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丙丁甲乙B. 丁乙甲丙
C. 甲乙丙丁D. 丙甲乙丁
14. 四圖中不可能有河流的是()。
A. 甲丙B. 乙丁
C. 甲乙丙丁D. 以上都不對
右圖是以北極為中心的半球圖,甲、乙兩地位于同一大洋。據此回答15~16題:
15. 若船從乙向甲沿緯線航行,則該船的晝夜交替周期為()。
A. 等于1恒星日B. 小于24小時
C. 大于24小時D. 等于24小時
16. 從甲地到乙地走最短航程地航向是()。
A. 先向西北再向西南B. 先向東北再向東南
C. 自東向西D. 自西向東
江蘇省無錫市、蘇州市因超采地下水資源,使地下漏斗區不斷擴大,地面出現20多處裂縫。據此回答17~18題:
17. 兩地長期以來開發利用的地下水主要屬于()。
A. 靜態水資源B. 淺層地下水
C. 深層地下水D. 承壓水
18. 該地區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A. 地面徑流缺失B. 旱澇災害頻發
C. 水土流失嚴重D. 用水需求量大
二、雙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8分)
19. 讀下面兩幅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乙處于海洋上B. 甲地晝夜溫差小
C. 該氣壓場位于南半球D. 圖中氣壓值a
右圖為某區域圖,讀圖回答20~21題:
20. 有關該區域地勢和河流的敘述可信的是()。
A. 該河流流向由西南→東北流動
B. 戊地海拔低于丙地
C. 甲地潛水位低于丙、丁兩地
D. 河流左岸潛水補給河流水,右岸河流水補給潛水
21. 關于該區域說法錯誤的是()。
A. 該區域是我國主要冬小麥產區
B. 北京位于該區域的東北面
C. 圖中河流可能出現凌汛現象
D. 該區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
黃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2002年7月,黃河小浪底水庫進行首次調沙調水試驗,并獲成功。回答22~23題:
22. 調水調沙試驗是通過“人造洪峰”將泥沙“帶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
A. 流水溶蝕作用B. 流水沉積作用
C. 流水搬運作用D. 流水侵蝕作用
23. 下列方法和措施中,有利于解決黃河下游“缺水多沙”問題的是()。
A. 改變上游水庫的運作方式,變發電為主為向下游調水為主
B. 遏制北方地區的沙塵暴天氣
C. 在黃土高原干旱區推廣天然降水和徑流的收集和儲蓄工程
D. 加快黃河源區退耕還林還草的速度
目前可持續發展、環境問題已成為人們談論的主題。回答24~26題:
24. 目前,海洋環境污染()。
A. 較嚴重的海域是大型港口和工業城市附近
B. 絕大部分來源于陸地上的生產過程
C. 主要是海上鉆井平臺和油輪事故所致
D. 主要來自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
25. 經濟可持續發展強調()。
A. 發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
B. 發展要與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
C. 發展要改變傳統的生產和消費模式,實現清潔生產和文明消費
D. 發展不僅要重視增長數量,更要追求改善質量、提高效益
26. 日本派專家幫助中國防治酸雨,韓國公民自發組織到北京西郊植樹,說明了()。
A. 發達國家將污染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B. 解決環境問題需要國際合作
C. 環境問題可能會影響到周邊國家和地區
D. 污染物質具有殘留性
27. 在地形剖面圖上,水平比例尺不變,垂直比例尺擴大,則()。
A. 會使水流更快,水能更豐富B. 更能體現地表起伏狀況
C. 不會改變坡度大小D. 可能會改變山高或河長
讀圖,回答28~29題:
28. 若以中心圓圈代表地球赤道,M為地球同步衛星,下列有關M與地球自轉運動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 角速度相同
B. 運行周期不同
C. 運動方向相同
D. 線速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