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課題
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教材高二上冊第三課第二節第一框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點"
二,說教材
1,本課題在教材中的地位.
這一框題主要是講唯物主義辯證法"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在這一課中學生要掌握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特別要搞清楚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現.本課題是對第一節"矛盾的普遍性"的繼續和深化,同時也是后面教學內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理論前提,是教育學生學習和堅持矛盾分析方法的關鍵環節.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要求學生識記:矛盾特殊性的含義;理解:能各舉一例,說明矛盾特殊性是區別不同事物,區分事物發展不同階段的根據;運用:具體說明中學各門功課研究的矛盾各有什么特點.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與綜合能力因為本框所運用的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把矛盾的特殊性分為三個方面去加以認識的過程,就是分析的方法,而把對矛盾的特殊性各個方面認識聯結起來,綜合起來,形成對矛盾特殊性概念的整體認識的過程,就是綜合的方法.教學中注意運用這一辯證思維的方法,有助于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提高.
覺悟目標:在突出世界觀原理教育的前提下,應結合本框所涉及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矛盾的特殊性,以及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有針對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3,教學重點: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現.確定其為重點,是因為從內容來看,學生對原理的理解并不困難,而學會運用這一原理,對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正確理解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義重大.
4,教學難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確定其為難點,根據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從空間上區分不同事物比較容易,而從時間上理解同一事物的發展既有連續性,又存在著各具特點的不同發展階段,則比較難.
三,說教學方法
1,教法探索 :
根據本框教學內容,考慮采用以下教法:
(一)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教學中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社會現象的分析,學生學習生活的情景聯系起來,可以加強理論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重大意義.
(二)貫徹主導與主體相結合的原則.教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要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扮演好"主導"的角色,通過學—導—學,培養學生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根據學習和思維規律貫徹教學直觀性原則.哲學原理是抽象的理性認識,如果離開生動形象的直觀材料,往往比較難以理解,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出示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由現象入手揭示本質與規律,符合學生認知特點與規律.
(四)根據教學多感官共同參與原則,創設輕松的學習環境,采用投影,音樂,圖片等手段,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視聽效果,提高課堂效率.
2,學法指導:
政治課教學要始終貫徹教育和教學相結合,學生是教育教學主體的思想.學生要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內化成為自己的觀念,自覺外化成為自己的正確行動,必須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思考,討論,比較,分析,釋疑,練習等達到認知和行為上的教育目的./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動靜結合,情景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喚起學生的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基礎.激發學生興趣可采用設疑和創設情景的方式來進行.根據本框內容,先給學生播放幾段優美的樂曲(命運——鋼琴,回家——薩克斯,我心永恒——風笛,二泉映月——二胡)學生聽后可以感受到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并在我創設的情境中激發學習興趣.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樂曲的名稱和演奏的樂器各是什么 我們為什么能將不同的樂曲和樂器區分開 從哲學上來看,它體現了什么道理 經過討論分析后,師生共同歸納,每一首樂曲都有不同的主題,旋律,風格;每一種樂器都有不同的都有不同的構造,音色.引出本課課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點"
(二)新課講授:講議結合,導學相依
設計情景,事例導入,啟發思考,層層誘導,講議結合.
1.對原理的教學:在學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展示學生事先采集的同一品種的幾片樹葉和不同品種的幾片樹葉,讓學生從每片樹葉的顏色,厚度,邁紋,大小等方面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分析矛盾特殊性的含義.并設置以下情景,事例:①猜猜他是誰 即選取《水滸傳》中三個個性鮮明的人物(林沖,武松,李逵),學生在猜的過程中總結出矛盾特殊性的第一個表現方面: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接著因勢利導總結各科矛盾特點并請各科課代表談談本學科的學習方法.這樣學生可以在互相探討交流中,加深對矛盾特殊性的體會,并進一步體驗到哲學思想對其他各科學習的幫助.②以斯芬克斯之謎為例說明人生各階段的特點,鼓勵同學們應趁青春年少不斷完善自己,并引出矛盾特殊性的第二個表現方面: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這也是本課的難點,學生尤其對"人類社會的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不易理解.所以我選取歌曲《走進新時代》生動形象概括出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的三代領導集體帶領中國人民經歷了社會主義發展的三個階段.通過視聽手段,用生動的感性材料直接刺激學生,產生感性認識,并通過分析概括,上升為理性認識.使學生能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矛盾的特殊性,認識到只有從我國的國情出發,才能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體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意義.③以商場購物買賣雙方的不同表現為例,說明矛盾特殊性的第三個表現方面:事物矛盾的雙方也各有其特點.
在最后小結時,把矛盾特殊性的表現與矛盾的普遍性的表現一一對應,讓學生認識到矛盾特殊性與普遍性是聯系的,為后面"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教學打下基礎.
矛盾的普遍性 —— 矛盾的特殊性
↓(表現) ↓(表現)
空間:事事有矛盾 ——-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
時間:時時有矛盾 ——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各有其特點
事物矛盾雙方各有其特點
2.對方法論意義的教學:加強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分析,比較,討論,運用等多種方式來得出結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后:請學生思考并回答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應怎么做.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語文,歷史,音樂等學科的知識,有助于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精心設置疑問,讓學生根據事例得出結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思辨能力.
(三)鞏固練習:以鞏固知識為基礎,培養能力為目標.
鞏固新知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過程,這一階段從時間上來看是學生注意力易分散,易疲勞的階段.進行練習可重新喚起學生的注意力,練習的形式和內容可以多樣化,但要以能提高學生技能,發展能力為目標.高中哲學常識的教學更要突出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對社會政治經濟等各種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
最后依據本課知識結構,回顧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并布置課后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