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教師要有禮貌,嚴格遵守課堂紀律,不遲到,不早退,請假必須履行手續。
二、上課時服裝輕便(應盡量脫去上衣外套),應穿運動鞋和硬底鞋,不戴帽子 和圍巾,衣袋內不裝有礙活動安全的雜物。
三、應按教師的要求,認真完成各項練習,并努力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外作業。
四、上課預備鈴響后,要立即到指定地點排好隊,由班級體委整隊并嚴格執行課堂禮節。課結束前必須整隊,聽取教師小結。
五、課前體育委員應主動協助教師布置場地、器材。上課時應協助教師做好安全保護工作,課后協助收回器材。
六、嚴格執行規定的安全措施,愛護場地器材、設備。
25、體育教師應具備的心理品質有那些?
體育教師應具備的心理品質有六個方面。
一、興趣方面:教師對教育工作的興趣,是做好教學工作的重要條件。體育
教師在興趣方面應具備:
(1)廣闊的、多方面的興趣;
(2)對體育學科,有濃厚而專一的興趣。教師不僅對運動項目具有廣泛的愛好,更重要的是應專注于研究學生身心發展和教學方法的興趣上。體育教師只有具有廣活的求知興趣,才能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動機和誘發健身的欲望。
二、情感方面:教師的情感對學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情感表現有以下四點:
(1)樂觀的情緒,積極進取的精神。有利于把學生培養成精神飽滿,上進心強的人。
(2)熱愛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基礎。特別對于體質差的學生,在教學和訓練上更應關懷備至。愛生是教師的最基本品質之一,而且是推動教師積極工作的力量。
(3)理智感。這是與求知、科學態度、探索真理相聯系的情感。它對于激發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術、技能是非常有益的。
(4)不遷怒。教師要善于克服自身氣質和性格上的弱點,在教學上對學生的錯誤和缺點,不感情用事,不嚴詞指責,要倡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方法。
三、意志方面:堅強的意志是教師在困難條件下完成工作任務的重要條件。教師意志上的良好品質,對學生的思想行動有直接的影響。
(1)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力求達到預定目的堅強意志力。
(2)個人激情、欲望和行動有自制的能力。
(3)在困難面前堅定不移,行動果斷,勇于克服困難,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教師所具備的這些意志品質,可以獲得學生的信任和贊揚,在教學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教學能力:教學質量的優劣,主要取決于教師全面掌握教材和實施教學方法的能力。
(1)語言能力:清晰生動的講解而富有感染力,能引起學生的豐富想象力,有助于建立技術概念。
(2)示范能力:精湛的示范,對于技術動作的結構、順序、要點、難點,揭示深刻;輕松自如的示范,可以引起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狀態。
(3)組織能力:完善的組織教學,可使教材按學生的身心特點、教材的系統和順序實施,以達到增強體質之目的。
(4)教育的機智:這是教師對意外的情況,對問題快速作出反應,及時采取對策的能力。這種能力取決于教師本身豐富的教學經驗和預測反饋的能力。
五、敏銳的觀察力:觀察力,是指教師對學生“知人之明”的能力。這種能力有助于教師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
(1)精確的了解學生的個性:教師對學生的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郁質)和性格(內傾,外傾)的類型,具備鑒別和歸類的能力。
(2)善于觀察學生行為和情緒:行為和心理狀態是統一的。一個具有敏銳觀察力的教師,能通過學生的行為特征,很準確的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如下表所示:觀察判斷表行為特征心理狀態猶豫—→膽怯退縮——→畏懼浮燥——→急于求成逞能——→驕傲松懈——→疲勞歡快——→興趣。
