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幼兒教師資格證書考試保教知識與能力模擬習題(2)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第1題 以下對健康檢查的目的論述錯誤的一項是( )。
A.盡早對有疾病或有身體缺陷的兒童采取矯治措施
B.了解兒童生長發育和健康狀況
C.杜絕疾病的發生
D.盡早發現兒童的疾病或身體缺陷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C【解析】對健康兒童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體格檢查,稱為健康檢查。通過系統的檢查,可以了解兒童生長發育和健康狀況,盡早發現疾病或身體缺陷,以便及早采取矯治措施。健康檢查是集體兒童機構保健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第2題 我國幼兒園教育中特有的一項原則是( )。
A.保教結合原則
B.綜合性原則
C.發展適宜性原則
D.獨立自主性原則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保教結合原則是我國幼兒園教育中特有的原則。
第3題 下列對幼兒園一日活動組織的表述,錯誤的是( )。
A.時間安排應有相對的穩定性與靈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照顧到個別差異
B.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為和過渡環節,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象
C.教師只需直接指導活動,保證幼兒偶爾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司即可
D.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教師直接指導的集體活動要能保證幼兒的積極參與,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
第4題 “愛幼兒園、愛家庭、愛家鄉、愛祖國”是幼兒園( )領域的教育內容范圍。
A.健康
B.語言
C.社會
D.科學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第5題 不屬于幼兒園精神環境的營造應遵循的原則的是( )。
A.多支持原則
B.多肯定原則
C.多尊重原則
D.多活動原則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D【解析】幼兒園精神環境的營造應遵循十個原則:(1)多關注原則;(2)多尊重原則;(3)多接納原則;(4)多肯定原則;(5)多信任原則;(6)多賞識原則;(7)多支持原則;(8)多互動原則;(9)多自由原則;(10)多自主原則。
第6題 下列哪種教育方法適合藝術教育活動?( )
A.口語法
B.操作法
C.感覺教育法
D.描述法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C【解析】感受教育法適用于藝術教育活動,內容主要包括觸覺、視覺、味覺、立體感覺等感官訓練。
第7題 教師與幼兒溝通時,不正確的做法是( )。
A.注意傾聽
B.言語專業化
C.注意蹲下去與孩子平等對話
D.用點頭、撫摸鼓勵幼兒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教師的語言應該親切而口語化,不應過于專業化,肢體語言也很重要,比如點頭是表示贊同、鼓勵。
第8題 ( )是教師通過口頭問答的形式,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教育方法。
A.講解法
B.討論法
C.談話法
D.游戲法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C【解析】談話法是由教師提出問題和幼兒回答問題組成,也可由幼兒提出問題,教師來回答。
第9題 ( )是在出乎意料的緊張與危機狀況下出現的情緒狀態。
A.心境
B.激情
C.驚悚
D.應激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D【解析】當人遇到閑難,特別是遇到出乎意料的緊急情況時,就進入了應激狀態,把各種潛力調動起來,以應付緊張的局面。
第10題 下列關于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選擇的原則中,表述不正確的是( )。
A.能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配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
B.能引發和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C.能反映時代發展特征,有利于幼兒的后續學習和長遠發展
D.不需要考慮季節、節日以及周邊環境資源等因素
【參考答案】
D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第11題 簡述學前教育的價值。
【參考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1)保證胎兒健康的出生。
(2)保證嬰兒及時的成長。
(3)保證幼兒迅速的發展。
