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簡述地理教育學研究的任務都有哪些?
30. 如何理解地理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關系?
五、教學設計(20分)
31. 根據下面所給圖和材料,編寫一道讀圖綜合題。
材料一長江三角洲以全國2.2%的陸地面積,創造了全國22.1%的國內生產總值。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區域。
材料二為促進上海海洋運輸發展,上海跳出長江口,在距上海浦東南匯蘆湖港約30千米的大小洋山建設深水港。
材料三2007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準位于我國中南部腹地的湖南省的長沙、株洲、湘潭等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探索在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的趨勢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為中部經濟的崛起打造新引擎。
【參考答案】
第一部分教育理論與實踐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 教學評價中量化法的形式包括:評語定量法、加權定量評定法、定量綜合法。
2.D[解析] 地理標準化考試題型包括:選擇題、填空題、是非題、連接題、排列題、讀圖題、問答題、綜合題。
3.C[解析] 標準化考試的要求:可靠性、有效性、實用性。
4.A[解析] 地理教學內容的選擇必須遵循下列原則:目的性、科學性、實踐性。
5.B[解析] 地理教育學橫向研究的內容包括:地理教育原理、地理教育工藝學、地理課程論、地理教學論、地理學習論、地理教師論、地理教育評價和地理教育比較研究等。
二、判斷題
6.×[解析] 地理知識信息的傳輸,主要是以語言的方式來進行的。
7.√[解析] 略
8.×[解析] 討論法是在地理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分組圍繞某一問題展開討論,以加深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學方法。
9.×[解析] 學習質量的檢測與評定,對深入教學研究,深化教學改革具有推動作用。
10. √[解析] 略
第二部分地理專業基礎知識
一、填空題
1.24海王星
2.溫帶海洋性平原、山地
3.洪澇干旱
4.農業勞動
5.物資集聚國內外
二、單項選擇題
6.C[解析] 正午時標桿影長與標桿長度相同,說明正午太陽高度角為45°。
7.B[解析] 如圖所示,到本世紀末中國的人口在不斷地增長。
8.A[解析] 略
9.C[解析] 資源越豐富,能供養的人口數越多,環境人口容量也越大;科技越發達,人們利用的資源越多,環境人口容量越小;社會分配制度等因素,對環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響。
10. C[解析] 略
11. D[解析] 根據等高線數值可以看出,河流由西南流向東北。
12. C[解析] 此圖山地坡度太大,不適宜修梯田。
13. B[解析] B線路坡度緩,可以盡量少占農田。
14. A[解析] 西氣東輸主要是管道輸送。
15. C[解析] 略
16. C[解析] M地在南半球的極地東風帶。
17. D[解析] 某日北京時間13時30分,M地60°E是9點30分,因此再次看到太陽位于地平線的時間間隔是21個小時。
18. A[解析] 北半球同緯度地區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19. C[解析] 題中描述的晝短夜長,晝夜差值比較大,因此為冬季。
20. B[解析] 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比較多。
21. B[解析] 海洋空間資源的開發利用最快的是海洋運輸,海洋運輸是傳統的利用方式。
22. C[解析] 目前海水運動具有開發價值的是潮汐發電和洋流發電;發展海水淡化技術,向海洋要淡水,是解決世界淡水不足的重要途徑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海洋石油開發迅速向海洋挺進,逐漸形成了嶄新的近海石油工業部門;海底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開采是一項投資多、難度大、風險大的工程,因此需要國際合作和工程招標。
23. A[解析] 略
24. A[解析] 印度緯度低,一年中采茶的時間比較長。
25. B[解析] 遷移擴散即通過個人或群體的遷移活動,把新觀念或新工藝帶到新的地區。這種擴散作用不僅傳播距離遠,而且同原文化區之間有很大間隔。
三、綜合題
26. (1)強冷空氣持續南下,氣溫異常低(或氣溫距平負值大),降水偏多。
(2)我國南方地區(或長江流域、華中地區)。
(3)阻礙交通,影響電力輸送,影響通信,危害農作物生長,影響人體健康。
27. (1)地勢較高,氣溫較低,易形成降雪天氣
(2)土壤鹽堿化土壤荒漠化
(3)地勢較低,氣溫較高
(4)凌汛較高緯度河段秋冬季節封凍早,冬春季節解凍遲,容易形成冰壩,阻塞較低緯度的河段來水,導致河水泛濫,決堤決口。
28. (1)熱量條件人均占有耕地少水源缺少
(2)A地區耕地面積大,人口密度小,人均占有量比B地區多
(3)大型、寬幅、高速、聯合作業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建設引水工程
四、簡答題
29. [答案要點] (1)總結已有成就,充實和完善地理教育學。(2)揭示地理教育的目的、任務、要求和地理教育的內容及特點。(3)探討地理教學過程中的教師素質和學生的學習心理。(4)研究地理教育實踐。(5)培養未來地理教師。
30. [答案要點] 地理教學過程是“以學為本”,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是重要的具有能動作用的要素。現代教學觀認為,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被動者,相反應該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也不是單純傳授知識的講解者,應該是學習活動的引路人。
(1)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指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擔任著認識主體的角色。這種主體作用主要體現在:
一是要表現出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二是表現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深入鉆研性。
(2)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的主導作用,從宏觀而言,表現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是組織領導者,決定著地理教學的內容、形式、進程和效果;從微觀來說,表現在激發學生認識活動的辯證轉化中具有引導作用。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差異,掌握處理教材的主動權,充分利用不同教學媒體的功能和作用,使處理后的教材內容,其規律、原理、層次、結構、重點、難度、深度和廣度等符合全體學生的實際;并在教學過程中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藝術,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實現教材所規定的任務。
五、教學設計
31. [答案要點]
(1)簡述長江三角洲城市帶形成的自然原因。
(2)簡述上海在洋山建設新港的主要區位優勢及其對上海發展的主要作用。
(3)崇明島在上海城市規劃中被定位為生態島區,你認為其適合發展哪些產業?
(4)十一•五規劃提出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協調區域發展,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四類區域。長江三角洲被列為優化開發區,請你簡要說明其經濟發展方向。
(5)與滬寧杭城市群相比較,長株潭城市群工業發展的優勢部門是,試分析其發展的主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