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公務員考試網
首頁 浙江公務員 福建公務員 江蘇公務員 廣東公務員 江西公務員 安徽公務員 北京公務員 上海公務員 天津公務員 湖南公務員 湖北公務員 河南公務員
河北公務員 海南公務員 重慶公務員 貴州公務員 遼寧公務員 吉林公務員 山西公務員 廣西公務員 云南公務員 陜西公務員 甘肅公務員 青海公務員 四川公務員
山東公務員 內蒙古公務員 黑龍江公務員 寧夏公務員 新疆公務員 西藏公務員 面試真題 筆試真題 考試大綱 考試經驗 國家公務員 事業單位招聘 教師招聘
國家公務員考試  廣州公務員考試  廣州公務員考試  最新公務員考試信息 最新教師招聘信息  最新事業單位招聘信息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公務員筆試資料 >> 公務員申論試題 >> 內容

上海市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試題

時間:2014-5-3 15:44:00 點擊:

上海市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試題

  【給定資料】

  1.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肅省舟曲縣因強降雨引發滑坡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龍江,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電力、交通、通訊中斷。

  總書記、總理作出明確指示,要求甘肅省和有關部門當前要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計救人,組織群眾避險,確保群眾生命安全,妥善安排災區群眾的生活;同時要兼顧上下游、左右岸,科學處置堰塞湖,迅速搶修重要基礎設施,特別要盡快搶通道路、電力、通信等,保證搶險人員和救災物資的運送;解放軍、武警部隊要全力支持搶險救災。李克強副總理、回良玉副總理也作出批示。

  8月8日中午12時,總理率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趕赴受災地區。

  甘肅舟鹽特大洪水地質災害救援8日晚徹夜進行。一些災害幸存者和家屬急需心理輔導。8日晚,在經過了白天的緊張救援后,大量武警戰士、部隊官兵仍在繼續進行清淤搜救工作。9日凌晨2時許,記者離開舟曲泥石流現場時看到,仍有大量救援人員在現場進行緊急清淤搜救工作。

  搜救工作9日仍在持續。9日上午記者在城區趕赴泥石流現場的公路上,可以看到大量武警消防、民兵預備役人員以及由城區居民自發組成的搜救隊伍正源源不斷趕赴災害現場。同時,用于解決災后通訊不暢的應急通信保障車也陸續進入城區開始工作。

  在搜救工作進行的同時,對失蹤、傷亡人數的統計工作也在緊張進行之中。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書記陳建華介紹,截至9日凌晨2時,初步統計災害共造成舟曲縣4496戶20227人受災,被泥石流完全損毀房屋307戶、5500多間。同時,還有11棟機關單位辦公樓被泥石流摧毀。

  2.《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以下簡稱《突發事件應對法》)已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于2007年8月30日通過,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a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就突發事件應對法的有關問題回答了新華社記者的提問。

  問:為什么要制定《突發事件應對法》?

  答: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突發事件較多的國家。各種突發事件的頻繁發生,

  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突發事件應對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許多應急管理制度。改革開放后,特別是近些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突發事件應對法制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據統計,我國目前已經制定涉及突發事件應對的法律35件、行政法規37件、部門規章55件,有關文件111件。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了有關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的應急預案,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初步建立。同時,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但是,突發事件應對工作也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應對突發事件的責任不夠明確,統一、協調、靈敏的應對體制尚未形成。二是一些行政機關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不夠強,危機意識不夠高,依法可以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不夠充分、有力。三是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等制度、機制不夠完善,導致一些突發事件未能得到有效預防,有的突發事件引起的社會危害未能及時得到控制。四是社會廣泛參與應對工作的機制還不夠健全,公眾的自救與互救能力不夠強、危機意識有待提高。為了提高社會各方面依法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及時有效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環境安全和社會秩序,迫切需要在認真總結我國應對突發事件經驗教訓、借鑒其他國家成功做法的基礎上,根據憲法制定一部規范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共同行為的法律。制定《突發事件應對法》、提高依法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是政府全面履行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迫切需要,是貫徹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客觀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問:制定《突發事件應對法》體現了什么樣的基本思路?

