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名詞
B.動詞
C.形容詞
D.副詞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在幼兒詞匯使用中,以名詞為最早,其次是動詞,再次是形容詞,最后才是副詞。
二、簡答題(共4題。每題6分。共24分)
第21題 幼兒注意發展的特點是什么?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參考答案】
(1)幼兒注意的穩定性不斷提高。
(2)幼兒注意的廣度不斷擴大。
(3)幼兒注意的分配能力不斷增強。
(4)注意的轉移能力不斷發展。
第22題 在創設幼兒活動區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1)活動區種類和數量的選擇:①培養目標。在創設活動區時,要考慮活動區能體現《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的教育目標,提供給孩子們在身體、語言、認知、社會和品德、情緒和美感發展方面的經驗。②本班的實際情況。在我國幼兒園的現有條件下,由于活動室空間的狹窄擁擠,不可能同時容納滿足幼兒各方面發展需求的活動區,教師要根據現有條件來選擇活動區的種類和數量,因地制宜,不盲目抄襲別人的經驗。③本階段的教育重點。如9月份是小班幼兒入園的第一個月,教育重點是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與此相適應.教師可選擇娃娃家、積木區、小小扮演區等與家庭氛圍相似的區域,讓新人園的幼兒在像“家”一樣的活動區內自由活動,使他們感覺到溫暖熟悉,并逐漸喜歡幼兒園。總之,活動區的種類和數量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綜合考慮以上各因素的基礎上,教師應當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征求他們的意見,共同選擇,創設兒童化的活動區。 (2)活動區材料的投放應注意以下問題:①材料和玩具多樣化。教師應當在各個活動區內提供足夠的材料和玩具,使幼兒在其中快樂地操作、探索和扮演。材料的種類應當適合不同孩子的能力和經驗。②材料和玩具擺放清楚、明確。多樣化的玩具和材料應當有系統地分類放在開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類擺放,如筐、籃子、盤子等。 (3)活動區的布置要注意合理:①所謂界限性即各活動區要劃分清楚,界限明確,便于幼兒開展活動和教師進行管理。②各活動區之間的相容性。所謂相容性是指在布置活動區時要考慮各個區域的性質,盡量把性質相似的活動區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擾。③各活動區之間的轉換性。所謂轉換性即教師在考慮劃分各個區域的同時,也要考慮幼兒可能出現的將一個活動區內的活動延伸轉換至其他活動區的需要。 此外,應確定活動區規則,因為規則是保證活動區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
第23題 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具有哪些特點?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對幼兒來說,游戲不僅僅是一種消遣,還是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健康成長。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具有以下三個特點:(1)學習的目標是隱含的。(2)學習方式是潛移默化的。(3)學習的動力來自幼兒內部。
第24題 簡述制約幼兒身心發展的因素。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1)遺傳素質;(2)環境;(3)幼兒教育。
三、論述題(共2題,每題12分,共24分)
第25題 試述蒙臺梭利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及其教育方法。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1)基本教育思想。蒙臺梭利以她廣博的醫學、生物學、哲學、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和精神病學等知識為基礎,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論。①發現兒童。蒙臺梭利教育原理以“兒童生命”為其出發點,是關于“生命的原理”。她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發現兒童“生命的法則”,幫助兒童發展其生命。②吸收性心智。蒙臺梭利提出了兒童感覺特別敏感期的理念,也就是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對于不同的事物有著不同的敏感度。她歸納出以下幾個敏感期:第一。秩序敏感期。幼兒對秩序的敏感從出生第一年就出現并持續到第二年,甚至在他出生后的第一個月里就可以感覺得到。這是幼兒的一種內部的感覺,以區別各種物體之間的關系,而不是物體本身。第二,細節的敏感期。幼兒在1~2歲時會表現出對細節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細小的細節上,如鞋子放到了鞋架的旁邊,而沒有放在鞋架上等。第三,行走的敏感期。這是在幼兒發展中最容易觀察到的一個敏感期。第四,手的敏感期。幼兒會朝外界伸出小手,這個動作的最初推動力代表幼兒自我要進入外部世界之中。第五,語言敏感期。1歲左右幼兒開始學說話,他們所獲得的語言是他們從周圍環境中聽到的。③自由的原則。蒙臺梭利認為,要建立一種合乎科學的教育,其基本原則是使兒童獲得自由,使兒童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現。 (2)教育的基本內容。包括肌肉練習、日常生活訓練、初步的知識教育以及文化歷史教育。 (3)教育方法。①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在蒙臺梭利學校中,每一個教師要根據兒童不同階段身心發展的不同需要,設計出一個能夠幫助兒童發展的“生命的、活動的真實環境”。