是:一個國家的環保政策必須與其國情相適應,不能用發達國家的環保標準衡量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的主要矛盾是更高質量的生活和更高層次的發展,所以保護生態環境值得肯定;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矛盾是生存,只有在滿足了人的生存需要的前提下才談得上環境保護。對怒江水電開發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要保護生態環境,又要解決怒江老百姓的貧困問題。因此,怒江水電資源必須合理開發,不能以保護環境為由反對開發。

2.給定資料6引述了某學報C主編提出的意見,請你站在水電規劃部門的立場,對C主編的意見作出答復。(15分)

要求:有條理地寫出答復內容,有理有據,不考慮行文格式。不超過300字。

C主編,您的意見我們已經收到并做了認真研究,現對您的意見作出如下答復:

第一,怒江如今已不是原生態河流,因此,不開發怒江可以使其作為國家的自然遺產得到永久保護和為國家進行環境影響戰略評價提供依據的理由也就不成立。

第二,合理地開發與有效保護并不矛盾。只有開發怒江才能有資金進行生態移民,也才有可能使植被不再因當地百姓出于生存需要而被破壞。怒江水電建設完全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田納西河的成功開發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三,西方發達國家與我們國家的國情不一樣,處理環保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怒江地區非常落后,亟需在盡可能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進行開發以滿足當地居民的生存需求,因此,應該開發怒江水電。

(四)本題僅限報考行政執法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

請以“從怒江水電開發說開去”為題,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結合給定資料,自選角度;(2)符合題意,觀點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流暢;(3)總字數800~1000字。

【參考例文】

從“怒江水電開發”說開去

怒江以其原始的生態文明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成為我國雄奇瑰麗的自然寶庫。為了發展經濟,有關部門提出了“兩庫十三級”的怒江水電開發方案。該方案剛一出臺,便引發了一場關于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的巨大爭議。新時代需要新思維、新觀念。當前,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現水電開發與生態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但也給環境帶來了較大程度的破壞。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因此,在實施怒江開發這樣大型的建設項目時,我們不能再走“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必須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發展經濟。

首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站在全局的高度做好水電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水電開發對陸生生物多樣性、水生生物、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水文和地質環境等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在開發之前,必須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法》,組織專家對這些影響進行評估,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其次,以提高執行力為著眼點,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應對水電開發引起的環境問題。絕不能以犧牲當地的生態環境為代價對怒江進行無節制、掠奪式的開發。對水電開發可能對生物、自然保護區、水文和地質環境造成的影響,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保證怒江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再次,以收益和責任共擔為原則,建立保護生態環境的經費保障機制。在水電開發過程中,保護環境需要巨額的經費,具體包括林地補償投資及植被恢復、用材林補償、灌木林補償、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坡改梯田、水土保持等費用。這些費用當中的一部分應作為開發成本,列入電站建設與運營的概算,作為保護生態環境的經費保障。

最后,以法制建設為突破口,建立保護生態環境的長效機制。世界銀行在《發展與環境》的報告中指出,“強有力的環境保護機構和政策”是保證發展過程中環境質量的“基本前提”。政府除應嚴格貫徹《環境保護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等法律之外,還應針對梯級建設中出現的環境問題,制定行之有效的單項法規。

古人說:“不謀長遠者,不足于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于謀一域。”我們一定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既要加快發展,更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路、全新的工作,推動我國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五)本題僅限報考省級(含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

給定資料11列出了某職能部門準備對反對意見給予答復的基本內容,請指出這樣答復存在哪些明顯問題,并就存在的問題分別說明怎樣修改補充。(25分)

要求:(1)不從格式、語言上談問題,僅從內容上指出主要問題;(2)分條作答,指出一個問題,接著寫出修改補充的內容;(3)條理清楚,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500字。