第12題 簡述教師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的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1)要發揮園內教育資源的作用。教師可通過講故事、看圖片、看電視、觀木偶戲、開展科學小實驗、進行教學活動等形式,拓寬幼兒的生活面。
(2)要利用園外教育資源的優勢。教師可定期組織幼兒外出參觀、郊游、野餐,邀請社區有關人士來幼兒園介紹不同職業的工作特點,加深幼兒對附近環境的認識和對周圍生活的印象。
(3)調動家長參與教育的積極性。教師可鼓勵家長,利用空余時間,經常帶領孩子外出活動,走一走,看一看,使孩子有更多的機會了解生活,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第13題 簡述農村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困境。
【參考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1)辦園(班)條件簡陋。幼兒活動室窗戶較小,采光面積不足;桌椅、板凳不統一;沒有幼兒廁所、飲水桶;缺乏教具、玩具、幼兒讀物。
(2)“小學化”現象嚴重。幼兒一日活動與小學生相似,到校后坐在教室里上自習,和小學生一起做操,按照小學的鈴聲卜下課;滓鶯讀、寫、算的學習;教師講、幼兒聽,教師念、幼兒讀,教師做、幼兒看;每周上課節數在18~24節之間,每節課在45分鐘左右;給幼兒布置課外作業,進行期中、期末考試。
(3)“城市化”教育誤導。教師到城里幼兒園聽課,然后按照聽課的教案,利用本班幼兒進行模擬教學,并推廣給其他教師,其他教師再去效仿。
(4)幼兒園(班)教育與家庭教育脫節。教師不了解孩子家庭情況,家長也不重視子女教育。
(5)教師專業素質較差。教師以鄉村招聘的民辦教師為主,大多為初中文化,絕大多數沒受過職前專業訓練;在職培訓機會又很少,合格率較低。
(6)幼兒發展水平落后。個人身體體質體能和服裝清潔衛生習慣均較差;膽怯;普通話差。
第14題 簡述幼兒園晨間檢查的目的和步驟。
【參考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晨間檢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兒童將傳染病及危險品(如小釘子、玻璃片等可造成創傷的小東西)帶到所(園)內。
檢查可在日托兒童每天入園時,整托兒童早晨起床后進行。應由有經驗的保健人員認真執行,不要流于形式。檢查步驟包括一問、二摸、三看、四查。
一問:通過詢問家長,了解兒童回家后的健康情況,包括精神、食欲、睡眠、大小便情況以及有無咳嗽等疾病癥狀。
二摸:通過觸摸兒童的前額粗知兒童是否發燒,對可疑發燒者應測量體溫。
三看:觀察兒童的精神、臉色是否正常,有無流淚、流鼻涕、眼結膜充血等現象。注意皮膚是否有皮疹(特別注意面部、耳后、頸部)。
四查:檢查兒童口袋中是否有可造成創傷的小東西。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第15題 結合實際談談保教人員的主要工作職責。
【參考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1)全面負責本班的教育保育工作,結合班級幼兒實際情況認真制定計劃,做到因材施教,研究有效的活動方法及形式,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2)貫徹保教結合的原則,嚴格執行作息制度,認真安排好一日作息內容,不能隨便拖延時間及調課,確保幼兒有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做到動靜交替,全面了解幼兒,努力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幼兒愿意上幼兒園并能情緒穩定愉快地度過一天生活。
(3)根據課程發展指引積極創編教材,根據教育內容制作教學玩具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每天細致觀察了解幼兒情緒及健康情況并寫好記錄。
(4)堅持全面教育原則,按“六心”及“四滿意”的要求注意啟發誘導,嚴禁虐待體罰或變相體罰等損害幼兒身心健康行為。
(5)努力鉆研業務,積極參加進修學習,積極參加教研、科研活動及各項比賽,主動上好公開課。
(6)堅持每周向家長公布本周教育內容及填寫好家長聯系手冊,布置好家長聯系欄及時向家長反映情況及張貼育兒知識,做到每學期普訪一次(新生入園前必須家訪一次),特殊情況及時家訪,爭取家長配合教育。
第16題 試述皮亞杰關于影響兒童智力發展因素的觀點。
【參考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1)成熟因素。
所謂成熟,即指在遺傳程序控制下,機體、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逐漸發育成長的過程。在有的學者看來,兒童之所以隨著年歲的增加而表現出心理和智力的發展,乃是這種成熟因素作用的結果。皮亞杰認為神經系統的成熟對智力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因為智力作為人類的一種高級機能,必然依賴于一定的神經及內分泌系統的生理基礎。因此,生理機能的成熟無疑就成為智力發展的必要因素。概括起來,成熟是影響智力發展的一個因素,它為智力結構的演化提供了可能,但是在可能性和現實性之間,還必須有一些其他因素。
(2)經驗因素。
