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認知發展的前運算階段處于(B)
A、0-2
B、2-7
C、7-11
D、11-15
2.在托爾曼的迷宮實驗中,白鼠在沒有獲得強化前,學習已經發生了變化,這種現象稱為(C)
A、操作性行為
B、辨別學習
C、潛伏學習
D、獲得
3.
4.
5.
6.
7.諧音聯想法屬于學習策略中的(A)
A、精細加工策略
B、復述策略
C、組織策略
D、元認知策略
8.分析問題,抓住問題關鍵、找出主要矛盾的過程是問題解決的(B )
A、發現問題階段
B、理解問題階段
C、提出假設階段
D
9.
10.
二、填空題
17.了解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了解原型的活動結構從而使主體明確活動的方向,這一階段屬于心智形成_原型定向_階段。
18.為了掌握預測、提問、解釋的總結等四種策略,教師和學生不斷地互換角色的學習策略訓練模式是_交互訓練_模式。
19.深知教師職業苦,經濟待遇不高,還是樂于從事教育事業,這是教師職業心態中事業型教師。
20.教師評價是一種系統化的持續過程,包括確定目標搜集有關的資料、描述資料、形成價值判斷以及做出決定等步驟。
三、判斷題
21學習遷移的概括認為兩個學習活動存在共同成分遷移產生的關鍵。(正確)
22兒童元認知發展經歷了從有意識到無意識再到自動化的過程。(正確)
23技能就是程序性知識。(錯誤,兩個是不同的定義)
24知識經驗越多,創造性思維產生的可能性越大。(正確)
25教師資格考試是一種常模參照評價。(錯誤,標準參照評價)
四、簡答題
26.簡述席爾瓦和漢森的學習風格分類。
(1)感官一思考型:追求實際效益與結果,偏重行動而不是言談與理論。“掌握型學習者”
(2)感官一感受型:好交際、待人友善、重視人際關系。“人際型學習者”
(3)直覺一思考型:追求理論知識,喜歡對智力具有挑戰性的復雜問題;“理解型學習者”
(4)直覺一感受型:好奇、富有洞察力和想象力。
27.簡述認知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地形成刺激反應聯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造認知結構;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足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個體的學習不僅依賴于當前的刺激情境。而且依賴于原有的認知結構;學習受主體的預期所引導,而不是受習慣所支配。
28.簡述精工策略的內涵。
精加工策略:幫助學習者將信息存儲到長時記憶中去,是把新信息與頭腦中的舊信息建立聯系,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學習策略。
實質是理解記憶的策略,尋求字面意義背后的深層意義的策略。精加工的要旨在于建立信息間的聯系。聯系越多,能回憶出信息的原貌的途徑就越多,提取的線索就越多。精加工越深入越細致,回憶就越容易。
29.簡述皮亞杰的兒童道德發展階段。
自我中心階段
(2-5歲) 不能把自己和他人外界的環境區別開來
權威階段
(5-8歲) 他律階段,兒童對外在權威表現出絕對尊敬和順從的愿望。
可逆性階段
(8-10歲) 自律階段,將規則看做是同伴間的共同約定,是可以改變的。
公正階段
(10-12歲) 兒童的道德觀念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30.簡述促進師生溝通的心理學原則。
(1)真誠:自由地表達真正的自己,表現出開放與誠實
(2)尊重與接納但不對學生進行無理性的溺愛和遷就
(3)同理心。同理心包括三個條件:第一,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對方;了解導致這種情形的因素;第三,讓對方了解自己對其設身處地的理解。(溝通的前提)
五、論述題
31.請結合教學實際論述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
意義學習的實質,就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所謂非人為的是指新知識與已有觀點的聯系是合理的或有邏輯基礎的。實質性的是指新知識與已有觀點之間的聯系是在理解后建立的,而不是字面上的聯系。
有意義學習的客觀條件:意義學習的學習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
主觀條件:
(1)學習者要有學習的心向,即把新學的內容與原有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性。
(2)在學習者的認知結構中必須具備恰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相聯系。
(3)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已有的適當知識發生相互作用,使潛在意義轉化為心理意義,使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
做到:漸進分化和綜合貫通
32.請結合實際論述如何如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和質量
幫助學生牢固地記憶知識
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括
重視知識之間的聯系,建立網絡化結構
(二)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
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
(三)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四)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