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克強去赤峰考察,詳細詢問棚改進展,強調決不能一邊高樓大廈,一邊棚戶連片。談談你的看法。
城市棚戶區改造是本屆中央政府重點推進的工作之一,是一項政府惠及民生、利黨利民的重要方式,加快棚戶區改造,讓億萬居民早日“出棚進樓”,是改善民生的硬任務,也是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
在城市的高速發展的進程中,棚戶區、城中村等城市發展的盲點居住環境惡劣,危房成片,污水橫流。這不僅與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形成強烈反差,也與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不相匹配,更不是一個繁榮強盛國家應有的景象。
然而城中村、棚戶區的存在是城市發展過成中的歷史遺留問題,許多城市的建設之初,由于人口少,城市規模小,很多棚戶都是在城市的郊區,然而在我國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的進程中,城市規模快速擴大,很多以前的城鄉結合部已經進入到城市的中心,在高樓大廈平地而起的時候,棚戶區成為了城市“二元結構”的重要表現,必須要加快改造的步伐。
進行棚戶區改建困難較多,一方面棚戶區內的大部分建筑比較陳舊,不適宜居住,需要對既有居住房屋改造或新建,其難度要遠大于在一片新開發的空地進行建設;另一方面個別棚戶區相對比較分散,情況相對比較復雜,也成為了城市改建的難點。雖然棚戶區改造難度很大,但是為了能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發展,就必須盡快解決問題,逐步推進棚戶區改造的進程。
棚戶區改造,首當其沖的難點在于資金。棚戶區改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這些的基礎就是要有大量的資金資金保障,資金必須采用多種“供給”方式,才能保證棚改工作的順利進行,首先可以通過政策支持和市場機制有效結合,建立相關部門,實行單獨核算,發放債券募集資金,其次鼓勵商業銀行、社保基金、保險機構等積極參與,同時還可以向其他金融機構、開發商籌資,這些從根本上保障了棚戶區改造的深入推進。
棚戶區改造的另一個難題是要做好居民的安置工作,棚戶區居民大部分是城市的低收入者,在進行改建的過程中很多居民沒有可以居住的地點,導致很多居民對棚戶區改建不配合,導致工作沒有辦法順利進行,政府應該對相應的居民做好思想疏導,提供相應的租房津貼保證,不僅進行城市建設同時也體現對群眾的關懷。
只要解決資金和居民的安置工作,便可以逐步推進棚戶區改造的進程,改造棚戶區,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還有利于土地的高效集約利用,更可以從根本上加快城市的發展,切實解決民生問題,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促進社會穩定的發展。
2.城鄉結合部,城市和農村的交匯處,人員流動大,由此引發管理混亂,治安混亂,請你對管理治安談談看法。
城鄉結合部是城市與鄉村相互接觸、混合及交融的地區,流動人口多、亂搭亂建多、環境臟亂差,是城市管理的“老大難”地帶。城鄉接合部一直是城市的“治安洼地”,針對于城鄉結合部管理難的問題,之前采取過集中整治的方法,但屢治理屢反復,效果不佳。
由于城市的快速發展的需要,大量的流動人口居住在城鄉結合部,由于其人員流動性大,人員比較復雜,便會帶來一系列的管理問題,甚至還會導致城鄉結合部地區的犯罪率上升。如何尋找一種針對城鄉結合部治安管理的長效機制就成了保證城市穩定發展的當務之急。
城鄉結合部的治安管理不能再像從前一樣,采取集中治理的方式,這種方法雖然在短期內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在一段時間過后就會造成反彈,不但浪費了社會資源及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也沒有將問題妥善解決,那么探尋一種新型的管理方式將成為當務之急。考慮到城鄉結合部的復雜性,以及人員的流動性,必須采取一種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才能有效的將城鄉結合部管理好。作為城鄉結合部的基本單元,社區及村組成為了管理的重要部分。開創一種新型的社區式管理便可以有效解決。
想要利用好社區做好治安管理工作,可以從軟件硬件兩個方面同時著手。針對基礎設施的建設:
一方面可以在村莊建圍墻、安街門、堵路口、設崗亭等方式對進出村莊所有人員和車輛實行持證出入;做好相應的出人口登記工作。
另一方面在每個村建立村莊綜治中心,設立社區警務站、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站、巡防工作站和社會矛盾調處站;避免一些緊急事件發生后沒有辦法快速解決。
同時強化科技創安,將在各村統一安裝一定數量的監控探頭,在鎮、村分別建立監控平臺,實行24小時專人值守,實現村莊網上巡邏,加強社會面控制。
針對于流動人口的管理:
一是配備社區民警、專職巡防隊員、流動人口管理員和矛盾糾紛調解員,共同做好實有人口管理、安全防范、治安管理、信息搜集和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等工作
二是強化專職防范力量,在每個村對實有人口按一定比例配備巡防隊員和流動人口管理人員,發揮村防和“輔警”作用;
三是定期開展城鄉結合部的科技文化傳輸工作,豐富居民的業余生活,同時對居民做好治安防護的宣傳工作。
只要在城鄉結合部實行軟件硬件同時管理,兩手抓兩手硬,那么城鄉結合部的管理問題將在不遠的將來得以解決,成為城市安定發展的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