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
瀘州天立國際學校 田時平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 · 九年級 · 上冊化學第五單元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質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級化學第五單元課題1的內容。本課題承前啟后,開始了從生成何種物質向生成多少物質的過渡,通過一系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為化學方程式書寫和計算的教學作好理論準備?梢姳菊n題的學習是學好本單元的基礎,對整個九年級化學的學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分析
目標 層次 |
目 標 |
目 標 分 析 |
知識 與 技能 |
①記住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能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和化學變化質量守恒的原因。 ②會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解決一些化學現象和問題。 |
目標的確定是因為,根據教材分析,如何將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從“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轉換呢?質量守恒定律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理論基礎。 |
過程 與 方法 |
①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②培養學生運用實驗的方法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探究能力。 |
質量守恒定律是在大量的實驗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推理總結得出的。初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歸納能力剛有雛形,但缺乏足夠的深度和廣度,只有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才能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思想體系。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①樹立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②體驗科學家發現真理的途徑和方法 |
初中學生對化學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學習有一定難度,但他們對化學實驗很感興趣,好奇心強、有強烈的求知欲,能否利用教材滲透對人的學習品質培養,是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實到課堂的關鍵。 |
3.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重點和關鍵:質量守恒定律的建立
難點: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與應用
二、教法分析
教法依據:以建構主義認知理論為指導,在教師創設的一定問題情景中展開教學活動,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師生間協作互動、平等對話,學生自主探索、親身體驗、主動建構知識。
教學方法:在質量守恒定律發現過程中,我采用實驗引探法,按科學探究實驗的一般程序即“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求證——得出結論”來引導學生,學生經歷初次探究的挫折后,分析原因,優化設計,再次探究,最終發現質量守恒定律;為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借助多媒體展示水通電的微觀過程,讓學生領悟到質量守恒定律的精髓,在于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三不變”。
三、學法指導
學生經過幾個單元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水平,對實驗問題充滿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探究欲望,教師只需啟發點拔,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實驗探究的學習方式。又由于學生心理發展不夠成熟,認知水平有限,為克服認識的膚淺和片面,學習還必需采用合作交流的學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在學法指導上我主要體現了三個字“引”、“動”、“變”。
1.引(合理引導):在教學中對思維受阻或學生容易產生歧義的地方,如對定律中的“參加”和“生成”、“質量總和”和“化學反應”這幾個詞語的理解,教師給予必要的引導,但做到“引而不灌”,教師的引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
2.動(師生互動):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感悟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3.變(適時變換):通過多媒體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變抽象為形象,使學生對化學變化中質量守恒的原因這一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同時變換習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
這樣通過師生的雙邊活動,最終實現: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落實課程標準,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四、教學程序
教學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