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共l0題,每題2分,共20分)
1、認為清末民初中國幼教機構存在三大弊病:“外國病”、“花錢病”、“富貴病”,提出幼兒教育應面向大眾的教育家是【A】。
A、陶行知
B、陳鶴琴
C、張雪門
D、張宗麟
【答案解析】:清末民初的中國已出現許多幼兒教育機構,這些機構大多是分布在各大中城市,為上層社會服務。陶行知批評它們存在三大弊病,即“外國病”、“花錢病”、“富貴病”。
2、福祿貝爾為兒童設計的一系列活動玩具材料被稱為【B】。
A、思物
B、恩物
C、念物
D、寵物
【答案解析】:“恩物”是福祿貝爾為兒童設計的一系列活動玩具。
3、癸卯學制規定我國幼兒教育機構的名稱為【B】。
A、幼稚園
B、蒙養院
C、蒙學院
D、幼兒園
【答案解析】:癸卯學制規定我國幼兒教育機構的名稱為蒙養院。
4、幼兒美育的目標是【D】。
A、使幼兒掌握美學的知識
B、使幼兒掌握表現美的技能
C、培養幼兒的審美動機
D、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
【答案解析】:對幼兒進行美育,是要培養其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
5、幼兒社會發展是通過【B】實現的。
A、學校教育
B、自身的社會化過程
C、家長的教導
D、社會的幫助
【答案解析】:幼兒的社會化過程實現需要幼兒個體的親身參與,通過自身的社會化過程來實現其社會發展。
6、幼兒全面發展教育是以【D】為前提,以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和諧發展為宗旨的。
A、幼兒身心發展的可能
B、幼兒目前的發展狀況
C、幼兒的潛力
D、幼兒身心發展的現實與可能
【答案解析】:幼兒全面發展教育要以幼兒身心發展的現實和可能為前提。
7、《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每日的戶外體育活動不得少于【B】小時。
A、0.5
B、1
C、1.5
D、2
8、學前兒童體育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方式是【B】。
A、體育課
B、體育游戲
C、早操活動
D、基本動作
【答案解析】:體育游戲活動不但是適合學前兒童特點的活動形式,而且也是促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最好活動形式。
9、下面不屬于幼兒入學后的適應性問題的是【D】。
A、睡眠不足
B、情緒低落
C、人際關系不良
D、經常感冒
【答案解析】:幼兒入學后的適應性問題主要表現為身體方面的睡眠不足、身體疲勞、體重下降等現象;心理方面的精神負擔重、心理壓力大、情緒低落等現象;社會性方面的人際交往不良、人際關系緊張等。經常感冒屬于疾病范疇,不屬于適應性問題。
10、在幼小銜接工作中,教師要培養幼兒主動與同伴、老師交往,友好相處,這屬于【C】方面的適應能力。
A、主動性
B、獨立性
C、人際交往
D、規則意識
【答案解析】: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現在入學后對新的人際環境的適應上。[page]
二、簡答題(共4題,每題6分。共24分)
1、簡述我國幼兒園的性質和任務
【答案解析】:(1)我國幼兒園的性質
社會制度的性質決定了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機構的性質。我國幼兒園的性質是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同時為幼兒家長安心參加工作提供便利。(2)我國幼兒園的任務
①幼兒園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
②幼兒園為家長工作、學習提供便利條件。
2、簡述幼兒體育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答案解析】:幼兒體育是為了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而實施的教育。在其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1)注重幼兒身體素質的提高;(2)重視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態度;(3)專門的體育活動與日常活動相結合;(4)注意體育活動中教師的指導方式。
3、簡述幼兒教學活動的原則。
【答案解析】:(1)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2)積極性原則;(3)發展性原則;(4)直觀性原則;(5)活動性原則;(6)靈活性原則;(7)啟發性原則;(8)趣味性原則;(9)教師主導與幼兒積極性相結合。
4、簡述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總目標。
