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㈠ 等 音、增長音值的補充記號
音高相同而意義和記法不同的音,叫做等音。 等音是根據十二平均律而來的,因為只有在半音相等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產生等音。
除去#G和bA兩個音級外,其他每個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都可能有兩上等音,連它本來的共有三個。而bA和#G只 有一個等音,連它本身共有兩個。
增長音值的補充記號
在記譜法中,除了應用基本音符時值以外,還應用其它的一些增長音值的符號,這些符號有:
1、附點
是記在符頭右邊的小圓點,帶有一個附點的音符,增長原有音符時值的二分之一;帶有兩個附點的音符,增長原有音符時值的四分之三。符點也同樣適用于休止符。附點音符的符頭若在五線譜的間內,附點寫在符頭的旁邊,若在線上,附點則寫在線的上面或下面。
2、延音線
用在音高相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符上時,表示它們要唱成一個音,它的長度等于這些音符的總和。
在單聲部音樂中,連線永遠寫在和符干相反的方向。假使一行五線譜上記有兩個聲部時,則高聲部連線朝上彎,低聲部的連線朝下彎。要是多于兩個聲部時,連線則分寫在兩邊。
3、延長號
它的記號是在半圓形中間加一圓點,在單聲部樂曲中它寫在音符和休止符的上面,表示按作品的風格、演奏者的意圖可自由地增長音符或休止符的時值。在多聲部音樂中延長號也可以記在音符或休止符的下面。延長號也可以記在小節線上,表示小節之間的片刻休止。記在雙縱線上的延長號則表示樂曲的結束或告一段落。
㈡ 變 音 記 號
兩個相鄰的音級構成的半音叫做自然半音。自然半音可以由基本音級形成,也可以由變化音級形成,或由基本音級與變化音級形成。由相鄰的兩個音級形成的全音叫做自然全音。自然全音和自然半音一樣,可以由基本音級形成,也可以由變化音級形成,或由基本音級別變化音級形成。由同一音級的兩種不同形式所構成的半音,叫做變化半音。變化半音可以由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形成,也可以由變化音級形成。由同一音級的兩種不同形式或隔開一個音級所構成的全音,叫做變化全音。變化全音可以由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形成,也可以由變化音級與變化音級形成。自然半音和變化半音、自然全音和變化全音,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半音和全音,不應有所混同。純律是于五度相生律用以構成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外,再加入第五分音來作為生律要素,構成和弦形式。這樣便產生了七個基本音級。根據純律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級的音高關系,又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級間的音高關系。它的EF、BC之間的半音比其他兩種律制的半音要大。全音的情況有兩種:CD、FG、AB為大全音,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全音相等,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大。ED、GA為小全音,比其他兩種律制的全音都小。
前面簡略地談到了各種律制產生的方法和結果,但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定律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呢?為了說明這一問題,現以e1為例,用純律和五度相生律的定律方法來進行一次計算。我們已知純律是以復合音的第二分音、第三分音和第五分音作為生律要素的,也就是說純律大三度的振動數比應是5/4。已知振動數比,再由振動數比求得音的振動數是很容易的。五度相生律是以復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為基礎,按照純五度(3/2)的關系連續相生而得。關于十二平均律,我們已知它是將八度分成十二個均等的部分而成,因此,除一度和八度外,其他各律的音高與純律和五度相生律皆不相同。三種律制在實際的應用上各有長處,五度相生律是根據純五度定律的,因此在音的先后結合上自然協調,適用于單音音樂。純律是根據自然三和弦而定律,因此在和弦音的同時結合上純正而和諧,適用于多聲音樂。但隨著多聲部音樂的發展,轉調的頻繁,加上鍵盤樂器在演奏純律上的困難,因而受到很大限制。十二平均律在音的先后結合和同時結合上都不是那么純正自然,但由于它轉調方便,在鍵盤樂器的演奏和制造上有著許多優點,因此近百年來被廣泛采用。
