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二○一○年四月中小學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中學組) 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并將其代碼填入題干后的括號內。每小題2分,共40分)
1. 對教育心理學的創建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是( )
A、 馮特
B、 詹姆斯
C、 桑代克
D、 杜威
2. 描述性研究方法不包括( )
A、 觀察法
B、 自然實驗法
C、 個案法
D、 調查法
3. 兒童思維已擺脫具體事物的束縛,把形式和內容區分開來的階段屬于( )
A、 感知運算階段
B、 前運算階段
C、 具體運算階段
D、 形式運算階段
4. 桑代克總結的三條主要的學習規律不包括( )
A、 準備律
B、 練習律
C、 失用律
D、 效果律
5. 在條件反射研究基礎上,巴甫洛夫總結的學習規律不包括( )
A、 獲得與消退
B、 刺激泛化
C、 分化
D、 同化
6. 提出動機的強化理論的心理學家屬于學習理論流派里的( )
A、 行為主義
B、 格式塔
C、 認知主義
D、 建構主義
7. 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認為,最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的動機水平是( )
A、 低水平
B、 高水平
C、 中等水平
D、 極高水平
8. 聞一知十、觸類旁通指的是學習中的 ( )
A、 定勢現象
B、 遷移現象
C、 記憶現象
D、 應用
9. 奧蘇貝爾提出可以通過設計一種引導性的材料來提高有意義學習的效果,這個材料被稱做 ( )
A、 學習動機
B、 先行組織者
C、 認知結構
D、 學習遷移
10.在有意義學習中,新學習的觀念是原有觀念的上位觀念的學習被稱做( )
A、 綜合學習
B、 并列學習
C、 類屬學習
D、 總括學習
11.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觀點,技能本質上是 ( )
A、 習慣性動作
B、 陳述性知識
C、 程序性知識
D、 經驗性知識
12.學習策略的核心是 ( )
A、 計劃性
B、 規則
C、 方法
D、 監控
13.流程圖和模式圖屬于 ( )
A、 精加工策略
B、 組織策略
C、 復述策略
D、 基本策略
14.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 ( )
A、 創造性
B、 聚合思維
C、 發散思維
D、 智力
15.第一個系統地研究兒童道德判斷發展的心理學家是( )
A、 皮亞杰
B、 柯爾伯格
C、 加涅
D、 夸美紐斯
16.學校心理輔導主要服務的人群是 ( )
A、 正常學生群體
B、 特殊學生群體
C、 有心理問題的學生
D、 極個別學生
17.評價教學結果的最客觀和最可靠的標準是( )
A、 教學方法
B、 教學目標
C、 教學環境
D、 教學策略
18.下列不是課堂情境結構的是 ( )
A、 班級規模的控制
B、 課堂常規的建立
C、 課堂紀律
D、 學生座位的分配
19.系統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其目的是對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培養方案做出決策,此過程是( )
A、 教學評價
B、 測量
C、 測驗
D、 控制
20.心理學里通常把教師期望的預言效應稱作( )
A、 定勢效應
B、 暈輪效應
C、 羅森塔爾效應
D、 首因效應
二、填空題 (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___________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2.人格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為整體性、___________性、獨特性和___________性。
3.加涅的五種學習結果可分為三個領域,分別為___________領域,動作技能領域,情感領域。
4. 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即___________、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
5.維果斯基提出了 的思想,認為教學必須要考慮兒童已達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兒童發展的前面。
6.根據言語信息復雜性的程度不同,可將知識學習分為 、概念學習和___________。
7.練習過程中間有一個明顯的、暫時的停頓期的現象稱為___________。
8.學習策略的最重要的原則是___________。
9.創造性有兩種表現形式,分別是發明和___________。
10.美國心理學家 繼承并拓展了皮亞杰的道德發展階段論,他提出了 級水平___________個階段的道德發展理論。
11. 印象是人們對社會上某一類事物產生的比較固定的看法,___________也是一種概括而籠統的看法。
12.認知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了情緒困擾的___________理論。
13.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有 、___________和合作學習。
14.課堂心理氣氛分為積極的、消極的和___________三種類型。
三、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 簡述中學生心理發展的幾個基本特點。
2.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態度與品德?
3. 簡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的意義。
4. 簡述教學目標及其意義。
5. 簡述專家型教師的基本特征。
四、論述題(10分)
聯系自己的實際談一談影響人格發展的社會因素。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 C 2. B 3. D 4. C 5. D 6. A 7. C 8. B 9. B 10. D
11.C 12. A 13. B 14. C 15. A 16.A 17.B 18.C 19.A 20.C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學校 2. 結構 社會 3. 認知
4. 維納 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 5. 最近發展區
6. 符號學習 命題學習 7. 高原現象 8. 生成性原則
9. 發現 10. 柯爾伯格 三 六 11. 刻板
12. ABC 13. 發現教學 情境教學 14. 對抗的
三、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 (1)發展的連續性與階段性;
(2)發展的定向性與順序性;
(3)發展的不平衡性;
(4)發展的差異性。
2. (1)有效的說服;
(2)樹立良好的榜樣;
(3)利用群體約定;
(4)價值辯析;
(5)給予恰當的獎勵和懲罰①選擇適當的道德行為。②選擇恰當的獎勵物。③強調內部獎勵。
3. (1)預防精神疾病、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人格健全發展的需要;
(3)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人格健全發展的需要。
4. 教學目標是預期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獲得的學習結果。教學目標的作用表現在:
(1)指導學習結果的測量與評價;
(2)指導教學策略的選用
(3)指引學生學習。
5. 專家型教師的基本特征有:
(1)有豐富的組織化的專門知識,并能夠有效運用;
(2)解決教學領域內問題的高效率;
(3)善于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很強的洞察力。
四、論述題(10分)
(1)家庭教養方式:家庭是兒童人格發展的主要場所。在影響人格發展的社會因素中,首當其沖的是父母的教養方式。專制型:父母不太考慮孩子自身的觀點與感受,對孩子強制較多,關愛和溫暖較少。這種教養模式下的兒童有中等程度的自信和自控力,但有時懷疑、退縮,不喜歡與同伴交往。放縱型:父母對孩子沒有要求,放縱孩子的不成熟行為。這種教養模式下的兒童是最不成熟的,他們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極強的依賴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緊張事情就會退縮。民主型:父母有威望但不獨斷,對孩子有嚴格要求又鼓勵他們獨立自主。這類教養模式下的兒童是最成熟的,他們有能力,獨立性強,自信,知足,愛探索,善于控制自已,喜歡笑,自我肯定。
(2)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制約人格發展的主要環境條件。與其他社會環境因素比較,學校教育影響具有特殊性。學校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學校按照一定社會的教育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對青少年學生施加影響,因而直接制約著學生人格發展的方向和基本質量,并顯現出連續性和一致性的特點。學校教育影響因憑借學生集體的力量而更加有效。學生活動多半是集體活動,學校的各種教育要求,經常以集體規范告示形式。對學生個人的認識、態度、行為等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學校教育影響的時間跨度長,貫穿個體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
(3)同輩群體:與同父母的關系相比,中學生與同齡伙伴的交往更加自由和平等。與同輩群體的交往使兒童能夠探索人際關系,并發展人際敏感性,奠定兒童今后社會交往的基礎,促進兒童的社會化和人格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