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在因特網上查找信息》。它取自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材《信息技術》第二冊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過程和反思等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因特網上查找信息》是在學生已經初步了解網絡的一些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掌握網絡信息搜索的策略和技巧。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能力為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不宜作過多的教學講解,要提倡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實踐和思考的空間,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以本節課在內容編排與組織上不追求操作技術的完整性和系統性,而是給出了大量的實例,以任務的方式驅動,讓學生在完成課題的同時,從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二)教學目標
依據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利用搜索引擎(Internet網)搜索所需信息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教師巧設任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并相互交流與合作,最終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所需信息的搜索、整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同時融地方課于信息技術課中,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關鍵字搜索法”的掌握
教學難點:
查詢分類中的“條件查詢”。
教學方法:興趣激發式和任務驅動式
二、教法設想
我在教法設想和學法指導上堅持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為宗旨,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以“趣味問題”為紐帶,以“教師演示”為核心,以“任務驅動”為主導,以競賽激勵為手段,注重分層教學,讓學生通過“模仿學習法” ,通過“自主探究法” ,通過“分組協作法” 培養信息能力,提高信息素養。并最大限度地給學生以表現的機會,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三、說學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所以,我在本課時的教學時,主要引導學生用如下兩種方式來完成任務和思考題:
1.自主探索:教師應結合學生已學知識和本課時內容多設問題和任務,并適時啟發和引導,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自主探索各種問題的答案。
2.協作學習:指導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共同探討,從而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結合高一年級學生實際,比如,求知欲望強烈,模仿能力較強,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激情導入,介紹概念:
利用興趣調動法,打開事先制作好的課件,展示有關應城圖片,提出學生感興趣是幾個問題,如:為什么我們的家鄉應城素有“膏都鹽!敝雷u?你對應城石膏了解多少?應城石膏工業發展現狀如何?我們可利用因特網來找到答案,從而引入課題。
接下來利用與查號臺114的類比,介紹“搜索引擎”的定義和簡單的工作過程。讓學生知道這一信息查詢的工具是什么,以及怎樣工作的,并用課件展示出來。再講到搜索引擎包括信息搜集、整理、查詢時,由此教育學生從小就應有收集、整理信息(知識、資料等)的意識,并且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培養自己收集、整理信息(知識、資料等)的能力。
(二)任務驅動,合作探究:
任務一:進入搜索引擎:
介紹幾個國內外常見的搜索引擎,告訴他們網址:
www.google.com <http://www.google.com>
www.baidu.com <http://www.baidu.com>
www.yahoo.com.cn
www.163.com <http://www.163.com>
www.sohu.com <http://www.sohu.com>
www.sina.com.cn <http://www.sina.com.cn>
讓學生分別進入這幾個網站。通過課件中的圖片讓學生對其界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由學生自主進入各網站,又是對上一節內容一個很好的復習。
任務二:任務驅動學生自主探索按類別搜索信息
接著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并提問各搜索引擎的共同特點,設計這樣一個雙邊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然后以某一搜索引擎為例(如搜狐)讓學生分組按類別搜索法搜索應城石膏的相關資料,并相互交流,讓學生在學習搜索方法、獲取新知的同時激發他們對家鄉的了解和熱愛。
任務三:對比體會關鍵字搜索方法:
然后教師推出“關鍵字搜索法” ,介紹完方法后教師可以用演示教學法,親自用IE給學生搜索出姚明的身高、周杰倫的最新專輯等,讓學生模仿,使用關鍵字搜索法,搜索到信息,初步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對比感受關鍵字搜索法與按類別搜索法異同。
合作探究:
在該過程中,可以和學生互相提問,共同解答。并利用分層教學法指導能力稍差的學生,也要鼓勵學生間的相互幫助,培養他們樂于助人的精神。該部分是教學的重點,要多讓學生練習,快結束時請兩個同學到教師機上演示,其他同學觀看,要讓全體學生掌握該方法。
任務四:鞏固重點,突破難點:
再由淺入深,利用課件,出示一個復雜點的問題,讓學生用一個關鍵字或詞搜索時,很難迅速得到準確的答案。順勢提出一個搜索的重要技巧:條件查詢,即多個關鍵字、詞的組合,并介紹一些常用邏輯組合符號+、-的使用。再簡單介紹另外的模糊查詢和精確查詢。
該過程是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關鍵字搜索法后,對搜索技巧來了一次提升,是對學生信息素養和能力的一個提高。
任務四:競賽激勵,分工練習,團隊合作:
布置查找“直線與平面知識”、“NBA賽況”等多個任務,將學生分組,分任務,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并讓各小組比較搜索速度,表揚優勝的小組。
用競賽激勵法,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思維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思想品質。
(四)交流評定,師生共勉:
讓學生在組內進行自我評定和相互評價,教師也可參與一部分評定。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定,有助于發現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其中師生互評也有助于教學相長。
(五)歸納小結,體會收獲: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請你們談一談各自的體會和收獲?先學生小結,讓他們談體會和收獲,使知識系統化。之后教師適當總結,歸納,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六)課外延伸,進一步探究:
由課件指出,每個搜索引擎都有幫助部分。引導同學們自己學會使用搜索幫助,培養學生自學精神。并告訴學生學無止境,貫徹終身學習的情感目標。
(七)課外作業與思考:
最后布置課外作業:查詢省級文明城市--潛江的風土人情及特產,包括文章和圖片。思考:如何將查詢到的資料保存到自己電腦中?同時提示學生:預習下一節課內容,就可以解答思考問題。這樣既起到了課后鞏固,又安排了預習的作用。
板書設計:
五、教學小結與反思:
這節課我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圍繞教材,以信息查找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啟發為方式,以任務為載體,以操作為手段,以指導為輔助,注重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提高他們獲取、加工、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意識和信息素養,并以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現在的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中除了使用了興趣調動、教師演示等傳統的教學方法,還引入了較新的任務驅動法、分層教學法、競賽激勵法,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很多學生探究式自主學習模式,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收到了較好教學效果。
當然其中存在很多不足,請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將在以后的教學和教研中積極改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