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圖中L為晨昏線。完成19~20題:
19. 若此時雅加達正午物體影子朝北,則()。
A. 葉尼塞河開始通航
B. 長江河口鹽度值為一年中較低時期
C. 南北半球大陸上的等溫線都向南彎曲
D. 北印度洋的洋流自東向西流動
20. 當θ角增大時,下列現象會發生的有()。
A. 我國雨帶向北方移動
B. 南極地區極晝或極夜范圍漸大
C. 孟買的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或縮小,悉尼的白晝時間逐漸增長或縮短
D. 黃赤交角逐漸增大或減小
2004年3月11日早晨(當地時間),當滿載著進城上班乘客的列車進入西班牙首都馬德里阿托查火車站時,突然發生爆炸,造成190人死亡,140多人受傷,根據材料回答21~24題:
21. 從材料中可以看出()。
A. 馬德里交通以城市公共交通為主
B. 馬德里城市布局太分散,加大了交通運輸的壓力,是不合理的
C. 西班牙農村人口增長過快,每天不得不進城務工經商
D. 西班牙城市化水平高,已出現逆城市化趨勢
22. 西班牙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大國,下列國家中,屬于西班牙旅游業主要客源國的是()。
A. 古巴B. 德國
C. 英國D. 日本
23. “3•11”馬德里恐怖襲擊給西班牙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下列產業中,受影響最大的是()。
A. 園藝業和乳畜業B. 采礦業和手工業
C. 旅游業D. 保險業和交通運輸業
24. 馬德里爆炸發生時,下列現象可信的是()。
A. 江淮地區的農民準備小麥播種B. 非洲熱帶草原的動物準備向南遷徙
C. 中國科學家正為北極考察作準備D. 內蒙古河套地區正準備防凌
由于房價太高,加之政府有力地調控政策,深圳市房地產的交易量從2007年8月開始直線下降。下圖是龍崗11月新開盤的某一樓盤的平面圖,據此回答25~26小題:
25. 開盤之日,3樓16套住房只成交了2套,在面積、價位等都相同的情況下,請你依據所學地理知識從采光、通風、噪聲、氣溫、懸浮物等方面判斷最有可能成交的是哪2套()。
A. A-4B. B-1
C. C-3D. D-3
26. 有一購房者考查了A-1戶型的1~30層樓的噪聲,結果發現:6~13層的噪聲較大,其中,噪聲最大是8~10層。就此現象,他詢問了當地理教師的鄰居,該地理老師的說法可信的有()。
A. 6樓以下,灰塵多,噪聲被灰塵削減了
B. 聲音依賴空氣傳播,13樓以上,空氣稀薄,傳到的聲音少,噪聲小
C. 6~13樓噪聲大,是因為6樓以上沒有樹木的遮擋,車輛產生的噪聲不能被樹木削減,而且交通車輛產生的噪聲的波長大體相同,產生了共振
D. 6樓以下,車輛的噪聲被樹木削減了
我國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國家,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澇災害發生,使國民經濟和人民財產蒙受巨大損失。據此回答27~29題:
27. 形成暴雨的條件主要有()。
A. 地形導致鋒面移動受阻
B. 豐富的水汽和強烈的上升氣流
C. 連續的低溫冷凍天氣使大量水汽凝結
D. 較長時間地受熱帶反氣旋控制
28. 下圖為某日8時地面天氣圖,該日午后可能出現暴雨天氣的地區是()。
A. 甲處B. 乙處
C. 丙處D. 丁處
29. 若此時雨帶在我國華南地區,則此時可能為()。
A. 11月初B. 9月初
C. 5月初D. 7月初
解放前,我國鐵路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鐵路里程只有2.2萬千米。解放后,我國鐵路建設快速發展。至2000年,我國鐵路通車里程達6萬千米。據此回答30~32題:
30. 對20世紀90年代修建的京九鐵路()。
A. 沿線地區農副產品、礦產資源和旅游資源都很豐富
B. 經過的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多于京廣鐵路
C. 對維持香港的長期穩定和繁榮有重大意義
D. 途徑11個省級行政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
31. 近年來,我國鐵路經歷了四次大規模提速。有關提速的觀點,正確的是()。
A. 能夠加大國家調控力度,增強運行安全系數
B. 能夠適應市場需求,增強企業競爭力
C. 只要增加火車頭牽引力就可以實現提速
D. 能夠改善鐵路行業經營狀況,提高服務質量
3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影響現代鐵路建設的主要因素是()。
