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試述教育與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文化的關系。
㈠教育與生產力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⑴生產力對教育的決定作用①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②生產力水平制約人才規格和教育結構③生產力水平制約著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和組織形式。⑵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①教育再生產勞動力②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③教育生產新的科學知識。
㈡政治經濟制度與教育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⑴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①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②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③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④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內容⑵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促進作用①教育實現年輕一代的政治社會化②教育為政治培養專門的人才③教育對當前的政治變化和發展產生影響④教育可以加速民主進程。
㈢文化與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⑴文化對教育發展的制約作用①文化影響教育目的的確立②文化影響教育內容的選擇③文化影響教育教學方法的使用⑵教育對文化發展的促進作用①教育具有篩選、整理、傳遞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傳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更新和創新文化的作用。
2.簡述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
(1)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知識的觀念(2)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學習和教育的觀念(3)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為實現教育的個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臺。
3.人力資本理論的代表人物是誰?基本觀點是什么?
舒爾茨 《人力資本投資》人力資本理論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資本",它指的是人所擁有的諸如知識、技能及其他類似的可以影響從事生產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資本的形態,是未來薪水和報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資本形態,它體現在人的身上,屬于人的一部分。蘇爾茨是通過教育資本儲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對國民收入增長的貢獻。
4.試分析教育與文化關系的特殊性
教育與文化的關系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文化本身是一種教育力量,另一方面是教育本身也是一種文化。(1)文化本身是一種教育力量。體現在:一是特定時空中的文化構成了特定的文化環境、文化氛圍,對生存于其中的人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發揮著強大的教育作用;二是一定的社會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學校文化、班級文化和課堂文化,對教育活動起著無形而又強大的影響作用。(2)教育本身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教育具有雙重文化屬性:一方面表現在它是傳遞和深化文化的手段,這時它與文化構成內容和形式的關系;另一方面它的實踐本身又體現著文化的特質,成為文化本體。
5.什么是學校文化?學校文化有哪些特點和功能?
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積淀、演化和創造出來的,并為其成員所認同和遵循的價值觀念體系、行為規范準則和物化環境風貌的一種整合和結晶。
9.如何切實落實教育的優先發展戰略地位?
(1)提高各級黨政領導對教育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戰略地位的認識(2)把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作為發展先進生產力的第一要務(3)加大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發展(4)進一步動員社會資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資體制(5)建立和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制度,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6)加快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促進學習型社會的形成。
10.什么是教育現代化?教育現代化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教育現代化就是基于教育傳統,積極地吸收國外優秀教育成果,創造適應大工業生產和社會化生活方式的教育的歷史變化。內容包括:教育觀念現代化、教育目標現代化、教育內容現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教師隊伍現代化、教育管理現代化、教育設備現代化、教育制度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