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師招聘網
首頁 浙江教師 福建教師 江蘇教師 廣東教師 江西教師 安徽教師 北京教師 上海教師 天津教師 湖南教師 湖北教師 河南教師
河北教師 海南教師 重慶教師 貴州教師 遼寧教師 吉林教師 山西教師 廣西教師 云南教師 陜西教師 甘肅教師 青海教師 四川教師
山東教師 內蒙古教師 黑龍江教師 寧夏教師 新疆教師 西藏教師 教師面試 說課稿 考試大綱 教師招聘試題 特崗教師 教師資格考試 教師資格大綱
杭州教師  廣州教師  長沙教師  南京教師  福州教師  南昌教師  教師考試大綱  教師資格大綱  政治資料  地理資料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師招聘試題 >> 教育基礎試題 >> 內容

2011-2012年中學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綜合模擬試卷及參考答案【02】

時間:2011-10-10 9:29:52 點擊: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其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不選或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20)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現特征是()

A.學校的產生

B.學制的建立

C.教育實體的出現

D.定型的教育組織形式的出現

2.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表明孔子很強調()

A.啟發式教學

B.學習與思考想結合

C.因材施教

D.學習與行動相結合

3.與啟發性原則在教學中貫徹要求不符的是()

A.激發學生積極思考

B.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C.嚴格遵守職業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4.校風是學校中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的統一體。

A.社會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5.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在于職業角色的()

A.多樣化

B.專業化

C.單一化

D.崇高化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學校教育體系的形成,即意味著教育制度化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規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層次結構的、按年齡分級的教育制度。

2.B【解析】孔子很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

3.C【解析】貫徹啟發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1)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2)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3)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4)發揚教學民主。C項與啟發項原則無關。

4.B【解析】校風是學校中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統一體,是經過長期實踐形成的。

5.A【解析】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在于職業角色的多樣化。

6.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發現真理。這體現了教學的()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7.將課程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是從()來進行劃分的。

A.課程功能的角度

B.教育階段的作用

C.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

D.課程核心組織的角度

8.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是()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鞏固性原則

9.校園文化的核心是()

A.學校的物質文化

B.學校的精神或觀念文化

C.學校組織和制度文化

D.學校的非正規文化

10.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其特殊性表現在:認識的間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異性的認識

B.有個性的認識

C.有指導的認識

D.有基本的認識

【參考答案】

6.B【解析】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并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C【解析】課程的類型沒有嚴格的意義。從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可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

8.A【解析】這是直觀性原則的定義。

9.B【解析】學習的精神或觀念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10.C【解析】學生的個體認識始終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教學認識是在主客體之間嵌入一個起主導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師。

11.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

A.備課

B.上課

C.布置批改作業

D.成績考評

12.最早在教學理論上提出班級授課制思想的是()

A.泰勒

B.夸美紐斯

C.裴斯泰洛齊

D.凱洛夫

13.“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體現的是德育的()

A.導向性原則

B.疏導原則

C.教育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14.當前,我國學校德育內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觀教育

B.價值觀教育

C.素質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5.通常所說的跳一跳、摘桃子是指()

A.先行組織者

B.最近發展區

C.教育與教學

D.解決問題

【參考答案】

11.B【解析】教學工作以上課為中心環節。

12.B【解析】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在總結前人和自己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出版了《大教學論》。該書最早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做了闡述,為班級授課制奠定了理論基礎。

13.D【解析】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14.D【解析】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過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教育和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預防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發生,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15.B【解析】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和獨自解決問題所能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實際上是兩個鄰近發展階段問的過渡狀態。

16.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體制中的領導影響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職權影響力;二是()

A.年齡影響力

B.性別影響力

C.個性影響力

D.學術影響力

17.作為人的身心發展的生理前提,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因素是()

A.遺傳

B.環境

C.教育

D.主觀能動性

18.最早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是()

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德國

19.學校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是()

A.教學

B.課外活動

C.生產勞動

D.社會活動

20.衡量受教育者道德修養水平的重要標志是()

A.道德知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參考答案】

16.C【解析】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領導影響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權威、地位、職權,這些構成了班主任的職權影響力;二是班主任的個性條件,它構成了班主任的個性影響力。

17.A【解析】遺傳是指人從上代繼承下來的生理解剖上的特點。是人發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條件,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18.D【解析】德國是最早的,在1763年,普魯士頒布普通學校的規程,規定513歲的兒童必須接受義務教育。

19.A【解析】通過教學,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

20.D【解析】道德行為是指人們在一定的道德認識或道德情感的支配下采取的行動,道德行為是人的品德的一個重要的外部表現。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答案,并將其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少選或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10)

1.現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公共性和生產性

B.公益性和免費性

C.科學性

D.國際性

E.終身性和未來性

2.在教育起源的認識上,教育學史上經典的觀點有()

A.神話起源說

B.教育生物起源說

C.教育心理起源說

D.教育勞動起源說

E.以上幾種都是

3.學校文化最終要表達()等內容。

A.對人性的理解

B.對集體的看法

C.對學習、工作的態度

D.對學校功能及社會責任的理解

E.教育的理想與追求

4.華萊士的四階段模式包括()

A.準備階段

B.醞釀階段

C.明朗階段

D.驗證階段

E.觀察階段

5.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慮的客觀條件有()

A.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

B.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制度

C.制定者的哲學觀念、理想人格

D.社會歷史發展進程

E.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

6.在法律上,學校與學生的關系是屬于()

A.干預與服從

B.責任與義務

C.教育與被教育

D.管理與被管理?