六、不斷創新的精神:一個有成就的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和訓練中,決不是一個因循守舊,固步自封而是好學不厭,悔人不倦,并且有豐富的知識貯備的人。體育教師只有具備不斷創新的精神,才能使體育教學始終按照客觀規律向前發展。體育教師所具備的心理品質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教育實踐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體育教師只有樹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思想,嚴格地進行自我教育,在業務上刻苦學習,才能使心理品質逐漸完善起來。
26、中國的第一個新教育學制
1903 年(癸卯年),張百熙和張之洞、榮慶等重新擬訂了《奏定學堂章程》,正式公布在全國實行,被稱為"癸卯學制",這是我國第一個新教育學制。1905年,清政府又明令廢止科舉制度。從此,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教育體制和一千余年的科舉制度。也開始在學校教育中開設體操課,才開始有了體育。
27、外國體育發展史
(1)在古希臘,燦爛的文化、發達的哲學思想和教育思想,帶來了體育繁榮。各城邦之間的軍事交戰,更加促進了他們對體育的重視。最典型的是斯巴達,他們不僅重視尚武教育,同時很注意優生。新嬰兒必須交送國家檢查,體格強壯者才歸還父母養育,患病或畸形的兒童便被丟入山谷之中,任其死去。古希臘人還在祭祀活動中誕生了輝煌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并延續達千年之久,為人類體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2)中世紀(476—1640)歐洲進入黑暗的封建社會階段。經濟文化落后,在有害思想的支配下,除了在為統治階級培養接班人的封建貴族子弟學校的騎士教育中施以體育之外(規定“騎士七技”即騎馬、游泳、投槍、擊劍、行獵、跳棋、吟詩,其中有五項屬于體育范疇),在一般教會學校的課程中,沒有發展體能的活動計劃,被稱為“沒有體育的教育”,致使一般人身體能力退化,加之不講衛生,忽視防治疾病,造成流行病、傳染病蔓延,民族體質日衰。
(3)于14、15世紀發源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此后第一個倡導“三育”學說的是英國的哲學家、教育家洛克(1632—1704)。他明確地把教育分成體育、德育和智育三部分,并強調指出“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全之身體”。主張在宮庭訓練學校開設體育課程。
(4)18世紀,法國出現了以反對教學權威和封建制度為目的的啟蒙運動,其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和文學家盧梭(1715—1771)。他主張在教育上要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
(5) 19世紀,西歐由于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和民族主義傾向,各國之間接連發生戰爭,如克里米亞戰爭等,許多國家都遭受戰敗的屈辱。正是出于強國強民的需要,迫使各國開始重視體育,因而相繼出現了“體操之父”,如德國的“體操之父”古茨姆斯等。作為人類社會財富的體育,以后流傳到歐亞美各洲,推動了世界體育運動的發展。正當歐洲各國紛紛采用和推廣德國和瑞典體操的時候,英國由于其獨特的社會條件,興起了符合他們民族特點的戶外運動、娛樂和競技運動。隨著英國殖民主義的擴張以及斯賓塞的著作流傳,英國的戶外運動、娛樂和競技運動,逐漸在美國、歐洲以及其他許多國家得到傳播。
28、中國體育發展史
(1)中國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一百多萬年以前,當人類的社會活動還只能勉強區分為求食(采集、漁獵)和攻防(對野獸和對其他人群的進攻和防衛),就發展了走、跑、跳、投、浮水等基本的技能。甚至在四萬年前,中國的人類就用上了“飛石索”,在二萬八千年前弓弦箭的發明,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重大的影響。那時,體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開始以教育(從手段和內容上)或雛形娛樂的面孔登上了人類歷史的大舞臺。社會藉此開始有了萌芽狀態的體育。
(2)在我國夏、商、周、春秋時代,歷時一千六百年的奴隸社會中,由于奴隸主階級統治的需要和頻繁的戰爭,刺激了軍事武藝的發展和對軍隊身體訓練的重視。春秋時期出現了許多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們的哲學思想、軍事思想、教育理論和體育實踐,對這一時期的體育活動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如孫武不朽的軍事經典《孫子兵法》,其中就有不少有關身體技能和訓練的內容。孔子除在他興辦的私學中進行六藝教育外,還主張學生進行郊游和游水。他本身也愛好射箭、打獵、釣魚和登山等體育活動,并注意衛生保健,因而身體強健。
