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師招聘網
首頁 浙江教師 福建教師 江蘇教師 廣東教師 江西教師 安徽教師 北京教師 上海教師 天津教師 湖南教師 湖北教師 河南教師
河北教師 海南教師 重慶教師 貴州教師 遼寧教師 吉林教師 山西教師 廣西教師 云南教師 陜西教師 甘肅教師 青海教師 四川教師
山東教師 內蒙古教師 黑龍江教師 寧夏教師 新疆教師 西藏教師 教師面試 說課稿 教案 考試大綱 教師招聘試題 特崗教師 教師資格考試
杭州教師  廣州教師  長沙教師  南京教師  福州教師  南昌教師  教師考試大綱  教師資格大綱  政治資料  地理資料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師資格證考試 >> 中學教師資格試題 >> 內容

2013年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模擬卷及答案解析(16)

時間:2013-1-8 15:14:37 點擊:

2013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模擬卷及答案解析(16)

第一部分 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下列哪一項屬于教育情境的主要因素( )

A,家長

B.教育中介

C.教育者

D.教學手段

2.現代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性質決定著教育發展的水平和性質,教育的哪一方面功能日益被重視,并逐漸成為教育的主要功能( )

A.政治

B.社會

C.文化

D.經濟

3.教育目標體系的第三個層次是( )

A.單元目標

B.課程目標

C.教育目標

D.教育目的

4.影響個體發展的主要因素有遺傳、環境、教育和( )

A.個體的心理素質

B.個體的思想道德

C.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D.個體的情感態度

5.教育活動控制包括對學生的控制和對下列哪一方面的控制,以及對情境的控制( )

A.家長

B.自己

C.課本

D.大綱

6.教師的教員角色功能主要是以下列哪一項為宗旨,對學生進行授業、傳道、解惑和評定學業( )

A.教材

B.考試

C.管理

D.學生

7.以下不屬于教師的角色的是( )

A.領導者角色

B.心理醫生角色

C.演員角色

D.研究者角色

8.青少年兒童有被父母撫養的權利,這屬于( )

A.生存權利

B.受教育權利

C.受尊重權利

D.安全權利

9.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這屬于( )

A.受教育的權利

B.安全的權利

C.生存的權利

D.受尊重的權利

10.對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隱匿、毀棄,這屬于( )

A.安全的權利

B.生存的權利

C.受尊重的權利

D.受教育的權利

11.平常所說的三結合教育,指的是( )

A.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

B.教師、學生、教室三結合

C.歷史、現實、未來三結合

D.教科書、實驗室、網絡三結合

12.一般說來,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方面的協同和配合中,哪一個方面應起主導作用( )

A.家庭

B.社會

C.學生

D.學校

13.教學計劃的中心問題是( )

A.學科設置

B.學科順序

C.課時分配

D.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

14.課程的表現形式為( )

A.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材

B.課程總目標——領域目標——學科目標

C.課程目的——課程評價一一課程實施

D.知識——經驗——活動

15.《學記》提出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觀點,體現了下列哪二教育原則( )

A.鞏固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16.“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反映了教學原則的( )

A.系統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思想性原則

D.鞏固性原則

17.目前進行學習方法指導較普遍的一種理論方式是( )

A.系統傳授式

B.專題討論式

C.學科滲透式

D.經驗交流式

18.學習方法指導經常采用且效果較好的一種方式是( )

A.專題討論式

B.學科滲透式

C.學習診斷式

D.經驗交流式

19.在學生品德結構中,處于基礎地位的是(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20.在德育過程中,人們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自覺能動性,一般稱為( )

A.道德觀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教育情境可以利用文字、音像等多種方式表示教育行為的諸多因素的運行,其中主要因素是( )

A.教師

B.學生

C.教育中介

D.實施教育的過程

E.實施教育的時間、地點

22.與人和社會發展相對應的教育的發展階段有( )

A.遠古教育

B.漢代教育

C.清代教育

D.古代教育

E.現代教育

23.教師的角色包括( )

A.教員角色

B.領導者角色

C.心理醫生角色

D.青少年的朋友角色

E.父母角色

24.青少年兒童的合法權利包括( )

A.生存的權利

B.受教育的權利

C.受尊重的權利

D.安全的權利

E.交往的權利

25.素質教育的目標可以分解為( )

A.道德素質目標

B.生理素質目標

C.心理素質目標

D.審美素質目標

E.交往素質目標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三、判斷改錯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判斷正誤。在題后的括號內正確的劃上“√”,錯誤的劃上“×”。并改正錯誤。

26.教育情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關系等因素構成的某種具體的教育境地。( )27.性別角色社會化反映著個體和社會的一種關系。 ( )

28.父母態人格結構具有統治人、訓斥人以及權威式色彩。 ( )

29.同伴影響甚至可能超過父母和教師的影響。 ( )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30.影響個體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31.教師的知識結構包括哪些部分?