E.監護與被監護

7.上好一堂課的具體要求主要有()

A.目標明確

B.內容正確

C.方法得當

D.表達清晰

E.氣氛熱烈

8.西方古代第一本專門論述教育的著作是()

A.《大教學論》

B.《普通教育學》

C.《論演說家的教育》

D.《民主主義與教育》

E.《雄辯術原理》

9.各國學校教育制度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典型學制類型有()

A.雙軌制學制

B.六三三制學制

C.單軌制學制

D.分支制學制

E.壬寅學制

10.古希臘對后世影響較大的教育家主要有()

A.蘇格拉底

B.昆體良

C.柏拉圖

D.亞里士多德

E.夸美紐斯

【參考答案】

二、多項選擇題

1.ACDE【解析】現代教育還不具有公益性和免費性。

2.ABCDE【解析】神話起源說是人類關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觀點,所有的宗教都持這種說法。生物起源說認為,人類教育起源于動物界中各類動物的生存本能活動。教育生物起源說是教育史上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也是較早地把教育起源問題作為一個學術問題提出來的學說。心理起源說認為,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的模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教育家孟祿。勞動起源說認為,教育起源于勞動,起源于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

3.ABCDE【解析】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積淀、深化和創造出來的,并為其成員認同和遵循的價值觀念體系、行為規范準則和物化環境風貌的一種整合和結晶。

4.ABCD【解析】華萊士認為問題解決分為四個階段:準備階段、醞釀階段、明朗階段和驗證階段。

5.ABCDE【解析】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制定者及兒童本身的特點也影響到教育目的的制定。

6.CD【解析】學校和學生是教育與被教育,管理與被管理建立起來的一種社會關系,叫教育法律關系,主要由教育法調整。

7.ABCDE【解析】上好一堂課的具體要求包括:(1)目標明確;(2)內容正確;(3)方法得當;(4)表達清晰;(5)氣氛熱烈。

8.CE【解析】古羅馬的昆體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教育家。他的《論演說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專著。《論演說家的教育》又譯作《雄辯術原理》。

9.ACD【解析】由于歷史和傳統的不同,學校教育制度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雙軌制學制、單軌制學制和分支制學制三種典型的學制類型。

10.ACD【解析】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臘對后世影響較大的教育家。

三、填空題(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入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10)

1.正規教育的主要標志是近代以__________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稱制度化教育。

2.從一門規范學科的建立,從獨立的教育學誕生的角度說,通常以德國的__________為標志。

3.校風是學校中物質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的統一體。

4.教育目的是各級各類教育培養人的總的__________和總的__________,是各級各類學校工作遵循的總方針。

5.師生關系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構成__________關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__________關系。

6.教學大綱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

7.講授法可分為講述、____________________三種方式。

8.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__________

9.我國德育的基本途徑是__________

10.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習輔導、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三、填空題

1.學校系統;

2.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

3.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4.質量標準,規格要求;

5.授受,民主平等,相互促進;

6.說明部分,本文部分;

7.講解,講演;

8.京師同文館;

9.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10.生活輔導,擇業指導。

四、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的正誤,并在題后括號內打“√”“×”。每小題1分,共10)

1.當代教育的發展中,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2.童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學家稱之為危險期,因此,對這一階段的少年一定要嚴加看管。()

3.一定社會的政治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的性質,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著培養人才的質量規格。()

4.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是知識授受的關系。()

5.課程目標的確定取決于知識或學科的內容。()

6.在泰勒的課程原理和評價原理基礎上涉及的課程評價模式是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7.分組教學是為了克服班級授課制的弊端而提出的,r因此比班級授課制優越。()

8.德育的過程具有多端性。()

9.依據柯爾柏格的道德認知模式進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兩難故事法。()

10.班級管理應該以學生為核心,建立學生為本的班級管理機制。()

【參考答案】

四、判斷題

1.√【解析】隨著當代教育的發展,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2.X【解析】初中階段被心理學家稱之為危險期

3.√【解析】社會的政治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的性質,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著培養人才的質量規格。

4.×【解析】教育過程中師生關系并不是單項傳輸過程,它需要學生積極地、富有創造性地參與。

5.×【解析】確定課程目標的依據主要有三個方面,即對學生的研究、對社會的研究和對學科的研究。

6.×【解析】在泰勒的課程原理和評價原理基礎上涉及的課程評價模式是目標評價模式。

7.x【解析】分組教學有其優點同時也有一些較嚴重的問題,見教學組織形式章節。

8.√【解析】德育的過程具有多端性是正確的。

9.√【解析】依據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模式進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兩難故事法。

10.√【解析】班級管理的對象主要是學生,題千說法是正確的。

五、名詞解釋(每小題2分,共10)