  答:一是重在預防,關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從制度上預防突發事件的發生,及時消除風險隱患。

  二是既授予政府充分的應急權力,又對其權力行使進行規范。

  三是對公民權利的限制和保護相統一。突發事件往往具有社會危害性,政府固然負有統一領導、組織處置突發事件應對的主要職責,同時社會公眾也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四是建立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級負責的突發事件應對機制。

  問;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與救援規定了哪些制度?

  答:突發事件發生后,政府必須在第一時間組織各方面力量,依法及時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事態發展,開展應急救援工作,避免其發展為特別嚴重的事件,努力減輕和消除其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害。對此,《突發事件應對法》與現行有關突發事件應急的法律、行政法規作了銜接,同時根據應急處置工作的實際需要并參考借鑒國外一些應急法律的規定,規定了一些必要措施:

  一是突發事件發生后,有關人民政府應當針對其性質、特點和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規定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采取應急處置措施。

  二是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者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有關人民政府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人員救助、事態控制、公共設施和公眾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措施。

  三是社會安全事件發生后,有關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有關部門依法采取強制隔離當事人、封鎖有關場所和道路、控制有關區域和設施、加強對核心機關和單位的警衛等措施;發生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事件時,公安機關還可以根據現場情況依法采取相應的強制性措施。

  四是發生嚴重影響國民經濟正常運行的突發事件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有關主管部門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應急措施。

  問:貫徹實施《突發事件應對法》,需要抓緊做好哪些工作?

  答:《突發事件應對法》確立了許多新的制度,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為了保證《突發事件應對法》的全面、正確實施,需要抓緊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廣泛宣傳。要結合近年來應急管理工作情況,對這部法律的重大意義、立法背景、主要制度等進行宣傳報道,既要讓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掌握這部法律,也要讓社會公眾充分了解這部法律,提高全社會應對危機的能力,強化全社會的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

  二是完善相關配套制度。要加強對現行有關突發事件規定的清理完善工作,凡與《突發事件應對法》相抵觸或者不一致的,應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同時,要抓緊研究制定有關配套制度,比如應急財產征收、征用補償制度、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制度、突發事件監測和預警制度等。三是落實相關措施。要按照《突發事件應對法》的相關規定,落實好健全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辦事機構,統籌安排應對突發事件所必需的設備和基礎設施建設合理確定應急避難場所,建立或者確定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研究建立國家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保險體系等各項要求,為《突發事件應對法》的實施提供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3.汶川大地震救援行動,堪稱1949年以來中國政府應對自然災難最為迅速的一次。

  較之過往的自然災害,中國政府此次救援行動,無論在決策效率、動員能力,還是在高層的親力親為以及災情的信息披露上,都顯示出巨大的進步。

  地震發生6小時后,即2008年5月12日晚8點,總理飛抵都江堰市。

  當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門開會,全面部署抗震救災工作。主持會議,決定成立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由任總指揮,李克強、回良玉任副總指揮。

  地震發生后,國家地震局立即啟動國家地震一級應急預案;民政部先是啟動了自然災害救助二級應急預案,當日晚10點15分,改為最高級別的一級響應;國土資源部啟動了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嚴防災區因地震造成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救災指揮中樞協調全國范圍內的工作。按照上述預案,中國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同時實行“行政領導責任制”。

  中央各部門、各省紛紛成立相應的救災應急機構,自上而下組織各自的救災活動。諸多參與救援的中央部門都由主要領導擔任指揮部負責人,人稱“大半個國務院搬到四川”。

  軍隊系統也做出快速反應。震后18分鐘,中國軍方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就從北京發出情況通報,解放軍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啟動。按照該預案,所有的軍隊武警,統一歸屬總參指揮部調遣。

  在重災區四川省,震后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災總指揮部,下設總值班室、交通、衛生、救援等七個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專業救援隊獲準進入災區后,四川省又增設了國際救援協調組。四川省21個市、州,均成立了以市(州)委書記為指揮長的抗震救災指揮部。

  在四川省重災區都江堰市、汶川縣、北川縣、什邡市、綿竹縣等,雖然地震造成交通、通訊、水電全部中斷,很多地方的縣級政府和部門的辦公樓倒塌,整個行政管理系統遭到嚴重破壞,但一旦恢復交通和通信,地震中幸存的基層官員基本能投身于緊急救援中。

