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教育心理學發展階段中,開始形成完整的現代教育心理學體系的時期是( )
A.初創時期
B.過渡時期
C.發展時期
D.鼎盛時期
2.通過有關材料,間接了解被試者的心理活動的方法是( )
A.觀察法
B.調查法
C.自然實驗法
D.實驗室實驗法
3.根據柯爾柏格的道德發展理論,“社會契約方法定向”屬于( )
A.第二期
B.第三期
C.第四期
D.第五期
4.班主任主要依靠少數幾個干部維持班上工作,多數學生對班集體的支持僅屬一般。這種班集體屬于( )
A.團結的班集體
B.散聚的班集體
C.離散的班集體
D.發展的班集體
5.教學中采用的各種物質獎勵屬于下列哪種強化( )
A.原始強化
B.次級強化
C.替代強化
D.自我強化
6.下列不屬于教學目標的心理功能的是( )
A.啟動動能
B.導向功能
C.美化功能
D.聚合功能
7.根據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兒童學唱“我愛北京天安門”雖不懂其全義,但通過言語聯想可掌握,這屬于哪種學習( )
A.信號學習
B.言語聯想學習
C.多重識別學習
D.概念學習
8.發展的最本質的傾向表現為( )
A.分化與整合的過程
B.同化與平衡的過程
C.分化與對抗的過程
D.對立與統一的過程
9.達到最低限度領會以后,或者在達到勉強可以回憶的程度以后,對某一課題繼續進行學習的現象稱為( )
A.過度學習
B.復習
C.記憶恢復
D.強化
10.斯金納通過實驗提出,有機體的行為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應答性行為,另一類是( )
A.刺激性行為
B.操作性行為
C.反應性行為
D.認知性行為
11.在學習三角形的高之前,用日常概念的高作引導性材料,這種引導性材料是( )
A.陳述性組織者
B.比較性組織者
C.技術性組織者
D.研究性組織者
12.下列遷移中,難易相同的兩種學習之間的相互影響是( )
A.垂直遷移
B.水平遷移
C.順向遷移
D.逆向遷移
13.人們對事物的愛憎、趨避的心理及行為傾向是( )
A.態度
B.發展
C.回歸
D.投射
14.教室內突然出現鮮艷的掛圖,就會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這利用了客觀刺激物的哪種特點( )
A.新異性
B.強度
C.對比關系
D.活動變化
15.對自己的外在和內在的自我評估或衡量被稱為( )
A.自我意識
B.客觀評價
C.自我教育
D.自我發展
16.根據世界保健機構對智能不足兒童的分類,智商在25~39之間的兒童屬于( )
A.輕度智能不足兒童
B.中度智能不足兒童
C.重度智能不足兒童
D.深度智能不足兒童
17.一般說來,認知風格中場獨立性者更感興趣的學科是( )
A.文學
B.數學
C.歷史
D.法律
18.教學設計是一個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解決方法,加以實施并由此進行評價和修改,直至獲得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的過程。這個過程體現了教學設計工作的( )
A.系統性
B.具體性
C.靈活性
D.變通性
19.根據布魯姆的學習評定分類,一般在學期末進行的是( )
A.配置性評定
B.形成性評定
C.總結性評定
D.有效性評定
20.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的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21.學校教育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經驗總結法、自然實驗法、實驗室實驗法和__________。
22.__________是教育的最終目標。
23.奧蘇貝爾根據學習任務的復雜程度,將有意義學習分為三種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4.一個學習過程或學習事件的構成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5.教學設計過程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租開展教學評價。
26.根據班集體的性質,可將其分為團結的班集體、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27.非正式學生群鋅
28.發展
29.認知結構
30.高原現象
31.測驗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2.簡述合格教師和優秀【參考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解析]20世紀50年代_0世紀80年代是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時期,這時期出現了幾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他們提出了各自有代表性的學習理論,開始形成了完整的現代教育心理學體系。
3.[解析]“社會契約方法定向”屬于后習俗階段的第五期。
5.[解析]原級強化是利用原始的強化物(即本身所具有強化作用的刺激,如飲食等)進行的強化。如教學中采用的各種物質獎勵等。
6.[解析]教育目標的心理功能主要有:啟動功能、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聚合功能。
7.[解析]言語聯想是指言語的連鎖行為。言語聯想需要以動作連鎖為基礎,特別是當口讀或書寫時,而字詞于聲義的連鎖便是典型的言語聯想學習。
9.[解析]在認知變化的過程中,同化說明成長,是一種量的變化,而順化說明發展,是一種質的變化。
11.[解析]陳述性組織者,指與新的學習產生一種上位關系的,目的在于為新的學習提供最適當的類屬者的組織者。
12.[解析]根據前后學習的難度差異,可以把遷移分為垂直遷移和水平遷移兩類。難易不同的兩種學習之間的相互影響叫垂直遷移。難易相同的兩種學習之間的相互影響是水平遷移。
15.[解析]自我意識是對自己的外在和內在的自我評估或衡量。換句話說,是個人對自己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認識和評價,是涉及自己的認識。
16.[解析]智商<25的是深度智能不足兒童,智商在25~39之間的是重度智能不足兒童,智商在40~54的是中度智能不足兒童,智商在55—69之間的是輕度智能不足兒童。
17.[解析]場依存性與場獨立性這兩種認知風格,與學習有密切關系。一般說來,場依存性者時人文學科和社會學科更感興趣;而場獨立性者在數學與自然科學方面更擅長。
19.[解析]布魯姆把評定分為三類:配置性評定、形成性評定、總結性評定。其中,配置性評定是在學期開始時或開始前施行,形成性評定是在教和學的過程中進行的,總結性評定一般在學期末進行。
20.[解析]A項是由于教師的心理作用而導致對學生學習夸大的評定;B項是
(8)學習如何成為社會的成員,以期能在社會上參與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38.(P343-348)注意分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兩種。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原因和條件是:
(1)對學習的目的任務有明確的理解。
(2)能用堅強的意志與干擾作斗爭。
(3)根據目的任務有計劃地組織活動,使所進行的一切活動都能服從于當前的任務。根據以上規律,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
(2)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制力,也就是培養他f『吲滁干擾、克服困難遭黜意的能力,養成堅強的意志品質。
引起和保持無意注意的原因和條件是:
第一。客觀刺激物的特點。
第二,學生本身的狀態。
教師要充分利用上述規律,做到:
(1)教學內容要新穎有趣,難易適當。
(2)教學方法要直觀形象、靈活多樣。
(3)盡量避免那些分散學生注意的因素,創造有利于集中學生注意的情境。
(4)嚴格遵守作息制度,防止過度疲勞。
此外,教師還要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