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師招聘網
首頁 浙江教師 福建教師 江蘇教師 廣東教師 江西教師 安徽教師 北京教師 上海教師 天津教師 湖南教師 湖北教師 河南教師
河北教師 海南教師 重慶教師 貴州教師 遼寧教師 吉林教師 山西教師 廣西教師 云南教師 陜西教師 甘肅教師 青海教師 四川教師
山東教師 內蒙古教師 黑龍江教師 寧夏教師 新疆教師 西藏教師 教師面試 說課稿 教案 考試大綱 教師招聘試題 特崗教師 教師資格考試
杭州教師  廣州教師  長沙教師  南京教師  福州教師  南昌教師  教師考試大綱  教師資格大綱  政治資料  地理資料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內容

初中語文教案:七年級語文下冊《毛澤東的少年時代》教案設計

時間:2013-2-13 14:48:28 點擊:

課標要求: 

1、 系統感知全文,新舊知識結合,理解傳記特點。 

2、 了解毛澤東少年時代成長的經歷。 

3、 結合文章的時代背景,把握文中細節,體會語言特色。 

4、 學習毛澤東志向遠大、刻苦修身、勤奮讀書、獨立思考的優秀品質。 

[學法點悟] 

學習本文要結合毛澤東與斯諾談話的時代背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了解少年毛澤東的性格特點,如刻苦修身、追求真理、有獨立見解、有反叛精神等,進而了解少年毛澤東的成長軌跡,如母親的影響、父親的反面作用、從書本上學習、從生活中學習等。把課文內容與有關閱讀材料相結合,深刻準確理解讀書對少年毛澤東成長的影響。聯系現實生活,認識到“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品析文章的重點語句,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和表達效果。要學會運用新舊知識的聯系,理解傳記的特點。 

[整體感知] 

本文是由別人寫的評傳,作者斯諾采取自傳的形式,以被著傳人的自述口氣,整理了采訪記錄,按照時間順序記敘了毛澤東的少年時代。課文圍繞表現毛澤東少年時代勇敢叛逆、刻苦讀書和深刻思考這一主題,材料安排詳略得當。文章結構有什么特點?課文敘述了少年時代的毛澤東的哪些經歷?縱觀全文,可以看出少年毛澤東是一個怎樣的人? 

[疑難解析] 

質疑:全文可以分為幾部分?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解惑:全文有21 個自然段,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1~3):簡介毛澤東的家庭情況。 

第二部分(4~21):敘述毛澤東少年時代的經歷。 

質疑:閱讀課文4~21段,了解課文寫了少年毛澤東的哪些主要經歷? 

解惑:4~8段寫了少年毛澤東八歲到十三歲的經歷:在小學堂,反對老師體罰學生;在家里,聯合反抗“執政”的父親。9~19段寫少年毛澤東十三歲到十六歲的經歷:公開反抗父親的專制,保衛自己的權利,取得了勝利;如饑似渴地讀“禁書”;同情造反的饑民,欽佩激進派教師。20~21段寫少年毛澤東十六歲時的經歷:去新式學堂讀書,學到自然科學和西方的新學科。 

質疑:縱觀全文,可以看出少年毛澤東是一個怎樣的人 ? 

解惑: 作為一代偉人的毛澤東,他的少年時代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了他的不凡之處:他志向遠大,刻苦修身,喜歡讀書,善于思考,有獨立見解,敢于反抗舊思想、舊勢力。 

[語言揣摩] 

1、我的抗議行動的效果,給了我深刻的印象。這次“罷課”勝利了。 

毛澤東在小學讀書期間,為了反對老師打學生而采取了抗議行動。從這里可以看出少年時代的毛澤東有著敢于反抗舊思想、舊勢力的叛逆性格。“抗議”、“罷課”這些詞語的運用使語言顯得幽默有趣。 

2、我家分成兩“黨”。一黨是我父親,是執政黨。反對黨由我、母親、弟弟組成,有時連雇工也包括在內。 

這段話中“黨”一詞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代某一階級、階層或集團為了維護其利益而斗爭的政治組織。執政黨指在家中掌權的父親,反對黨指家中的其他所有的人。這里借用這些詞形象而幽默地寫出了少年毛澤東和家人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聯合反抗舊勢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親)的有趣故事,而且也符合說話者政治家的身份。