1.意義學習

2.個人本位論

3.隱性課程

4.榜樣法

5.教育(狹義)

五、名詞解釋

1.意義學習: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

2.個人本位論:提出教育目的應當從受教育者的本性出發,認為個人價值高于社會價值,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人,充分發展他們的個性,增進他們的個人價值的教育觀念。

3.隱性課程:是指在學習環境,即物質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中習得的非預期或非計劃的知識、, 價值觀念、規范和態度,這種環境就是非正式的、潛在的課程。

4.榜樣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

5.教育(狹義):是指學校教育,是專門組織的教育,它是根據一定的社會現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陶冶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一定社會(或一定階段)的需要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

六、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

1.簡述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

2.簡述素質教育患想的基本觀點。

3.簡述教師的專業素養。

4.簡述啟發性原則的含義及貫徹的基本要求。【參考答案】

六、簡答題

1.信息技術對教育產生的影響是:

(1)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知識的觀念;

(2)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學習和教育的觀念;

(3)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為實現教育的第三次飛躍提供了平臺。

2.素質教育思想的基本觀點是:

(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2)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的教育。

3.教師的專業素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的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貫徹啟發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1)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揚教學民主。

七、論述題(10)

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上好課,什么樣的課才算是好課?

【參考答案】

七、論述題:公務員考試在線教師招考網提醒:論述題答題要點必須附帶解釋,否則不得分或得分低。

【答案要點】

教師進行教學,平時的業務準備、思想準備和精心備課,最后總要落實到教好課上。為了上好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上課應符合的要求包括: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表達清晰、組織嚴密、課堂氣氛熱烈。

1.目標明確。指教師上課時明白這堂課要使學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識和技能,要養成什么行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樣的態度,要學會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

2.內容正確。是指教師教授的知識必需是科學的、確鑿的、符合邏輯的,教師教學技能或行為要符合規范,并且應該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是正確的,如果不正確,教師就要及時加以糾正。

3.方法得當。是指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佳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于選擇方法,創造性好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效果。

4.表達清晰。是指教師上課要堅持用普通話,聲音要響亮,言語表達的速度要適合學生可接受程度,語言要流暢、生動、明白易懂,板書要規范、準確、清楚。組織嚴密,是指課程次序分明、有條不紊,課的進行緊湊,不同任務交換時過渡自然,課堂秩序良好。

5.氣氛熱烈。是指課應該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注意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動腦、動口、動手,課堂內充滿民主的氣氛,形成生動活潑的教學局面。

八、案例分析題(10)

這是重慶一中學由學生剃頭發事件而不讓其上課的材料。

劉某是一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他特喜歡羅納爾多,把頭發剃成足球樣式形狀,第二天便來學校上課,剛走進教室,被老師看見,老師便對他說:你的發式太怪了,把頭發再去剪剪,恢復正常了再來上課,順便讓你爸爸媽媽來學校一趟。劉某回家后,將這件事告知家人,第二天他的外婆便一起來學校,學校老師要求劉某剪掉頭發,并不準許他上課。外婆帶他去將頭發剪成光頭,第三天又來學校,沒想到學校老師卻說哪有學生光頭來上課的,依然不允許其上課,外婆只好找校方領導,校方說不準許其上課。家長說:可否戴帽子上課。校方說:不行,等頭發長長了再來上課。家長為讓劉某學習,找到教育局領導反映情況,教育局要求準許劉某上課,并且在校期間(要遵守學校紀律)要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學校收到教育局通知后,(對劉某家長說)以劉桌光頭損壞學校形象為由不允許劉某上課。

運用相關的教育法規及你所掌握的教育學原理回答:學校這樣做是否合理,為什么?

【參考答案】

八、案例分析題

【要點提示】

1.從法律的角度說,義務教育法中明確規定,享受九年義務教育是學生們的權利,任何人無權剝奪。因此,對品行有缺點的學生,教師應當耐心地教育、幫助,不得歧視。學校對未成年學生包括那些犯了錯誤的學生,只有教育權,而無拋棄、勒令離校、限制上課等處罰權

2.從情理的角度說,初二學生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于事物認識的不完善、不深刻,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夠強,基于這樣的身心特點,犯錯誤、違反校規校紀是在情理之中的。如果學校都以開除、限制學生上課等簡單的方式處罰學生的話,那么,教育既無藝術,也無科學可言了。雖說教育不是萬能的,但學校未經嘗試其他教育方法便急于處罰學生,顯然不合情理。

3.學校隨意處罰學生,甚至將違反紀律的學生驅逐出校園,推向社會,是對社會、學生的一種不負責任。學校作為專門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起教育責任。何況,對于學生的錯誤,學校領導和教師也有一定的責任。

作者:不詳 來源:網絡
  • 文武教師招聘網(www.guoyanxin667788.com) © 2012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長聯系QQ:799752985 浙ICP備11036874號-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師招聘網
  •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免费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品精,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欧美精品二区视频 | 亚洲专区自拍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 | 亚洲婷婷综合另类一区 | 亚洲制服丝袜日韩熟女中文 | 中文字幕亚亚洲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