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體育教師招聘考試模擬題
一、判斷與選擇題(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新課程強調STS課程設計思想,加強了課程與社會發展和學生參與的聯系,體現了時代感! 。 × )
2.為提高小學生力量素質和合作精神,經常開展拔河、搬運重物等活動是值得提倡的! ( × )
3.學習方式的轉變,意味著個人與世界關系的轉變,意味著存在方式的轉變。( √ )
4.《體育與健康》體現了實用性、活動性、興趣性和時代性特點,突出了該課程以身體鍛煉為主要手段,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課程性質。( √ )
5.體育教學中,教師施加的影響、教學內容、教學條件等外因,只有通過教師的教才能實現教學目標。( × )
6.科學的身體鍛煉可以促進人體形態,機能的發育,運動能力的提高,適應環境和抵抗疾病能力的增強! 。 √ )
7.人體下肢長有幾個長度: ( D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8.人體在運動過程中能量的供給有幾種: ( C )
A.1種 B.2種 C.3種 D.4種
9.人體速度素質發展最快的敏感期: ( B )
A.8-9歲 B.10-13歲 C.14-15歲 D.16-17歲
10.從進入青春期發育高潮到發育趨于穩定一般歷時: ( D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二、填空題(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基本途徑是 課程(堂)教學 。
2.把教學的本質定位為 交往 ,是這次課改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
3.教師專業化培訓和發展的基本理念包括回歸生活理念、發展性教學理念和 生命化教學 理念。
4.體育教學應遵循認識規律、技能形成規律和 運動負荷 規律。
5.體育教學體系包括四個要素,即教師、學生、 教學內容 和教學條件。
6.科學研究證明優秀短跑運動員的成功先天因素是 主要 的,后天訓練是 重要 的。
7.有人斷言"選材成功意味著訓練 成功一半 。"
8.力量是指人體克服阻力的 能力 。
9.速度素質包括反應速度 、動作速度 、位移速度 。
10.沒有疲勞的訓練是無效 的訓練,而疲勞不能恢復的訓練是 危險 的訓練。
11.新課標中規定小學一至 四年級為每周 4 節體育課,五至九年級為每周 3 節體育課。
12.《課標》中將課程學習內容劃分運動參與 、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
13.培養體育能力的教學模式程序為引導提示、明確目標方案、探索嘗試、思考驗證、總結評價。
14.在田徑比賽中,鉛球、鏈球的投擲圓圈直徑均為2.135m。
15.在體育課教學中,盡量使教學效果達到汗、會、樂、美、大、中、小、多八字標準。
三、名詞解釋(10小題,每小題1.5分,共15分)
1.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
2.體育教學模式
體育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體育教學活動結構和活動程序。
3.快樂三要素
簡單的,沒有附加條件的,發自內心的。
4.生物年齡
指個體在解剖結構、生理機能等生物方面達到的實際年齡,它反映了每個人生長發育的快慢程度。
5.運動訓練
凡是培養運動員的一切準備過程都可稱之為運動訓練。
6.健康
指不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并且在身體、心理和社會各方面都完善的狀態。
7.運動指數
課內的平均每分鐘脈搏數除安靜時的每分鐘脈搏數。
8.誘導性練習
體育活動中正確掌握運動技術所采用的過渡性練習。
9.體適能(體能)
指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身體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
10.練習軌跡
指在體育鍛煉中,身體和身體某些部位的移動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