[研究課題] 

同學們利用圖書館或網絡查找有關《西行漫記》及毛澤東青少年時代的資料,了解這位偉人的事跡。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導引 

掌握本課涉及的生字詞,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探究重點詞句的含義,學習文章詳略得當、結構勻稱的特點。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體會語言通俗流暢、幽默有趣的特點。 

[基礎鞏固集練] 

一、字音字形 

1、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暴躁 慷慨 接濟 施舍 分歧 懶惰 恫嚇 馴服 沮喪 指摘  逮捕 衙門 欽佩 聳聽 繳納 膳食 怒不可遏 

2、給下列形近字組詞。 

債 儉 賬 躁 

恫 贏 繳 

嘖 險 帳 燥 

洞 嬴 激 

二、語言積累:掌握下列詞語的含義 

1、慷慨: 

2、接濟: 

3、曉諭: 

4、聳聽: 

5、沮喪: 

6、恫嚇: 

7、指摘 : 

8、馴服: 

9、引經據典: 

10、怒不可遏: 

11、克勤克儉:

三、問題探究 

1、在毛澤東反抗意識和政治思想形成過程中,哪些書籍、事件和人物對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提示:《水滸傳》《精忠傳》《隋唐》《三國》《西游記》這些關于造反的故事增強了他的反抗意識。《盛世危言》使他懂得了接受新思想,科技的進步才能使國家富強。饑民造反被鎮壓事件,使他感到不平。窮人吃大戶,父親怒不可遏,他不同情父親,又覺得村民們的方法不對。“激進派”教師,使他欽佩,并贊成其主張。) 

2、學堂里的先生和毛澤東的父親喜歡讓毛澤東讀什么書?各有什么目的? 

(提示:經書 先生是為了讓他接受封建教育,把他培養成封建統治的維護者;父親為了讓他光耀門楣,替自己打贏官司。) 

3、你是怎樣理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的含義的? 

(提示:為國家的興盛、滅亡,每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國強民富,國興民榮。) 

4、我十三歲時,終于離開了小學堂”中的“終于”一詞可不可以刪去?為什么? 

(提示:不可以。 “終于”寫出了毛澤東離開了天天學經書的小學堂時的高興心理。) 

四、欣賞評價 

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體現為通俗順暢、幽默有趣。請同學選讀最喜歡、最感興趣的內容,品味其中的精彩之處。 

五、朗讀背誦 

同學們在自由朗讀課文時,要注意控制語調。在朗讀文章第一部分時,可想象毛澤東在向斯諾自述生平時的安詳神情,應采用一種娓娓道來的舒緩語調。 

六、拓展閱讀 

我 走 的 路 

李澤厚 

談起我的學習和研究道路,必須從我的母親開始。 

我是湖南省長沙市人。父親是郵局的高級職員,英語很好。他在我十二歲的時候便死去了。父親死后,家境頓陷困境。做著小學教師的母親,慘淡經營,備嘗艱苦,勉強送我兄弟二人上學。當時有人說,等兒子長大,你就可以享福了。母親回答:“只問耕耘,不求收獲。”至今此話似猶在耳,卻不幸竟成了讖語。每念及“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總不免泫然涕下。記得當年春節,親戚家中大魚大肉,熱鬧非常;而我們母子三人,冷冷清清,清湯淡飯,相依為命,并且為了幾個臭錢受了多少氣!魯迅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我初中時所以酷愛魯迅和冰心,大概也與自己的家境和母愛有關。魯迅叫我清醒地、冷靜地認識世界;冰心以純真的愛和童心的美給我充滿創傷的幼小心靈以慰藉與溫暖;而母親講“只問耕耘”的話語和她艱苦奮斗的榜樣,則給我以不求功名富貴,不怕環境困苦,一定要排除萬難去追求真理的決心。有人認為,要歷史地、具體地分析一個人在學術上、文藝上的某些個性特征,應該注意到他的少年時代。我最近講,搞美學最好具備兩個方面的條件:清醒的思辨能力和比較敏銳的感受能力。我終于放棄了中學時代成績一直很好的數理化,而搞上了美學,不知是否也應追溯到自己那個孤獨的、清醒的和感傷的少年時代。 