皮亞杰認為經驗在人的智力發展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他非常重視經驗,指出經驗是知識的來源,是智力增長的重要條件,但是經驗因素也是不充分的,不能決定心理及智力的發展。物理經驗和邏輯數理經驗是本質上完全不同的兩種經驗。任何一個動作都可以抽出物理經驗和邏輯數理經驗,但人們一般容易注意獲得物理經驗而不容易注意獲得邏輯數理經驗。因而在兒童智力培養中,一方面應該注意豐富兒童的生活,提供各種自然環境材料,使兒童獲得物理經驗;另一方面,也許是更重要的,應該在上述活動環境中,指導孩子通過分析、綜合、思索和探究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獲得邏輯數理經驗。
(3)社會環境因素。
社會環境因素主要涉及社會生活、教育、學習及語言等方面。很顯然,社會環境因素對兒童智力發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人的一生就處于社會生活環境中,嬰兒自出生一剎那起就開始了其社會化。社會生活對兒童智力發展的影響是明顯的。
(4)平衡化因素。
生理成熟、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是兒童智力發展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條件,但兒童智力成長也不是這些因素簡單機械相加的結果。皮亞杰提出了平衡化因素的概念,并認為它是兒童智力發展的決定因素。在皮亞杰看來,既然成熟、經驗及社會環境各自都不能完全解釋發展的根本原因,那么必然存在其他因素,這個因素在原有三種因素之間起協調和調節作用,這個協調者或調節者就是平衡化。皮亞杰認為:智力是一切認知結構趨于平衡的形式之一。智力是有結構基礎的,智力的提高就是智力結構的不斷發展,同化與順應是智力不斷建構發展的兩個基本過程。個體在遇到外部刺激(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時,同化與順應處于一種不平衡狀態,舊的圖式與將形成的新圖式之間存在沖突,表現在人們認知方面,即是舊觀念與新觀念的斗爭。
四、材料分析題(共15分)第17題 據新華社7月22日報道,銀川市某中心幼兒園因食堂衛生問題,導致該園182名兒童出現細菌性痢疾暴發。這一衛生安全事件發生后,衛生部在認定幼兒園承擔主要責任的同時,對銀川市金鳳區衛生監督所監督不力的問題進行了全國通報批評,并建議當地衛生行政部門追究其主要責任人員的失職責任。
請你根據幼兒園集體兒童膳食的相關理論,對上述材料加以分析,并談談有何對策。
【參考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幼兒園的飲食問題也是影響幼兒安全健康的因素之一;幼兒在幼兒園的進食全權交給食堂,所以食堂衛生的優劣與否直接決定幼兒飲食的衛生質量,幼兒的用食從食堂到教室,需要經過食堂的工作人員,食堂用具,保育員等環節,這中間每一個環節都要保證不出問題,案例中當幼兒園暴發了細菌性痢疾,說明食堂是病毒主要來源,食堂的衛生是否達標是保證幼兒在幼兒園健康與否的重中之重。針對這個問題,可以有以下對策:
(1)幼兒園的食堂包括廚房必須達到衛生局的標準。
(2)食堂工作人員要有一定的衛生標準和行為規范。
(3)幼兒園的食物來源要保證其健康衛生。
(4)沒有得到批準,非食堂工作人員絕對不可以進入食堂。
五、活動設計題(25分)第18題 以“各族人民大團結”為主題,為大班幼兒設計社會教育活動。
【參考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活動目標:
1.知道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初步了解朝鮮族、蒙古族、漢族、維吾爾族、藏族等幾個民族的服飾、生活習慣和居住地。
2.欣賞幾種少數民族的舞蹈音樂,培養對音樂的感受力和欣賞能力。
3.激發幼兒對少數民族風俗文化的認識欲望,培養幼兒尊重和熱愛各民族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音樂舞蹈錄像:《愛我中華》。
2.中國地圖,五種民族娃娃圖片。
3.各民族有特色的音樂及兒童服飾。
活動過程:
1.觀看音樂舞蹈錄像《愛我中華》,說說自己認識的民族,相互交流對各個民族的認識。藏族:男人帶著有舌的氈帽,身穿長袍,斜開衣襟,腰間系一根衣帶,一只主袖掛在身邊,腳穿長筒皮靴。女人身穿長袍,外套背心,腰間系一條五彩橫條的圍裙。很多藏民是牧民,主要吃糌粑、喝酥油茶和青稞酒。對人表示敬意時,獻上哈達。他們喜歡音樂舞蹈。蒙古族:身穿長袍,頭上扎著頭布,腰間束腰帶,腳穿皮靴。喜歡賽馬、射箭,還喜歡彈馬頭琴、唱歌、跳舞。蒙古族人民主要以放牧為主,在大草原上放牧馬、牛、羊,住在可以隨拆隨搭的蒙古包。維吾爾族:主要居住在新疆,不論男女老少,都愛戴四棱小花帽,上面用絲線繡出各種花紋圖案。穿斜襟衣服,沒有扣子。沒結婚的女孩子,頭上梳著十幾條小辮子,喜歡穿顏色鮮艷的連衣裙。維吾爾族服飾漂亮,喜歡唱歌跳舞。朝鮮族:男人上衣短,褲子大,褲腳扎燈籠;女的穿斜襟短衣和長裙,色彩鮮艷,梳著一條辮子。傣族:主要居住在我國的熱帶地區西雙版納,他們住竹樓,穿著上短下長、顏色鮮艷的長筒裙。在解放前,傣族婦女在田里勞動,男人在家帶孩子,他們居住的地方多孔雀,他們都很喜歡跳孔雀舞。
2.比賽:將民族娃娃送回家。分組將朝鮮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等民族的娃娃圖片貼到中國地圖上的相應居住地。
3.聽各民族的音樂,找出相應的少數民族兒童服飾。
4.進一步欣賞不同民族的音樂,并創編舞蹈。
活動延伸:
1.利用掛歷紙等廢舊材料制作少數民族服飾,如新疆帽、藏族圍裙等。
2.在活動區聽民族音樂、創編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