  4.記者從教育部網站獲悉,為提高教育系統應急管理工作水平、提升教育系統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教育部應急管理咨詢專家組于2010年4月28日在北京成立。第一批專家共22名,來自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高校和部門,涉及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網絡與信息安全、考試安全和綜合管理7個領域。

  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在會議上指出,教育系統面對全國各級各類學校2.7億多名在校生,應 急管理的任務重、責任大。他希望,專家組和各位專家要把應急管理工作當做一項事業于、當做一門學問鉆研,積極為教育系統應急管理工作提供決策建議、專業咨詢、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要結合教育實際,在突出教育特點上下工夫,探索出一條最適合教育系統特點、最有利于推動工作的新路子;要突出工作重點,在力求工作實效上下工夫,切實圍繞應急管理工作的重大問題、熱點和難點問題以及新問題,積極開展多方位研究,使有限的精力,發揮出最大效益;要把握最新動態,在理論研究和工作創新上下工夫,注重借鑒國外在應急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探索新辦法,積累新經驗,進行新創造,使教育系統應急管理工作更加科學有效。

  5.中國是世界上災害發生頻率最高、災害種類最多、災害破壞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等各類突發事件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國處于世界主要地震帶上,歷史記載,一次死亡20萬人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6次,其中4次發生在中國;20世紀全球共發生8.5級以上  大地震3次,其中2次發生在中國;20世紀中國地震死亡人數占全球地震死亡總人數幾近一半。

  中國東南沿海受臺風影響大,季風影響強烈,是世界上受氣象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氣象災害種類多、災域廣、災損重。同時,暴雨洪澇、火災、地質災害、海洋災害、交通事故、礦難、疫病等公共安全形勢也十分嚴峻,造成巨大社會經濟損失。

  2005年中國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四類突發公共事件,直接經濟損失約3253億元。2007年中國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363億元,4億人(次)不同程度受災。2008年初雪災僅40天時間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16.5億元;汶川大地震造成生命財產損失之巨更是難以估量。

  6.災難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現行應急管理制度、體制、機制中的問題。參加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常委會議的常委們,很多都是帶著對2008年以來一系列災害的反思來到會上的。會議期間,緊扣完善社會管理這一主題,常委們紛紛就進一步加強應急管理制度建設發表真知灼見。全國政協常委、新疆軍區原司令員邱衍漢認為,我國的應急管理制度還存在著六方面問題:現行指揮機制不是專門的、常設的,平時深入研究不多,突發事件發生后需要一個臨時抽組、磨合過程;現行情報掌握、交流、分析評估制度略顯滯后;應急預案的修訂、演練沒有形成經常性制度,預案不全不細;戰略物資儲備的種類、數量、布局均存在不足;現行應急救援隊伍的種類、數量及其裝備均有待加強;公民應對突發事件的基本常識和自救知識普遍缺乏。

  為此,他建議從上述的一系列問題人手,逐一解決存在的問題,從事前防范、事中處置和事后善后的整體,全方位完善應急管理制度。邱衍漢特別建議,要改進目前的應急預案,加強應急救援專業、骨干隊伍建設。國家除戰略儲備外,各級政府根據本地可能遇到的災害情況預儲2/3的物資,加強應急物資的生產、儲備、運輸能力。

  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王顯政常委也表達了相似觀點。他認為,目前的應急管理體制中存在機制不健全、職責不清、協同應對水平不高的問題。在年初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中,很多地區只著眼于減輕自身的車流壓力,各地信息不對稱,造成了部分道路交通阻塞和滯留加重,延緩了救災過程。另外,因為預測預警能力不足,應急救援裝備、物資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偏低等問題也都暴露了出來。

  王顯政建議制定國家層面的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健全應急管理體制,使其常態化和專職化,實現可持續發展。完善應急聯動、信息共享等機制,層層落實責任。另外,加強信息系統、應急裝備、物資儲備、運輸能力、應急隊伍等方面的建設,確保災害來臨時,能夠迅速、及時地整合出多元、高效的救援力量。

  7.在2008年9月1日中小學開學的這一天,在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的熒屏上,全國的中小學生將共同上一堂特殊的生命意識課——《開學第一課》。這堂課將以《知識守護生命》為主題,倡議全國的中小學生每年每學期都進行應急避險教育。應急知識大講堂提供四課資料。該課由“潛能”“團隊”“堅持”“生命”四部分組成,陳燮霞、張湘祥、劉春紅等8位奧運冠軍,姚明、易建聯、王治郅等中國籃球隊隊員將和來自災區的孩子們一起,通過互動、講述等寓教于樂的形式,將奧運精神和抗災精神緊密結合,讓應急避險教育深入人心。

