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2年初中政治教師招聘考試高度仿真試題卷及參考答案三...
1.請將下列左右兩邊的內容用直線連接起來。
2.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請問怎樣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3.怎樣正確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涵?
4.寫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內容。
5.“強調遵守紀律,就是限制民主、束縛自由。”此種說法為什么不對?
五、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 小題,共45 分)
6.初二思想政治課教材案例分析。(15 分)
張先生和妻子、兒子一家三口住著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而張的父母卻住在一間舊平房里。張父退休金較少,張母無收入,二人生活困難。當父母要求兒子張先生給予一定生活補助時,張先生以其父母沒有照料過他的孩子為由,拒付贍養費。老人無奈,便向法院起訴了張先生。
結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5 分)
(2)以初二思想政治課教材為依據,說明與這個案例有關的法律知識或觀點。(10 分)
7.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30 分)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黨的十三大首次對黨的基本路線作出了概括:“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2.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就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統一起來,必須保持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秩序。
3.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直接動力,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只有通過改革,才能解放生產力,推動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4.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的需要。要加強執政黨的建設,深入開展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1)寫出這個課題的教學目標。(5 分)
(2)指出上述內容的教學重點。(5 分)
(3)說明闡述教學重點的主要措施。(10 分)
(4)試擬定教學提綱。(10 分)
【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A 【解析】B、D 兩項屬于是行政手段的表現,C 項是法律手段的表現。國家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國家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有利于調動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A 項正確。
2.C 【解析】矛盾是普遍存在的,①項與題干相符。②項錯誤,夸大了人類活動與自然界矛盾的激化程度。自然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不是主宰自然界,④項錯誤。
3.D 【解析】①項錯誤,聯系具有普遍性,但不是說任何兩個事物都存在聯系。③項錯誤,聯系是客觀的, 但并不是說人們對事物的聯系改變,事件的發生與人的活動無關。“災害一般是在各種不利因素同時出現時發生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聯系是有條件的,聯系的形式是復雜多樣的。②④兩項符合題意。
4.B 【解析】①項錯誤,人類現在還不能準確預見自然的未來變化。④項錯誤,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自然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在這里,“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強調的是人們充分認識到事物的因果聯系。其哲學依據是人的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從而指導人們的行動。②③ 符合題意。
5.C 【解析】(1)2008 年某國M 商品因增加勞動者10%,而其他條件不變,故該國M 商品的數量應該是:10億件×(1+10%)=11 億件;而不論社會勞動生產率怎么提高,同一時間,同一勞動,所創造的商品的價值總量不變。故2008 年的M 商品的價值總額是:11 億件×10 元/件=110 億元。(2)某國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 其他條件不變,特別是2008 年某國M 商品單位商品的價格與2007 年一樣。2008 年某國M 商品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在某國M 商品的勞動者數量增加10%的基礎上,該商品的數量還要增加10%。這樣某國M 商品的價格總額在其價值總額基礎上,還要增加10%。即110 億元+110 億元×10%=121 億元。
6.D 【解析】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故A 錯誤。人們可以有意識地創造人工自然物,但必須根據事物本身固有的屬性和規律。而規律是客觀的,人們可以改造規律存在的條件,并不能改變規律本身。故BC 錯誤。D 的說法反映了人可以改變自然物的具體形態,創造出自然界許多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這是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具體表現。
7.D 【解析】經濟力和科技力是綜合國力發展的決定性因素,①項明顯錯誤,排除。汶川地震發生后,全國人民以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偉大精神投入到抗震救災中,支援了災區,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也得到了世界的贊譽,②③④三項符合題意。
8.D 【解析】這個是次貸危機,到目前為止還在影響全球的金融市場。
9.C 【解析】A 是錯誤的表述,科學發展觀的主旨在于更好的發展,它的本質才是以人為本。市委不是市政府,而是黨組織,本題主要反映了C。
10.B 【解析】泰戈爾這句話其實就有矛盾同一性的意思,而選項中有這個意思的只有B。
11.C 【解析】①正確;②敘述錯誤,文化包容性并非要求文化融合,相反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正是有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世界文化才豐富多彩、爭奇斗艷、更具活力;③與題干無關,文化交流有利于增進理解、保護文化多樣性;④正確。本題以2008 年奧運會開幕式為題干,考查對奧林匹克文化包容精神的理解。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尊重文化多樣化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12.A 【解析】體育科技的發展推動世界記錄不斷被刷新,體現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即認識對實踐也有反作用。A 正確;B 錯誤,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CD 與題干無關。本題考查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的理解。
13.D 【解析】社會保障制度包括社會救濟、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AB 屬于社會保險、C 屬于社
會救濟,D 屬于社會福利。本題啟示我們要密切關注身邊的社會實際,多了解社會實際,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14.C 【解析】黨中央作出了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體現了政治領導。頒布了國有企業黨員發展、教育條例,體現了組織建設。①④在材料中未體現。
15.A 【解析】多次試驗、反復比較體現了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道理。經歷放權讓利、承包制和股份制改造等階段體現了發展要經歷量的積累過程的道理。改造自然的實踐是最基本的實踐,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并非是要從根本上改變舊的生產關系,所以③④說法錯誤。
二、多項選擇題
16.AC 【解析】題目中說法表明世界的各要素之間是普遍聯系的,聯系往往需要通過某種物質的手段或者中介來實現。事物之間的聯系有些表現為自然現象之間的聯系,這種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是人為的,因而不選B;信息是人類社會或者人與人之間普遍聯系的基礎,但不能絕對的說是整個物質世界普遍聯系的基礎,物質世界反而是信息的基礎。因而不選D。
17.ABC 【解析】ABC 都是正確的就業觀,而且都與材料有關,所以都要選,而D 不是勞動者能做的。
18.AB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主要內容。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求以提高經濟效益為方向,因而不可能主張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故而不選C。