㈢ 常 用 記 號
為了讀譜和寫譜的方便簡化,可以應用各種省略記號:
1、移動八度記號
用8--∣記在五線譜的上面,記在五線譜的上同,表示虛線范圍以內的音移高八度;用8--∣記在五線譜的下面,表示移低八度。
2、重復八度記號
用數字8記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表示該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復。假如在較長的時間內重復八度時,則用Con8--∣記在音符的上面或用Con8--∣記在音符的下面,是表示虛線以內的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復。
3、長休止記號 在五線譜的第三線上記以長休止符,并寫出所要休止的小節數。
4、震音記號 表示一個音或一個和弦,兩個音或兩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用斜線標記。斜線的數目和符尾的數目相同。
一個音或一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時,斜線的記法如下:全音符的震音,音符在三線以上,斜線記在三線以下,反之則在三線以上。比全音符小的震音,斜線橫穿符干,如果符干還有符尾,斜線則和符尾平行,這時計算斜線的數目應包括符尾的數目。震音的總時值與音符的時值相等。兩個音或兩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時,斜線記在兩個音或兩個和弦之間靠近記寫符尾的地方。震音的總時值等于兩個音或兩個和弦中的一個。
5、反復記號
樂曲部分或全部重復時,可使用反復記號。
難,因而受到很大限制。十二平均律在音的先后結合和同時結合上都不是那么純正自然,但由于它轉調方便,在鍵盤樂器的演奏和制造上有著許多優點,因此近百年來被廣泛采用。
㈣ 演 奏 法 的 記 號
演奏方法的記號有以下幾種:
1、連音奏法
它是用連線來標記的,表示連線內的不同音高的音要奏(唱)得連貫,連音奏法的連線大都記在五線譜的上面,很少記在下面。
2、斷音奏法
有三種。分別以圓點(·)、三角(▼)及圓點加弧線來標記,表示某些音或和弦要斷續地彈奏。在單聲部音樂中,斷音記號通常記在符頭那邊。在一行五線譜上記有兩個聲部并不用相同的符干時,則分別記在相反的方向。
3、持續音奏法
持續音奏法有兩種:一種是用短橫線來表示,一種是用短橫線加圓點來表示,前者表示該音稍強奏并充分保持該音的時值,后者表示該音稍強奏,同時各音稍分離。持續音記號和斷音記號一樣,在單聲部音樂中,通常記在符頭那邊,在多聲部音樂中也可以記在相反的方向。
4、滑音奏法
在民間音樂的演奏演唱中,滑音的奏法是很有特色的,它的記號一般用曲線或箭頭來標明。曲線或箭頭向右上斜表示向上滑,曲線或箭頭向右下斜表示向下滑。
5、琶音奏法
將和弦中各音由下而上很快地分散彈奏叫做琶音奏法,用垂直的曲線放在和弦之前來標記,有時也用小音符來標記。
為了讀譜和寫譜的方便簡化,可以應用各種省略記號:
6、移動八度記號
用8 記在五線譜的上面,記在五線譜的上同,表示虛線范圍以內的音移高八度;用8 記在五線譜的下面,表示移低八度。 重復八度記號
用數字8 記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表示該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復。假如在較長的時間內重復八度時,則用Con8 記在音符的上面或用Con8 記在音符的下面,是表示虛線以內的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復。
7、長休止記號 在五線譜的第三線上記以長休止符,并寫出所要休止的小節數。
