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福建省統一命題考試
教育學(小學及以下)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 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按活動機能可分為( )
A.接受性活動創造性活動訓練性活動
B.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個人活動、
C.長期性活動短期性活動臨時性活動
D.室內活動室外活動校外活動
2. 非制度化教育相對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變的不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 )
A.教育制度
B.教育范圍
C.教育理念
D.教育對象
3. 規范教育學誕生的標志是( )
A.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B.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C.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
D.凱洛夫的《教育學》
4. 《學記》提出了“君子之教,喻也”的觀點,下面的哪條原則體現了這一觀點( )
A.鞏固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5. 人的身心發展包括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的發展,心理的發展包括認知的發展和( )
A.意向的發展
B.情感的發展
C.意志的發展
D.思維的發展
6. 個別教師以學生上課搗亂為由,停止學生上課半天,這種行為侵犯了學生的( )
A.公正評價權
B.隱私權
C.學習權
D.人身自由權
7. 我國的課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容的總和及進程安排;狹義的課程特指( )
A.主要學科
B.各門學科
C.某專業學科
D.某一門學科
8. 傳授系統知識,促進學生發展的最有效途徑是( )
A.教學
B.活動
C.教育
D.實踐
9. 班級授課的特殊形式是( )
A.分組教學
B.個別教學
C.復式教學
D.現場教學
10.在學生學業評價的方法中,直接認知被評價者的最好方法是( )
A.測驗法
B.調查法
C.自我評價法
D.觀察法
11.班主任進行學生操行評定的基本依據是( )
A.學生守則
B.教育目的
C.班級公約
D.學校制度
12.對兒童品德的形成和發展起動力作用的是( )
A.道德認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13.外鑠論的基本觀點是人的發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我國古代外鑠論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莊子
14.備課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鉆研教材,二是了解學生,三是( )
A.組織教材
B.設計作業
C.設計教法
D.制定教案
15.教學過程首先主要是( )
A.交往過程
B.認識過程
C.思維過程
D.教育過程
16.學校課程通常是校長、教師來制定,采用的課程開發模式是( )
A.實踐一評估一開發
B.開發一實踐一評估
C.評估一開發一實踐
D.開發一評估一實踐
17.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在于職業角色的( )
A.個性化
B.專業化
C.社會化
D.多樣化
18.小學德育的基礎是(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理想教育
19.教育民主化是對教育的等級化、特權化和專制化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讓所有人都受到同樣的教育;另一方面,它追求( )
A.教育的現代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科學化
D.教育的自由化
20.課外小組活動人數根據活動的性質和參加者的愿望而定,一般是( )
A.10—20人
B.10—30人
C.20—30人
D.20—40人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0空,每空l分,共20分)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21.教學過程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檢查知識等幾個階段構成。
22.開展課外活動首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其次活動要__________,富有吸引力;再者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__________。
23.二戰后綜合中學的比例逐漸增加,出現了普通教育__________化、職業教育__________化的趨勢。
24.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是對全體公民實施的基本的普通——的教育,是培養公民 __________的教育。
25.小學階段的課程應體現普及性、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26.要辦好學校,提高教育質量,就必須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在時間上,大部分用于教學;在內容上,以——為主;在組織上,以__________為主。
27.我國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28.一堂好課的標準是: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正確的教學內容,恰當的__________,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和整潔的板書以及嚴密組織的__________。
29.自我教育能力由自我評價、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構成。
30.小學德育內容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勞動教育、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1.《義務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32.簡述學校教育在影響人的發展上的獨特功能。
33.簡述學生的義務。
34.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5.制約課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四、論述題(本大題10分)
36.有些教師認為:課外活動就是“第二課堂”,常常把課外活動變成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請用所學的教育學理論分析上述觀點,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課外活動觀。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 2.C 3.B 4.B 5.A 6.C 7.D 8.A 9.C
10.D 11.A 12.B 13.C 14.C 15.B 16.A 17.D 18.C
19.D 20.A
二、填空題
21.引起學習動機 領會知識
22.豐富多彩 創造精神
23.職業 普通
24.文化知識 基本素質
25.基礎 發展
26.間接知識 課堂教學
27.演示法 練習法
28.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29.自我激勵 自我調控
30.理想教育 集體主義教育
三、簡答題
31.(1)發展基礎教育; (2)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 (3)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32.(1)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作出社會性規范;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3)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 (4)學校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33.(1)遵守法律、法規; (2)遵守學生行為規范,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3)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4)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
34.(1)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意聯系實際; (2)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3)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 (4)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35.(1)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發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時代人類文化及科學技術發展水平; (3)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努力基礎及其可接受性; (4)課程理論。
四、論述題
36.總論:課外活動不是“第二課堂”。它是指在課堂教學任務以外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課外活動有自己的特點和作用。
分論:與課堂教學比較說明課外活動的特點和作用。
特點: (1)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自愿選擇性; (2)課外活動內容和形式的靈活多樣性;(3)學生在課外活動組織上的自主性。
作用: (1)充實學生的生活,擴大學生活動領域,密切學生與社會的聯系; (2)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特長; (3)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識和創造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