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師招聘網
首頁 浙江教師 福建教師 江蘇教師 廣東教師 江西教師 安徽教師 北京教師 上海教師 天津教師 湖南教師 湖北教師 河南教師
河北教師 海南教師 重慶教師 貴州教師 遼寧教師 吉林教師 山西教師 廣西教師 云南教師 陜西教師 甘肅教師 青海教師 四川教師
山東教師 內蒙古教師 黑龍江教師 寧夏教師 新疆教師 西藏教師 教師面試 說課稿 考試大綱 教師招聘試題 特崗教師 教師資格考試 教師資格大綱
杭州教師  廣州教師  長沙教師  南京教師  福州教師  南昌教師  教師考試大綱  教師資格大綱  政治資料  地理資料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師招聘試題 >> 歷史教師招聘試題 >> 內容

2011年教師招聘歷史十大熱點專題復習(2)

時間:2011-7-1 13:42:04 點擊:

  核心提示:專題一:中國農業的發展進程知識歸納一、中國古代農業的發展1.生產工具的進步(1)夏商周時期,使用的農具絕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僅有極少量青銅農具。(2)春秋時期,鐵農具開始出現。(3)戰國時期,鐵農具使用范圍擴大。鐵器時代的到來,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4)曹魏馬鈞創制了先進的灌溉工具翻...
專題二  中國古代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
知識歸納
一、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
1.冶鑄業
    (1)商周時期:青銅鑄造是商朝和西周手工業的主要部門;商朝青銅鑄造規模大;西周青銅產品趨向生活化。
    (2)春秋戰國時期:我國人民創造了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是世界冶鐵史上的一大成就;青銅鑄造工藝有新的創造,出現了金銀錯新技術。
    (3)魏晉時期:北魏相州以制造軍刀著稱;百煉鋼技術相當成熟;發明了灌鋼法。
    (4)唐朝時期:冶鑄業已普遍采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
    (5)明朝中后期:廣東佛山冶鐵生產規模擴大。
跟蹤思考
    中國古代冶鐵技術在哪些方面領先世界?
2.紡織業
    (1)商周時期:出現斜紋提花織物,還出現刺繡。
    (2)曹魏時期:在紡織業中心襄邑、洛陽等地設有專門的織造機構;吳國培育出八輩之蠶;蜀錦聞名遐邇。
    (3)唐朝時期:絲麻織品遍布全國各地;絲織品品種繁多,有綾、錦等十幾類,每類又分為許多品種;有的絲織品還吸收了波斯的織法和圖案風格。
    (4)明朝中后期:蘇州絲織業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
跟蹤思考
    魏晉、隋唐時期,我國紡織業的發展有哪些突出的表現?明朝絲織業中出現的新經濟現象是什么?2005年,美國、歐盟等對中國紡織品出口設限能否說明我國的紡織技術仍居于世界領先水平?
3.陶瓷業
    (1)商周時期:出現了原始瓷器,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
    (2)魏晉時期:制瓷技術日臻成熟。南方盛產青瓷,器皿形制美觀;北方創制出白瓷,為我國制瓷業開辟了廣闊前景。
    (3)唐朝時期:出現了唐三彩,為后代彩瓷的產生奠定了基礎;還出現了青瓷中著名的秘色瓷。
跟蹤思考
    想一想:明清時期,陶瓷業在生產方式上是否有所突破?
4.造船業
    唐朝時,能制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稱;還能制造使用推進器的各型戰艦,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機械動力的輪船雛形。
關鍵提示
    宋朝指南針的發明對我國造船技術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明朝鄭和下西洋反映出我國造船技術的高超水平。
5.手工業著作
    (1)戰國時期出現了有關手工業工藝的專著《考工記》,記述了齊國官營手工業各個工種的設計規范和制造工藝。
    (2)明朝后期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朝農業、手工業的生產技術,國外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二、古代商業的發展
1.商朝的商業
    (1)商朝重視商業,商民善于經商,后世將經商的人稱為“商人”。
    (2)商朝以貝作為貨幣。
    (3)商朝都城已成為繁榮的商業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極”之稱。
2.春秋戰國時期的商業城市
    (1)春秋戰國時期,商品交換發展迅速,商業發達,各地土特產品交流頻繁。在中原市場上可以買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馬,東方的魚、鹽和西方的皮革。
    (2)許多城市成為繁華的商業中心,如齊國臨淄、趙國邯鄲、楚國郢等,經濟發達,都聚集著許多人口。
關鍵提示
    春秋戰國時期的城市特點是以政治中心為主,主要是諸侯國的都城。
3.隋唐時期商業的繁榮
    (1)隋唐時期的商業比前代更為繁榮,商人的足跡遍及全國。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備有“驛驢”,供客商騎用;運河、長江上商船往來不絕。
    (2)隋朝的貨幣是五銖錢;唐高祖以后,“開元通寶”成為通用的貨幣,唐以后歷代的貨幣都以它為范式。
    (3)隋唐的市場較前代更為發達,城市里有固定的貿易場所——市,市中有邸店和柜坊,柜坊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這比歐洲地中海沿岸一帶的金融機構要早六七百年。一些繁華大城市里有了夜市,廣大農村和偏遠地區有定期舉行的草市。
    (4)唐政府允許外商在境內自由貿易,胡商遍布各大都會。
關鍵提示
    古代商業的發展一般從商品種類的增多、市場的擴大、商人的活躍、交通的發達、貨幣的種類、城市的繁榮等方面表現出來,海外貿易也是商業發展的表現。
跟蹤思考
    隋唐時期商業繁榮的條件是什么?有哪些具體表現?
