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學體育教師招聘考試備考:常見專業填空題(2)附答案
1 健康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人類對健康的認識隨著(生產)、(生活)和(社會結構)的變化而變化。
2 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人的健康除了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外,還包括(道德健康),只有這四個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
3 馬克思曾把(健康)作為人的第一權利,作為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作為歷史的第一前提。
4 健康不僅僅是個人的事,它受多種社會因素的制約,如(社會制度)、(經濟狀況)、(文化教育)等因素。
5 環境健康指的是周圍環境對個人健康的影響,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6 構成自然環境的諸因素中主要有化學、物理和(生物)三大因素。
7 生物系統中的各種生物之間相互依存、利用,以攝食和被攝食的關系逐級傳遞(物質)和(能量),以此形成一種食物鏈。
8 引起環境污染的物質稱為(環境污染物)。
9 未經處理的生活廢棄物和工農業生產廢棄物是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前者對人多為(生物性危害),后者多為(化學性危害)。
10 大學生室內環境污染主要來源于吸煙、生活垃圾以及因宿舍通風不良和個人衛生不好而造成的室內異常臭味等,其中(吸煙)是室內空氣污染的重要因素。
11 合理的營養不僅能夠增進健康,而且也是(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有效手段。
12 大學生正處于特殊生長發育階段,代謝旺盛,精力充沛,活動量大,因而需要通過合理的(膳食),吸收足夠的營養作為物質基礎,才能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健康水平。
13 營養素是為了維持生命和健康,保證生長發育和完成各種生理功能,必須不斷攝取的某些物質,主要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類。
14 水占人體總質量的(60~70%),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物質。
15 合理營養和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包括合理的(膳食計劃)和合理膳食的(營養安排)。
16 每一種食物都不能包含機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物質,所以食物要力求___。
17 古人把這種自覺運用保健知識和經驗、以求健康長壽的許多做法統稱為(多樣化)。
18 傳統養生內容:(勤運動)、暢神志、(慎起居)、節飲食、適環境、疏經絡。
19 常用養生健身方法有經絡鍛煉法、(保健按摩法)、導引 、(武術養生)。
20 體育鍛煉是一個人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最積極、有效的辦法。
21 體育鍛煉不僅具有健身的作用,還可以調劑感情、鍛煉意志和愉悅精神,發揮(健心)的作用。
22 休閑體育的分類方法較多,按活動的基本特征,可分為(眩暈類)、命中類、節奏類、滑行類、攀爬類。
23 休閑體育的分類方法較多,按參加人數多少,可分為個人的、數人的、(家庭的)。
24 休閑體育的分類方法較多,按活動性質不同,可分為養生性的、醫療性的、健身性的、娛樂性的、消遣性的和(冒險性)的。
25 休閑體育的分類方法較多,按活動環境不同,可分為室內和(戶外)的。
26 體質是指人的生命活動和勞動工作能力的(物質基礎)。
27 體質簡言之是指人的(有機體的質量)。
28 體質既反映著人體的(生命活動水平),也反映著人體的(身體運動水平)。
29 生命活動是身體運動的基礎,反映著人的(自然屬性),身體運動又是生命活動得以充分發展的必要條件,相當程度地反映著人的(社會屬性),二者是統一的。
30 心理發展狀態。包括(個體感知能力)、(個體意志力)和(判斷能力)。
31 身高代表人體骨骼的(縱向)發育程度;肩寬等代表人體的(橫向)發育程度;胸圍等代表人體(軟組織)(肌組織)的發育程度。
32 運動可使活動部位的骨增粗,這是因為在肌肉收縮期間,所連接的骨受力,其對該等礦物質的吸收也相應增加,對預防(骨質疏松)有一定作用。
33 引起亞健康的根源是由(生活方式)造成的社會疾病,
34 (怯懦)與(自卑)是由于患者對于自己的能力和品質作出的偏低的評價而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
