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中政治教師招聘備考:專業知識(4)
哲學核心知識
是什么 為什么
哲學 ① 從本義上看,哲學是指愛智慧和追求智慧② 從與世界觀的關系看,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③ 從與方法論的關系看,哲學也是關于方法論的學說,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④ 從與具體知識的關系看,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⑤ 從與生活的關系看:是美好生活的向導,是指導人們生活的更好的藝術。 ①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②從哲學的本義:愛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學就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③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地變化與發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正確對待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正確對待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正確對待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從而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④從哲學的任務上看,哲學能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⑤(期中卷26題)時政意義: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發揮哲學的思想庫作用,有利于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有利于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有利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有利于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
哲學的基本問題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 ①它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 。②它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它貫穿于一切哲學的始終。③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區別 聯系
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 ①含義不同: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哲學就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②主體不同:世界觀自發形成,人人都有;而哲學只有經過系統學習的人才能掌握。(哲學家)③特點:世界觀往往是零散的、樸素的、缺乏理論論證的,而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有序、邏輯和完整的體系。 ① 人們把世界觀形成體系,用某種理論形式表現出來就有了哲學。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② 都把整個世界當作研究對象,都是對整個世界否認根本看法和總的看法。③ 哲學以世界觀為內容,世界觀以哲學為最高表現。
哲學與時代的關系 哲學屬于思想文化范疇,時代包括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文化等。 ① 哲學來源于時代,是時代精神的總結和升華。哲學屬于思想文化范疇,是對一定時代社會經濟和政治的反映,它的內容來源于時代。真正的哲學能夠正確地反映自己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正確地總結和概括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② 哲學反作用于時代,是社會變革的先導和推動力量。哲學可以通過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學還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指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同時能夠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形態 基本觀點 評價
唯物主義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認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進步性: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局限性:A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B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復雜問題,簡單化。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 進步性: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局限性:仍然把物質的具體形態等同于物質。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它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 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第一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唯心主義把世界的本原看成意識
客觀唯心主義 把客觀精神(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產生 特征 中國化 功能、地位
馬克思主義哲學 ①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②自然科學基礎:③理論來源: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① 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② 唯物辨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辨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③ 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①毛澤東思想 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精髓: 實事求是 。②鄧小平理論它比較系統地回答了在落后的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主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黨對的認識。本質: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地位: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的過程。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意義:一是,幫助中國人民取得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偉大勝利;二是,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為馬克思主義注入了新鮮經驗和新鮮活力,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①地位: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往哲學和科學發展的思想結晶,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②功能,作用,意義: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思維方法,鍛煉我們的思維能力,激發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從而為人們的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
唯物論原理盤點
原理 內容 方法論
世界的物質性原理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整個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What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whyhow
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原理 規律就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 按規律辦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規律客觀性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 ① 尊重客觀規律是充分、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② 發揮主觀能動性是人認識和掌握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利用規律,造福人類;二是利用對規律的認識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改變或創造條件,發揮對人們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壞作用甚至變害為利。③ 主觀能動性與規律客觀性二者是有機結合的。 ① 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② 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把握規律。③ 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的統一。
物質決定意識原理 ① 從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② 從生理基礎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③ 從內容看,.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世界的本質是物質,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意識能動作用原理 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① 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人不僅能認識現象,且能透過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② 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其一,意識能反作用于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則會起到阻礙的作用。其二,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① 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② 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①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②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③ 實踐對實踐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則會把人們的實踐活動引向歧途。 ① 堅持實踐第一,在實踐中鍛煉成才① ②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
追求真理需要一個過程原理(人和真理的關系原理) 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表明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追求真理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