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師招聘網
首頁 浙江教師 福建教師 江蘇教師 廣東教師 江西教師 安徽教師 北京教師 上海教師 天津教師 湖南教師 湖北教師 河南教師
河北教師 海南教師 重慶教師 貴州教師 遼寧教師 吉林教師 山西教師 廣西教師 云南教師 陜西教師 甘肅教師 青海教師 四川教師
山東教師 內蒙古教師 黑龍江教師 寧夏教師 新疆教師 西藏教師 教師面試 說課稿 考試大綱 教師招聘試題 特崗教師 教師資格考試 教師資格大綱
杭州教師  廣州教師  長沙教師  南京教師  福州教師  南昌教師  教師考試大綱  教師資格大綱  政治資料  地理資料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說課稿 >> 化學說課稿 >> 內容

高中化學說課稿:《硫酸》優秀說課稿模板

時間:2012-9-29 15:08:51 點擊:

  《硫酸》說課稿
  
  內蒙古包頭市田家炳中學
  
  顧萍
  
  二〇一〇年十月九日
  
  新課程理念是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提倡讓學生在做科學中學科學,體驗探究學習的過程,硫酸是工業三大強酸之一,最重要的化工產品之一,它在工業上和實驗室都有廣泛的應用,被譽為“化學工業之母”。掌握硫酸的性質可以更好的認識它在工農業生產和國防上的重要用途,為學生將來能在工農業生產中解決實際問題創造了條件。
  
  ㈠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學習過初中的《常見的酸——硫酸》基礎之上的,對其物理性質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是在學習過電離理論及氧化還原知識的基礎之上來進一步認識濃硫酸的性質。硫酸中的硫元素處于最高價,在濃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這就決定了它有別于稀硫酸的性質即它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強氧化性又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重要性質,硫酸是強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這部分內容,既是重要的基礎知識,又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2.教材的編排中體現的五條知識脈絡
  
  ⒈知識線:
  
  知識發展線索:酸的通性——稀硫酸的性質——濃硫酸的特殊性——氧化還原反應。
  
  內容深廣度(要點):認識酸的通性--知道稀硫酸的通性--掌握濃硫酸的特性-----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⒉學生認識發展線:
  
  學生的認識發展脈絡:首先從初中化學的有關內容入手,先復習稀硫酸的性質,然后通過活動質疑,為物質的性質的預測提供思路。
  
  ⒊問題線:
  
  通過“思考與交流”,應用初中化學知識了解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再通過設計閱讀導向性問題提綱引出濃硫酸的化學性質,最后用科學實驗解決問題。
  
  ⒋活動線:
  
  學生閱讀課本獲取信息,學生動手實驗,小組討論,教師演示實驗。
  
  ⒌情景線:
  
  生活素材--課本素材--科學素材---生活素材。
  
  五條線索間的關系: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學中,知識線和學生認識發展線確定了教學的目標,問題線、活動線和情景素材線展現了實現目標的途徑。
  
  ㈡學情分析:
  
  ⒈已知:學生在初中已掌握了硫酸所具有的酸的通性,因而我在本節課中僅以知識回顧的方式提出,使硫酸知識完整化
  
  ⒉想知:濃硫酸脫水性和吸水性的有關知識
  
  ⒊未知:學生在初中幾乎沒有涉及濃硫酸的強氧化性,因而我認為這是本節課需要用探究的方法重點突破的內容
  
  ⒋實驗探知:采取學生做實驗,親身體驗,分析得出結論的方式,強化脫水性和吸水性的概念及區別
  
  ㈢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教學實際,將教學目標細化為以下幾個方面:①、通過復習回憶鞏固稀、濃硫酸的共性:酸性;②、探究識記濃硫酸的物理性質;③、通過探究理解掌握濃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④、閱讀自學,通過對硫酸性質的認識明確其用途。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通過無機物性質的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閱讀、查閱、討論和概括有關硫酸的知識,培養學生獲取知識以及信息加工能力;掌握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硫酸的重要用途,認識硫酸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②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和合作意識;
  
  ③通過實驗探究活動,體驗實驗對認識和研究物質性質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創新的良好品質。
  
  ④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
  
  ㈣教法與學法:
  
  ⒈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自主學習
  
  ⒉學習方法: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幫助學生掌握以下學習的方法
  
  ①閱讀:指導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閱讀書本,找出重點,歸納整理。
  
  ②觀察: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全面科學地觀察事物,獲取有效信息。
  
  ③聯想:將硫酸知識與大量的工農業生產和生活實際應用建立聯系,實現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的有機結合,并完成知識的遷移應用。
  
  ④推理:指導學生正確運用氧化還原,電離理論等觀點對實驗現象進行推理分析,由表及里,揭示反應本質。
  
  ⑤對比:通過稀硫酸和濃硫酸在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中表現氧化性粒子的不同,分析酸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酸的根本區別;辨析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
  
  ⑥分類:濃硫酸屬于強氧化性酸,掌握分類方法為下節課學習濃消酸打好基礎。
  
  ㈤教學流程:
  