8、震音記號 表示一個音或一個和弦,兩個音或兩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用斜線標記。斜線的數目和符尾的數目相同。
一個音或一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時,斜線的記法如下:全音符的震音,音符在三線以上,斜線記在三線以下,反之則在三線以上。比全音符小的震音,斜線橫穿符干,如果符干還有符尾,斜線則和符尾平行,這時計算斜線的數目應包括符尾的數目。震音的總時值與音符的時值相等。兩個音或兩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時,斜線記在兩個音或兩個和弦之間靠近記寫符尾的地方。震音的總時值等于兩個音或兩個和弦中的一個。
9、反復記號 樂曲部分或全部重復時,可使用反復記號。
㈤ 三 和 弦
三和弦的類別與構成
三和弦的類別與構成 按照一定規律縱向結合起來的音群,稱為和弦。在大小調和聲中,和弦是按三度關系疊 置起來的。
三個音按三度關系疊置,即構成三和弦。這是大小調和聲中最常見的和弦形式。 構成和弦的每一個音,都有相應的名稱。
根音是和弦的基礎,在和弦的原始排列中處于最低位置。 三音,根音上疊置的三度音,在三和弦的原始排列中處于中間位置。
五音,在三音上疊置的三度音,與根音呈五度關系,在三和弦的原始排列中處于最高位 置。 三個音的名稱,不會由于和弦排列方式或位置的變化而更改。
三和弦,可以根據它所含三度音程的性質、數量以及疊置方式的不同而區分為四種類型: 大三度上面重疊一個小三度,叫做大三和弦。
小三度上面重疊一個大三度,叫做小三和弦。 兩個大三度相疊,根音與五音相距增五度,叫做增三和弦。 兩個小三度相疊,根音與五音相距減五度,叫做減三和弦。
實際上,每個三和弦都包含有三個音程。大三和弦與小三和弦所含的音程都是協和的,
屬于協和和弦。增三和弦與減三和弦各含有一個不協和的音程,屬于不協和和弦。 三和弦的低音位置 三和弦有三種不同的低音位置:
根音在低音位置,叫做原位。因低音與上方兩音分別構成三度和五度音程,得名三五和 弦,常用數字“5”標記。
三音在低音位置,叫做第一轉位。因低音與上方兩音分別構成三度和六度音程,得名三 六和弦,簡稱六和弦,以數字“6”標記。
五音在低音位置,叫做第二轉位。因低音與上方兩音分別構成四度和六度音程,得名四 六和弦,以數字“”標記。
由于等音關系,增三和弦的原位和轉位,與在同一低音上構建的其他位置的增三和弦并無音響上的差別。所以,增三和弦的不同低音位置,一般需要依靠記譜或音樂的調性感 覺來加以區分。
和弦的轉位一般不會使和弦的性質發生改變。三和弦的三種低音位置,會對和聲的穩定性產生不同的影響。同一穩定和弦,原位最穩定,第一轉位次之,第二轉位最不穩定。 大小調和聲對四六和弦使用的限制,從來都是十分嚴格的。 三和弦的旋律位置三和弦亦有三種不同的旋律位置: 根音處在最高聲部,叫做根音旋律位置。這是三和弦的各種旋律位置中,最能增加和弦 的穩定性和完滿性的排列。
三音處在最高聲部,叫做三音旋律位置。這樣的旋律位置會削弱和弦的穩定性,但和聲 音響飽滿,色彩鮮明。于結構中(指在音樂進行中)運用,可增加音樂的動力。
五音處在最高聲部,叫做五音旋律位置。這也是一種影響和聲穩定性和完滿性的排列, 但其性格的鮮明程度不如第二種。 大調與小調中的三和弦
在自然大調與和聲小調的各個音級上,都可以構成一個它所屬調式的自然音三和弦。
自然大調的I、IV、V級是大三和弦,II、III、VI級是小三和弦,VII級是減三和弦。
和聲小調的I、IV級是小三和弦V、VI級是大三和弦,III級是增三和弦,II、VII級是減 三和弦。
對于這些和聲的基本材料的認識,不僅需要從調式音級的角度去鑒別,而且也應當以大小調對置的方式加以比較。大調和小調的和弦,只有V、VII兩級上的和弦結構相同。其他音級上和弦結構的差異,正是大小調和聲材料各自構成特征的表現。
和聲基礎訓練為什么一定要使用和聲小調(即第VII級升高半音的小調)?這是大小調和聲基本風格的要求。當掌握了大小調和聲的基本規律之后,欲轉向包括自然小調在內的其他調式和聲風格的實踐,將是比較容易的。
和弦的標記,本教程采用音級標記法,即根據和弦根音在調式音階中的級數來標記和弦。羅馬數字代表和弦的級數。和弦的低音位置,用阿拉伯數字在音級標記的右下方注明。更嚴格的要求,應以羅馬數字的大寫和小寫來顯示大小調式的區別,有的還在小寫 羅馬數字的上方加一圓點以便于辯認。 三和弦鍵盤指法(A)本課將開始由淺入深的鍵盤和聲練習,而正確的指法則是實現完美演奏不可缺 少的一個條件,學習者必須一開始就養成良好的習慣。現將左、右手演奏密集型