(3)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漢代體育。由于漢代政策寬簡,人民得以休養生息,出現了政治鞏固、經濟文化發展的文景之治。加之為了擊退外來的侵擾,需要加強軍備,使人民強身祛病。這些社會需要,促使漢代體育在先秦體育的基礎上,獲得了很大發展。由于漢代雄厚的物質基礎,使得宮廷和民間的娛樂性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名目繁多。其中有關體育的項目有角抵(包括角力、摔交)、舞蹈(蹋鞠舞等)以及秋千、舞龍、耍獅、高踐等活動。有的活動在后世發展成為競技運動項目,有的至今仍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傳統身體娛樂活動。
(4)兩晉、南北朝時代,出現了混亂、分裂的局面。在體育活動方面,漢代那些能促使人民強身祛病的活動項目,如賦鞠等逐漸被廢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倒也促進了娛樂性體育和導引養生的發展。如統治者提倡的奔棋、歌舞、百戲等。
(5)封建社會的中期,隋、唐、五代時期,特別是唐朝,由唐太宗李世民執政時的“貞觀之治”到唐玄宗當權時的“開元盛世”共百余年,全國統一,經濟、文化、政治的發展都達到了鼎盛時期。在這種社會條件下,隋唐體育的發展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景象。隋唐體育活動的特點是范圍廣,規模大,上起宮廷王紀,下至文官武將和平民百姓。再者,隋唐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促進了體育場地和器材的改進,如唐代就出現了充氣的足球和球門,用油料澆筑球場。
(6)到了封建社會末期的宋、元、明、清時代,體育又隨著社會的變革而變化發展。例如,北宋時由于沿襲了武舉制,又加上王安石變法,提倡富國強兵,對體育的發展起了刺激作用;畢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促進了體育圖書資料的出版,對體育養生資料的挖掘、整理、研究和著述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清初為了抵御沙俄入侵,執行了講武綏遠、御敵防疆的政策。在康、乾盛世,經濟上采取了一些促進生產的措施,在考試制度上沿襲了武舉制,甚至文科考試也先考騎射,不合格者不準參加筆試。練兵制度也比較完整,因而不僅軍隊精良,民間也涌現出了許多武藝高強的名人壯士。因而在此時期,中國武術的發展又出現了一個新的高潮。但是,在乾隆之后,政治腐敗,民不聊生,中國封建社會走向衰落。特別是清中葉以后,大量鴉片的輸入,毒害了廣大人民的身體;加上清朝政府為了維護其統治,“禁民習武”,致使民族體質日衰,“國力弱,武風不振”,被外人辱為“東亞病夫”,體育也由此一瀕不振。
29、乒乓球運動的起源
乒乓球起源于英國,歐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稱為"桌上的網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網球發展而來。19世紀末,歐洲盛行網球運動,但由于受到場地和天氣的限制,英國有些大學生便把網球移到室內,以餐桌為球臺,書作球網,用羊皮紙做球拍,在餐桌上打來打去。
20世紀初,乒乓球運動在歐洲和亞洲蓬勃開展起來。1926年,在德國柏林舉行了國際乒乓球邀請賽,后被追認為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同時成立了國際乒乓球聯合會。
乒乓球運動的廣泛開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進。最初的球拍是塊略經加工的木板,后來有人在球拍上貼一層羊皮。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歐洲人把帶有膠粒的橡皮貼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發明了貼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種類似網球的橡膠球,1890年,英國運動員吉布從美國帶回一些作為玩具的賽璐珞球,用于乒乓球運動。
在各種乒乓球比賽中,最負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起初每年舉行一次,1957年后改為兩年舉行一次。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從日本買回10套乒乓球器材,從此,乒乓球運動傳入中國。
