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并將其號碼寫在相應的括號內,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第1題 教師的根本任務是( ),全面實現教育目的。
A.教書育人
B.關心學生健康
C.研究學習
D.管理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教師的根本任務就是教書育人。
第2題以教學組織形式為中心的策略就是( )。
A.內容型策略
B.方法型策略
C.形式型策略
D.綜合型策略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以教學組織形式為中心的策略是形式型策略。
第3題制定課程計劃的首要問題是( )。
A.學科設置
B.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
C.學科順序
D.課時分配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制定課程計劃的首要問題是學科設置。
第4題中學德育中的說服教育法要求不包括( )。
A.強制性
B.明確目的性
C.知識性、趣味性
D.注意時機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中學德育的說服教育法要求說服要有目的性、要富有知識性和趣味性、要注意時機、要以誠待人。
第5題我國當前班級管理的實踐中,采用最多的領導方式是( )。
A.“教學中心”的領導方式
B.“集體中心”的領導方式
C.權威型的領導方式
D.民主型的領導方式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由我國當前班級教育存在的問題可知,班級管理采用最多的是“教學中心”的領導方式。
第6題教育學史上第一個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問題作為一個學術問題來認識的是( )。
A.神話起源說
B.生物起源說
C.心理起源說
D.勞動起源說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教育學史上第一個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問題作為一個學術問題來認識的是教育生物起源說。
第7題造成人的片面發展的原因是( )。
A.社會的進步
B.舊式勞動分工
C.生產力的發展與分化
D.科技水平的提高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不合理的勞動分工是造成人片面發展的主要原因。
第8題德育體諒模式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 )。
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認識
D.道德行為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德育體諒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養置于中心地位。
第9題 “以僧為師”、“以吏(書)為師”成為古代( )教育的一大特征。
A.印度
B.中國
C.巴比倫
D.埃及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古代埃及在中王國以后,開設了職官學校。這些學校都是以吏為師,以法為教,招收貴族子弟。古代埃及設置最多的是文士學校。文士精通文字,能寫善書,執掌治事權限,很受尊重。“學為文士’’成為一般奴隸主階級追求的目標。于是“以僧為師”、“以吏(書)為師”成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第10題《學記》說:“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這與以下哪一原則的精神符合?( )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引言的意思是說,君子教學,不是直接灌輸知識,而是創設情境,言此而意彼,讓學生感悟、發現,從而得到教師“舉一”而學生“反三”的教學效果,符合啟發性原則。
第11題 ( )是教育的出發點和依據,也是教育活動的最后歸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媒介
C.教育理論
D.教書方法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發點和依據,也是教育活動的最后歸宿。
第12題美國各門課程中多樣化的實踐活動,日本的綜合活動時間反映出對( )在課程中地位的重視。
A.知識
B.能力
C.直接經驗
D.間接經驗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根據題意,在課程中突出多樣化的實踐充分體現了直接經驗在課程中的地位。
第13題在現代社會中,影響一個國家盛衰強弱的關鍵因素是( )。
A.科技
B.經濟
C.綜合國力
D.教育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在現代社會中,教育已成為影響一個國家盛衰強弱的關鍵因素,成為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重要力量。
第14題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稱為( )。
A.教學程序
B.教學步驟
C.教學組織形式
D.教學階段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題干表述符合教學組織形式的定義。
第15題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教學時間的安排要體現( )。
A.以智育為主
B.以上課為主
C.以課外活動為主
D.以社會實踐為主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上課是中學教學工作諸環節中的中心環節。因此,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教學時間的安排要體現以上課為主的原則。
第16題學校精神文化的物質載體是學校的( )。
A.規章制度
B.網絡資源
C.校園環境
D.物質文化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學校物質文化是學校精神文化的物質載體,體現著一定的價值目標和審美意向等。
第17題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是學校( )。
A.德育方法與內容的矛盾
B.學生知、情、意、行發展不平衡的矛盾
C.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
D.最集中、最突出的矛盾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這是德育過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決定德育本質的特殊矛盾。
第18題遺傳素質是人身心發展的( )。
A.主導因素
B.決定因素
C.物質因素
D.內部因素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遺傳素質是人身心發展的物質前提,并不起決定作用。
第19題 ( )提出了著名的“評價原理”和“課程原理”。
A.裴斯泰洛齊
B.泰勒
C.斯賓塞
D.赫爾巴特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根據教育學理論,泰勒是“評價原理”和“課程原理”的提出者。
第20題我國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是( )。
A.社會本位價值取向
B.個人本位價值取向
C.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D.政治本位價值取向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我國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至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代碼寫在相應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漏選均不得分。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第21題 以下屬于個體差異性的是( )。
A.男女性別差異
B.幼兒與少年的差異
C.同年齡人群內部差異
D.同一個體身心不同構成方面的差異
E.個體思維方式的差異
【參考答案】
A,C,D,E
試題解析:
幼兒與少年是不同的年齡階段,因此屬于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差異。
第22題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
A.上課
B.課外輔導
C.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D.備課
E.批改作業
【參考答案】
A,B,C,D,E
試題解析:
教學工作以上課為中心環節,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備課、上課、作業的檢查與批改、課外輔導、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第23題孔子的教育主張包括( )。
A.兼愛
B.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C.有教無類
D.教學相長
E.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參考答案】
B,C,E
試題解析:
“兼愛”是墨家思想;“教學相長”出自《學記》。B、C、E三項均為孔子的教育主張。