4.明清時期的商業繁榮和對外貿易狀況
    (1)明清時期商業繼續繁榮的表現:國內市場擴大,大量農產品和手工業品投放市場;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商貿城市,全國還出現數十座較大的商貿城市;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江浙地區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蓬勃興起。
    (2)對外貿易狀況: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政策,一方面禁止國人出海貿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來華貿易;中國的出口商品僅占市場商品總量的3%左右,對外貿易在整個經濟中的份額極小,難以促進工商業的發展。
關鍵提示
    對外貿易既屬于商業范疇,又屬于對外關系范疇。
跟蹤思考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哪些重要表現?
三、中國古代城市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1.夏、商、西周
    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國政治、交通中心,都城都有城門供居民出入,城內有整齊寬廣的街道。
2.春秋戰國
    諸侯國的都城如齊國臨淄、趙國邯鄲、楚國郢等,都聚集著許多人口。
3.隋唐城市的興旺
    隋朝修建了大興城,唐朝擴建為長安城。該城整體設計合理,建筑規模宏大,體現了城市建筑的高超技術。隋唐兩朝,長安和洛陽是全國的商業大都會。長江流域的商業城市,以揚州、成都為東西兩個中心。唐朝后期,揚州為全國最繁華的工商業城市,經濟地位超過了長安和洛陽,繁華的夜市是當時揚州城的一個特點。
4.明清時期
    明成祖時,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營建了北京城。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商貿城市,全國共出現數十座較大的商貿城市。
5.城鎮化進程的加速
    城鎮化又稱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經濟、文化模式由農村型轉向城市型的過程和趨勢,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關鍵提示
    關于城鎮化進程問題,注意與地理學科的聯系,注意聯系近代中國城市興起的區域,并聯系我國的沿海開放城市等內容。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城鎮化進程十分緩慢。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1978~2000年,城鎮數量由193個增加到663個,小城鎮由2173個增加到20312個,市鎮總人口由1.7億增加到4.56億,城鎮化水平由17.9%提高到36.1%。
    我國城鎮化的道路是多樣的,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成為農民實現向非農業領域轉移的重要途徑。農民進城務工經商的人數大增,使小城鎮迅速崛起,在城鎮化過程中也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進入2l世紀以來,我國城鎮化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02年,政府提出實施積極的城鎮化戰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多樣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
跟蹤思考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城市?當前,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四、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發展、夭折
1.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區的一些生產部門,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明朝中期以后,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紡織業逐漸興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區發展成為獨立的手工工場。如蘇州出現以絲織為業的機戶,開設機房,雇用機工進行生產。機戶和機工之間的雇傭關系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關鍵提示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征是雇傭剝削關系。
2.清朝資本主義萌芽繼續發展
    在清朝,資本主義萌芽繼續發展。手工工場的規模擴大了,分工細密了,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的部門和地區增多了。
3.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
    資本主義萌芽從明朝中后期出現,到鴉片戰爭前夕,雖有壯大,卻無突破,始終在萌芽狀態中徘徊,整個生產未能進入工場手工業階段,其力量遠不足以分解封建生產方式,在全國范圍內,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仍占主導地位。究其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嚴重地阻礙著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這主要表現在:第一,農民遭受殘酷的封建剝削,極端貧困,因而無力從市場上購買手工業晶。第二,地主和商人將賺來的錢大量買房置地,嚴重影響手工業的擴大再生產。第三,封建國家設立眾多關卡,對商品征收重稅,并嚴格限制手工業生產規模。第四,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數次禁止海外貿易。
4.鴉片戰爭后中國資本主義萌芽被摧殘
    鴉片戰爭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遭受嚴重摧殘。中國舊有的手工作坊多數破產,真正能從手工作坊發展成為近代企業的寥寥無幾。
跟蹤思考
    資本主義萌芽在中國出現的主要標志是什么?清朝前期的資本主義萌芽為何發展緩慢?后來,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是否長成一棵近代資本主義的參天大樹?
