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經濟生活中的地位:
第一單元介紹了“生活與消費”,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消費,必須提供更多更好的商品和服務,因此,第二單元就應該研究、分析“生產”。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物質資料的生產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本單元的核心內容是“生產”。要了解生產及市場經濟這個整體,就必需了解構成它的“細胞”——企業。它是生產和市場中最重要的主體,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狀況決定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狀況,沒有強大的公司和企業,就不會有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因此,掌握有關企業、公司的知識,能對市場經濟基本內容有一個輪廓性認識,對廣大青少年今后從事經濟建設有著啟蒙性的指導作用。
二、教學重點:
1、有限責任公司與股分有限公司。(這部份內容,既對學生進行現代化經濟理論的教育又對學生加強法制觀念教育因此是個重點。)
2、公司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公司以營利為目的,公司的經營至關重要。如何才能經營得法以維持公司生存、使公司保持長久的竟爭力,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因此這是本課的重點。)
三、教學難點:企業的兼并和破產。(確立為難點是因為人們對它的認識還存在一些誤區,認為對于我國這樣一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企業的兼并和破產是難以接受的經濟現象,因此學生理解上會有一定困難。)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企業與公司的含義和分類,股份有限公司與有限責任公司的含義,公司的含義和組織機構,企兼并、聯合、破產的含義。理解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對比,公司制的優點,公司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企業兼并、聯合、破產的意義。運用所學知識,聯系實際,解決如何依法設立公司并成功經營的問題和國企改革為什么要建立公司制。
2、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參與經濟生活的實踐能力,通過相關知識的介紹,使學生了解如何創辦公司、如何經營公司,從而提高學生將來的創業能力。使學生能分析不同公司類型的特點,學會在不同條件下進行選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使學生認識到,創辦公司、積極創業,有利于國家生產力的發展。認識到誠實勞動,合法經營,誠實守信,銳意進取在經濟生活中的價值。通過依法設立公司,依法經營公司,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材編者陳友芳博士指出:對于教學內容,把握到什么程度,應該以課程標準的要求為根據。有些內容,雖然老教材重點涉及,但是并不要求像過去講那么深、那么全。如果老師想把自己所熟悉、所知道的知識,都講給學生,對教材深挖洞,那么教學時間肯定是不夠的。如果老師依據課標,對教材涉及的知識作少而精的處理,抓住要害,教學任務在既定的時間內是可以完成的。
第二部分:說教學方法
一、說學情:高一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識,具備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夠通過經濟現象形成一定的規律性的知識,但是還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對企業、公司、公司經營成功與企業的兼并和破產等有關知識有了解,但不全面,有待于深化。渴望成功體驗,渴望了解社會。
二、說教法:以多媒體課件為引導,提供充足的事實與材料,調動學生的思維,體驗事實,體驗過程,體驗結論,從而領悟觀點。1、充分采用對比方法,把握企業與公司,法人與自然人,股份有限公司與有限責任公司的區別和聯系。2、此外還有案例教學法,通過具體材料或反饋練習,教會學生正確分析和運用所學知識,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利用生動的感性材料、圖片、故事等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自主探究,使抽象問題具體化、枯燥問題趣味化、深刻問題淺顯化。4、問題探索法:通過設疑,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思考、討論,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5、演繹歸納法:通過引導學生對各種感性材料進行分析與歸納,形成一定的理性認識,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三、說學法:政治課教學要始終貫徹教育和教學相結合、學生是教育教學主體的思想。學生要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內化成為自己的觀念,自覺外化成為自己的正確行動,必須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討論、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等學習方法達到認知和行為上的教育目的。探究式學習,合作交流式學習,體驗式學習。
第三部分:說教學手段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用投影、畫片、文字、視頻等現代化工具,輔助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聲、色、形創建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情感的參與,誘發他們的好奇心,提高他們對該框題內容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第四部分:說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情境引入:(問題——情境)用習題的形式復習上節課內容并引出新課:你能說出幾個著名品牌嗎?
[多媒體展示] 海爾、微軟、可口可樂等。
你還能說出我們福建的幾個著名品牌嗎?
請同學快速閱讀課本P41-42然后說: 1、什么是企業? 2、我國的企業有哪些種類?
學生回答,教師引入:要開公司、創名牌首先要了解如何創辦公司,和如何經營公司。
(這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狀態,精心設計的。提問情境的創設是調動學生學習自主動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提出問題,既豐富了知識,又增長了智慧,利于學生思維活動的鋪開,讓學生展開想象,積極主動的思索。在學生周圍處處是活生生的好素材,由此為切入口進行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能收到較好的效果。情境——反思,由感性材料入手,引導出公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企業的含義和分類、以及現代企業的主要組織形式。)
一、公司的類型(板書)
1、企業(板書)
(由學生回答)①企業的含義:以營利為目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
②分類: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
同時可根據內容需要介紹法人、自然人。從而進一步講出企業法人和非企業法人。
A、企業法人:以營利為目的。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三資企業、混合企業、私人企業。
B、非企業法人:不以營利為目的。包括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
[過度]無論哪種所有制的企業,都有一定的企業組織形式。公司制,是現代企業主要的典型的組織形式那么什么是公司呢?