第24題課程目標的依據主要有( )三個方面。
A.對學生的研究
B.對教師的研究
C.對社會的研究
D.對學科的研究
E.對教材的研究
【參考答案】
A,C,D
試題解析:
課程目標的依據主要有三個方面,即對學生的研究,對社會的研究和對學科的研究。
第25題學校與企業的區別表現在( )。
A.設置目的上的不同,育人與盈利之別
B.手段不同
C.與政府關系不同
D.產出不同
E.“生產”過程及內容不同
【參考答案】
A,B,C,D
試題解析:
學校與企業的區別主要表現在設置目的、手段、與政府關系和產出上。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第26題 ________是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聯系的總和。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教育影響
第27題主張讓兒童順其自然,甚至擺脫社會影響而發展的教育家是法國的________。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盧梭
第28題教育的發展受政治經濟制度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制約,但教育又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具有________的特征。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相對獨立性
第29題班級目標管理是指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確定班級總體目標,然后將總體目標轉化為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使其與班級總體目標融為一體,形成_________,以此推進班級管理活動、實現班級目標的管理方法。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目標體系
第30題《教師資格條例》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品質的基本要求包括:教育________和教育教學能力。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專業基本知識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第31題 在中學進行德育的過程中,其基本要求有哪些?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答案要點】普通中學德育的要求:
(1)幫助學生初步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2)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熱愛勞動,熱愛科學。
(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識,養成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獨立思考、勇于開拓的思維方法和科學精神。
(4)形成社會主義的現代文明意識和道德觀念。
(5)養成適應改革開放形勢的開放心態和應變能力。
第32題古代學校教育具體體現為哪些特征?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答案要點】古代學校教育的特征:(1)階級性;(2)道統性;(3)專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導地位。
第33題簡述確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觀依據。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答案要點】確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據可以概括為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1)確定教育目的的主觀依據主要是受教育目的確定者的哲學觀念、人性假設和理想
人格等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影響。在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關于全面發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確定的重要依據。
(2)確定教育目的的客觀依據是指教育目的的確定必須考慮到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主要是指受生產力與科技發展以及社會經濟、政治制度的制約,受歷史發展進程的制約。此外•教育對象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也是教育目的確定的重要制約因素。
第34題簡述遺傳素質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答案要點】遺傳素質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有:
(1)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前提,為個體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2)遺傳素質的差異對人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3)遺傳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第35題夸美紐斯對教育學的發展做出了哪些突出貢獻?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答案要點】夸美紐斯對教育學的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主要有:(1)構建了教育學的學科基本框架,確定了教育學的基本研究內容。在《大教學論》中,夸美紐斯論述了教育目的、教育與社會、自然和人的關系、教學的內容、方法、組織形式、原則及規律、道德教育和教學管理等。
(2)強調普及義務教育,論證了普及義務教育的天然合理性。
(3)從理論上論證了教育適應自然的思想。強調人人都應受到同樣的教育、教育要遵循人自然發展的規律和實行“泛智教育”。這一思想為后來的自然主義教育開辟了道路。(4)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并論證了一系列教學原則。
(5)首次提出了“學年制,,的思想,尤其是從理論上論證了“班級授課制”這一學校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使人類的學校教育更加趨向正規化。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每小題15分,共15分)
第36題 試述創新教育及其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答案要點】創造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它是教育對知識經濟向人才培養提出挑戰的回應。它是旨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的教育。
(1)創新能力不僅是一種智力特征,更是一種人格特征,是一種精神狀態。創新能力離不開智力活動,離不開大量具體知識,但創新能力絕不僅僅是智力活動,它不僅表現為對知識的攝取、改組和運用及新技術的發明、新思想的產生,而且是一種追求創新的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傾向,是一種善于把握機會的敏銳性,是一種積極改變自己并改變環境的應變能力。
(2)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素質教育區別于應試教育的根本所在。面對多樣的、多變的世界,任何一個人、一種職業、一個社會都缺少不了創新能力。對教育來說,創新能力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無的事,而應成為教育活動的根本追求,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應試教育不僅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犧牲多數學生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它忽視甚至是扼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能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本質區別。
(3)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之所在。在現代社會,知識創造更新速度地急劇加快,改變著以知識的學習、積累為目的的教育活動。知識的學習成為手段,成為認識科學本質、訓練思維能力、掌握學習方法的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的是“發現”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果,強調的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形成。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應變能力、創新能力也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了培養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