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師招聘網
首頁 浙江教師 福建教師 江蘇教師 廣東教師 江西教師 安徽教師 北京教師 上海教師 天津教師 湖南教師 湖北教師 河南教師
河北教師 海南教師 重慶教師 貴州教師 遼寧教師 吉林教師 山西教師 廣西教師 云南教師 陜西教師 甘肅教師 青海教師 四川教師
山東教師 內蒙古教師 黑龍江教師 寧夏教師 新疆教師 西藏教師 教師面試 說課稿 考試大綱 教師招聘試題 特崗教師 教師資格考試 教師資格大綱
杭州教師  廣州教師  長沙教師  南京教師  福州教師  南昌教師  教師考試大綱  教師資格大綱  政治資料  地理資料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師資格考試 >> 中學教師資格真題 >> 內容

山東省2008年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心理學真題試卷及參考答案(2)

時間:2012-4-11 9:39:54 點擊:

  核心提示:山東省2008年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心理學真題試卷及答案...
28、態度與品德的形成過程經歷( )幾個階段。
A、依從
B、認同
C、內化
D、實踐
29、問題解決的特點有( )
A、目的性
B、認知性
C、知識性
D、序列性
30、影響心理健康的個體心理因素主要有( )
A、心理障礙
B、知識水平
C、心理沖突
D、特殊的人格特征

二、填空題 (15分)
1、學生的年齡差異主要體現在( )的差異。
2、維果斯基認為兒童現有水平與經過他人幫助可以達到的較高水平之間的差距,就是( )。
3、發散思維的主要特征是流暢性、( )、獨創性。
4、常用的組織策略有列提綱、利用圖示和( )。
5、恐怖癥的類型,在中學生中( )較多見。
6、自我肯定行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請求、拒絕和( )。
7、記憶包括識記、( )、再認或重現三個基本環節。
8、心理發展的四個基本特征是連續性和階段性、定向性和順序性、不平衡性、( )。
9、陳述性知識的表征形式( ),程序性知識的表征形式產生式系統。
10、桑代克根據實驗提出了三條主要的學習定律:( )、(練習律)、(效果律)。
11、自我效能感這一概念最早由( )提出。
12、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等人發現,遺忘的進程是( )。
13、有些學生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他們提出的假設一般說來比較簡單,每個假設只包括一個屬性,這種策略被稱為( )
14、要在城市中新開通一條公交路線,應怎樣設計較合理?這個問題分類應屬于( )。
15、學習風格是學習者在探究、解決其學習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典型的、一貫的、獨具個人特色的( )和學習傾向。

三、判斷對錯并做簡要說明 (25分)
1、到了內化階段,穩定的態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2、設計“組織者”的目的,是為新的學習任務提供觀念上的固定點,所以“組織者”一定呈現在要學習的材料之前。
3、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對學生不能進行懲罰。
4、程序教學是基于操作性條件反射和積極強化的原理而設計的教學模式。
5、發現學習一定優于接受學習。

四、簡答題(20分)
1、簡述奧蘇貝爾對學習的分類。
2、為什么說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
3、如何培養中學生良好的態度和品德?
4、智力與創造性思維之間的關系是怎么樣的?
5、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五、論述題 (30分)
1、論述維果斯基的心理發展觀及其教育意義。
2、聯系實際談談如何保持中學生的心理健康?

參考答案
一、不定向選擇題 (30分)
1、BC 2、ABCD 3、AC 4、CD 5、ABC 6、ACD 7、C 8、ABCD 9、C 10、BCD 11、D 12、ABCD 13、ABCD 14、BCD 15、B 16、ACD 17、B 18、BCD
19、AD 20、ABD 21、AB 22、B 23、ACD 24、BCD 25、ABCD 26、B 27、BC 28、ABC 29、ABD 30、CD

二、填空題 (15分)
1、思維水平
2、最近發展區
3、變通性
4、利用表格
5、社交恐怖癥
6、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情感
7、保持
8、差異性
9、命題網絡
10、準備律
11、班杜拉
12、先快后慢
13、系列性策略
14、無結構的問題(或界定含糊的問題)
15、學習策略