所以,為幼兒提供一個適當的教育、生活環境是非常重要的。②教師。在蒙臺梭利學校任教的教師被稱為指導員。她們的教學任務有別于其他的學校。因為在這里,教師只要做到三點就夠了,即:觀察指導、示范、準備。③教具——活動材料。兒童的活動主要是通過教具進行的。教具是根據兒童身心特點及所需要的環境來設計的。總的來說,蒙臺梭利的教育理論和方法,就是通過教育引起兒童的興趣和自由活動,在活動中,使兒童形成一個生活集體,從這個集體中培養出真正的兒童.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第26題 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哪些?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主要有3種,即分科課程、核心課程和活動課程。 (1)分科課程,是以科目為單位對課程內容進行組織的一種方式。 (2)核心課程,又稱為生活中心課程或單元課程,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幼兒的學習有一個中心,所有學習活動都圍繞著一個中心來進行。 (3)活動課程,又稱經驗課程,在課程內容組織方面,強調以幼兒的活動為中心,以幼兒的興趣、需要和能力為課程內容組織的起點,重視依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能力的變化不斷調整和組織課程內容。
四、材料分析題(15分)
第27題 一節美術活動結束了,每個小朋友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今天畫的內容是“冬天”這個主題意愿畫,我又像往常一樣,在美術課最后環節評價幼兒的作品,我把幼兒的一大堆作品放到自己的腳跟前,然后一張一張地評價幼兒的作品,這時,我拿出李怡旋小朋友的作品,一個勁地表揚她畫得好看:“瞧,旋旋的畫畫得多漂亮呀,畫中有一個雪人,旁邊還有小朋友在堆雪人呢,你看還有座房子,屋頂白白的……”夸完了她的作品后,我看到俞斌斌小朋友的畫一點也不像冬天的雪景,畫面中沒有雪人,就畫一座簡簡單單的房子,我看見了他的作品,就把怡旋的作品和斌斌的作品一起拿起來對比:“你們看,斌斌畫的就沒有怡旋好……”接下來班級里有好幾個小朋友畫得都不好,我就拿畫得好的小朋友的作品與之比較。在逐個評價完幼兒的作品之后,我把畫得好的作品掛上了主題墻,畫得不好的作品就沒有掛出來。在我上完美術課的第二天,班級里俞斌斌小朋友的媽媽過來跟我說斌斌昨天回家心情很不好,他說老師沒有把他的作品掛出來,還說老師說他畫得比某某小朋友難看。我聽了他媽媽的話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在想:是不是我做錯了什么?于是我回家認真翻看怎樣評價幼兒作品的書籍,去網站搜索相關資料,看了這些,還真讓我受益匪淺,同時我為我的那天的做法感到后悔。
通過以上案例中教師的做法分析,評價幼兒作品時應注意哪些方面。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參考答案】在評價幼兒作品的過程中,不要將幼兒的作品與其他同伴比較:“瞧瞧你畫得不如某某小朋友好。”這樣只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教師評價時應該把幼兒的自身作為重點進行“縱向比較”,肯定他的進步,也就是說,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時,要看看他是不是比以前進步了。如從繪畫的態度、創造力等方面綜合去評價。幼兒要自己跟自己比。在孩子看來,老師把他的畫展示在主題墻,就是對他的肯定,也是一種鼓勵。如果老師把大家的畫都展示出來,唯獨沒有他的,孩子就會想:“為什么不展示出我的畫?是不是我畫得不好啊?是不是老師不喜歡我呀?”種種想法會困擾著幼兒,會讓幼兒悶悶不樂,長此以往,就會打擊孩子對繪畫的積極性,甚至會使得有些孩子變得抑郁、自卑,所以老師應該給每個孩子展示畫的機會,體現對孩子的尊重和平等對待。
五、活動設計題(17分)
第28題 圍繞節水的主題,設計一個幼兒園中班活動方案。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活動目標:
1.知道水資源的寶貴,萌發保護水資源的情感。
2.了解水與人類的密切關系,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干枯的盆花、臟娃娃、白帽子、水、錄音機和磁帶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發現問題 1.教師設題.幼兒討論 師:娃娃家的娃娃臟了怎么辦? 幼:把它拿去洗洗。 師:做完紙工后。小朋友的手上粘滿了漿糊怎么辦? 幼:去洗手啊。 師:花兒快干枯了,怎樣才能救活它? 幼:給它澆水呀。 2.幼兒提出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用水,請幼兒到盥洗室找水,結果發現水沒了(活動前教師關掉盥洗室的水閘)。
(二)幫助幼兒探究原因
1.師:為什么沒有水了?
2.教師講出原因:早晨來園時,看到水龍頭滴答滴答地在漏,足足滴滿了一盆,小水滴說了許多的話,請小朋友們聽一聽。
(出示一盆水)“我真生氣,昨天下午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我還在滴答滴答地流著,我真傷心!許多人把我當寶貝,說我用途很大,能幫助人做許多事情,大家都離不開我。可是,有的小朋友就是不珍惜我,總是不擰緊水龍頭,瞧!我哭了一夜呢,我的眼淚整整流了一盆,這次我太傷心,太生氣了,我真不想讓小朋友再用水了。”
3.提問
師:小水滴生氣了,小朋友應該怎么辦? 幼:和它說對不起,我們再也不浪費水了。 師:沒有水我們的生活會怎么樣? 幼:不能洗手、沒有水喝會口渴…… 師:水還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好處? 幼:下雨給樹木、莊稼澆灌……
(三)引導幼兒嘗試和討論
1.請幼兒用這盆水去做剛才沒水時無法做的事情。并談談自己的體會。
2.教師打開水閘后,再請幼兒到盥洗室找水,體會有水的喜悅心情。
3.討論:如何做個節約用水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