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師招聘網
首頁 浙江教師 福建教師 江蘇教師 廣東教師 江西教師 安徽教師 北京教師 上海教師 天津教師 湖南教師 湖北教師 河南教師
河北教師 海南教師 重慶教師 貴州教師 遼寧教師 吉林教師 山西教師 廣西教師 云南教師 陜西教師 甘肅教師 青海教師 四川教師
山東教師 內蒙古教師 黑龍江教師 寧夏教師 新疆教師 西藏教師 教師面試 說課稿 考試大綱 教師招聘試題 特崗教師 教師資格考試 教師資格大綱
杭州教師  廣州教師  長沙教師  南京教師  福州教師  南昌教師  教師考試大綱  教師資格大綱  政治資料  地理資料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說課稿 >> 政治說課稿 >> 內容

高中政治說課稿: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說課稿范例

時間:2012-2-25 20:16:52 點擊: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說課教案

教材選用:人教實驗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 4 第二單元第六課的第二框題

一、 教學理論依據及設計理念

以新課程理念和新課標為指針,依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科探究理論和多元智力理論,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來組織實施本節課的教學。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構建者。通過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習積極參與、體驗、感悟,主動獲得新知,并逐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從課堂的主宰變為課堂的主導,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學過程是一個發散式的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多元選擇,激發他們的潛能,發展他們的個性。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框題所在單元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看待我們周圍的世界,該問題也是《生活與哲學》整本書的核心問題之一。而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單元中最終是由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來實現的。

本框題是所在單元的歸宿,是對物質與意識、實踐與認識關系的整體呈現與深華,是如何正確看到我們周圍世界問題在世界觀上的升華,是單元的最基本的知識目標之一。

2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依據: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并有很強的德育功能)。

難點:真理的客觀性(依據:比較抽象,理論層面較高)。

3 、教材的處理:

堅持用教材為主,做到用教材與教教材相結合,對教材的內容做適當的取舍與調整;堅持生活邏輯為主,做到生活邏輯與理論邏輯相結合,幫助學生理清知識思路。

三、學情分析

1 、知識基礎:學生已學習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實踐和認識的關系等內容,基本具備學習本框題的相關知識和經驗。

2 、能力基礎:學生已基本具備自主、互動、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和經驗。但即興探究的能力較差,需要老師的適時啟發、引導和點撥。

3 、心理基礎:學生喜歡熱鬧,但動機不夠明確,不太注重效率,在探究學習中有畏難心理;有的學生還習慣于 等、靠、要

4 、與課聯系: 本節課實際上是對 實踐與認識關系 的再現和深華,因此,完全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在教師的點撥、誘導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個人的閃光點,挖掘他們的潛在力量,來活躍課堂,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但是,本節課的容量偏大,理論性較強,學習中難免會有學生在本節課的知識與能力目標上達不到應有的要求

四、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①掌握真理的含義。②理解真理是客觀的、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理解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③應用具體的事例分析說明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和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進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的道理。

2 、能力目標: 結合真理的概念,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和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探究式學習,培養合作精神。②通過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在一定條件和范圍內去認識真理。③通過學習,使學生樹立在實踐中不斷認識、豐富和發展真理的思想。④通過學習,使學生感悟到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從而正確對待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敗,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五、教法學法

1 、教法:

情境喚起法: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經驗出發,通過直觀有趣的情境設置,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問題探究法:以問題(任務)驅動學生學習,每一階段的學習都以問題帶出,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體現老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新課程理念。

③直觀教學法 直觀教學法:充分利用漫畫、文字材料、動畫等多種媒體的有機結合,增強直觀感。

④圖示法(板書用)

2 、學法:

①合作探究法:分組開展學習探究活動,在探究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潛能得到發揮,個性得到突顯,生生之間的思維得到融合、交叉、提煉和升華。同時培養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樂。

例證歸納法: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和經驗出發,通過對具體事例的分析、感悟,歸納出新的理念。

③圖示法 :化繁為簡,幫助理解、方便記憶,培養發散思維。

3 、教學手段: 利用多媒體把漫畫、動畫、圖片等課件展示給學生。

五、教學過程:

操作程序

教學策略

學習策略

策略分析

創設情境 1引出學習探究的問題

用德國詩人萊辛的名言:“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寶貴”(圖文并茂)引出學習探究的問題。

 

認識名人,了解目標、思考本節課的問題。

1 本節課內容偏多,宜 采用簡潔的、開門見山 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新 的學習探究活動。

2 創設形象情景,引起 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 力,激發學習興趣和探 究欲望。

創設情境 2 ——探究活動一 探究真理的科學含義

1 PPT 演示:實用主義 者詹姆士的話:有用的觀念就是真理(圖文并茂)。

2 設疑: 詹姆士關于真 理的說法錯在哪里? ②在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中,什么樣的結論能夠被稱為真理?

3 、適時啟發引導。

1 聯系舊知進行思考 探究、討論交流。

2 學生發言,各抒幾 見,在老師的點撥下形 成理念。

1 通過比較分析,讓學 生感悟歸納“真理”的科 學含義。

2 學生設疑,促使學 生存疑、質疑,讓學生 處于“憤悱”的狀態, 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 探究欲望。

創設情境 3

——探究活動二

探究真理的客觀性問題

1 PPT 演示:漫畫 “下雨好不好?”

2 設問:為什么對同一對 象有不同的認識?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嗎?

