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選題】
1.根據《水滸傳》的描述,在頭腦中再造出武松打虎的情景的過程,就屬于( )。
A.無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創造想象
D.幻想
【參考答案】B。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據語言文字的描述或者加上一定圖樣的示意,而在頭腦中再造出事物的形象的過程。
2.假定某個年齡組的平均分數為70分,標準差為10分。某生測驗得60分,則該生的智商為( )。
A.80
B.60
C.85
D.90
【參考答案】C。解析:該生測驗得60分,他的智商,代入上述公式,智商是85。
3.在個體順利實現社會化的發展中,要求他用新近學到的知識技能對原來的知識技能加以補充、改組,或者矯正,最后,使新的知識技能與已有的知識技能融為一體,這是( )。
A.早期社會化
B.預期社會化
C.發展社會化
D.再社會化
【參考答案】C。解析:發展社會化是指個體在早期社會化的基礎上進行的.對個體產生的新的期待和要求他承擔新的任務、扮演新的角色等。
4.皮亞杰的認知發展觀屬于( )。
A.人本主義
B.行為主義
C.建構主義
D.新行為主義
【參考答案】C。解析:皮亞杰認為,發展就是個體在與環境不斷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種建構過程
5.聯結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就是在刺激和反應之間建立直接聯結的過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練習
B.學習
C.強化
D.鞏固
【參考答案】C。解析:強化是聯結學習理論的核心。
6.遺傳決定論的創始人是( )。
A.霍爾
B.高爾頓
C.洛克
D.華生
【參考答案】B。解析:高爾頓的典型論調為“一個人的能力是由遺傳得來的,其受遺傳決定的過程度,正如一切有機體的形態及軀體組織受遺傳決定一樣”
7.被教育學者公認為是標志著教育學從哲學中獨立出來的第一部教育學專著是( )。
A.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
B.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C.凱洛夫的《教育學》
D.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參考答案】D。解析: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被教育學者公認為是標志教育學從哲學中獨立出來的第一部教育學專著。
8.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識的掌握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外,主要的思想是( )。
A.“兼愛、非攻”
B.“棄仁絕義”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偽”
【參考答案】A。解析: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愛、非攻”。“棄仁絕義”和“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化性起偽”是由荀況提出的
9.國家對在中學中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總要求稱為( )。
A.中學教育目的
B.中學教育目標
C.中學教育原則
D.中學教育內容
【參考答案】A。解析:教育目的規定了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什么樣的人,規定了人才培養的質量規格標準,是對受教育者的總要求。即中學教育目的就是國家規定將中學生培養成人才的總要求。
10.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范實驗,指導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是( )。
A.練習法
B.演示法
C.實驗法
D.發現法
【參考答案】B。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師向學生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范實驗,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11.最早提出經典性條件反射的人是( )。
A.杜威
B.巴甫洛夫
C.華生
D.斯金納
【參考答案】B,解析: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用狗做實驗,通過觀察狗的唾液分泌得出經典性條件反射。
12.終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保羅·朗格朗
B.羅杰斯
C.索爾蒂斯
D.布魯納
【參考答案】A,解析:“終身教育”這一專門術語,最早是由法國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朗于196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第三屆促進成人教育國際委員會”會議上首次提出的
13.蘇格拉底法又稱為( )。
A.問答法
B.發現法
C.講授法
D.雄辯術
【參考答案】A。解析:蘇格拉底在教學生獲得某種概念時,不是把這種概念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先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如果學生回答錯了,他也不直接糾正,而是提出另外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從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蘇格拉底法”自始至終是以師生問答的形式進行的,所以又叫“問答法”。
14.“教學相長”的思想來源于以下哪本著作?( )
A.《論語》
B.《茍子》
C.《孟子》
D.《學記》
【參考答案】D。解析:集儒家思想之大成的《學記》寫道“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其中,“教學相長”蘊含著早期教育心理學的萌芽。
15.學習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 )。
A.學生
B.人和動物
C.動物
D.兒童
【參考答案】B。解析:根據學習心理學對學習的定義“學習是指從低等動物到人類在后天生活過程中,通過活動、練習,獲得行為經驗的過程”,可見學習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人和動物。
16.如果一個家長想用看電視作為強化物獎勵兒童認真按時完成作業的行為,最合適的安排應該是( )。
A.讓兒童看完電視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業
B.規定每周看電視的適當時間
C.懲罰孩子過分喜歡看電視的行為
D.只有按時完成家庭作業后才能看電視
【參考答案】D。解析:根據普里馬克原理,當我們運用強化手段去激發學生學習,必須是先有行為,后有強化,排除A;D選項是用兒童喜歡的“看電視”來刺激他原本不喜歡的“完成家庭作業”,符合普里馬克原理。
17.“美德即知識”是( )的著名論點。
A.孔子
B.蘇格拉底
C.柏拉圖
D.亞里士多德
【參考答案】B。解析:蘇格拉底認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確的行為基于正確的判斷,有了正確的知識就不會明知故犯。所以,知識即等于美德。
18.提出了道德發展的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后習俗水平的是( )。
A.蘇霍姆林斯基
B.皮亞杰
C.埃里克森
D.科爾伯格