的確,在十四、五歲的少年時代,我就帶著憂傷和感慨,寫過新詩和小說,模仿過艾青和艾蕪,也填過“憑欄欲向東風惱,莫笑年華早”、“無言獨自倚危樓,千里沉云何處放離憂”之類的詞。一半可能是無病呻吟,一半也具有真實性。例如,我愛上了一位表姐,卻長期不能真正表白,她倔強、冰冷而美麗……。總之,大概是情感方面的因素,使我沒能去鉆那畢竟更為枯燥、單純、嚴格的自然科學。至今好些人為我惋惜,包括一些老同學、老朋友,我自己搞不清是否應該惋惜,也許應該。 

我研究哲學社會科學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并且可能是主要原因,就是時代。1945年秋,我初中畢業后,考上了當時湖南最著名的省立一中,卻因沒錢入學,只好進了吃飯也有公費補助的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也是名學校,但當時學校充滿一種復古氛圍,死氣沉沉。在安化藍田上了一個學期之后,搬到了長沙岳麓山左家壟山上。校前有兩株日本人留下的櫻花,暮春時節,開得極為熱烈;而極目遠望,湘江如白帶,似與樓齊,非常好看。當時進步學生運動開始風起云涌,時局也日趨動蕩,學校卻保守到連《大公報》之類小罵大幫忙的報刊都不讓看。我只好每星期天過河,在城里的各家書店站上一整天.餓著肚皮貪婪地翻閱著各種雜志、報紙和書籍,其中的主要讀物就是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的新書。正是在這種大量閱讀和比較中,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所以,我的一些馬列基本知識,是在書店里站著讀、在課堂上偷著讀得來的,有好些是“禁書”,是冒著一定的危險來讀的。也許正因為這樣,它們比被動灌輸的東西印象要深得多。主要的是,在這種閱讀中,自己逐漸培養和增強了判斷是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應該說,這對我后來的研究工作起了很大作用。我不喜歡人云亦云的東西,不喜歡空洞、繁瑣的東西,比較注意書籍、文章中的新看法、新發現,比較注意科學上的爭議、論辯……這恐怕都應追溯到自己那個窮困、認真而廣泛閱讀的青年時期。 

1948年夏,我在一師畢業后,經歷了失學、失業,直到1949年解放前夕才當上鄉村小學的教師,1950年,以第一志愿考上北京大學哲學系。在大學時期,我生活上仍然非常窮困。當時吃飯不要錢,有時還發衣服,每月有三元生活補助費。記得我那時只能買零星的活頁紙,硬皮筆記本從沒用過,甚至有時連牙膏也不買,用鹽刷牙,把那幾元錢積存下來,寄給正在上中學、父母雙亡的堂妹。可能是因為歡樂總與我無緣.加上又得了肺結核,一些活動不能參加的,我便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讀書和寫文章上了。 

我獨自住在樓頂上的一間“閣樓”里讀書。1958年出版的《康有為譚嗣同思想》一書,基本上是在當時寫成的初稿。特別是當時很少有人整理資料,我利用藏書極為豐富的北大圖書館,翻閱、抄錄了許多原始資料。直到1979年出版的《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一書中的某些材料,仍是利用了當年所作的卡片。有的年輕人看我現在寫起文章來很快,以為這是“天分”,其實我是做過許多“笨”功夫的。 

出自《初二語文課外閱讀新編》 

探究建議 

1、文章的體裁是什么? 

答: 

2、概括文章的主旨。 

答: 

3、作者在少年時代接受了哪些良好教育和影響, 

答: 

4、作者在青年時代增長了哪些能力? 

答: 

5、作者提供了一個怎樣的成才規律? 

答: 

6、本文的線索是什么? 

答: 

7、本文劃分幾部分較合適,請你給每部分列出主標題。 

小標題是: 、 、 。 

8、閱讀本文,你認為作者的哪些優秀品質值得你學習。 

答:

作者:不詳 來源:網絡
  • 文武教師招聘網(www.guoyanxin667788.com) © 2013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長聯系QQ:799752985 浙ICP備11036874號-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師招聘網
  •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免费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品精,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有码午夜 | 一本久久伊人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网a在线播放 | 综合色本一道在线 | 三级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