思維拓展
    拓展1:古代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之間的關系
    農業的發展特別是經濟作物的推廣為手工業發展提供了原料,農業生產力革新的要求又為手工業發展提供了市場;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的提高和產品商品化的趨勢為商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商業的繁榮又反過來刺激了農業和手工業的商品生產。所以盡管古代統治者始終把農業看作“本”業加以重視,而把工商看作“末”業來加以限制,但由于農、工、商之間這種互動的關系特點,古代的工商業還是代代有所發展甚至出現繁榮局面。
    拓展2:中國古代手工業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
    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就成為古代中國手工業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官營手工業由政府直接經營,進行集中的大作坊生產,主要生產武器等軍用品和供官府、貴族消費的生活用品。它利用國家權力征調最優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產不計成本,產品大多非常精美。民營手工業由民間私人經營,主要生產供民間消費的產品。家庭手工業是農戶的一種副業,產品主要供自己消費和交納賦稅,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場上出售。在中國漫長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代,家庭手工業占有相當的比重。(引自新課程標準人教版教材)
    拓展3: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的作用
    在封建社會的不同時期,商品經濟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統治起著不同的作用,具體可分為三個階段:①封建社會初期,商品經濟發展促進封建地主階級的形成和封建統治的加強。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中很大一部分人就來自擁有雄厚資產的商人。一些商業繁榮的城市,成為封建政權的中心,如臨淄、邯鄲、大梁、郢等。②封建社會中期,商品經濟發展,有利于封建政權的鞏固和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隋、唐、北宋的都城洛陽、長安、開封都是當時的商業中心。商業稅收在國家財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③封建社會后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明朝中后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工場手工業。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緩慢發展,在經濟上瓦解著封建制度,在政治上動搖著封建統治秩序,在思想上沖擊著封建制度。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導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產生。黃宗羲作為民主思想的代表,猛烈抨擊君主專制,指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
    拓展4:對古代重農抑商政策的評價
    (1)農業是我國古代決定性的生產部門。重農抑商政策實質上是保護封建地主經濟。
    (2)評價重農抑商政策,要注意它的歷史階段性。在封建社會前期,它的實行對于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鞏固新興地主政權,起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產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而抑商政策阻礙了產品的流通,妨礙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到明清時期,重農抑商政策的消極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清統治者把商業和農業對立起來,采取各種措施,極力壓抑和束縛資本主義發展。這些做法違反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導致國家落后,也就失去了最初的積極作用。
    拓展5:明清時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有利和不利條件
    有利條件:①發達的農業。明朝中后期,農作物產量提高,經濟作物普遍種植,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②發達的手工業生產。明中期紡織、制瓷、礦冶等行業規模大,水平高,培養了一批熟練工人。③發達的商業。全國30多座大中商業城市的興建,農產品、手工業產品廣泛投入市場,對外貿易的繁榮都促進了商品經濟的活躍。④充足的貨幣條件。大量貨幣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⑤傳統科技的發展。
    不利條件:①自然經濟的頑固性和封閉性,造成國內市場狹窄。②缺乏資本積累,手工業難以擴大再生產。③封建制度的束縛。重重關卡,征收重稅,抑制工商業的發展。④對外轉向閉關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場。⑤傳統觀念習俗的影響,自然科學和技術不能使生產力發生質變。
    拓展6:城市化的含義
    城市化是人類社會歷史進程中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的、變傳統落后的鄉村社會為現代先進的城市社會的自然歷史過程。城市化的內涵十分豐富,主要內容包括:農村人口向城鎮人口轉化;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由鄉村型向城市型轉化;傳統的農村文明向現代化的城市文明轉化。城市化是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社會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