  8.日本是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臺風、地震是家常便飯,雪災基本上是年年都有,但關于任何一種災難的信息都能在現有的法規、條例或資料中找到,在此基礎上修建避難場所、儲備食品和水、健全應對各種災難的政策措施。比如東京于1991年建立的防災中心能承受與關東大地震相同震級的地震,自備的發電裝置也可以保證3天的正常電力,東京還與周邊的13個城市建立了災難互援機制。日本經常進行應對各類突發危機的演習,基本上每個家庭都備有救急包和防災用品;日本非常注重和強調“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抵御自然災害”;細數起來,還有很多,最重要的還是他們“防患于未然”的意識,頻發的災難增強了日本人民的防災抗災意識,除了完善的應急制度和設施,他們還有心理上的應急準備。時刻保持警惕,才能做到有備無患。

  美國通過立法來界定政府機構在緊急情況下的職責和權限,將應急納入制度化和規范化的軌道。美國先后制訂了上百部專門針對自然災害和其他緊急事件的法律法規,并注重從每一次緊急事件處理中吸取教訓,采取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20世紀90年代,美國出臺了“聯邦應急方案”,規定遇到緊急事件,首先由各州和地方政府作最初反應,如果事件超出地方政府處理范圍,在地方申請下,由總統正式宣布該地屬于受災地區或出現緊急狀態,“聯邦應急方案”隨之投入實施。以該方案為代表的美國應急體系強調對突發事件既要做出規范化、一體化的反應,同時通過模塊劃分確保應急體系在組織結構上具有最大限度的靈活性。“聯邦應急方案”將應急工作細分為交通、通信、消防、大規模救護、衛生醫療服務、有害物質處理等12項職能,每項職能由特定機構領導,并指定若干輔助機構。視災難及緊急事件的不同性質,啟動全部或部分職能模塊。

  【答題要求】

  (一)請概括“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內容。(10分)

  要求:語言精練,層次要點清楚,字數不超過200字。

  (二)結合“資料6”,談談你對文中“災難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現行應急管理制度、體制、機制中的問題”這一表述的理解。(15分)

  要求:準確、簡明,字數不超過200字。

  (三)認真閱讀“資料2”,簡要回答下面兩個問題。(20分)

  1.結合實際,分析《突發事件應對法》制定的背景。(10分)

  要求:分析思考條理清楚,觀點明確,字數不超過200字。

  2.從實踐出發,簡要概括制定《突發事件應對法》的意義。(10分)

  要求:概括全面、準確,條理清晰,字數不超過200字。

  (四)分析“資料”,就如何提高公民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提出對策。(15分)

  要求:觀點明確,語言流暢,對策可行,字數不超過350字。

  (五)閱讀“資料”,以“加強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理,促進和諧發展”為主題,寫一篇議論文。(40分)

  要求:(1)參考“資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

  (2)觀點明確,聯系實際,分析具體,條理清楚,語言流暢;

  (3)總字數1000字左右。

  【試題解析】

  (一)我國是一個災害發生頻率高、災害破壞嚴重的國家。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等各類突發事件的頻繁發生,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而我國的應對突發事故的機制還不健全,應對措施還不完善。為此,我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各級政府也在借鑒國內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針對本地區的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應急預案,加強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災難的發生往往具有很多不可抗的因素,因此災難一旦突然發生,將是對我們的應急管理機制等的一大考驗。近年來以汶川大地震為代表的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反映出我國現行的應急管理機制存在不少問題。應對突發事件的責任不夠明確,未形成協調統一的應對機制;應及機制未實現社會的廣泛參與;應急預案的修訂、演練沒有形成經常性制度,預案不全不細;公民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基本常識和自救知識。這些問題都需要在實踐中去逐步解決。

  (三)

  1.我國是一個受突發事件危害較多的國家,而因為我國人口密集、應對突發事件的機制不完善等因素,致使一旦發生突發事件會危及數以百萬計人員的生命,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而國外實踐證明將危機處理納入法制化軌道,有利于保證正當、及時、有效地應對突發事件,從而做到既有效控制和克服危機,又將國家和社會應對突發公共危機的成本降至最低。基于此,制定一部應對突發事件的基本法律,是我國適應當前日益嚴峻的公共安全形勢的必然選擇。

