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使用循環語句解決問題---FOR 循環》,是選修教材《算法與程序設計》中第二單元程序設計基礎的第四節,本課時為這一節的第一課時,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是使用for循環語句解決實際問題。與必修模塊《信息技術基礎》第四單元第三節嘗試開發技巧內容相銜接。新課程標準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是會使用程序設計語言實現循環控制結構。
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在逐步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感知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會使用for語句實現循環。循環結構是程序設計的三種基本結構之一,是程序設計的基礎。而for循環是循環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好本課對于學生掌握循環結構的知識尤為重要。
我所授課的對象是民族中學高一2班的學生,該班學生的總體素質在全年級是比較優秀的,學生特點是聰明、活潑好動、善于思考,并且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在學習了順序結構和分支結構后,基本可以使用程序設計語言通過填寫程序實現以上兩種控制結構,但是由于個體差異的問題,有的同學在學習程序設計時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為了讓學生始終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我設置了不同層次的任務,實施分層次教學,由學生根據自身掌握的情況自主選擇完成,讓他們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獲。
根據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循環語句的功能,掌握for循環語句的使用方法;理解循環語句的執行過程;學會使用循環語句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學習,理解循環語句的結構和for循環;通過任務的實戰演練,感受利用循環語句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從而達到會使用循環思想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在線測試,使學生在分析、總結后能概括出FOR循環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一個個任務的驅動下,逐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探究熱情;通過教師的引導,在相互討論中完成協作學習,培養協作意識;培養學生對問題的解決能力、規劃能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為本組爭得明星小組的稱號,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根據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點是:掌握FOR循環語句的基本格式;理解FOR循環語句的執行過程。難點是:根據實際問題,確定程序中的循環變量、循環條件和循環體。關鍵是:會使用for循環解決實際問題。
在教學中根據該班學生的特點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2)使用小組協作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3)關注全體學生,分層次教學
本課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協作,在線測試等方式,幫助學生在不斷探索,不斷交流、不斷評價中自然達成學習目標,改善學習方法,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能力。
計劃使用下列設備、軟件、課件或資源
設備:多媒體網絡教室、投影儀
軟件:記事本程序,TextPad軟件
課件:PowerPoint課件
資源:學習網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問題引入
請一位同學寫出第一單元學習的循環結構的流程圖,并請該生根據流程圖解釋循環指令的語義,呈現學生以前的課上練習題,以此來回顧第一單元中關于循環的概念和相關知識。由以前學生自己的練習題引入本課,我認為是比較貼近學生實際的,可以將學生很自然的代領到本課的學習環境中。接下來提出本課的學習任務是如何用程序設計語言的循環語句來解決實際問題。在原有算法設計的基礎上實現程序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親歷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各個步驟。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本環節以學生自學為主,結合小組協作的方式完成。本班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并且關于循環的理論知識儲備達到一定的程度,完全可以自學完成的。因此我設計了一個供學生自學的學習網站,內容是教材的補充、提煉和細化。其中包括本課學習目標、循環結構、for循環相關知識、課堂任務和在線測試五個模塊。在for循環模塊中又設有流程圖、語法格式、實例體驗、編程應用4部分知識。學生在明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后逐項完成學習。在完成對前兩個模塊的自學后,學生能理解for循環的執行過程,會讀for循環程序。接下來利用初學的知識完成本課的基礎任務:使用for語句實現求5個數的平均值。這個任務可以通過小組協作的方式完成,如果有個別的難點難于突破的話,可以求助于教師或組內其他同學。學生們可以在實踐中落實知識、在討論中尋找不足、相互補充。最后請其中一組的學生代表展示結果進行全班交流,教師點評,總結出最佳結果,學生修改程序,最終能實現題目要求。
(三)設置不同層次的任務,培養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登陸自學網站完成第三個模塊,用本課所學的知識完成任務。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算法,更是第一次接觸程序設計,雖然本班學生的學習能力比較強,但仍存在個體差異,為了讓學生始終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我設置了不同層次的任務,由學生根據自身掌握的情況自主選擇完成。任務來源于生活,難度依次增大,分值也依次增多。要求學生至少選擇其中的一個來完成,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全部都做。這個環節的活動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和創造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為了突出本課的學習內容,我提前將三個任務的程序框架發到學生機,只需要學生填寫for循環部分。
其中任務一題目簡單易讀,算法確定,并且題中已給出循環次數,每個學生都能使用自然語言、偽代碼和流程圖描述該算法,此環節只是使用程序設計語言來實現它。其實這也是基礎任務的一個延續,通過獨立完成任務可以改正上一題的錯誤,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輕松地完成任務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熱情。
任務二題目中的人物是動畫片中的角色,學生們都熟悉,閱讀題目時就沒有了枯燥感。此題的循環次數和循環變量初值已確定,學生們要特別注意的是循環條件的設定,還有就是在循環體中設定兩個變量的關系表達式時要注明單位換算。此任務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程序設計思想,在實踐中養成正確的程序設計習慣。
任務三也是道趣味數學題,但是題面文字比較迷惑學生,此題的解題思路是從后往前反向推測,從而培養了學生的逆向思維。在設置循環次數時,學生在選擇是6次還是3次時搖擺不定,經過仔細分析后,能寫出兩個變量的關系表達式,進而也就確定了循環次數是3次。此任務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知識、技能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同步發展。
我在巡視的過程中適時點播,提示如何設置循環變量、循環條件和循環體。發現閃光點可以展示給全班同學。經過分析同學的答案后給出三個任務的正確答案。請同學們修改自己的程序。
(四)在線測試,考查自學成果
在完成所選定的任務后登陸學習網站進行在線測驗,考查學生的自學成果。通過完成這5道選擇題,可以將for循環的語法格式、循環變量的使用以及循環體的設計等知識扎實。將每個學生測驗的成績與完成相應任務的成績相加形成學習小組的成績,分值最高組為本班的明星小組。評選明星小組的活動是我在日常教學中的一項長期行為,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位同學都能夠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掌握課堂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五)知識小結,情感升華
本環節由我系統地總結學生自學的新知識,指出應掌握的重點及在程序設計時應注意的問題,此時學生可以根據教師對知識的總結反思自己掌握新知的程度,進一步理解for循環。接著我分析了超循環理論,目的是讓學生們學會用超循環思想看待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六)課后作業,為后續學習埋下伏筆
本環節由我帶領同學共同分析一道書后習題,得出的結果是本題的循環次數不確定不適合用for循環完成。從而使學生們體會出for循環的不足,為下一節課學習while和do…while循環做鋪墊。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并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2、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給出任務和測試自學成果的時候,創設了爭當明星小組的情景,以此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3、分層教學的實施。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
4、交流與評價。這個環節是貫穿于這節課中的,在授課的每個環節中都體現了交流與評價的過程。目的是及時獲得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學生在自學新知時是否掌握了重點、是否可以用所學新知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同的同學分別對于本課的知識掌握的情況等。只有及時掌握了這些信息教師才能更好的組織教學,高效的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