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小學教師資格證書考試教育學測試題及答案解析(3)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并將其號碼寫在題干的相應位置,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盧梭在教育思想史上的最大貢獻是( )。
A.發現兒童論
B.學科中心課程論
C.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D.社會再造主義課程論
2.兒童發展的最佳期為( )。
A.3歲
B.5歲
C.7歲
D.9歲
3.師生關系在人格上是一種( )。
A.平等關系
B.上下關系
C.道德關系
D.教育關系
4.當代教師素質能力的集中體現是( )。
A.教師的個人修養
B.教師的專業素養
C.教師的個性品質
D.師生關系
5.教學認識的主要方式是( )。
A.直接經驗
B.科學實驗
C.社會實踐
D.間接經驗
6.“洪堡式”大學的傳統是由( )傳承的。
A.柏林大學
B.劍橋大學
C.巴黎大學
D.哈佛大學
7.“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說明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導性
B.感染性
C.權威性
D.針對性
8.小學課程設計的最終目的是( )。
A.將優秀的文化成果傳授給學生
B.實現愛國教育
C.實現教育目的和學校培養目標
D.使兒童學會學習,學會適應社會
9.我國在建國后頒布了《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從而廢除了舊學制,實行新學制,其時間是( )。
A.1949年10月1日
B.1950年10月1日
C.1951年10月1日
D.1952年10月1日
10.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闡述教育學和教育史的第一本書是( )。
A.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B.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
C.凱洛夫的《教育學》
D.斯賓塞的《教育論》
11.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是教師的( )。
A.言行
B.知識
C.修養
D.品德
12.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力量。
A.權力
B.權威
C.威嚴
D.人格
13.強調學生的“一般發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學效果來達到學生最理想的發展水平”的蘇聯教育家是( )。
A.巴班斯基
B.贊科夫
C.加里寧
D.凱洛夫
14.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 )作用。
A.主體
B.輔導
C.從屬
D.主導
15.啟發的首要問題是調動學生學習的( )。
A.創造性
B.交往性
C.多樣性
D.主動性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至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代碼填入題干的相應位置。錯選、多選、漏選均不得分。每小題3分,共15分)
1.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完整的教育目標分類學應當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
A.認知領域
B.日常生活領域
C.情感領域
D.動作技能
E.安全領域
2.“環境決定論”完全否定了( )。
A.遺傳的作用
B.教育的價值
C.家庭的影響
D.文化的功能
E.人的能動性
3.下列課程屬于綜合課程的有( )。
A.核心課程
B.融合課程
C.潛在課程
D.活動課程
E.廣域課程
4.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具體任務包括( )。
A.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B.教育學生努力學習
C.指導學生校外、課外生活和活動
D.管理班集體,指導少先隊工作
E.協調各任課老師的工作
5.訴訟可分為幾種( )。
A.刑事訴訟
B.民事訴訟
C.行政訴訟
D.復議
三、填空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1.遺傳素質的成熟程度制約著身心發展和__________。
2.學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具有特定的__________的人。
3.課的類型大致可分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兩大類。
4.德育的個體功能可以描述為德育對個體生存、發展、__________發生影響的三個方面。
5.教育最基本的一個社會屬性是__________。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12分)
1.教育科學
2.知識
3.美育
五、簡答題(每小題7分,共28分)
1.簡要回答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
2.教學過程具有哪些基本特點?
3.簡述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
4.基礎教育的入門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六、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20世紀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呈現出哪些新的特點?