  2.它是我國第一部規范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共同行為的法律。它的制定有利于提高社會各方面依法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使政府能在突發事件發生后的第一時間里組織各方力量,依法及時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事態發展,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環境安全和社會秩序;有利于滿足政府全面履行職能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迫切需要;有利于貫徹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

  (四)

  第一,加大宣傳,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圖書和報刊等,向公民傳輸和普及公共安全基本常識,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和預防意識;通過互動、講述等寓教于樂的形式,向公民開展應急避險教育,讓應急避險教育深入人心。

  第二,通過有效組織和集中部署,在社區、農村、學校、醫院、企事業等基層單位開展突發事件應急培訓,結合地域特征和居住環境,針對當地多發的影響公眾人身、財產安全的突發公共事件,讓公民掌握相應的自救和互救知識,增強他們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第三,相關部門應針對常見的、多發的影響公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公共事件做好應急預案,并要求社區、農村、學校、醫院、企事業等基層單位根據應急預案做好相應的演練,使公民在掌握理論知識之余能有實踐的機會,如此不僅能提高他們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敏感度,還能通過多次演練使他們熟悉險境并掌握應對方法和技巧,最終使他們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胸有成竹,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得到切實提高。

  (五)

  【參考范文】

  加強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理

  我們從來不曾想到,近年來的中國會遭受如此多的劫難:雪災、疫情、車禍、地震。然而災難當頭,除了屏住呼吸,除了悲傷扼腕,更應反思總結,從這些災難中吸取經驗教訓,建立健全公共事件應急機制。

  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強電力、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抗災和保障能力;加強應急體系和機制建設,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加強對現代條件下自然災害特點和規律的研究,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2005年1月,《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年末成立了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2007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突發事件應對法》,并于2007 年11月1日起施行。與此同時,各級政府、各個行業加強了關于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全國共制定各級各類應急預案l30多萬件,基本覆蓋了各地常見的各類突發事件,形成了“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

  為了加強全國應急體系建設和應急管理工作,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健全機制,明確職責。各地區、各部門要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進一步加強突發事件預警預測、信息報告、應急聯動、社會動員、輿論引導等機制建設,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健全專家輔助決策機制。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和相關預案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工作,同時根據總體預案切實做好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財力、交通運輸、醫療衛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

  第二,宣傳教育,全民參與。要特別重視宣傳教育工作,宣傳、教育、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等有關部門要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圖書、報刊等,在社區、農村、學校、醫院、企事業等基層單位廣泛宣傳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識、應急管理知識、災害知識、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必須進一步提高基層群眾參與應急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推動應急管理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完善基層應急組織體系和預案體系,建立專兼結合的基層應急救援隊伍,發展壯大多種形式的志愿者隊伍,增強群眾自發組織能力。

  第三,完善預案,做好演練。把應對突發事件的各項管理工作與日常管理相結合,加強基礎工作,完善網絡建設,增強預警分析,做好預案演練,提高防范意識,將預防和應急處置有機結合起來,有效控制危機,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解決,將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第四,信息公開,及時上報。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發布應當及時、準確、客觀、全面。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要向社會發布簡要信息,隨后發布初步核實情況、政府應對措施和公眾防范措施等,并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后續發布工作。特別重大或者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各地區、各部門要立即報告,同時通報有關部門,并根據職責和規定的權限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置,控制事態。

  俗話說:“防患于未然”。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我國的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必將完善,當我們再一次面對災難時,我們會擁有更完善的應急方案,會更加胸有成竹、沉著冷靜,更高效率地戰勝災害。

作者:文武公務員考試網 來源:網絡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文武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以上資訊來自互聯網,如果有侵犯版權請qq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文武公務員考試網不對該資訊信息的任何真實性負責。



  • 文武公務員考試網(www.guoyanxin667788.com) © 2014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長聯系QQ:799752985 浙ICP備11036874號-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師招聘網
  •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免费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品精,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 曰肥老太视频日本 | 亚洲午夜在线网址网址 | 欧美亚洲国产另类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字幕 | 色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