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早上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選自高一政治必修 2 第一單元第二課第四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到了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了解到公民享有監督權,這為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本框題承接了教材第一課“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的內容,又為后面第四課“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的學習埋下了伏筆。所以學好本框題的內容,為以后知識的學習打下了牢固的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本框題的核心概念是“監督”。即要求學生了解公民監督的對象、范圍;公民行使監督權的渠道;公民行使監督權的意義以及要負責任地行使公民監督的權利。所以,確定本框題的重難點是公民行使監督權的渠道;公民實行民主監督的意義以及公民如何行使民主監督的權利。
二、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第一課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了解到我國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監督權是公民的其中一項政治權利。而《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這一框題進一步詳細地闡述在不同情況下,公民應該行使監督權里的哪個權利,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去行使;行使監督權有什么意義以及如何行使的問題,讓學生對公民的監督權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在學習過程中,面對復雜的生活,學生要正確判斷并選擇正確的方式行使自己的監督權是學生面臨的一個難題。
三、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了解監督權的內容;理解行使監督權的渠道、意義以及方法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依法行使政治權利的行為和能力,逐步增強和提高學生政治參與的責任感和實際本領;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讓學生充分認識民主監督的意義,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權利,勇于使用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監督權;同時引導學生要負責地實行民主監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體會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必要性,增強主人翁責任感。
四、教法與學法分析
本著遵循新課程理念的要求,結合本框題內容,我選擇了小組合作探究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模式。在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采用比較法和分析歸納法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
五、教學過程設計
1 、 導入新課:
由復習前面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
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之間的聯系的能力。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2 、 重、難點的突破過程:
根據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的安排,我把本框題的內容分成四個主題:監督權知多少;行使監督權的方式知多少;矚社會,看為何行使監督權;系生活,究怎樣行使監督權。課堂上,各組學生討論得出本組的觀點,而后進行闡述交流。小組之間共同學生,完成本節課的目標,教師只是起到主導的作用。
第一組:監督權知多少,這一組的學生主要是圍繞監督權的內容展開,用具體的事例說明監督權的內容。
第二組:行使監督權的方式知多少,這一組的學生圍繞實行民主監督的渠道展開,用具體的事例說明民主監督的渠道。
第三組:矚社會,看為何行使監督權,這一組的學生圍繞實行民主監督的意義展開。
第四組:系生活,究如何行使監督權,這一組的學生圍繞行使監督權的方法展開。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分析會存在不足之處,特別是民主監督的渠道的內容分析,對此教師必須加以糾正。根據學生所講的內容,運用多媒體展示適當的練習,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 , 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 、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先由學生就本節課學習的幾個問題進行小結,而后教師再加以補充,著重強調知識要點,分清本節課的重難點。
4 、 板書設計:
三、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
1、民主監督權的內容:
2、民主監督的渠道:
(1)信訪舉報制度
(2)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
(3)輿論監督制度
3、實行民主監督的作用:
4、實行民主監督的要求:
六、教學效果評價
本節課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受到重視,能表現出極大的積極性,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運用多媒體現代輔助教學,較為直觀地展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特別是對于學生探究出的知識點,能及時給出適當的練習加以鞏固。當然,在探究和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以利于不斷改進教學方式。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