30、籃球運動的起源
籃球運動起源于美國,是1891年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體育教師、美籍加拿大人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的。
籃球最早傳入中國是在1894年,由考普林斯頓中心的鮑勒·貝利將籃球帶到我國天津的。
31、足球運動的起源
足球運動是一項古老的體育活動,源遠流長。據說,希臘人和羅馬人在中世紀以前就已經從事一種足球游戲了。他們在一個長方形場地上,將球放在中間的白線上,用腳把球踢滾到對方場地上,當時稱這種游戲為“哈巴斯托姆”。 EQr121學校體育網
到19世紀初葉,足球運動在當時歐洲及拉美一些國家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已經相當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運動的第一個文字形式的規則《劍橋規則》誕生了。EQr121學校體育網
然而眾多的資料表明,中國古代足球的出現比歐洲更早,歷史更為悠久。 EQr121學校體育網
EQr121學校體育網
我國古代足球稱為“蹴鞠”或“蹋鞠”,“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詞最早記載在《史記匪漲亓寫》里,漢代劉向《別錄》和唐人顏師曾為《漢書.枚乘傳》均有記載。 EQr121學校體育網
到了唐宋時期,“蹴鞠”活動已十分盛行,成為宮廷之中的高雅活動。1958年7月,前國際足聯主席阿維蘭熱博士來中國時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國。
從17世紀中后期開始,足球運動逐步從歐美傳入世界各國,尤其是在一些文化發達的國家更為盛行。越來越多的人走向球場,投身到這一富有刺激性和暢快感的運動中去,以至于一度將足球運動開展得好壞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文化發達與否的標志。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人率先為足球運動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863年10月26日,英國人在倫敦皇后大街弗里馬森旅館成立了世界第一個足球協會——英格蘭足球協會。會上除了宣布英格蘭足協正式成立之外,制定和通過了世界第一部較為統一的足球競賽規則,并以文字形式記載下來。
英格蘭足球協會的誕生,標志著足球運動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因而,人們公認1863年10月26日,即英格蘭足球協會成立之日為現代足球的誕生日。
32、排球運動的起源
1895年,美國馬薩諸塞州(舊稱麻省)霍利約克市基督教青年會中,一位叫威廉.基.摩根的體育干事發明了排球。同年,該市的“司堡爾丁體育用品公 司”試作了第一個圓周為25-27寸(約63.5-68.8公分)、重量9-12蠱司(255-346克)的排球。
最初這項運動叫Mintonette(小網子之意),1896年春田市霍爾斯特德教授
建議改為Volleyball(空中連續擊球之意)。因為這種運動是使球在空中飛 來飛去,這便是現代國際通用名稱Volleyball--排球。
同年,美國人卡麥隆出版了第一個排球比賽規則,美國基督教青年會在春田市春田學院進行了第一次公開比賽,參賽隊兩個,實行的是5人對5人制。
33、田徑運動的起源與發展
田徑運動是人類長期社會實踐發展起來的,包括男女竟走、跑躍、投擲四十多個單項,以及由跑跳、跳躍、投擲部分項目組成的全能運動。以時間計算成績的竟走和跑的項目,叫"徑賽"。以高度和遠度計算成]績的跳躍、投擲項目叫"田賽",田徑運動是徑賽、田賽和全能比賽的全稱。 EQr121學校體育網
遠在上古時代,人們為了獲得生活資料,在和大自然及禽獸的斗爭中,不得不走或跑相當的距離,跳過各種障礙,投擲石塊和使用各種捕獵工具。在勞動中不斷的重復這些動作,便形成了走、跑、跳躍和投擲的各種技能。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有意識地把走、跑、跳躍、投擲作為練習和比賽形式。
公元前776年,在古希臘奧林匹克村舉行了第一屆古奧運會,從那時起,田徑運動為正式比賽項目之一。1894年,在法國巴黎成立了現代奧運會組織。 1896年在希臘舉行了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在這屆奧運會上田徑的走、跑、跳躍、投擲的上些項目,被列為大會的主要項目。至今已舉行的各屆奧運會上,田徑運動都是主要比賽項目之一。
1990年在巴黎的第二屆奧運會上,才有女子參加,參加的女運動員只有六名。