三和弦的基本指法歸納如下,這套指法需要在每一個大調或小調的各級和弦上反 復地練習,直到熟練為止。
㈥ 原位I、V級三和弦的連接
和弦連接中聲部進行的一般規律
單個的、孤立的和弦,還不能構成音樂。只有和弦序進、和聲的運動,才能使 音響富于音樂的生命。
和聲的運動是靠和弦的連接來實現的。在進入和弦連接的實踐之前,必須首先 研究和弦連接中聲部進行的一般規律。 1. 單聲部的進行從聲部運動的方向上看,單聲部進行有三種形態: 上行--由相對低的音級向高的音級運動。 下行--由相對高的音級向低的音級運動。
保持--同音重復或延長時值。 聲部進行中,樂音作大二度或小二度的橫向移動,叫做級進;不超過三度的移 動,叫做平穩進行;四度以上的移動,叫做跳進。
旋律線條的美感,有賴于級進與跳進的有機結合。 平穩進行是四部和聲中兩個內聲部運動的基本法則。 2. 兩個聲部的進行從兩個聲部在運動中的相互關系來看,也存在三種不同的形態: 同向進行,是兩個聲部朝同一方向的運動。如: 例19平行,是同向進行的一種特殊形式,兩個聲部在運動中保持距離的一致性。如: 例20斜向進行,是當一個聲部保持在同一音高時,另一個聲部作上行或下行的運動。 如: 例21 反向進行,是兩個聲部作反方向的運動。如: 例22
就聲部進行的一般觀念來看,反向進行比同向或斜向進行更有力度,更容易求 得和聲結構的平衡。 3. 四個聲部的進行四部和聲應當被看成是六對聲部的相對運動。 例23 在四部和聲的和弦連接中,四部同向被認為是損害和聲運動的平衡和缺乏力度 的進行,應當避免。 例24聲部運動中,若出現某一聲部低于或高于相鄰聲部前一音的情況,叫做聲部超 越。這種進行會影響聲部線條的清晰性,亦屬需要避免的不良進行。 例25要特別注意避免任何一對聲部中的平行八度和平行五度,因為它們會破壞聲部 的獨立性,平行五度還會產生雙重調式的效果,歷來都被所有的傳統和聲教學視為禁忌。
例26 上例中c、d兩節的反向五度和反向八度,與平行五度和平行八度沒有質的區 別,四部和聲習作中亦須避免。 二、I、V級三和弦的性質I級三和弦即主三和弦。 主三和弦屬于協和和弦類別,是穩定的調試中心,在和聲結構中有吸引其他音 級上的和弦之功效。大調中的主和弦是大三和弦,小調中的主和弦是小三和弦,它們在和聲進行中 起著明確調試性質的作用。 例27I級三和弦以羅馬數字I(i)標記,“功能”標記符號是“T”或“t”(德Tonikafunktion的縮寫)。 V級三和弦即屬三和弦。
屬三和弦雖然也是協和和弦,但由于它不同于主三和弦的音級地位,根音(屬音)有對主音的和聲傾向,三音(導音)和五音(上主音)有對主音的旋律傾向,所以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傾向于主和弦,同時也給主和弦以積極地支持。特別是當它與主和弦連用時,對確立和聲結構的調性有決定性的作用。
V級三和弦無論在大調或小調中都是大三和弦。 例28 V級三和弦以羅馬數字V(V)標記,“功能”標記符號是“D”(德語Dominantfunktion的縮寫)。 和弦音的重復與省略: I、V三和弦在使用中多重復根音,以加強其調性功能;三音不能省略,也不重復;五音既可省略,亦可重復。 三、I、V級三和弦連接的意義 通常都將I、V的連接稱之為正格進行。僅這兩個和弦的運用,就可以鞏固地建立起一個調性。這是大小調風格的音樂中運用最廣泛、最具有和聲進行的模式。 I、 V的連接,會因為兩個和弦先后次序的變化而獲得不同的意義。
I--V,和聲由穩定轉向不穩定,具有結構上的開放性。這種進行宜于用在音 樂結構的內部,有推動音樂發展的功效。下面所引曲例的前兩小節便是一例。 例29V--I,和聲由不穩定過渡到穩定,具有結構上的收攏性。這種進行多用于樂 思或段落的結束部分,以增強音樂的收束感。 例30如果需要在非收束部位使用V--I的進行,為避免音樂的停滯,通常都要采取一些措施來削弱主和弦的穩定性。如:主和弦采取轉位或非根音旋律位置的形式,摻入和弦外音成分或節奏上的弱化處理,等等。例29的后兩小節、例30的前兩小節以及下面的實例,都是很好的說明。
例31 四、I、V級三和弦連接的兩種方法 和弦的連接有兩種方法:共同音保持在同一聲部的連接,叫做和聲連接法;沒有共同音,或者有共同音但不在同一聲部保持的連接,叫做旋律連接法。 I、V和弦的根音相距四、五度,有一個共同音。當它們的原位三和弦以和聲連接法銜接時,聲部進行的方式是:共同音保持,低音作四、五度跳進,其他兩個聲部作三度、六度平行的下行(I--V)或上行(V--I)級進。