三、判斷對錯并做簡要說明 (25分)
1、正確。內化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在內化階段,個體的行為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并具有堅定性。此時,穩定的態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2、錯誤。“組織者”一般呈現在要學習的材料之前(“先行組織者”),也可以在學習材料之后呈現。它既可以是在抽象、概括性上高于學習材料的材料,也可以是具體概念,在抽象、概括水平上低于學習材料。
3、錯誤。當不良行為出現時,應給以必要的懲罰,兩種方式:一是給予某種厭惡刺激,如批評、處分、輿論譴責等;二是取消個體喜愛的刺激或剝奪某種特權等,如不許參加某種娛樂性活動。但應嚴格避免體罰或變相體罰。懲罰不是最終目的,給予懲罰時,還要給學生指明改正的方向。
4、正確。程序教學是基于操作性條件反射和積極強化的原理而設計的教學模式,并以此設計了教學機器。程序教學的基本做法是把教材內容細分成很多的小單元,并按照邏輯關系順序排列起來,構成由易到難的很多層次或小步子,讓學生循序漸進,依次進行學習。教師(或教學機器)要在學生每回答一個問題后立即反饋,出示正確答案。這是一種個別化的學習方式。它適合那些能力高且個性獨立的學生。它基本上是一種自學程序,缺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
5、錯誤。發現學習只是比接受學習多了前面一個階段—---發現,其他沒有任何不同。研究者必須消除對接受學習的誤解。他認為:接受學習未必就是機械的,它可以而且也應該是有意義的學習。課堂教學所采用的有意義學習活動多偏重于接受學習,這是有原因的:首先,由于發現學習費時太多,一般不宜作為獲取大量信息的手段。其次,在一些學習情境里,學生必須用言語來處理各種復雜的、抽象的命題。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都是教學中的有效方法,關鍵是看具體的條件和目的。

四、簡答題(20分)
1、根據兩個維度對認知領域的學習分類:一個是學習進行的方式,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另一個維度是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的關系,可分為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這兩個維度互不依賴,彼此獨立。并且每一個維度都存在許多過渡形式。
2、(1)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是一種認識過程。知識按獲得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兩類。(2)學生學習知識的認識過程又具有特殊性。過程相對徑直而簡短。
3、一、有效的說服。不僅要以理服人,還要以情動人。二、樹立良好的榜樣。三、利用群體約定:經集體成員共同討論決定的規則、協定,對其成員有一定的約束力,易使成員承擔執行的責任。四、價值辨析:討論交談等。五、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另外,角色扮演、小組道德討論也有效。
4、創造性與智力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二者既有獨立性,又在某種條件下具有相關性。(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創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創造性,也可能有低創造性(3)低創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創造性者必須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即高智商不是高創造性的充分條件,但是必要條件。
5、(一)生物因素:1、生物遺傳因素。2、病菌、病毒感染、3、腦外傷或化學物質中毒。(二)社會環境因素:1、早期教育與家庭環境。2、生活事件與環境變遷。(三)個體心理因素:1、心理沖突。壓力最大的“趨—避式沖突”。2、特殊的人格特征。