  一、溫故引新,以例激情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意
  
  【課件投影】:請觀看硫酸的幾幅圖片。
  
  2003北京某某大學生用濃硫酸傷害動物園中大黑熊事件
  
  2005年深圳某女士被濃硫酸毀容。這幾幅圖片中都和硫酸有關,這些事件為什么和硫酸有關
  
  電視上某臺出現的錯誤廣告
  
  【設計意圖】: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欲,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熱情。通過這些事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展開課題教學。
  
  【簡要實錄】:學生觀看圖片,教師引導,引出課題,并同時帶著疑問來學習,學生學習興趣倍增。
  
  (二)復習舊課,奠定基礎
  
  【思考與交流】初中我們學過習硫酸的化學性質,請同學們思考酸的通性以及稀酸為什麼具有這些性質呢?
  
  【設計意圖】:通過對已經學過的稀硫酸的性質的復習回顧,使學生增強求知欲,學生很想知道濃酸的化學性質,激發了探索知識的欲望,為學習濃硫酸的性質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學生活動】:教室先很安靜,學生認真思考,不一會兒學生自己迅速與前后左右周圍同學開始討論,馬上就有學生要起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其他學生有的著急補充,學生自己整理出了稀硫酸的五個方面的性質,即酸的通性。這一活動也使我感覺到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
  
  二、探究實驗,自主學習
  
  設計自主學習導向性信息,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
  
  問題1、為什么實驗室制備氫氣時常用濃硫酸來干燥?
  
  問題2、濃硫酸滴在紙上或棉布、木條等有機物上有何現象?
  
  問題3、實驗室里用金屬與酸反應制取氫氣時,往往用稀硫酸或鹽酸,而不用濃硫酸或硝酸,這是為什么?
  
  問題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讓我們攀越硫的價態的最高山峰去領略它的特別的風光。H2S----S-----SO2-------H2SO4請根據硫的價態,聯系氧化還原的相關知識推測濃硫酸的化學性質。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生的主動性,把教學內容設計為若干個問題,從而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著眼于“引”。啟發學生“探”,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
  
  【學生活動】:學生對于硫酸的知識有一定的基礎,此時求知欲剛被激發起來,所以當我要求看書時,學生很認真的看書,教室一點聲音也沒有,從表情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起來,很想自己在書中找到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動眼,動腦,開始思索,探求,有一種解決問題的欲望。怎樣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啟發大膽放手實驗。
  
  【實驗內容】:分組實驗探究一濃硫酸的吸水性
  
  【實驗器材】:燒杯、培養皿、濃硫酸、稀硫酸、熱水
  
  【實驗步驟】:
  
  1、取兩只干燥的空燒杯,罩在熱水上,充滿水蒸氣
  
  2、把充滿水蒸氣的燒杯分別倒扣在裝有濃硫酸、稀硫酸的培養皿上觀察現象
  
  【實驗內容】:分組實驗探究二濃硫酸與膽礬
  
  【實驗器材】:培養皿、玻璃棒、藥匙、膽礬、濃硫酸
  
  【實驗步驟】:
  
  1、在培養皿中加入一些膽礬。
  
  2、加入少許濃硫酸,觀察固體和溶液的顏色變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真實驗,感悟:化學從實驗中來,化學離不開實驗。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
  
  【學生活動】:學生兩人一組動手做實驗,觀察實驗,動手整理實驗結論。教師走下講臺到學生中間巡回指導,糾正個別同學的錯誤操作。完成學習任務。
  
  【課件投影】:
  
  問題:1、生成的灰白色物質是什么?
  
  2、回憶初中我們學習過膽礬的加熱實驗現象?
  
  【設計意圖】:激疑。回憶對比舊知識,明確內在聯系,培養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后面濃硫酸強氧化性的學習埋下伏筆,留下懸念。
  
  【簡要實錄1】:學生認真思考,踴躍參與。學生歸納出通常可用濃硫酸干燥的氣體有:H2、O2,N2、CO、CO2、CH4、SO2、HCl、C12等。這樣,無序的知識變得有序起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好多同學要求說說自己的觀點。
  
  張國寶同學:因為膽礬失去了結晶水,說明濃硫酸能夠吸收結晶水,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陳輝同學:膽礬失去了結晶水,說明濃硫酸能夠吸收結晶水,認為應有脫水性。
  
  【簡要實錄2】:學生分成了兩部分,大部分支持張國寶的觀點,小部分支持陳輝的觀點,學生開始強烈的需要知道哪個結論正確。教師相機引導,誰對誰錯,科學才有說服力,繼續實驗,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急于動手操作。【實驗內容】:分組實驗探究三“黑面包”實驗
  
  【實驗器材】:濃硫酸、水、蔗糖、燒杯、玻璃棒、試劑瓶、膠頭滴管
  
  【實驗步驟】:在200mL燒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幾滴水,攪拌均勻。然后再加入15mL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迅速攪拌,觀察實驗現象
  
