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
1、探究式學習可以分為( )和( )兩大類。從圖書館、互聯網等搜集信息即是一種( )學習。
2、兒童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探究本能,這是一種( )。
3、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教師首先要( ),這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新理念。
4、在科學探究問題的提出過程中,切實可行又效果良好的方法是教師( ),并通過( )和( ),使得后續的探究有明確的目標和內容,當然也可以由教師直接提出探究的問題。
5、1961年,美國教授施瓦布提出了與布魯納“發現法”相似的,但更具操作性的教學方法――(“ ”)方法。
6、( )是一個人對待某一事物的傾向性,通常表現為積極或消極、熱情或冷淡、好或壞。
7、“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核心理念是( )的思想。
8、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教材中應表現為( )性、( )性與( )性。
9、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應從活動( )、( )、( )三個方面著手。
10、( )是小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物體與物質的中介。
11、自然界中,物質的變化根據其是否可以恢復原狀來講,可分為( )和( )。
12、需長期積累才能實現的目標宜采用( )表達。
13、現代教育技術更加強調( )的教學觀點。
14、形成性評價與傳統教育評價的最大區別是在( )的拓展。
15、科學課程中“科學知識”領域的評價主要采用的評價方法有( )、( )以及( )和專題考查。
16、觀察是過程性評價的有效手段,其觀察要點以( )和以( )分為兩種。
17、用做檔案的方法做學生學業的全過程評價,這種評價法稱為( )評價法。
18、從教育測量學看,學科測驗可以分為( )和( )兩種,期末考試屬于( )測驗。
19、開發和利用科學課程資源的基本策略應以( )、( )。
20、( )是最重要的科學課程資源。
21、做一名合格的小學科學教師,需要多種不同的能力,其中最為重要的是( )、( )、( )。
22、小學科學教師除了對一個( )有較全面的經驗外,還需要有機會使自己對科學內容有廣泛的了解。
23、生物角宜布置于科學教室( ),以不分散學生上課的注意力。
二、判斷題。
1、科學認識是對無限發展客體的一定程度、一定層次的認識,總是在逼迫正確的答案,但永遠無法達到。( )
2、科學技術是一柄雙刃劍。( )
3、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指讓學生運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進日常生活的方式與習慣,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
4、光是一切顏色的來源,沒能光,也就沒有顏色。( )
5、由學生參加的活動都是親歷活動。( )
6、現代教育技術即是采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來實現教育的優化。( )
7、定量評價一般總要優于定性評價。( )
三、簡答題。
1、對小學生科學探究的要求是什么?
2、小學生科學探究的重點是什么?
3、為什么要重視學生探究過程中的合作與交流?
4、科學教育如何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5、在科學學習方面應培養小學生哪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6、不同年級學生探究活動的差別怎樣?
7、科學課程評價的最主要特點是什么?
8、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科學教師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四、論述題。
如何理解與體現“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