    城市化是實現現代化的基礎,現代化是在城市化的基礎上,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和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推動整個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進行優化的過程。城市化有三個主要標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規模擴大。
高考鏈接
高考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專題的主要內容為中國古代的手工業、商業、城市及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與發展等,并鏈接到當前的城市化進程這一熱點。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近年來,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也在加快。與商品經濟、市場經濟、城市化進程相關的問題成為社會熱點,在高考中也備受重視。2004年廣東卷從唐都長安城和北宋東京城的比較角度出一大題;全國文綜卷中“劉家功夫針鋪”一題也出自這一熱點;上海卷“徐家匯掠影”一題也指向城市化進程這一熱點。2005年各地高考題中仍有不少相關題目出現。廣東卷從揚州城市商業角度出一材料解析題。
    本專題復習時應注意如下幾點:①古代手工業要注意掌握冶鑄、陶瓷、紡織、造紙等主要手工業部門技術進步的情況,注意聯系鴉片戰爭后傳統手工業破產情況和新中國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等內容。②古代商業的發展要注意從商品、市場、貨幣等方面掌握每個時期發展的表現,還要注意中國重農抑商經濟政策對商業發展的影響。③資本主義萌芽問題要注意聯系晚清時期被列強入侵所摧殘的內容,并聯系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相關內容進行綜合比較。④城市化問題要注意將古代城市、近代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以及歐美有關工業革命后城市化的內容聯系起來,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釋疑解惑
1.古代官蕾工商業的地位和作用
    中國封建社會的官營工商業,其目的不是為了擴大再生產,而是為了滿足統治者的消費需要和為封建王朝聚斂財富。在封建社會里,統治階級是最奢侈的消費者,他們所需要的各種手工業品雖然可以用貢或賦稅的方式直接從民間掠奪,但仍有相當大一部分要靠自己的作坊手工業生產。毫無疑問,官辦手工業所生產的產品基本上是供上層統治集團消費的,因此屬于非商品性質。
    官辦手工業的產品往往具有最高的工藝水平,其原因在于:第一,皇室、貴族、百官需要享用最高級的手工藝品;第二,官營作坊中往往集中了全國的能工巧匠,有條件生產這些產品;第三,官營手工業既然不是商品生產,統治者又具有窮奢極欲的特性。所以,在生產上就不計成本,不惜浪費。
    官營手工業扼制了民間工商業的發展。在中國封建社會里,皇室和官僚集團是最富有的階層,他們需要的各種生活用品和奢侈品的數量極其龐大,因此,也是社會上最大的消費者。然而,由于其所需要的各種名目繁多的物品絕大部分是由官營手工業直接提供的,致使民間工商業失去了這一巨大的商品銷售市場;同時,由于官府憑借強大的政治特權,直接控制著鹽、鐵、茶、酒等人民日常生活需求量最多的幾種商品的生產和銷售,并用嚴刑峻法禁止民間自由經營,這就進一步縮小了商品生產與流通的范圍,限制了自由競爭,嚴重地影響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2.晚清時期我國傳統手工業的興衰情況
    鴉片戰爭后,手工業發生顯著變化,一部分手工業部門衰落,另一部分手工業部門則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
    走向衰落的手工業主要有以下部門:①那些與進口洋貨直接對抗的手工業,受到洋貨的沖擊而衰落。受到打擊最嚴重的是分布最廣的農家棉紡織業,其次是土法煉鋼、制針、制燭、木版印刷等行業。②有一些行業,雖然沒有受到洋貨的沖擊,但由于自然原因,在鴉片戰爭后也衰落了。這主要是一些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而興起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業,它們的興衰隨自然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如陜西的采伐業,由于老林伐盡而衰落;廣東的冶鐵業和云南的銅礦業,因礦藏資源枯竭而衰微。③出現衰落的還有官府手工業。19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民戰爭,摧毀了清政府在江南的官營絲織業機構;還有軍火手工業和傳統制錢業,逐漸為同類的機器制造業所代替。
    也有一部分手工業得到發展。①土洋長期并存、機制品無法完全取代的手工業品。如造紙業,雖然受洋紙進口的沖擊,但土紙制造業并未受到嚴重影響而繼續發展,這與印刷業不斷進步、紙張市場需求量大,以及國產紙有一定特色有關。②一些較少受外國商品競爭或者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工藝手工業繼續發展。③一些依附于國際市場和適應外國資本需要的手工業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如茶業和絲織業,受出口貿易刺激得到發展。另一部分如銅錫制造業、煅鐵業等,主要是為外商輪船和外資船廠提供零部件,從而擴大了生產規模。這些有所發展的手工業大都處于手工業集中、與國外市場聯系便利的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區。
    從總的情況看,鴉片戰爭后,少數手工業衰落了,多數手工行業向前發展著。不過,晚清手工業的部分發展是一種依附性發展,其興衰隨著世界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其發展極不穩定,未能在晚清時期大規模地向現代機器工業轉變。
3.明朝中后期重商思想出現的原因
    明朝中期以后,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轉變,重商思想普遍出現,市民和手工業者的反抗斗爭不斷爆發。
