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東省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心理學》真題
一、不定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30題,每題有一個或多個答案,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第 1 題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素,任何教學手段必須通過學生起作用。下面所列能夠影響學與教的過程的學生要素有( )。
A.年齡差異B.性別差異
C.社會文化差異
D.已有認知結構差異
E.學習方式差異
【參考解析】: ABCDE
【解析】本題考查中學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具體考查學生這一要素。學生主要從兩個方面影響學與教的過程:第一是群體差異,包括年齡、性別和社會文化差異等;第二是個體差異,包括先前知識基礎、學習方式、智力水平、興趣和需要等差異。
第 2 題 桑代克通過研究發現,動物的學習遵循一定的規律,這些規律主要有( )。A.準備律
B.反饋律
C.練習律
D.效果律
E.懲罰律
【參考解析】: ACD
【解析】本題考查學習理論中桑代克的聯結說,他根據實驗提出了三條主要的學習定律,即準備律、練習律和效果律。
二、填空題(每題1分,共15分)
第 31 題 奧蘇貝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至少應包括認知內驅力、__________及附屬內驅力。
【參考解析】:自我提高內驅力
第 32 題 在維果斯基看來,兒童的現有水平與經過他人幫助可達到的較高水平之間的差距。叫__________。
【參考解析】:最近發展區
三、判斷說明題(先判斷正誤,再改錯;判斷錯誤不得分;每題5分,共25分)
第 46 題 負強化是運用懲罰排除不良行為的過程。
【參考解析】:答:錯誤。
懲罰是指通過厭惡刺激的呈現來降低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負強化是通過厭惡刺激的排除來增加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是撤銷懲罰,并不是運用懲罰排除不良行為的過程。
四、簡答題(共4題,每題5分,共20分)
第 51 題 布魯納為什么特別強調學科基本結構的學習?
五、論述題(共2題,每題15分,共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