2、公司(板書)
①公司的含義:依法成立,全部資產由股東共同出資,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
如何依法設立公司呢,我們需要了解公司的兩種法定形式。
②我國法定的公司形式: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什么是有限責任公司什么是股份有限公司,兩者有哪些區別呢?請看課本P42和P43兩個漫畫并結合P43的表格說說主要區別。(學生回答) 圖表比較:有限責任公司與股分有限公司不同點比較
|
股份有限公司
|
有限責任公司
|
不
同
點
|
①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
②發行股票籌資,資本必須是貨幣
③股東人數有最低
限,沒有最高限
④注冊資金最低限額為1千 萬元
⑤設立程序較復雜,適應于大中型企業
|
①資本不劃分為等額股份
②出資不一定是貨幣,
可以是技術,土地等
③股東人數2-50人
④最低注冊資本為10-50
萬元
⑤設立程序較簡單,適應
于中小型企業
|
相
同
點 |
1 都是依法設立的企業法人
2 股東均負有限責任
3 公司均以全部財產對債務承擔責任
4 公司組織均為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總經理
5 公司均有名稱和章程 |
(目的是用比較的方法,結合教材中的漫畫探討出兩種公司的最主要的異同點,從而把握我國法定公司的兩種形式,學會在不同條件下進行選擇,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引導學生了解一下國有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不深入分析)
[過渡]當我們依法成立了公司后是不是要設一個組織機構來對公司進行指揮、協調、監控以實現我們的經營目標呢?那么公司的組織機構由哪幾部分構成,如何運作,這樣的結構有什優點?
請同學們看課本P43-44小組討論并回答。
③公司的組織機構:公司組織機構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
[多媒體展示] 組織機構(圖):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其中股東大會及其選出的董事會是公司的決策機構,處理公司重大經營管理事宜。總經理及其助手組成公司的執行機構,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監事會是公司的監督機構,對董事會和經理的工作進行監督。這些機構之間權責明確、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運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學性,使公司的發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許多國有企業通過公司制改革后煥發了活力,增強了竟爭力,更好地發揮了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
公司制是我國企業的主要的典型的組織形式,此外還有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
(公司制的地位、作用雖然是重點,但不是難點,只要說清楚許多國有企業,通過規范的公司制改革,煥發了活力、增強了競爭力,更好地發揮了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它是現代企業組織形式的“最主要”“最典型”的形式,因此國有企業改革要以公司制為方向。)
我們依法成立了公司也建立了一個很好的組織機構,接下來要怎樣經營才能把公司發展壯大,把它做得象同學們一開始提到的那些名牌企業一樣呢?
二、公司的經營與發展(板書)(教學重點)
1、公司的經營(板書)
什么是公司的經營?
(學生回答)指公司為向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并獲取利潤而進行的所有活動的總和。
經營成功主要取決于哪些因素?我們先來看一個圖片,并討論短片上方的問題。
【合作探究】:[多媒體展示]:海爾
小組討論:圖片中海爾集團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小組代表發言組員可補充。
(小組代表發言教師歸納)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依靠科技進步、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小組代表發言教師歸納)依靠科學管理手段形成自己的竟爭優勢,樹立良好的信譽。
教師引導其歸納出公司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海爾最主要靠制訂正確的經營戰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2、公司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板書)
①(經營戰略)制訂正確的經營戰略
②(競爭優勢)依靠科技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③(企業形象)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用成功企業發展案例引入。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通過具體材料,教會學生正確分析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利用具體生動的感性材料、短片、故事等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抽象問題具體化、枯燥問題趣味化、深刻問題淺顯化。創設教學情境,學生自主探究。更好地掌握本課的這一重點。)
[理解]企業的競爭優勢是多種多樣的,如價格、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品牌效應等。這些優勢的取得,或是由于企業掌握了獨特的技術,或是由于企業的管理水平較高,或是由于企業采取了較好的經營策略,或是以上因素的綜合。
一個企業,只有戰略定位準確,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為企業插上騰飛的翅膀。反之,一個企業在戰略定位上不準,就會遭受挫折,甚至導致破產。
企業形象是企業的產品、服務在社會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評價和認同企業的信譽和形象作為一種無形資產是企業特有的、長期形成的。它滲透在企業經營和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并隨企業的發展不斷延續和更新,最終通過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上形成本企業的競爭優勢。
多媒體展示(投影圖片) 公司是否誠信經營,關系到企業成敗。一個企業,如果通過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利益,它一定不會長久,也不會成功,甚至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誠實勞動,合法經營,誠實守信,銳意進取在經濟生活中的價值。)
多媒體展示(投影圖片輸血)
合作探究:結合材料教材和已學知識談談企業的兼并、聯合和破產的含義和意義。(小組討論回答)
3、企業的兼并和破產(板書)(教學難點)
突破難點:方式手段——舉典型例;結合時事;討論。
(演繹歸納法:通過引導學生對各種感性材料進行分析與歸納,形成一定的理性認識,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①含義:(學生回答)
企業兼并是指由經濟效益好的優勢企業,吞并那些長期虧損甚至資不抵債的劣勢企業的經濟現象。
企業聯合指企業之間為爭強市場竟爭力‘獲取更大經濟效益而實行的合營或合并。
企業破產是指對那些長期虧損、資不抵債而又扭虧無望的企業,按法定程序實施破產結算的經濟現象。
②意義(作用)(學生回答)
如何正確認識企業的兼并和破產:
總結:順口溜:兼破并非全壞事,發展市場有陣痛。廠散崗下資源在,優化重組回春功。企業增壓添活力,國家減負割疽癰。強強振興民族業,效益提高國運隆。
教師講解其內容幫學生正確認識企業的聯合、兼并和破產,進一步理解企業的兼并和破產的意義。
【課堂小結】:[多媒體展示]本課題結構圖解(學生來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