第一,“慎重考慮生態問題”的答復過于模糊,態度不鮮明。應改為:在怒江水電開發過程中,將堅持“先規劃、后開發”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生態環境不受破壞。同時,進行反復、充分的論證,解決好污水問題、泥沙問題、移民問題和由此帶來的相關群眾生活困難問題。

第二,“慎重對待資源開發問題”的答復不明確。應改為:摒棄片面的資源開發道路,必須堅持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加大對當地的資金投入力度,保持當地原有的多民族生活方式,帶動當地產業的全面發展尤其是旅游業的發展,增加就業,糾正只注重開發規模導致經濟發展水平下降的短視行為。

第三,答復的內容不全面,補充如下:(1)對怒江進行水電開發,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再配合后續出臺的完善的移民安置和扶貧政策,完全可以幫助百姓脫貧致富。(2)我們將派專家小組對怒江流域進行長期深入地調研,充分論證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怒江如今實際上已經不是原生態河流了,認為對怒江“不予開發”就可以“永久保護”的觀點是有失偏頗的,而且合理的開發本身也是一種保護的手段。(4)西方發達國家停止了水電開發的案例,與我國是否停止水電開發,兩者不具備可比性,因為每個國家的具體國情是不一樣的。

(六)本題僅限報考省級(含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

請以“人與自然”為題,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參考給定資料,觀點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生動;(2)對在“人與自然”問題上的某種錯誤傾向,應恰當闡述,給予澄清;(3)總字數1000~1200字。

【參考例文】

人與自然

20世紀70年代初,埃及建成了阿斯旺水壩。這座水壩給埃及人帶來了廉價的電力,控制了水旱災害,灌溉了農田,然而也破壞了尼羅河流域的生態平衡。埃及海域中可愛的沙丁魚見不到了,而血吸蟲、蚊子卻來到了人們身邊。人們終于意識到,大自然的忍耐度是有限的,我們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時,也應該精心呵護。只有這樣,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相處。

近年來,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綠樹掩映、清水環繞的村莊和小山村明亮的月亮卻漸行漸遠。時至今日,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寶藏──怒江,又面臨水電開發的爭論。開發還是不開發?社會呼吁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妥善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

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對人類長期以來過度追求物質文明的反思,是對人與自然關系歷史的總結和升華,是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規律的結果。對此,我們理應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價值觀、生態系統可持續前提下的生產觀、滿足自身需要又不損害自然的消費觀。

一是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價值觀。我們要把對自然的愛護提升為一種不同于人類中心主義的宇宙情懷和內在精神信念,體悟自然是人類生命的依托,樹立符合自然生態法則的文化價值需求。自然的消亡必然導致人類生命系統的消亡,尊重生命、愛護生命并不是人類對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類自身繁衍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應倡導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大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二是生態系統可持續前提下的生產觀。我們要遵循生態系統是有限的、有彈性的和不可完全預測的原則,生產勞動要節約和綜合利用自然資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形成生態化的產業體系,使生態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對于物質產品的生產,要在原料開采、制造、使用乃至廢棄的整個過程中,爭取做到對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對環境的影響最小、再生循環利用率最高。

三是滿足自身需要又不損害自然的消費觀。我們要提倡“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人們的追求不應是對物質財富的過度享受,而是一種既滿足自身需要,又不損害自然,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這種公平和共享的消費觀,應成為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發展的規范。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弊匀缓腿说陌l展關系不是完全對立的,只要我們心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遵循自然法則,在維護自然的前提下追求人類的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讓自然在人類的保護下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自然終將給人類以豐厚的回報。

作者:文武公務員考試網 來源:網絡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文武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以上資訊來自互聯網,如果有侵犯版權請qq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文武公務員考試網不對該資訊信息的任何真實性負責。



  • 文武公務員考試網(www.guoyanxin667788.com) © 2014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長聯系QQ:799752985 浙ICP備11036874號-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師招聘網
  •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免费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品精,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原创 | 亚洲中文字幕永远在线 | 婷婷丁香五月天婷婷 |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综合第一在线影视 |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一区二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