35 (強迫性神經癥)是一種以情迫觀念和強迫行為為特征的神經官能癥。
36 (癔病)又稱歇斯底里,它是由明顯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或情緒激動,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青春期心理健康問題。
37 聯合國衛生組織(WHO)對健康所轄的定義為:健康,不但沒有軀體缺陷,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
38 (亞健康)是一種自感不爽,檢查無病的,介于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身心狀態,也稱為第二健康狀態。
39 體育鍛煉自我監督的主要內容包括(主觀感覺)和(客觀檢查)兩個方面。
40 每日飲食中營養成分所提供熱量最佳比例為:50%的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20%應來自蛋由質,30%應來自脂肪。這條原則簡稱為(50∶20∶30最佳熱量來源比例原則)。
41 人的主觀感覺是人體(功能狀況)的直接反映。
42 運動成績包括(身體素質)和(專項運動成績)。
43 通過合理膳食,給機體提供足夠的(熱能)和(營養素),對保持人體健康十分重要。
44 (醫務監督)是以醫學為內容,指導人們科學合理的進行體育鍛煉,預防運動性疾病,增進健康的醫療手段。
45 醫務監督的有關生理指標包括(脈搏)、(體重)和(肺活量)。
46 人體適應環境的能力實質是人受到了外界環境的影響,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支配下,不斷調節機體,使之處于正常穩定的功能活動狀態。
47 體育鍛煉必須遵循(人體生理變化)的規律,符合(運動衛生)的要求,才能有效地增強體質
48 (準備活動)能使身體各器官系統迅速的進入工作狀態,以適應劇烈運動的要求。
49 (整理活動)可以使人體更好地從緊張的運動狀態逐漸過度到相對的安靜狀態
50 運動時的引水因以(少量)和(多次)為原則。
51 由于運動使人體生理活動過程的有續性受到暫時破壞,從而長長出現某種生理反映,簡稱(運動生理反映)。
52 (肌肉痙攣)俗稱抽筋,是肌肉不由自主的強直收縮,變的僵硬。
53 肌肉痙攣的處置方法:是對痙攣部位的肌肉做(牽引)
54 在劇烈運動時特別是在中長跑時,能量消耗大,下肢回流血量減少,氧債不短積累。并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出現呼吸急促,胸悶難忍,下肢沉重動作不協調,甚至有惡心的現象在運動生理學上稱之為(極點)。
55 “極點”消除后,生理過程出現新的平衡,出現此種現象運動生理學上稱之為(第二次呼吸)。
56 在運動中,由于腦部突然血液供應不足而發生的一時性知覺喪失現象,叫做(運動性暈厥)。
57 運動中暑出現后,首先將患者扶送到(陰涼通分)處休息。
58 科學鍛煉中的漸進性是指 鍛煉者應在逐漸提高(運動負荷)和增加(鍛煉時間)。
59 人體運動時,體內會發生各種變化,如脈搏和呼吸頻率加快,血壓生高,體溫上升等,這種在運動中和運動剛剛結束時發生的變化稱為(一時性適應)。
60 “一時性適應”的多次重復,可產生(持續性適應)。
61 制定運動處方時,應以(耐力水平)為基礎。
62 制定運動處方時,運動量的掌握很重要,(運動強度)是關鍵。
63 一般健身或改善心血管及代謝功能,預防冠心病,肥胖病等,可以練習(耐力性)項目。
64 (運動強度)對運動效果與安全有直接的影響。
65 采用同樣運動量時 ,體質好的直接選擇(強度大)和(持續時間短)的練習。
66 采用同樣運動量時 ,體質弱的宜選擇(強度小)、而(持續時間較長)的練習。
67 體育鍛煉有益于(提高學習效率)、(提高生活質量)和(豐富業余生活).
68 在進行感到有興趣的活動時,才會表現出(主動性)和(自覺性),使身心統一
69 循序漸進原則是指體育鍛煉必須根據人體身心發展規律,在鍛煉的(內容)、(方法)和,(運動負荷)等方面逐步提高
70 鍛煉計劃的(完整性)和(嚴密的系統性)是貫徹循序漸進原則的關鍵
71 停止力量練習8周后,肌肉力量回下降(10%),停止耐力練習8周后,肌肉耐力水平會下降(30-40%)
72 散步的鍛煉方法(普通散步法)、(快速散步法)、(定量散步法)和(擺臂步行法)。
73 利用自然力鍛煉身體的方法(日光浴)、(空氣浴)和(冷水浴)。
74 健康型常用(綜合鍛煉法)、(重復鍛煉法)和(間歇鍛煉法)等進行有計劃的鍛煉
75 一般型用(綜合鍛煉法)和(重復鍛煉法)往往能受到較好的效果
76 體弱型先用(重復鍛煉法)和(循環鍛煉法)進行鍛煉力所能及的鍛煉,待體質有所增強時在考慮用其他方法進行鍛煉
77 肥胖型多采用(重復鍛煉法)和(循環鍛煉法)進行鍛煉
78 生理指數進行平定的方法(身高體重指數)和(肺活量指數).
79 冬季運動最好采用(鼻吸口呼)的方式或(口鼻同時呼吸)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