A. 沿線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B. 氣候條件
C. 地形條件D. 交通網的合理布局
據中央電視臺記者報道,浙江省某鄉歷時5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下表所示。據表回答33~34題:
5年前概況5年后概況丘陵為主,土壤貧瘠修建大壩,引水入鄉,丘陵變島嶼糧食種植為主淡水養殖及加工為主砍伐林木嚴重,水土流失周邊山區及島嶼草木如茵生產、生活較封閉“漁村一日”的旅游項目十分火爆外出打工者眾多七家鄉鎮企業提供了眾多的就業機會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人均收入超過2000元
33. 促使本鄉發展淡水養殖及產品加工工業布局的有利條件是()。
A. 具有發展淡水養殖的充足原料
B. 優越的氣候和地表水條件
C. 周邊地區的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市場廣闊
D. 多山的地形
34. 該鄉情況出現巨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綜合治理了生態環境B. 進行了產業結構的調整
C. 勞動力素質的提高D. 自然條件的改變
讀全球人均糧食、土地生產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積指數圖。完成35~36題:
35. 圖中可以看出,近十年多來,提高糧食產量的途徑主要依靠()。
A. 增加科技投入B. 興修水利
C. 增加化肥使用量D. 增加耕地面積
36. 根據圖中信息,可以判斷()。
A. 農業生產環境污染持續加劇B. 世界人口持續增長
C. 水旱災害發生頻率增加D. 單位面積產量持續增加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8分)
37.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是。
38. 在我國,七月份青藏高原平均氣溫最低,主要是受的影響;一月份大興安嶺北段平均氣溫最低,主要是受的影響。
39. 農業生產與其他物質生產部門相比,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①,②。
40. 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和對工業的投入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2分,共6分)
41. 地理教育評價
42. 教案
43. 檢查性聽課
五、綜合題(30分)
44. 下圖為6月22日從北極點上空所見的太陽光照示意圖(部分),N為北極點,弧AB、AC、AD皆與極圈相切于A點。(10分)
(1)圖中能表示晨昏線的是,該段弧線是(晨、昏)線。(2分)
(2)該日,晝長達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區為,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區為。(2分)
(3)該日,A點的晝長為小時,C點夜長為小時,E點早晨時日出。(3分)
(4)如果此時全球剛好分屬6月21日和6月22日兩個不同的日期,則此時北京時間為時。(1分)
(5)此季節,南京和羅馬的氣候特征分別是。(2分)
45. 下圖是我國某鎮示意圖,該鎮位于河邊,上游水流湍急,北有高山,森林茂密,D為工業區,當地盛行東北風。據此回答:(10分)
(1)圖中B地6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為75°26′,則B地的地理緯度為。若在圖中D處計劃種植農作物,可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可種植的經濟作物是。(3分)
(2)若該鎮要建一個大型的園林公司,ABC三處最適宜的是處,原因是。(3分)
(3)圖中該鎮河流一年之內會出現兩次汛期,根據題中提供的信息,你認為這兩次汛期的原因分別是,。(4分)
46. 讀下圖,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0分)
(1)A、B兩地區面臨的突出環境問題分別是:
A,B。(2分)
(2)從氣候條件看,C、D兩地區發展種植業的不利條件分別是:
C,D。(2分)
(3)E處的地下水從埋藏條件看屬于,若抽取該處的地下水用于灌溉,可能會導致。(2分)
(4)C、F兩個傳統工業區,發展工業共同的資源條件是。(2分)
(5)從自然條件看,G國發展工業的不利因素是,有利條件是。(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