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解析] 略
7.×[解析] 建立一個學校地理教育、社會地理教育相統一的完整的地理教育系統,是擺在地理教育學面前的一個新的任務和要求。
8.×[解析] 在地理教學中,學生建立地理判斷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發現學習方式;另一種是推理學習方式。
9.√[解析] 略
10. ×[解析] 地理課程內容要體現地區性。
第二部分地理專業基礎知識
一、填空題
1.紐約蘇黎世巴黎東京
2.技術國際貿易
3.南南合作南北對話
4.國際貿易國際金融
二、單項選擇題
5.D[解析] 如圖所示,中緯度比低緯度多。
6.C[解析] 雅典在地中海沿岸,屬于地中海氣候,植被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7.B[解析] 火炬傳遞期間,北半球是夏半年,晝長夜短,南半球是冬半年。
8.B[解析] ②地所在為120°W,所在時區為西八區,故北京時間8日20時,②地所在為8日4時。
9.C[解析] 略
10. A[解析] 城市人口集中、工業發達,對環境的影響比較大。
11. C[解析] A點在烏拉爾山附近,東西兩側分別是西西伯利亞平原和東歐平原,地形相同;B點的附近是密西西比河,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灣;C點在剛果盆地,為熱帶雨林氣候;D點在南印度洋。
12. A[解析] A在烏拉爾山附近,是亞歐分界線。
13. D[解析] 世界主要的小麥出口國有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阿根廷、歐盟等。
14. D[解析] 略
15. B[解析] “水半球”的極點與“陸半球”的極點成對稱關系。
16. C[解析] “水半球”的極點與“陸半球”的極點緯度數相同,因此自轉線速度相同。
17. B[解析] 當夜半球與“陸半球”重疊最多時,北極圈附近出現極夜,說明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18. D[解析] ①帶為赤道低壓帶,盛行上升氣流,多降水。
19. A[解析] ③帶為中緯西風帶,從低緯吹向高緯,氣候溫和濕潤。
20. B[解析] 如圖所示,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動,說明是北半球的冬季。
21. A[解析] 二戰以后,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速度超過了發達國家,主要原因在于發展中國家城市經濟畸形發展和農村勞動力過剩。
22. C[解析] 略
23. B[解析] 城市環境質量下降,人們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及鄉村城鎮基礎設施完善,現代交通的發達是造成發達國家出現逆城市化現象的原因。
24. D[解析] 專屬經濟區為從該國的領海基線向外延伸200海里的海域。
三、綜合題
25. (1)122214
(2)A小于B
(3)低壓北半球為冬季,海上氣溫比同緯度陸地高,形成低壓
(4)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溫和多雨
(5)赤道逆流GEFH
26. (1)山地向斜槽部受擠壓力,巖石堅固,不易侵蝕,堆積成山地
(2)沉積巖兩翼先沉積,中間后沉積下部先沉積,上部后沉積
(3)承壓水靜態水資源
(4)2000
(5)A
(6)BACD
27. (1)黑土耳其
(2)冬季北部大高加索山脈阻擋了南下的西伯利亞冷空氣,南部黑海有增溫作用,氣溫偏高。
(3)①索契南臨黑海,屬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濕潤,降水量大。
②北臨大高加索山脈,山地積雪量大,加之山脈高大,滑雪道長,利于滑雪。
(4)①俄羅斯地處中高緯度,冬季漫長嚴寒,晝短夜長,一年中陰冷季節長達5、6個月之久。
②索契屬地中海氣候,夏季降水少,日照充足,有海水、沙灘、雪山、森林,旅游資源豐富。
四、簡答題
28. [答案要點] (1)地理教學方法的研究有利于地理教育職能的發揮;
(2)地理教學方法的研究有利于調控地理教學過程;
(3)地理教學方法的研究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地理教學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5)地理教學方法的研究有利于地理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
29. [答案要點] 地理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包括:(1)文、表、圖結合的規律;(2)地理事實與地理原理并重的規律;(3)綜合練習的規律;(4)地理知能統一的規律;(5)地理智育與德育統一的規律;(6)人文相關的規律。
五、教學設計
30.
(1)指導思想
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21世紀祖國建設的接班人。
地理學是研究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一門科學。地理課是高中學生必修和選修的課程。學習高中地理課程有助于學生觀察和理解整個世界,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適應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
(2)高一上冊地理總體教學目的
①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自然地理基礎知識。
②培養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維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夠獨立和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
(3)本學期教學任務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上冊教學。
(4)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上冊主要是自然地理內容,主要從自然科學角度研究地球。使學生認識處在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表層是由相互交錯、重疊的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巖石圈組成的。地球表層又是一個開放的、復雜的、巨大的系統,它不僅與宇宙有密切聯系,還與地殼以下的地球內部有千絲萬縷的關聯。
上冊共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讓學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運動,以及地球運動產生的地理意義。讓學生懂得宇宙作為人類生存的地球的環境,和人類自然有著密切的關系。
第二單元“大氣”主要讓學生了解大氣的物理化學性質和變化特點。大氣是天氣現象發生的載體,大氣的性質和氣候的形成有著密切的聯系。氣候的形成變化依賴于大氣的運動變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身運動特點。讓學生明白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第三單元“陸地和海洋”主要讓學生了解陸地環境和海洋環境的地理特點。使得學生明白陸地和海洋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保護陸地和海洋環境是迫在眉睫的環境問題。
第四單元“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是本學期最后一個單元也是一個總結性的單元。這個單元讓學生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活動認識到:人類的活動離不開地理環境,地理環境為人類提供資源,如氣候資源、海洋資源、陸地資源等環境資源。然而自然環境也有破壞人類活動的時候,會發生一些人類暫時無法抗拒的環境災害。比如氣象災害、臺風、地質災害、地震。人類在地理環境中應該利用好各種環境資源,同時也要預防各種環境災害。
(5)具體措施
①認真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并寫好教案。
②認真上好每一堂課:運用生產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文、插圖、閱讀材料、活動等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③布置適當的課外作業,并及時批閱、講解作業。
④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去認識、分析、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⑤適當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上課,并補充課外知識。
(6)課時安排
周次日期內容19.1-9.7第一章第一節地球在宇宙中29.8-9.14第二節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中秋節39.15-9.21第三節地球的運動(自轉和公轉)49.22-9.28第三節地球的運動(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59.29-10.5第三節地球的運動(專題 晝夜半球的判讀) 國慶節610.6-10.12第三節地球的運動(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地理意義)710.13-10.19第四節地球的圈層結構810.20-10.26第二章第一節 大氣的受熱過程和熱力環流910.27-11.2第一節大氣的水平運動——風和三圈環流1011.3-11.9中段考試1111.10-11.16第一節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和季風環流1211.17-11.23第一節氣候影響因子及對氣候的影響1311.24-11.30第一節幾種重要的天氣系統1412.1-12.7第二節水的運動1512.8-12.14第三節地殼的運動和變化1612.15-12.21第三章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差異1712.22-12.28第四章第一節自然條件對城市和交通線路的影響1812.29-1.4第二節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191.5-1.11第三節和第四節201.12-1.18期末復習211.14-1.26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