2.試述學校工作堅持以教學為主的基本理由。
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A
【解析】由教育思想史可知,盧梭在教育思想史上的最大貢獻是發現兒童論,其代表作《愛彌兒》。
2.C
【解析】兒童發展的最佳期為7歲。
3.A
【解析】師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關系。
4.B
【解析】當代教師素質能力集中體現是教師的專業素養。
5.D
【解析】教學認識的主要方式是間接知識和間接經驗。
6.A
【解析】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義思想為指導建立柏林大學,把培養學者和學術發展看作是自身的目的,從而確立了大學發展科學的職能。
7.D
【解析】家庭教育的特點權威性、靈活性和針對性。而題干正是說家庭教育的針對性特點。8.C
【解析】略。
9.C
【解析】略。
10.C
【解析】1939年,蘇聯教育理論家凱洛夫明確提出了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編寫《教育學》的目標。
11.A
【解析】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是教師的言行。
12.D
【解析】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
13.B
【解析】強調學生的“一般發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學效果來達到學生最理想的發展水平”的蘇聯教育家是贊科夫。
14.D
【解析】教師的指導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方向、內容、進程、結果和質量,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因為對學生的學習起主導作用。
15.D
【解析】教師要善于機智地運用各種方法,使許多欲望和興趣匯集和發展為推動學習的持久動力,才能達到啟發的目的。
二、多項選擇題
1.ACD
【解析】略。
2.AE
【解析】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前提,為個體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人也具有主觀能動性。而環境決定論的觀點則是夸大環境對人的發展的作用。
3.ABE
【解析】略。
4.ABCDE
【解析】ABCDE五選項均為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具體任務。
5.ABC
【解析】訴訟分為三種,即: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
三、填空題
1.發展的年齡特點
2.社會屬性
3.單一課、綜合課
4.享用
5.永恒性
四、名詞解釋
1.教育科學:是指以教育現象和教育規律為共同研究對象的各門教育學科的總稱,是若干個教育類學科構成的學科總體。
2.知識:是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成果,是人類歷史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
3.美育:美育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展他們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的高尚情操與文明素養的教育。小學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初步具有廣泛的興趣和健康的愛美情趣;培養審美能力。
五、簡答題
1.【答案要點】
由于遺傳、環境、教育及個人主觀能動性不同,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又具有個別差異性。這種個別差異性主要表現在:
(1)不同的少年兒童的同一方面,其發展的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
(2)同一年齡階段少年兒童的不同方面的發展狀況及其相互關系上有差異性。
(3)不同的少年兒童具有不同的個性心理傾向。
2.【答案要點】
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
(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
(3)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的統一;
(4)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力相結合。
3.【答案要點】
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普及性。小學教育的普及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必須保證依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凡適齡兒童和少年都能受完九年義務教育;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對所有的入學兒童負責,愛護、關心、教育每一個學生,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2)基礎性。小學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的基礎。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是不容忽視的。義務教育是基礎教育而非專業教育,其內容應包括國家每一個社會成員必須具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包括相應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小學教育的基礎性地位決定了其在完成這一教育任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3)強制性。為了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必須依靠國家法律的強制力量,這就是義務教育的強制性,義務教育的實施,使小學教育具有了強制性的特征。
4.【答案要點】
基礎教育的入門性體現在:一是各項教育任務的要求是基本、初步的、淺近的,是小學生可接受的;二是凡要求學生掌握的,必須是扎實的、牢固的,這樣的基礎才是堅實的。
六、論述題
1.【答案要點】
(1)教育的終身化。終身教育的本質在于,現代人的一生應該是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十年來在世界范圍內興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運動,這一運動對發展中國家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3)教育的民主化。它追求讓所有人都受到同樣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它是世界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體表現為培養目標、辦學形式、管理模式、教學內容、評價標準的多元。
(5)教育技術的現代化。它是指現代科學技術在教育上的運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變化。
2.【答案要點】
(1)以教學為中心是學校教育工作的特點決定的。學校的產生使教學與生活分化開來,教學成為學校的獨立活動。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主,是學校教育區別于其他機構的根本所在。
(2)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在各種教育途徑中,教學所占時間最多,工作比重最大,計劃性、系統性更強,更能發揮學校教育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歷史上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表明,要提高教育質量,更好的進行自我教育,學校必須以教學為主。前蘇聯20~30年代,我國建國后的經驗教訓都說明,否定以教學為中心,教育質量就沒有保證。而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則可以確保教育質量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