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人的潛能
B.人的價值實現的程度
C.人的心理素質改善的程度
D.有無心理疾病
16.以學生所在團體的平均成績為依據,根據其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來評價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評定稱之為( )
A.配置性評定
B.診斷性評定
C.常模參照評定
D.標準參照評定
17.在心理發展的進程中,同一機能特性在發展的不同時期會表現出不同的發展速度.這是心理發展的——特征( )
A.階段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異性
18.在學習“鳥”的概念時,老師用蝙蝠來說明“會飛”是鳥概念的無關特征。這使用的是( )
A.正例
B.反例
C.變式
D.概括
19.曾經被一條大狗咬過的人,看見非常小的狗也可能產生恐懼。這是(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獲得
D.刺激消退
20.智力技能的操作對象是( )
A.身體的運動系統
B.大腦
C.符號化觀念
D.具體的物體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l分,共20分)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21.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應包括生理、心理和__________等幾方面。
22.布魯納認為,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__________三個過程。
23.非測驗的評價技術有案卷分析、觀察和__________。
24.個人能用言語進行直接陳述的知識屬于__________知識。
25.個體自我意識的發展經歷了從生理自我到社會自我,再到__________的過程。
26.加里培林將心智動作的形成分成五個階段:一是動作的定向階段,二是物質與物質化階段。三是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四是不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五是
27.加涅提出了五種學習結果的分類,它們分別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和__________。
28.經驗類化理論強調__________的經驗或原理在遷移中的作用。
29.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稱為__________。
30.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__________。
31.群體動力表現為群體凝聚力、群體規范、課堂氣氛以及課堂里的__________。
32.認知策略中,將分散的、孤立的知識集合成一個整體并表示出它們之間關系的策略是__________策略。
33.任何問題都含有三個基本的成分:一是給定的條件,二是要達到的目標,三是存在的__________。
34.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__________。
35.問題解決具有目的性、__________和序列性。
36.現有研究表明,教師期望通過四種途徑影響課堂氣氛。第一是接受,第二是__________,第三是輸入,第四是輸出。
37.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是一個系統過程,該系統由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___________這三種活動過程交織在一起。
38. 遺忘的發展是不均衡的,其規律是___________。
39.以少數的學生為對象,一在較短的時間內,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可以把這種教學過程攝制成錄像,再進行分析,這種訓練教師的方法稱為___________。
40.在應用知識的具體情境中進行知識教學的一種教學策略是___________。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41.簡要分析學習策略的概念。
42.列舉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
43.認知發展與教學的關系表現在哪些方面?
44.簡述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觀點。
45.如何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46.在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標準時應考慮哪些方面?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10分)
47.結合實例分析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
2010年1月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福建省統一命題考試
教育心理學試卷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 A 2. B 3. A 4. C 5. D 6. A 7. D 8. B 9. C
10.D 11.D 12.B 13.C 14.D 15.D 16.C 17.C 18.B
19.A 20.C
二、填空題
21.社會適應
22.評價
23.情感評價
24.陳述性
25.心理自我
26.內部言語動作階段
27.態度
28.概括化
29.問題情境
30.道德行為
31.人際交往與人際關系
32.組織
33.限制或障礙
34.最近發展區
35.認知性
36.反饋
37.評價/反思過程
38.先快后慢.呈負加速型
39.微格教學
40.情境教學
三、簡答題
41.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的方案。這一界定明確了學習策略的四個方面特征: (1)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完成學習目標而積極主動地使用的。 (2)學習策略是有效學習所需的。 (3)學習策略是有關學習過程的。 (4)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制定的學習計劃,由規則和技能構成。
42.(1)教師的領導風格。 (2)班級規模。
(3)班級的性質。 (4)對教師的期望。
43.(1)認知發展制約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2)教學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3)關于最近發展區。
44.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力求成功的動機,一類是避免失敗的動機。力求成功者目的是獲得成功,他們最可能選擇成功概率為50%的任務。避免失敗者則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
45.(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 (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3)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4)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46.(1)判斷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況應兼顧個體內部協調與對外良好適應兩個方面。(2)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對性。 (3)心理健康既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過程。 (4)心理健康與否。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說是一個社會評價問題。
四、論述題
47.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有:
一、相似性。
二、原有認知結構。
三、學習的心向與定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