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為報考歷史學科的考生而寫,通過考試大綱,結合以往各其他省市考生的復習經驗和方法 的分析,來方便大家選好正確的復習方法,提高復習效率。
首先,對于歷史事件,并不是不分詳略的一味記憶,其實所有的考點都是由事件構成的,每一個事件都是原因,過程,意義三方面,比如洋務運動這個考點, 要掌握什么呢內容呢?首先是發生的背景,其次是洋務運動的內容,最后說洋務運動的意義或者影響,所有的考題無外乎從這三個方面考察。其次,對雜亂的歷史知 識的掌握需要分類,比如對于中國古代史的每一個朝代或者時期都包含①政治清明、社會安定與否?②經濟發展、社會繁榮與否?③民族融合和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 交流內容?等方面。
再其次,歷史教師招聘考試的大綱有個特點,就是將每個大知識點下都規定出了具體的小知識點的內容,這是什么意思呢?舉個例子, “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 這個知識點是大知識點,如果放到歷史中來看,對于有歷史知識的學生來說,肯定有很多很多內容,不過大綱在這個大知識點之下,明白的規定了只需要掌握三個小 知識點,也就是“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點。”于是只需要了解這三個小點就足夠了,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中除了這三個知識點之外的就不用管了。再 比如“列強的對華侵略” 這個知識點之下包括“兩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其他的比如“中法戰爭”就不考了,因此考生需要注意,只要用好大綱,才能選好復習 資料,才能提高效率,中小學教材,大學教材未必和大綱一樣。
其次,歷史知識的復習,需要點線面結合,在復習中,必須抓住教材中各知識點的聯系,把 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知識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形成科學的知識網絡。如秦朝的皇帝、三公、郡縣,兩漢王國問題的 解決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杯酒釋兵權”和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廢丞相、 八股取士、軍機處和文字獄,這些都是“點”,由這些點構成了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建立、鞏固、加強的發展史 。把點穿起來之后,歷史復習就進入新高度了。
再次,以中國近代史來為例,要在1840年劃個線,你要熟悉歷史年份表,從1840到1949這些年發生了什么事情,其中1919年又是一條 線,1919年前面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后面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從1840你要知道重大的戰爭,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到1904年的日俄戰爭,以及這些戰爭帶來 的影像,一些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從南京條約到辛丑條約。這些戰爭中中國又出現了那些民族英雄,他們有那些貢獻。還有一個重點就是中國近代的變法和民族起 義,從太平天國到辛亥革命,從魏源林則徐到孫中山,再到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其實總結一下就是1919以前就是中國從封建制度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會,而那時候的人在尋求救中國的道路,之所以成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是因為他要用資本主義救中國。從1919年以后,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以及馬克思思想傳入 中國,民主科學傳入中國,中國的無產階級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1919年到1949這30年間,就是民國7年到民國37年,這其中又要 以1927年分界,1919到1927,基本上就是民國軍閥時期,從護國戰爭到最后北伐勝利建立南京國民政府。1927南昌起義以后,無產階級有了自己的 力量,到1937年之間這十年就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屬于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內斗時期,這十年注意一下5次反圍剿戰爭和其中的土地的改革就好,還有就是小日 本從1931年在中國的一些列動作,知道918和312就行。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注意從淞滬會戰到1938年底武漢廣州會戰,中國抗日戰爭進入 持久化,還有注意統一戰線的建立,注意中共的幾次會議。到1945到1949屬于三年解放戰爭,需要知道三大戰役,知道整風運動和土地改革就好了。從 1949年往后基本就沒有什么了,三大改造,第一個五年計劃,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再到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再到解放香港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