五、論述題 (30分)
1、答: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文化歷史發展”理論。
(一)維果斯基的發展觀的基本內容:
1、文化歷史發展理論。區分了2種心理機能:一種是作為動物進化結果的低級心理機能,另一種則是作為歷史發展結果的高級心理機能,即以符號系統為中介的心理機能。高級心理機能是人類所特有的,它使得人類心理在本質上區別于動物。在個體心理發展的過程中,這兩種機能是融合在一起的。高級心理機能的實質是以心理工具為中介,受到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制約。維果斯基提到的工具有兩個層次:物質生產的工具和精神生產的工具------語言符號系統。
維果斯基認為:人的思維與智力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是各種活動、社會性相互作用不斷內化的結果。與其他人以及語言等符號系統的這種社會性相互作用,包括教學,對發展起形成性的作用。兒童的認知發展更多地信賴于周圍人們的幫助,兒童的知識、思想、態度、價值觀都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發展起來的,兒童發展的情況取決于他們的學習的方式和內容。他認為:人的高級心理機能是在與社會的交互作用中發展起來的,或者說人的高級心理活動起源于社會的交往。
2、心理發展觀。他認為:心理發展是個體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在低級心理機能的基礎上,逐漸向高級機能轉化的過程。由低級機能向高級機能轉化的發展有四個表現:(1)隨意機能不斷發展。隨意性越強,心理水平越高。(2)抽象-概括機能的提高。(3)各種心理機能之間的關系不斷變化、重組,形成間接的、以符號為中介的心理結構。(4)心理活動的個性化。
兒童心理發展的原因:(1)心理機能的發展起源于社會文化歷史的發展,受社會規律的制約(2)從個體發展來看,兒童在與成人交往過程中通過掌握高級心理機能的工具--語言、符號系統,形成了各種新質的心理機能(3)高級心理機能是外部活動不斷內化的結果。
3、內化學說:他十分強調教學的作用,認為兒童通過教學才掌握了全人類的經驗,并內化于自身的認知結構中。維果斯基的內化學說的基礎是他的工具理論。
4、教育與發展的關系------最近發展區:兒童現有水平與經過他人幫助可以達到的較高水平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把潛在的發展水平變成現實的發展,并創造新的最近發展區。他認為教學“創造著”學生的發展,主張教學應走在兒童現有發展水平的前面,教學可以促進發展。
教學的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可以決定著兒童發展的內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創造著最近發展區。因為兒童的兩種水平之間的差距是動態的,它取決于教學如何幫助兒童掌握知識并促進其內化。只要教學充分考慮到兒童現有的發展水平,而且能根據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給兒童提出更高的發展要求,就一定能促進兒童的發展。
(二)對教學的影響:
維果斯基是一個建構主義者。首先,他認為心理發展是一個量變與質變相結合的過程,是由結構的改變到最終形成新質的意識系統的過程。其次,強調活動,認為心理結構是外部活動內化的結果,他認為活動是以語言及其他符號系統為中介的社會性活動。第三,強調內部心理結構,認為新知識必須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建構。認知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內在結構連續的組織和再組織過程,在新水平上整合新舊信息以形成新結構。
維果斯基的思想體系是當今建構主義發展的重要基石。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教學模式,其中值得注意是的支架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的要點:首先,強調在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學生的發現活動,其次,教師指導成分將逐漸減少,最終要使學生達到獨立發現的水平,將監控學習和探索的責任由教師向學生轉移。維果斯基的理論對合作學習、情境學習等也有一定的指導性。
此外,維果斯基的思想也強烈影響到建構主義者對教學和學習的看法。教學不只局限于對教學結果和外部因素的強調,開始注重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內在因素,如一些背景性和過程性因素。
2、答:教育應該注意以下三點:一是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二是幫助學生掌握自我調整的技能;三是幫助學生認識求助心理咨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2、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正確評價自己,接納自己。中學生常出現二種傾向:一是對自己估計過高,過于自信;二是自我評價過低,過于自卑。對學生發展都不利。3、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中學生應注意兩點:一是對他人期望不要過高;二是避免與他人盲目競爭。4、幫助學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緒。首先,要保持大腦與神經系統的健康;其次,培養自己的各種興趣愛好,參加有益的娛樂活動。第三、學會調節情緒的方法。(向好友等傾訴;寫信、寫日記等;轉換環境)。5、讓學生學習性衛生的知識。6、幫助學生認識求助心理咨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求助心理咨詢并不是有“病”,心理咨詢是一種由受過專門訓練的專業人員為學生提供心理學幫助的過程

作者:不詳 來源:網絡
分享到:
  • 文武教師招聘網(www.guoyanxin667788.com) © 2012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長聯系QQ:799752985 浙ICP備11036874號-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師招聘網
  •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免费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品精,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二区 | 中文字幕乱码在线视频网站 | 亚洲理论中字在线观看 | 日本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 伊人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