原位I、V三和弦以旋律連接法銜接,聲部的進行方式是:低音避免四部同向
而只作向上(V--I)或向下(I--V)的四度跳進,其余三個聲部與低音呈反向,平穩進行到后面和弦與它相鄰的音。 例33兩種連接法均可以使原位I、V和弦在進行中保持排列法和重復音的一致性。
旋律連接法因為回避了V級和弦的三音(導音)與I級和弦的根音(主音)的直接聯系,因而較之I、V的和聲連接法有更強的力度與更多的色彩差異。
五、三和弦鍵盤指法(B) 在三和弦的連接中,為了使鍵盤演奏流暢、自然,需對前一章所歸納的基本指法作必要的調整。I、V級三和弦密集排列時連接的指法可逐標記如下: 這套指法在所有的調性中都基本適用。為了便于掌握,可對其用指規律作幾點歸納:(1)無論左、右手都只用 、 、三種手型;(2)和弦連接中,左、右手的大指(1)無論是否有音高的變化都必須使用;(3)右手的最高聲部、左手的最低聲部若有音高變化,一定要用小指(5)與無名指(4)的替換,左、右手的替換方式正好相反;(4)中間聲部若有音高變化,一般以食指(2)和中指(3)的替換處理。
㈦ 原位I、IV級三和弦的連接
兩個相鄰的音級構成的半音叫做自然半音。自然半音可以由基本音級形成,也可以由變化音級形成,或由基本音級與變化音級形成。由相鄰的兩個音級形成的全音叫做自然全音。自然全音和自然半音一樣,可以由基本音級形成,也可以由變化音級形成,或由基本音級別變化音級形成。由同一音級的兩種不同形式所構成的半音,叫做變化半音。變化半音可以由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形成,也可以由變化音級形成。由同一音級的兩種不同形式或隔開一個音級所構成的全音,叫做變化全音。變化全音可以由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形成,也可以由變化音級與變化音級形成。自然半音和變化半音、自然全音和變化全音,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半音和全音,不應有所混同。純律是于五度相生律用以構成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外,再加入第五分音來作為生律要素,構成和弦形式。這樣便產生了七個基本音級。根據純律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級的音高關系,又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級間的音高關系。它的EF、BC之間的半音比其他兩種律制的半音要大。全音的情況有兩種:CD、FG、AB為大全音,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全音相等,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大。ED、GA為小全音,比其他兩種律制的全音都小。
前面簡略地談到了各種律制產生的方法和結果,但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定律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呢?為了說明這一問題,現以e1為例,用純律和五度相生律的定律方法來進行一次計算。我們已知純律是以復合音的第二分音、第三分音和第五分音作為生律要素的,也就是說純律大三度的振動數比應是5/4。已知振動數比,再由振動數比求得音的振動數是很容易的。五度相生律是以復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為基礎,按照純五度(3/2)的關系連續相生而得。關于十二平均律,我們已知它是將八度分成十二個均等的部分而成,因此,除一度和八度外,其他各律的音高與純律和五度相生律皆不相同。三種律制在實際的應用上各有長處,五度相生律是根據純五度定律的,因此在音的先后結合上自然協調,適用于單音音樂。純律是根據自然三和弦而定律,因此在和弦音的同時結合上純正而和諧,適用于多聲音樂。但隨著多聲部音樂的發展,轉調的頻繁,加上鍵盤樂器在演奏純律上的困難,因而受到很大限制。十二平均律在音的先后結合和同時結合上都不是那么純正自然,但由于它轉調方便,在鍵盤樂器的演奏和制造上有著許多優點,因此近百年來被廣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