3 適時引導、點撥,在學生回答基礎上進行歸納。

1 結合生活實際、自 己的實際進行對照思考、討論交流,發言。

2 閱讀課文,并舉一 反三,獲得感悟,形成 理念。

用直觀生動的形式展現問題,通過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分析問題, 深化知識,讓學生更好地 理解:人的主觀因素會影 響人們的真理性認識,從 而把握真理的客觀性。

創設情境 4

——探究活動三

探究真理的客觀性問題

1 展示:“兩小兒辯日” 的故事。

2 設問:你能幫助他們回答這個問題嗎?為么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不回 答小孩的問題?難道真 理不止一個?

3 適時引導、點撥,在 學生回答基礎上進行歸納。

1 運用所學的物理和 地理知識解釋“辯日”

問題。

2 閱讀課文進一步探 究其它問題。討論交流 ——回答問題——老師點撥,形成理念。

將問題生活化、趣味化; 以問題(任務)驅動學生 學習,通過層層設問,引 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沿著問題思路獲得探究結 果,更進一步把握真理的 客觀性。

創設情境 5

——探究活動四

探究真理的相對性問題

1 PPT 展示:有關三角 形內角和小于、大于 180 度的科學發現的材料。

2 設問:新的科學發現是 否表明歐幾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是什么原因使人們認識到歐幾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這又說明了什么?

3 、適時引導、點撥,歸納。

1 閱讀課文,聯系舊

知思考問題。

2 探究問題:討論交 流——回答問題——經老師點撥后感悟,形成理念。

以問題(任務)驅動學生

學習,通過層層設問,引

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沿

著問題思路獲得探究結果:

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創設情境 6

——探究活動五

探究真理的發展問題

1 播放 Flash :關于人與自 然的環保教育材料。

2 、設問: 人與自然的關系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為什么?

3 、適時引導、點撥、歸納,滲透德育。

1 觀賞動畫鏡頭。

2 讀課文,聯系舊知 思考問題。

3 分組討論交流。

4 代表發言、其他同 學補充。

5 小組之間評價。

6 經老師點撥,形成 理念。

用新鮮的手段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將課堂的學習與社會和生活的實際有機聯系起來。通過學習探究,形成理念: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我們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同時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熱愛自然的情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并使學生的思想情感得到進全面升華。

課堂小結

精講: 本節課主要是學習探究有關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的內容,首先強調了真理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然后講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最后得出結論: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應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1 歸納得出結論: 求真理是一個過程,我 們應該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2 動手做好相關的筆 記。

簡化內容,重溫知識,強 調重點。

鞏固新知

1 出示練習題(見附錄)。

2 評講習題,進行方法 指導。

討論完成練習

檢驗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 握情況。

拓展與延伸

播放歌曲《紅日》,出示 拓展題(作為課后作業) (見附錄)

輕松、動情地聽音樂,

產生共鳴。

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 升華,鞏固重點,訓練學 生做開放試題的能力,這 也是新課程的命題方向。

 

 

 

 

 

 

六、教學反思

1 、整節課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都能做到六動:動眼看、動口議、動情讀、動耳聽、動腦思、動手做,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

2 、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整堂課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課堂討論熱烈,交流廣泛,思維活躍,學生的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

3 、本節課的容量偏大,需要進一步的調整和優化。

4 、在探究活動中,反映出學生的素質差異較大,以后要多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要對他們持開放式的評價態度。

5 、存在的困惑:一是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是不是“熱熱鬧鬧”就好呢?我個人認為探究式的教學必須立足于課堂,不能讓學生去打消耗戰,必須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關鍵是創設好情境,設置好探究的問題。二是在學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學習的舞臺上,我們怎樣來照顧和扶持弱者?是強弱搭配好,還是強弱分層好?

附錄:

方法論要求

 

一、板書設計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認識是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的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展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真理的含義?(與認識的關系?)

 

真理的特征

 

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客觀的(絕對性)

 

具體的有條件的(相對性)

 

認識具有反復( 原因)

 

真理是什么?

 

(為什么)

 

認識具無限性( 原因)

 

方法論要求

 

二、鞏固新知:

1 、對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理解正確的是

A 、在對同一對象的餓不同認識中,真理只有一個

B 、真理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C 、任何人都必須承認認識的真理性

D 、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2 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 照抄照搬別國的經驗、別國的模式,從來沒有得到成功的 。這主要是因為

A 、物質和意識不可分離 B 、別國的經驗不一定是從實際出發的

C 、意識依賴于物質 D 、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3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 2004 12 26 日發生里氏 9 級地震,并引;發海嘯,海嘯波及東南亞和南亞 lO 多個國家,引發巨大災難。但目前,人們還不;能準確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強度,這說明

A 由于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人們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應在實踐基礎上不斷發展

B 有些自然規律是無法掌握的

C 、地震的出現是一種偶然現象,并無規律可循

D 、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預測到地震的發生

三、拓展與延伸:

(1) 當我們在實踐遭遇失敗時,應該怎樣看待已經獲得的認識 ?

(2) 你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是怨天尤人,還是鼓起勇氣,再接再厲 ? 為什么?

 

作者:不詳 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
  • 文武教師招聘網(www.guoyanxin667788.com) © 2012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長聯系QQ:799752985 浙ICP備11036874號-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師招聘網
  •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免费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品精,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 一本大道香蕉精品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专区 | 日本综合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