19.BCD 【解析】文明專指人類活動的積極成果,文化則包括人類活動的一切成果,兩者是有區別的,故A 項錯誤。BCD 項分別講到了兩者的區別與聯系,都是正確選項。
20.ABCD 【解析】考查在現代化建設中我國廣大農民群眾的地位、作用及其依據,屬于綜合理解的靈活試題,全部選項都正確。
四、簡答題
1.【答案要點】(1)對應ACEF;(2)對應BDG。
2.【答案要點】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堅持以德治國。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法治與德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廢。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大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人們的政治信仰、世界觀在奮斗目標上的具體體現。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靈魂,是共產黨人前仆后繼、奮斗不息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也是黨的事業堅持“三個代表”要求,永葆生機和活力的根本保證。
新形勢下我國社會生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須適應變化了的情況,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寓于各部門的實際工作之中,把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加強針對性。根據不同社會群體的思想實際,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釋疑解惑,明辨是非,鼓舞士氣,凝聚民心。防止脫離實際的空洞說教,摒棄形式主義。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同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結合起來,把教育引導群眾與切實服務群眾結合起來。
3.【答案要點】在新的世紀,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要建設一個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發展比較均衡的小康社會。關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含義,可以從時間、空間和質量這三個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從時間上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要從一個起點開始不斷向終點趨進的過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起點是從實現了“三步走”戰略目標的第二步戰略目標開始,即以人均國民生產總值800 美元、人民生活總體
上達到小康水平為起點;終點是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即到本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000 美元, 基本實現現代化。從空間上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可以分做空間結構和空間布局兩個層次。在空間結構上,它是一個包括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環境等全面發展的目標,其基本要求是: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接受良好教育,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人與自然更加和諧;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足、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在空間布局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一個發展比較均衡,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縮小,城鎮人口比重超過50%,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家庭財產普遍增加,廣大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過程。 從質量上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一個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趨進的過程。就是用大約20 年的時間,使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 年翻兩番,人均超過3000 美元,相當于當時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國進入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4.【答案要點】榮辱觀是一個歷史范疇,每一個社會、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榮辱觀。榮辱觀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甚至影響著國家的治安與興衰。胡錦濤同志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既包含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精華,又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本質要求,同時又蘊涵著共產主義道德的發展方向。具體內容如下: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 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 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 以驕奢淫逸為恥。
5.【答案要點】紀律與自由是辯證統一的關系,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只有在遵守法律、制度等紀律的約束才能實現最大的自由,否則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也就無從談自由了。另外民主和紀律也不是矛盾的,紀律是民主的前提,沒有紀律不可能民主;同時民主是紀律的保障,紀律如果不是以民主的方式產生的,那么這樣的紀律也是沒有多大約束力的。
五、材料分析題
6.【答案要點】(1)兒子不承擔贍養父母的義務。
(2)贍養老人,從來都不是一個“應不應該”的問題,而是一項義務。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要靠子女的自覺,同時,全社會應鞏固“善待老人,贍養有責”的輿論環境,更好地維護老人的合法權益。
7.【答案要點】(1)教學目標:掌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認清這一理論在鄧小平理論中的地位及其實踐意義,明確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主要內容,把握“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辯證關系,增強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的自覺性。
(2)教學重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在鄧小平理論中的地位;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與基本綱領:“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
(3)主要措施:吃透教學大綱,明確各階段教學的目的、要求,深入鉆研教材,切實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是確定一堂課教學重點的關鍵。突出重點不僅體現在教學時間上,還體現在教學方法上,如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積極思考;在講授重點內容時提問、舉例、演示教具;板書設計要抓住重點;
教師要抓住教學的重點來發展學生的能力,這也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重要方面。
(4)教學提綱: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斷的提出和含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和歷史進程;確認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意義。
②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黨在現階段基本路線的形成與內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及其相互關系;堅持黨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的主要內容;提出黨在現階段基本綱領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