田徑運動在我國的發展是經外國傳教士于本世紀初帶入的,當時只在教會創辦的學校之間開展后來,才逐漸擴展到各級國立、私立學校。
新中國成立后,田徑運動得到迅速普及,技術水平提高很快。1953年起,幾乎每年都舉行規模較大的全國性的田徑運動會,在群眾性體育運動廣泛開展的基礎上,我國田徑技術水平和成績縮短了國際間的差距。1956年,女子跳高運動員鄭鳳榮以1.77米打破了當時1.76米的世界紀錄。六十年代有10個項目。進入了世界前10名。1983年,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全會上朱健華以2.38米創造了他自己保持的2.37米的世界紀錄。同年,徐永久以45'13'4的成績創女子竟走世界紀錄,成為我國第一個在世界比賽中獲得冠軍的田徑運動員。
34、羽毛球運動的起源
現代羽毛球運動起源于英國,據說1860年在英格蘭,格拉斯哥郡的倍明頓莊園舉行宴會上,由于下雨,客人們只能呆在室內,有幾個從印度回來的退役軍官就向大家介紹了一種隔網用拍子來回擊打毽球的游戲,人們對此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后來人們就以倍明頓(Badminton)作為次項運動的名稱。1893年英國成立了羽毛球協會,1899年舉行了第一屆全英羽毛球錦標賽。此后羽毛球運動就傳到了世界各地。
1934年,國際羽毛球聯合會成立。(International Badminton Federation)。創建國是加拿大、丹麥、英格蘭、愛爾蘭、荷蘭、新西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首任主席是英國人湯姆斯爵士。1978年,由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起成立了世界羽毛球聯合會。1981年5月26日,國際羽毛球聯合會與世界羽毛球聯合會正式宣布聯合,聯合后仍叫國際羽毛球聯合會。1992年奧運會羽毛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羽毛球運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傳入中國。最初在上海、廣州、青島等沿海城市的教會青年會和學校出現羽毛球活動。解放后羽毛球運動得到了蓬勃發展。 1956年在天津舉行了第一次全國羽毛球比賽。1958年9月11日中國羽毛球協會在武漢成立。1981年,中國選手在美國第一屆世界運動會的羽毛球比賽中奪得了男單、女單、男雙和女雙四項桂冠,從此拉開了中國隊崛起世界的帷幕。
35、跳躍運動的技術結構一般可以分為那些?
助跑(走)、起跳、騰空、和落地。
36、跑的四個階段是什么?
起跑、起跑的加速、途中跑、終點沖刺。
37、三級跳遠的三跳分別稱為什么?
“單腳跳”、“跨步跳”、“跳躍”。
38、跑和走的區別
跑和走的區別在于,走是單腳支撐和雙腳支撐交替的位移,沒有騰空階段,
也就是說,走的特點是始終有腳落在地上;而跑步則是單腳支撐、身體騰空和單腳支撐的交替。 39、編寫教學目標時應做到
(1)要求學生完成的任務,一定是教師能觀察到的學習行為,所以必須用行為動詞來表達教學目標。
(2)要清楚地表達學生學習的條件,完成學習行為的程度及在學習結束語時達到的水平。
(3)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要求學生完成的最低標準是什么或是允許學生出現失誤的最少次數是多少。
確定教學目標的四個要素:誰(教學對象)、做什么(完成的行為)、做到何種程度(行為水平)、條件 (完成行為條件)。
40、什么是快樂體育,簡述它的基本內涵?
快樂體育指的是深層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體驗到參與、理解、掌握以及創新運動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參加運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立足尊重學生的體育運動中的主體地位的同時,重視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樂趣,并認為體育教學過程本身就是快樂,有吸引力的。 其基本內涵有下面五個方面:
注重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追求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
體育教學活動本身應是快樂的有吸引力的
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運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