【答案解析】:(1)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障常識,學習保護自己;(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page]
三、論述題(共2題。每題12分,共24分)
1、試述促進教師與幼兒相互作用的策略。
【答案解析】:促進教師和幼兒在教育活動中更好地相互作用的策略,就是讓教師和幼兒有更多的、有效的相互影響和溝通的辦法,就是讓教師“教”得更有效、讓幼兒“學”得更好的辦法。這些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應當是在教育過程中一直起主導作用的一方。這一主導作用表現在,無論是直接“教”還是間接“教”,教師都始終控制著教育過程的方向,引導幼兒向著教育目標要求的方向發展。
(2)直接“教”時要注意的問題
①變單向的“教”為雙向的交流。
②變單一的言語傳授為多樣化的教育手段。
③重視情感效應。
④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因人施教。
⑤重視隨機的“教”。
⑥直接“教”和間接“教”相結合。
(3)間接“教”時應注意的問題
①與直接“教”的方式相結合。
②正確的角色定位。
③環境適應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別差異。
2、試述教師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作用
【答案解析】:教師是幼兒園環境創設中重要的人的要素,在環境創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準備環境。準備一個與教育相適宜的環境是教師的職責。教師在準備環境時的作用主要表現在:①讓環境蘊含目標。②讓幼兒感興趣,更使其增加興趣。③盡可能讓幼兒感受到環境是由自己而不是教師決定的。
(2)控制環境。教師控制環境的作用是指教師能利用環境來激發和保持幼兒的活動積極性,能幫助幼兒利用環境的條件來發展自己。教師控制環境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幾個環節:誘導幼兒進入活動;幫助幼兒展開活動;指導幼兒解決紛爭、困難或情緒問題;幫助幼兒結束活動。
(3)調整環境。經常調整環境,使它保持適合幼兒發展的最佳狀態,是教師的重要任務。教師要對環境與幼兒的相互作用保持高度的敏感,最好每一天甚至每次活動后都重新審視一下環境,及時地通過調整來保持環境的發展性、教育性。[page]
四、材料分析題(15分)
某教師為了檢驗學生對某一單元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自編了一份測驗試卷,測驗結果:學生成績普遍較高、平均分在85分以上,而且全部成績在75分以上。學生普遍反映較容易,因為本單元重點在于掌握操作技能,而測驗更多地考查識記的內容,有幾道題甚至低分學生得分高,高分學生得分反而較低。
(1)造成這一問題可能的原因有【ABCD】。[不定項選擇題]
A、該教師過于相信自己的主觀判斷而忽視測驗的信度和效度指標
B、該教師對測驗準備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對測驗準備不夠充分,甚至沒有準備
C、該教師編制的測驗太簡單,題量太小
D、該教師過分強調無關細節,忽略本單元的重點內容
(2)學生成績普遍較高,平均分在85分以上,而且全部成績在75分以上,有幾道題甚至低分學生得分高,高分學生得分反而較低,這說明該測驗【BC】。[不定項選擇題]
A、信度不高
B、效度不高
C、區分度不高
D、信度、效度都不高
五、活動設計題(17分)
何為教案?請為幼兒園托(小)班設計一份“我愛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教案。
【答案解析】:教案是一個教學活動的具體計劃,它闡明在預定的教學時間內要做什么、怎么做、達到什么目的等。對于幼兒園教育活動而言,教案設計主要考慮的因素包括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步驟)。為了鞏固活動的效果,還可以加上“活動延伸”。以下是針對幼兒園小班幼兒設計的活動教案:
我愛幼兒園
(1)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愛幼兒園、愛老師的情感和適應集體生活的能力。
(2)活動準備
①“詩歌:幼兒園像我家”的錄音帶;
②預先定好參觀路線,聯系好參觀部門。
(3)活動過程
①以詩歌引出主題。幼兒聽詩歌錄音帶,引導幼兒說說詩歌里說了什么。
②觀察和討論。讓全班幼兒討論幼兒園哪些方面像家,并且通過觀察比一比,幼兒園的哪些地方與家里不一樣,鼓勵幼兒自由發言。
③尋找及參觀活動。帶領幼兒找一找幼兒園做飯的地方在哪里,找一找睡覺的地方在哪里,跳舞的地方在哪里,做游戲的地方在哪里,等等。
(4)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為爸爸媽媽講一講幼兒園里的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