  【設計意圖】:親身實驗,以體驗為基礎,培養觀察能力與描述現象的能力。通過分析實驗現象,完成結論,享受求知后的樂趣。
  
  實驗要求:組內合作,注意實驗規則,記錄實驗現象。
  
  【學生活動】: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探究,歸納小結“黑面包”實驗發生的條件。學生分組實驗,分別用稀硫酸、不加水的濃硫酸、加水后再加濃硫酸來進行“黑面包”對比探究實驗,明確“黑面包”實驗發生的條件。
  
  【實驗現象】:
  
  1、蔗糖逐漸變黑,體積膨脹,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綿狀的物質;
  
  2、有大量氣體冒出;
  
  3、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
  
  【學生活動】:
  
  1、吸水性:是指吸收水分或奪取結晶水合物中的結晶水,形成一系列穩定的硫酸水合物,但是被干燥的物質本質未變。
  
  2、脫水性:是指將有機物中的氫、氧元素的原子按水的組成(2:1)脫去,生成水分子使蔗糖碳化。
  
  【學生疑問】:在“黑面包”實驗中,為什么體積會膨脹,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綿狀炭,如同一個“黑面包”,刺激性氣味氣體是什么?這又體現濃硫酸的什么性質呢?
  
  【實驗內容】:教師演示實驗探究四銅與濃硫酸的反應
  
  【實驗器材】:酒精燈、試管、試管夾、鐵架臺、品紅溶液、銅絲、單孔塞
  
  【實驗步驟】:
  
  1、按教科書上的圖組裝儀器
  
  2、加熱大試管底部
  
  3、觀察現象
  
  【設計意圖】:激活舊知識。激發好奇心。培養觀察能力、敘述能力。
  
  【教師提問】:
  
  1、銅片與濃硫酸能否反應?
  
  2、根據反應現象你認為反應后的生成物是什么?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劑、還原劑。反應中的濃硫酸表現出什么性質?
  
  【學生活動】:學生先獨立思考三分鐘,然后同組之間相互交流,展開充分討論。由于同學之間的觀點不一致,組內成員之間、甚至組與組之間都展開了激烈爭論。最后,在老師的鼓勵之下,同學們踴躍發言,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學生印象深刻,理解透徹,思維活躍。充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后學生歸納整理出以下內容。
  
  1、加熱能反應。
  
  2、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具加熱溶液又呈紅色說明生成了二氧化硫;溶液稀釋后呈藍色說明有銅離子生成。
  
  3、高敏同學上黑板寫出化學方程式:Cu+2H2SO4(濃)CuSO4+SO2↑+2H2O,銅是還原劑,濃硫酸是氧化劑,濃硫酸既表現出氧化性又體現出了酸性。
  
  教師引導學生對比討論出:稀硫酸的弱氧化性表現在它電離的H+,而濃硫酸的強氧化性表現在硫酸分子中+6價的硫上。
  
  【學生活動】:化學方程式:Cu+2H2SO4(濃)CuSO4+SO2↑+2H2O,銅是還原劑,濃硫酸是氧化劑,濃硫酸既表現出氧化性又體現出了酸性。
  
  【設計意圖】: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的相互討論,是一種多項信息交流,思維相互撞擊的重要模式。特別是在學生之間,語言特點接近,相互討論有利于開闊思路、促進理解增強協作精神。討論中,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特別要及時做出反饋,調控好討論的方向。
  
  【教師引導】:回憶“黑面包”的實驗現象,激發學生繼續探索。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前后呼應,加深對濃硫酸的強氧化性的認識。學會辯證的認識問題。
  
  【學生活動】:學生根據現象和化合價升降理論推理、思考并回答: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將碳氧化成二氧化碳,而本身被還原成二氧化硫,同時有水生成。
  
  【學生活動】:濃硫酸能氧化某些非金屬單質(C、S)
  
  C+2H2SO4(濃)CO2↑+2SO2↑+2H2O
  
  【教師小結】:總結硫酸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掌握硫酸的脫水性,吸水性,重點理解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三、遷移應用,鞏固提升
  
  【投影展示】:給出探究引新時提出的幾個問題,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完成學習效果評價。
  
  【設計意圖】: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活動】: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在學生中間指導。
  
  【投影展示】:課堂練習,課下研究性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作業思考提升,鞏固所學知識。
  
  課后反思:
  
  硫酸這節課就是一節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驗探究式新課,在這節課中重視由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看,動腦思考,親身體驗得出結論,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讓實驗成為幫助自己去探究知識的一種手段。
  
  化學是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與生活緊密相關,而實驗就是化學的靈魂,希望我的教學能夠體現出化學的魅力,使我的學生愛上化學,愛上科學,愛上大自然!
  
  

作者:不詳 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
  • 文武教師招聘網(www.guoyanxin667788.com) © 2012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長聯系QQ:799752985 浙ICP備11036874號-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師招聘網
  •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免费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品精,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无字幕 | 亚洲欧洲国产码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a∨天堂久久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精品 | 中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