32.簡述父母態人格結構的教師在教學行為上的表現。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15分)

33.試述教師勞動的特點。

六、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15分)

3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因為證明了歌德巴赫猜想而奠定了他在數學王國的地位。在他上高中的時候,有一次他的老師給他們講了數論之中的一道著名的難題。他說,當初,俄羅斯的彼得大帝建設彼得堡,聘請了一大批歐洲的大科學家。其中,有瑞士大數學家歐拉(他的著作有八百余種);還有德國的中學教師,名叫歌德巴赫,也是數學家。

1742年,歌德巴赫發現,每一個大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的和。他對許多偶數進行了檢驗,都說明這是確實的。但是這需要給予證明。因為尚未經過證明,只能稱之為猜想。他自己卻不能證明它.從此這成了一道難題,吸引了成千上萬數學家的注意。兩百多年來,多少數學家企圖給這個猜想作出證明,都沒有成功。

老師說,你們都知道偶數和奇數,也都知道素數和合數。我們小學三年級就教這些了。不得了,那可不得了啊!

學生吵起來了。這有什么不得了。我們做得出來。他們夸下了海口。

老師也笑了。他說:“真的,昨天晚上我還做了一個夢呢。我夢見你們中間的有一位同學,他不得了,證明了歌德巴赫猜想。”

問題:請結合案例和你所學的教育學知識,分析“教育期待”的作用和應用。

【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解析]教育情境,即情況、環境,是由外界、事件和人物關系等因素構成的某種具體的教育境地。教育情境可以利用文字、音像等多種方式表示教育行為的諸多因素的運行,其中主要因素是:教師、學生、教育中介及三者之間的聯系,實施教育的過程、時間、地點。

2.[解析]現代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性質決定著教育發展的水平和性質,教育的經濟功能El益被重視,并逐漸成為教育的主要功能。

3.[解析]教育的目標體系大致有四個層次,其中第三個層次是課程目標。

4.[解析]影響個體發展的因素有遺傳、環境、教育和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5.[解析]教育活動的控制包括對學生的控制、對自己的控制和對情境的控制。

6.[解析]教師教員角色功能主要是以教材為宗旨,對學生進行授業、傳道、解惑和評定學業。

7.[解析]教師的角色有教員、領導者、人類靈魂工程師、心理醫生、青少年的朋友、父母、榜樣、被攻擊的對象、研究者、學校管理者。 8.[解析]青少年是社會權利的主體,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社會權利。題干中所描述的屬于生存權利。

11.[解析]“三結合”的教育指的是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的結合。

12.[解析]在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的結合中,學校應起主導作用,成為這三個方面中最積極的倡導者和組織者。

13.[解析]教學計劃的中心問題是開設哪些學科,即學科設置問題。

14.[解析]中小學課程的表現形式為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材。

15.[解析]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6.[解析]歷代許多教育家都很重視掌握知識的鞏固問題,如孔子要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D項符合題意。

17.[解析]系統傳授式是目前進行學法指導的較普遍的一種理論傳授方式,它是教師根據學法指導教材向學生系統地傳授學習方法。

18.[解析]學科滲透式是學法指導經常采用且效果較好的一種方式,是教師根據自己所教的學科滲透學習方法。

20.[解析]道德意志是在自覺執行道德義務的過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難和障礙時所表現出來的意志品質。是人們為了達到目的而產生的自覺能動性。

二、多項選擇題

 

 

22.[解析]與人和社會發展相對應的教育的發展,其線索是:遠古教育(原始社會教育)一古代教育(農業時代社會的教育)一現代教育(包括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的教育)。

23.[解析]教師的角色有:①教師的“教員”角色;②教師的“領導者”角色;③教師的“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角色;④教師的“心理醫生”角色;⑤教師的“青少年的朋友”角色;⑥教師的“父母”角色,等等。

24.[解析]青少年兒童的合法權利包括生存的權利、受教育的權利、受尊重的權利和安全的權利。

三、判斷改錯題

26.(P6)√

27.(P40)×改正:個體社會化反映著個體和社會的一種關系。

28.(P163)√

29.(P178)√

四、簡答題

30.(P35-36)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有以下四種:

(1)遺傳。遺傳是指人從上代繼承下來的生理解剖的生物特點,也就是遺傳素質,是人發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條件。