【參考答案】D。解析:科爾伯格最主要的貢獻是道德發展和道德教育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階段的道德發展理論。
19.性惡論是( )的觀點。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參考答案】D。解析:孟子主張性善論,荀子主張性惡論。
20.( )被認為是教育心理學的創始人。
A.華生
B.斯金納
C.桑代克
D.班杜拉
【參考答案】C
21.( )又稱為工作記憶。
A.瞬時記憶
B.短時記憶
C.長時記憶
D.感覺記憶
【參考答案】B。解析:我們在解決問題時提取使用記憶中的已有信息,即短時記憶,又稱工作記憶。
22.威特金將人的認知方式分為( )。
A.場依存型和場獨立型
B.反思型和沖動型
C.整體型和系列型
D.內傾型和外向型
【參考答案】A。解析:威特金通過對空軍飛行員靠什么線索來確定自己的身體是否坐直的實驗得出其結論,內部定向者即為場獨立型認知方式,外部定向者即為場依存型認知方式。
23.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使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學習進展情況的評定是( )。
A.診斷性評定
B.形成性評定
C.終結性評定
D.發展性評定
【參考答案】B。解析:形成性評定一般以教學目標為參照,只關心學生是否達到了目標,不評定學生名次,為教師提供評價教學效果的依據。
24.科舉制產生于( )。
A.晉
B.隋
C.唐
D.宋
【參考答案】B。解析:隋煬帝始設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度正式形成。
25.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認為是現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A.赫爾巴特
B.盧梭
C.洛克
D.杜威
【參考答案】D。解析:杜威的教育理論是現代教育理論的代表,而且杜威也被認為是現代教育的代言人。
26.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年人的無意識模仿,這是誰的觀點?( )
A.利托爾諾
B.孟祿
C.馬克思
D.高爾頓
【參考答案】B。解析:美國心理學家孟祿認為,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年人的無意識模仿,因而從心理學角度提出了教育的“心理學起源說”。
27.美育即( )。
A.審美教育
B.藝術教育
C.社會美教育
D.自然美教育
【參考答案】A。解析:美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點.具有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可見,美育即審美教育。
28.主張心理學應該采用實驗內省法分析意識的內容或構造的心理學流派是( )。
A.構造主義學派
B.機能主義學派
C.精神分析學派
D.人本主義學派
【參考答案】A。解析:構造主義學派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意識經驗,主張心理學應該采用實驗內省法分析意識的內容或構造,并找出意識的組成部分以及它們如何聯結成各種復雜心理過程的規律。
29.下列屬于匱乏性需要的是( )。
A.道德的需求
B.創造力的需求
C.食物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參考答案】C解析:匱乏性需要即為低級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為低級需要,是人和動物所共有的。
30.能夠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生理前提的因素是( )。
A.成熟
B.遺傳素質
C.環境
D.教育
【參考答案】B。解析:遺傳素質是人身心發展的生理前提。
31.按照遷移內容的抽象與概括化水平進行劃分,學習遷移可以分為( )。
A.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
B.正遷移與橫向遷移
C.普通遷移與特殊遷移
D.順向遷移與逆向遷移
【參考答案】A。解析:根據遷移內容的抽象與概括水平劃分,學習遷移分為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
32.下列測驗不屬于人格測驗的是( )。
A.人格調查表
B.興趣測驗
C.成就動機測驗
D.成就測驗
【參考答案】D。解析:選項中除了成就測驗是認知測驗外.其他測驗都是人格測驗。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的這句名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法
B.榜樣示范法
C.品德評價法
D.實踐鍛煉法
【參考答案】B。解析:通過自身行為進行榜樣示范,達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35.( )是中國古代最早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
A.《大學》
B.《中庸》
C.《學記》
D.《樂記》
【參考答案】C。解析:《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其主要內容包括教育作用與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與教學管理,教育教學原則與方法等幾大部分,被認為是“教育學的雛形”。
36.主張教師應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以“兒童中心主義”著稱的美國教育家是( ):
A.赫爾巴特
B.杜威
C.布魯納
D.洛克
【參考答案】B。解析:杜威提出新的三中心說: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社會為中心。
37.( )是指課業內容及其進程。
A.課程
B.教材
C.作業
D.課程標準
【參考答案】A。解析:課程是指課業及其進程。
38.《理想國》的作者是( )。
A.孔子
B.蘇格拉底
C.柏拉圖
D.亞里士多德
【參考答案】C。解析:《理想國》記錄了蘇格拉底的言行,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的代表作。蘇格拉底本人并無作品傳世。
39.我國新義務教育法是( )年頒布的。
A.1986
B.1987
C.2006
D.2007
【參考答案】C。解析:我國舊<義務教育法》為1986年頒布實施的,時隔20年之后,新的《義務教育法》出臺了。
40.在弗洛伊德看來,人格成分中的( )遵循的是“快樂原則”。
A.本我
B.忘我
C.超我
D.自我
【參考答案】A。解析:弗洛伊德將人格結構分為三個成分:本我、自我、超我。其中本我是唯一與生俱來的人格結構,由生物本能與欲望組成,遵循“快樂原則”。
41.教師提高對自己教學活動的自我觀察,發現和改進其中的問題,提出改進方案,是教師作為( )的角色。
A.設計者
B.指導者
C.組織者和管理者
D.反思者和研究者
【參考答案】D。解析:教師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評價,反思是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
42.按照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施教,體現了( )的教學原則。
A.高速度
B.高難度
C.量力性
D.直觀性
【參考答案】C。解析: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即學生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最高學習水平,在最近發展區以上超出學生的接受能力,而在最近發展區以下則為重復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