    在對外通商問題上,明初是厲行“海禁”的。到明朝中葉,中央政府內部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主張,斗爭相當激烈。以朱紈為中心的一派反對對外通商,主張對海盜采取嚴厲鎮壓的政策,由此遭到沿海地主階級的反對,朱紈一派最后失敗。這說明隨著商業資本的日益發展,商人的社會地位上升,商人和地主在明政府內有了自己的代言人,代表通商利益的官僚、地主在政治上已經形成一種強大的力量。
    明初,官僚不準經商,尤其是禁止四品以上的官員經商。雖然有些官僚尤其是東南沿海一帶為官者暗中也從事商業活動,但這是不合法的,是不敢公開的。而到了明中葉,官僚經商比較普遍,不論大官、小官,還是文官、武官,就連皇帝、貴族、外戚都搶著做買賣,經營手工工場。
    明中葉后,出現了一些重視商業的政治家、思想家,如徐光啟、李贄、許孚遠等。在徐光啟的思想中,反映了許多保護商人權益的要求;李贄堅持要封建政府減稅以“惠。商”;許孚遠堅持反對“海禁”,要求進行海外貿易。
4.中國近代現代城市的演變情況
    鴉片戰爭后
    (1)概況:①鴉片戰爭后,中國進入了一個社會大變動的時代,城市的發展也深受影響。《南京條約》規定在東南沿海開辟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這一時期,原有的商業中心廣州和新興的上海商業貿易最為興盛。上海位于中國海岸線的中點,是進出長江流域的門戶,水陸交通便利,周圍物產豐富,商品經濟發達,市場廣大。到19世紀50年代,貿易中心逐漸由廣州移到上海。《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規定增開漢口、九江、煙臺、南京、鎮江、汕頭、瓊州、天津等多處通商口岸。與此同時,英、美、俄等國商人在香港、廣州、上海、漢口、九江、福州和廈門等地開設了許多船塢和工廠。19世紀90年代,《馬關條約》又規定沙市、重慶、蘇州和杭州為商埠,列強還取得了在內地開設工廠的特權。19世紀末,列強在中國大量修筑鐵路,建立廠礦企業。②民族工業興起和發展時期,中國城市發展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在沿海地區、長江流域和上海、天津等地開設了許多軍用和民用企業。隨著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資本主義工業的興起與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在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興辦了許多民族工業。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此時的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長江流域及平津地區。紡織中心也由長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發展,天津、青島、武漢等地成為新的紡織中心。
    (2)特點:①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長江流域和平津等地。②上海成為經濟發達城市。③隨著通商口岸的增加,內地城市也逐漸發展。
    (3)原因:①海運、水陸交通便利及鐵路運輸的發展。②封建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商品經濟的發展。③眾多通商口岸的開辟。④民族工業的不斷發展和工礦企業的興起。
    新中國建立后
    (1)概況:隨著工業建設和城鎮、工礦區的發展,城鎮人口迅速增長,1953年比1952年增加660多萬人,比1949年增加2000多萬人。隨著對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工礦業的發展,在礦產資源豐富的地方出現了一批新興城市,并在沿海、沿江、沿鐵路干線、沿高速公路地區形成了城市軸線,出現了一批新興城市。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城市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國家確定了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4個城市為經濟特區,又進一步開放了天津、上海、福建、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此后,海南島成為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成為對外開放區,許多內地省區也設立了一些開放城市。同時,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農村小城鎮有了進一步發展,一些鄉鎮已經向城市化邁進,有力地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
    (2)特點:①主要分布在東部和沿海地區,并不斷向內地擴展。②以礦產資源開發為主的城市發展較快。③農村小城鎮建設發展迅速,并逐步向城市化發展。
    (3)原因:①一些城市原有的經濟基礎較好。②黨和政府的正確決策,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③交通運輸業的迅猛發展。

作者:不詳 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
  • 文武教師招聘網(www.guoyanxin667788.com) © 2012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長聯系QQ:799752985 浙ICP備11036874號-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師招聘網
  •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免费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品精,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vr | 亚洲成高清日本亚洲成高清 |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 亚洲人77777在线观看 | 日本国产在线精品专区 | 色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