(2)環境。環境是圍繞在個體周圍的并對個體自發地發生影響的外部世界。

(3)教育。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影響人的一種活動,教育對人的發展,特別是對年青一代發展起著主導作用。

(4)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包括自身的態度和所付出的精力。

31.(P81)

(1)通曉所教的學科和專業。

(2)具有比較廣泛的基礎文化知識。

(3)掌握教育科學理論,懂得教育規律。

32.(P164)

(1)主張教師主導學習環境,以教師的權威為中心,有明顯的師生界限。

(2)在教學上十分注重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

(3)在學生觀上,認為學生是“孩子”,強調指令行為。

(4)在課堂上,教學知識精確、清楚、紀律好。

(5)在處理與外部關系上,對學生有明顯的監護作用,關心學生,能保護集體的利益,常有“護犢”現象。

五、論述題

33.(P108-118)

(1)特殊的復雜性

教師勞動的對象不是無生命的自然物質材料,也不是動物,而是具有一定自覺意識的、有感情有理智的、作為社會整體一員的活生生的人,是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個性的一代青少年。就教師的任務來看也是很復雜的,教師既要教書還要育人。教師勞動的復雜性還表現在他的工作是一個運用智力的過程,是一種綜合使用、消化、傳遞、發現科學知識、技能的復雜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

(2)強烈的示范性

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教育活動的這一本質特點,決定了教師的勞動必然帶有強烈的示范性。教師的勞動之所以具有示范性,還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學生的一個重要的學習方式。教師勞動的示范性,幾乎表現在教育活動的各個方面。教師的示范作用只能是對學生的啟發誘導,而不是強加給學生的現成模式。

(3)獨特的創造性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比一般勞動的創造性更具有靈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境的復雜性所決定的。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勞動獨特的創造性。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首先表現在因材施教上。教師勞動的創造性,也表現在對教育、教學的原則、方法、內容的運用、選擇和處理上。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還表現在教師的教育機智上。

(4)顯效的長期性

教師的勞動是為未來社會培養人才,而培養人,一是周期長,二是見效慢,甚至可以說是一輩子的事。教師勞動的長期性還表現在青少年學生某一具體的、局部的身心特點發展變化上,也是需要經歷一個長期反復的過程。

(5)空間的廣延性和時間的連續性

學校不可能把教育的時間和空間完全集中在學校內部。這就決定了教師的勞動必然會在空間上具有廣延性,時間上具有連續性。教師勞動之所以具有時間的連續性和空間的廣延性,還在于在每一具體的教育過程中,教師的勞動不能機械地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而隨意中斷。

(6)勞動量的隱含性

在教育領域,幾乎每位教師都有很大一部分難以計算,從來沒有計算的“量外工作”。教師勞動的特點,決定了這種職業不可避免地存在隱性勞動。

(7)教師勞動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教師的勞動是塑造學生心靈的實踐活動,它要求教師具有現場表演的技巧。從這一角度看,教師勞動帶有藝術創造的特點。

(8)勞動的協作性

在現代的教育中,任何一個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的全面發展,都不僅僅是某位教師個人的勞動成果,同時也是教師集體共同影響的結果。由于這個特點,要求每個教師除了個人努力學習、積極工作之外,還應自覺樹立集體協作的觀念,每個教師都要主動同其他同事統一步調、通力合作,共同堅持正確的教育思想,采取一致的教育措施,并注意協調學校與家庭、社會的影響,共同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六、材料分析題

34.(P76-78)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期望,會促使學生向好的方向發展;而對學生的消極期望,可能使學生自暴自棄,學習表現越來越差。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及其影響是在師生互動過程中產生的。首先,教師根據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人格特征和在人際交往中的表現的了解,形成對某個學生的期望,然后這些期望會在教師的教學行為,例如在學習時的分組、提問、表揚批評等中表現出來;其次,學生接受了教師行為中所暗含的期望來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并根據期望的方向表現出相應的行為。在這種互動過程中,教師不斷地按自己的期望去影響學生,而學生會逐步向著教師期望的方向發展。

為了充分發揮教師期望的積極影響,教師首先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要認真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發現他們的長處,對每個學生都懷有積極的期望;第二,教師要不斷地反省自身的行為和態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損害了學生的發展。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充分理解每一個學生。

 

作者:不詳 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
  • 文武教師招聘網(www.guoyanxin667788.com) © 2013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長聯系QQ:799752985 浙ICP備11036874號-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師招聘網
  •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免费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品精,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色色色色 |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一线久久 | 日韩中文无线码在线 | 亚洲无线码在线高清 | 中文有码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粉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