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認知
2、智力
3、幼兒教育
4、領會
5、實物直觀
6、模象直觀
7、言語直觀
8、差異律
9、活動律
10、組合律
11、知識系統化
12、保持
13、過度學習
14、再認
15、回憶
16 創造性思維
四、判斷題
1.在感知運動階段,嬰兒以各種感覺和活動來適應環境.()
2.在前運算階段,幼兒已經能夠從別人的觀點和角度去看問題.()
3.幼兒的智力發展指感知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等基本要素的整體發展,而不是某一要素的發展.()
4.具有相同知識的孩子,在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時表現的聰明才干也是相同的.()
5.認知能力的形成主要體現在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方面,而在幼兒階段,技能的掌握是最基本的.()
6.知識系統化,有利于幼兒對知識本身的理解,同時也有利于用原有的知識去理解新的知識.
7.從幼兒記憶的表現看,幼兒的有意識記憶占優勢.()
8.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詞語記憶的發展速度大于形象記憶的發展速度.()
9.如果幼兒記憶10遍就能記住某一材料,那么再識記10遍,則更有利于加深幼兒的記憶痕跡.()
10.對幼兒來說,聯想法是比較有效的回憶方法.()
11.重復性訓練,即讓幼兒一次又一次地感知所要記住的事情,也即機械訓練.()
12.一般說,兒童與成年人的創造性思維存在著本質上的差別.()
13.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是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最有效的途徑.()
五、簡答題
1、認知和知識含義分別是什么?二者的關系是怎樣的?
2、簡要解釋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
3、智力的含義是什么?怎么判斷一個人的智力發展水平?有人說:“知識越多的人,智力水平就月高。”這句話對嗎?為什么?
4、什么是智育?智育對幼兒心理的發展有什么作用?試述對幼兒進行至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5、簡述幼兒形成的基本認知能力。
6、幼兒形成認知能力的過程包括哪幾個環節?這幾個環節之間有何關系?
7、舉例說明如何利用感知規律,提高感知效果。
8、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談談在鞏固知識的過程中取得最佳識記效果的條件。
六、分析論述題
1、舉例說明培養幼兒求知興趣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2、簡述培養幼兒智力的有效措施與方法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感知運動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2.感覺
3.注意力想象力
5.感官語言交往環境動手能力
5.基本技能
6.領會應用
7.感知認識階段
8.實物直觀言語直觀
9.本質特征感性材料
10.保持再認
11.形象記憶邏輯記憶
12.啟發式游戲活動
13.靈活性
14.全部認識過程認識客觀世界主觀世界注意思維言語
15.身心發展邏輯特點語言傳授知識技能智慧
16.知識技能
17.感性認識理性認識
18.永久性遺忘暫時性遺忘
19.思維過程流暢性靈活性精密性
20.材料擴散結構擴散組合擴散
二、名詞解釋
1、認知是指全部認識過程的總稱,又趁認識,是人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認識活動,包括感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言語、創造性、問題解決等過程。
2.智力是指人認識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由感知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形象力、思維力等基本要素構成的綜合的、穩定的心理特征。
3.幼兒教育是指根據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知識、技能形成的邏輯特點對個體實施的一種教育,是通過發展語言、傳授知識技能來開啟個體智慧的教育。
4.領會是指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系的反應過程。
5.實物直觀是指通過對各種實際事物的感知進行的
6、模象直觀是指通過實際事物的模型和圖象的感知進行的。
7、言語直觀是指通過形象化的言語描述,引起幼兒的回憶、聯想,使有關的表象恢復或激起幼兒的想象活動而實現的
8、差異律是指被感知的事物必須與它的背景有所區別。
9、活動律是指在靜止的背景上,使感知對象呈現活動的狀態來增強感知的效果。
10、組合律是指從背景中分出對象,使感知對象在內容上或在時間、空間上組成一個有意義的系統,有助于幼兒形成規律性的知識。
11、知識系統化是指理解各部分知識之間的關系,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有機的體系。
12、保持是指對記過的事物進一步在頭腦中鞏固的過程。
13、過度學習是指在恰能背誦某一材料后再進行適當次數的重復學習。
14、再認是指過去感知過的事物重新呈現在面前時,感到熟悉,確知是以前識記過的。
15、回憶是指過去感知過的事物不在面前時,能以適當的方式把它重新呈現出來。
16、創造性思維是在創造性活動中所特有的思維過程,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是多種思維的綜合表現.
三、選擇題
1.B 2.D 3.C 4.A 5.B 6. B 7.C 8.A 9.C 10.D 11.A 12.C 13.B 14.A 15.B
四、判斷題
1.是 2.非 3.是 4.非 5.非 6.是 7.非 8.是 9.非 10.是 11.非 12.非 13.是
五、簡答題
1、答:認知是指全部認識過程的總稱,又趁認識,是人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認識活動,包括感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言語、創造性、問題解決等過程。知識是人們在創造世界的時間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
關系:知識于認知的關系非常密切,知識通過認知活動而獲得;已有的知識又是認識發展水平的一種標志,知識一經獲得,又可以用于以后的認知活動中。
2、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對兒童認知、智力或思維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把兒童認知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和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后)。
在感知運動階段,嬰兒以感覺和活動來適應環境。
在前運算階段,幼兒以自我為中心來推測周圍的事物。認知的主要發展是能夠運用語言、符號、圖畫來表達對世界的看法,能夠通過游戲來模仿見過的人或重演經歷過的事在
具體的運算階段,兒童能在具體事物或具體的幫助下組織各種方法進行邏輯運算,出現了邏輯思維。思維是可逆的。在形式運算階段,開始根據各種假設對命題進行邏輯運算。
皮亞杰認為,以上四個階段是相互聯系但又有區別的;他們之間的順序不會顛倒,也不會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