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山東省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心理學真題及答案
一、 不定向選擇題 (30分) 
1、 學習動機是由( )幾個方面構成。 
A、意志 
B、學習需要 
C、誘因 
D、愛好 
2、中學生觀察力發展的特點有( ) 
A、目的更明確,
B、持久性明顯發展,
C、精確性提高,
D、概括性更強。 
3、相同要素說是由( )共同提出,是對形式訓練說的一種挑戰。 
A、桑代克 
B、賈德 
C、伍德沃斯 
D、奧蘇貝爾 
4、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基本規律包括( ) 
A、操作性行為 
B、條件刺激 
C、獲得與消退 
D、刺激泛化與分化 
5、態度的結構包括( ) 
A、認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為成分 
D、意志成分 
6、有結構問題的解決過程包括的階段有( ) 
A、建立問題表征 
B、調整解決方案 
C、搜尋解法、
D、執行解法 
7、一篇課文,如果記憶20次能夠達到背熟,那么如果要想達到最佳的學習程度,應該記憶( )次 
A、20 
B、25 
C、30、 
D、40 
8、班杜拉認為觀察學習的過程主要有( ) 
A、注意過程 
B、保持過程 
C、復制過程 
D、動機過程 
9、全身松馳法由()在20世紀20年代首創。 
A、沃爾樸 
B、福勒 
C、雅各布松 
D、奧蘇貝爾 
10、奧蘇貝爾提出的同化模式有( ) 
A、先行組織者 
B、下位學習 
C、上位學習 
D、組合學習 
11、中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翻譯著作是1908年房東岳翻譯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 ) 
A、《教育心理學》 
B、《教育心理學概論》 
C、《年齡和教育心理學》
D、《教育實用心理學》 
12、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 ) 
A、個人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 
B、替代經驗 
C、言語暗示 
D、情緒喚醒 
13、影響兒童發展的因素有( ) 
A、成熟 
B、練習和經驗 
C、社會性經驗 
D、具有自我調節作用的平衡過程 
14、影響態度與品德學習的外部條件主要有( ) 
A、道德認知; 
B、家庭教養方式;
C、社會風氣;
D、同伴群體 
15、根據成就動機理論,學生最有可能選擇的是成功概率為( )的任務。 
A、30% 
B、50% 
C、60% 
D、80% 
16、學習策略的訓練要遵循的原則有( )? 
A、內化性原則 
B、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C、特定性原則 
D、生成性原則 
17、當教師把關注的焦點投向提高學生的成績時,這個階段是( ) 
A、關注生存階段 
B、關注情境階段 
C、關注學生階段 
D、關注成長階段 
18、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模式主要有( ) 
A、探究模式 
B、指導模式 
C、治療模式 
D、社會影響模式 
19、強迫癥包括( ) 
A、強迫觀念 
B、強迫整潔 
C、強迫思維 
D、強迫行為 
20、布魯納認為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有( ) 
A、動機原則、
B、程序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強化原則
21、加涅按學習結果分類,有( ) 
A、智慧技能的學習,
B、認知策略的學習,
C、知識的學習,
D、行為規范的學習。 
22、掌握了“蔬菜”這個概念,再學習蘿卜、白菜等概念,屬于( ) 
A、并列結合學習 
B、下位學習 
C、上位學習 
D、強化學習 
23、前運算思維階段兒童的言語表現出自我中心的特點,自我中心的語言的表現形式有( ) 
A、重復 
B、內心獨白 
C、獨白 
D、集體獨白 
24、心智技能的特點是( ) 
A、客觀性 
B、觀念性 
C、內潛性 
D、簡縮性 
25、不同的學習者的練習曲線的共同點有( ) 
A、開始進步快 
B、中間有一個明顯的、暫時的停頓期,即高原期 
C、后期進步較慢 
D、總趨勢是進步的,但有時出現暫時的退步。 
26、智商IQ與學業成績存在中等程度的相關。相關系數在中學為( ) 
A、0.6-0.7 
B、0.5-0.6 
C、0.4-0.5 
D、0.3---0.4 
27、概念學習的主要方式有( ) 
A、概念理解 
B、概念形成 
C、概念同化 
D、概念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