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說課
今天說課的內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本人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及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展開.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位置,編排意圖及作用
本課時屬高中《思想政治》第一冊第二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全書的核心,與第一課共同構成全書的理論基礎.本課的內容,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方面的具體體現.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這些內容地位十分重要,理論也比較豐富,教材著眼于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基本理論,且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
通過本課時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對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性,正確認識公有制的優越性,培養學生熱愛社會主義思想感情,同時培養學生樹立生產力的觀點,全面發展的觀點,培養學生從實際出發,和創新精神.
【明確目標,素質要求】
1,知識與技能:
識記: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理解:從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國家宏觀調控三個方面來分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運用:結合我國經濟建設的偉大成就,說明社會主義國家的宏觀調控能把人民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從而證實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原理或觀點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透過事物的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堅定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路的信念,更加熱愛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通過本課的學習,應當使學生樹立起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特別是通過對 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實現共同富裕,以及社會主義國家有能力對市場經濟實行強有力宏觀調控等必然性的分析,使學生從理論的高度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教學重,難點】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重點及解決辦法】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的基本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鄧小平理論.因此,這個問題成為本課的重點. 教材從三個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⑴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應把握兩點:
第一,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特征.在我國,市場經濟的運行是同居于主體地位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結合在一起.
第二,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
第一,共同富裕這個根本目標是由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
第二,要實現共同富裕在分配中應堅持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政策.
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能夠實行有力的宏觀調控.
【難點及解決辦法】
1,社會主義國家能夠對市場經濟的運行實行有力的宏觀調控.
這個問題在理論上,實踐上理解起來都有一定的難度.
在理論上,要引導學生認識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由公有制決定的各部門,各企業及勞動者利益上的一致性可以使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
第二,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控制和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方向.
第三,黨有能力統一全國人民的意志.
在實踐上,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運行也經常出現不協調的現象,造成資源的浪費,某些情況可能比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還嚴重.但是在某些方面,我們又實實在在地比資本主義國家做得更好.這就要引導學生用全面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二,說教法及依據
1.教學方法:
主要采取設疑,閱讀,討論,引導,事例說理法.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同時采取實例分析,圖片分析 ,數據分析及指導點撥等多種教學方法來實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教會學生學習,教師做學生的引路人.
主要教法是:情境問題訓練法,案例教學法.四字(讀,講,議,練)三段(學生閱讀,師生講議,小結反饋,鞏固提高)教學法
依據:①設計教法要從學出發.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課內活動多,思維密度大.
②是保證課堂教學目標實現的要求.
確實采用四字三段教學法能緊扣目標,以訓練為主線,使主要知識點在學生頭腦中三次成象.(讀,講議,小結)以思維為核心,培養學生思政思維能力,從而當堂完成基礎知識教學,當堂進行思維能力訓練,當堂實現德育的滲透,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此外,在教學手段上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加教學的直觀性.
三,說學法及依據
采用由具體到抽象的分析方法,讓學生通過事例分析理論,指導學生閱讀,訓練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依據:從教學目標三個方面的能力培養要求
學法:①閱讀教材,材料--緊扣目標有針對性地閱讀,并能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來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培養閱讀能力.
②口頭回答--通過對講議問題的思考與回答,培養表達能力.
③討論--培養分析能力.
其他,通過社會調查學生家人或親戚中從事的社會經濟活動,來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說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
一,教學的布局結構:
1.新課導入:探究實踐:
李穎家昨天晚上看電視短片《走向世界的東莞經濟》時引發了一場爭論:
奶奶嘆息著說:唉,這社會變資本主義嘍!爸爸說:您呀,盡不懂瞎說,這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可是兩回事.奶奶卻說:文革時,就因為把自家的母雞賣給了鄰居,爺爺就被打成了走資派.現在是市場經濟,又引進外資,這還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嗎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只是名字罷了.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這樣導入,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加深學生對黨的方針,政策的認識,也有助于他們養成關心家鄉,關注社會發展問題的良好習慣.
2.新課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按著教材的邏輯順序進行講授.
(1)教師設疑,引導學生閱讀,促使學生思考,然后教師作適當點撥和總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閱讀能力.
(2)教師選擇恰當的輔助資料.例如課件,圖片,錄像和數據等,對重點問題和難點問題加以分析說明,這樣做能使比較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如對必由之路問題,向學生展示特區,深圳,文革服裝等畫面.
(3)設置討論題,有人說:文革時,沒有收入差距,才象社會主義.你認為呢 有人認為,只要市場經濟必然兩極分化,社會主義也不例外.你認為,社會主義條件下能解決收入差距問題嗎 如何解決收入差距問題 加強對重點,難點內容的深化理解.
(4)教師予以適當的點撥,歸納和強調,同時滲透德育功能.
以上教學也就是通過設疑――閱讀――啟發――歸納的方法教授所學內容.
3.歸納總結:
首先啟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由學生進行總結,然后教師用投影打出本節課內容的知識體系表.這樣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又有利于培養學生把握知識之間內在聯系的能力.
4.反饋練習:
訓練題要精心選取,力爭體現教學重點和難點,考查學生對基本觀點和原理的掌握情況,選擇題主要鞏固本節課的理論基礎,檢測學生的識記能力,簡答題培養學生聯系實際的能力,有利于突破重點和難點.
三,主要環節的啟發,設問,引導,訓練及學生自主活動過程的具體設計及設計意圖:
本節課要體現現師生的雙邊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把構建學生學習主體為主要教學目標取向,自覺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安排較為充分的空間和時間.
具體設計如下:教師通過課件,圖片,錄像等材料,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為學生接受知識創設新情景,并通過設疑,閱讀,引導,歸納分析等 方法,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通過設置思考題,討論題啟動學生思維.
設計意圖:這樣做是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閱讀,分析 ,表達等能力.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