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遼寧省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心理學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l分。共1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1.1903年美國出版《教育心理學》一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標志著教育心理學的誕生,它的作者是
A.布魯納
B.斯金納
C.桑代克
D.班社拉
2.初中生的思維發展扳為迅速,抽象邏輯思維占據主導建位,但初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仍屬于 ( )
A.發散型
B.聚合型
C.理論型
D.經驗型
3.學生能力的發展水平存在個體差異,中等能力者后多,能力低下和極為優秀者很少,即能力發展水平呈 ( )
A.常態分布
B.正態分布
C.動態分布
D.偏態分布
4.根據心理學家維納的歸因理論,下列四種情況中屬于內部不穩定、可控歸因的是 ( )
A.能力高低
B.運氣好壞
C.任務難易
D.努力程度
5.把新的觀念歸屬于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聯系約學習稱為 ( )
A.下位學習
B.上位學習
C.并列結合學習
D.符號學習
6.根據福勒和布朗的觀點,教師成長過程中對師生關系、同事關系等同題的高度關注,一般是在 ( )
A.關注學生階罷
B.關注情境階段
C.關注生存階段
D.關注教學階段
7.如果JL童只有在正負強化或群體壓力的作用下,才表現出與社會要求相符合的行為,說明兒童道德行為的發展處于
A.自覺行為階段
B.心理趨同階段
C.模仿和順從階段
D.觀念行為階段
8.技能形成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進步的暫時停頓現象,即“高原期”,這一時期一般出現在()
A.練習初期
B.練習結束
C.練習后期
D.練習中期
9.20世紀60年代以來,心理學家開始以信息加工理論為基礎解釋記憶的存儲過程,提出記憶存儲系統模型,這一理論認為信息加工系統的核心是( )
A.短時記憶
B.感覺記憶
C.長時記憶
D.瞬時記憶
10.如果向學生提問:l加l在什么情況下不等于2。許多學生會感到非常困惑,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10進制的運算,影響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西素是 ( )
A.功能固著
B.動機強度
C.定勢
D.策略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9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9分。在每小題給出的五個選項中.有一項或二項以上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1.以學生為中心的教掌策珞是指學生遁過言身的學習活動發現有關概念或抽象原理的教學策路, 它主要包括 ( )
A.情境教學
B.發現式教學
C.掌握拳習
D.合作學習
E.計算機藉助教學
2.判斷教師自編測驗有效性的標準主要有 ( )
A.區分度
B.難度
C.覆蓋面
D.效度
E.信度
3.創造力和智力既有一定的相關性,又有相對的獨立性,以下對二者關系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創造住
B.低智商也可以有高創造性
C.高智商一定有高創造性
D.高智商也可能是低創造性
E.高智商不一定具有高創造性
4.個體心理總是由低級心理機能向高級心理機能發展,遵循自身內在的規律,同時不同心理系統在發展速度、發展水平和發生時間上也不相同,這說明個體心理發展具有以下特征()
A.特殊性
B.順序性
C.差異性
D.不平衡性
E.連續性
5.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提出能力的“三維結構垣論”,認為能力包括多個維度,即( . )
A.獲得
B.保持
C.內容
D.操作
E.結果
6.我國學者依據學習的內容和結果將學習分為 ( )
A.知識的學習
B.技巧和熟練的學習
c.情感的學習
D.以思維為主的智力的學習
E.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學習
7.成就動機是學習動機中最重要心理成分,奧蘇伯爾認為它主要由以下成分構成
A.追求成功的動機
B.認知內驅力。
C.自我提高內驅力
D.附屬內驅力
E.避免失敗的動機
8.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潔斯首先對遺忘現象做了系統而科學耵研完:下列項耳中與艾賓浩斯研究有關的是 ( )
A.無意義音節
B.節省法
C.經驗干擾
D.動機壓抑
E.先快后慢
9.下列關于技能特點的描述中屬于心智技能特點的有 ( )
A.連貫性
B.簡縮性
C.外顯性
D.內隱侄
E.觀念性
10.下列學勻策略中屬于組織策略的是 ( )
A.概括歸納
B.列提綱
C.利用圖形
D.利用表格
E.先行組織者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題中的橫線上。
1.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_________科學,其中學習過程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
2.發展心理學將個體心理發展劃分為10個階段,1-3歲是嬰兒期。_________歲是少年期。
3.有些人具有情緒穩定,不輕易外露,行動遲緩。冷靜踏實,富于計劃性和目的性等特點。他們的氣質類型是_________。
4.心理健康是指個體沒有防礙_________的困擾。能夠充分調動自己的最大潛能,妥善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良好狀態。
5.布魯納是美國著名的認知教育心理學家,他主張學習的目的在于通過發現學習發現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化為學生頭腦中的_________。
6.1956年-1957年,阿特金森對成就動機的結構,影響成就動機的各種變量進行了實驗研 究,提出成就動機的_________理論模型。
7.學習了,漢語拼音后再看英語,對英語字母的發音和語法學習會起干擾作用。這種現象稱為_________
8.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以突出事物本質持征的教學方式稱為_________。
9.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的內在關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的認知策略稱為_________。
10.柯爾伯格是美國現代心理學家,20世紀50年代他最先采用_________研究兒童的道德發展,提出兒童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11.學習動機中最重要的心理成分是_________。
12.技能形成的前提條件是學習和大量的_________。
13.道德認識的形成包括三個基本環節,其中_________是道德認識形成的關鍵。
14.在不同種類的活動中都需要具備的能力稱為一般能力,一般的_________就是通常所說的智力。
15.衡量自編測驗穩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標是_________。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性格
2.課堂心理氣象
3.創造力
4.技能
5.能力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 簡述學生學習的特點。
2. 簡述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3. 簡述我國學者關于問題解決階段的劃分。
4. 簡述品德的心理結構。
六、論述題
1. 試述推動個體心理發展的內在動力過程。
2. 結合教育實際談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