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現在 ( D )
A.強制性 發展性 基礎性
B.普及性 基礎性 發展性
C.強制性 發展性 普及性
D.普及性 基礎性 強制性
2.從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上來說,課外活動具有 ( B )
A.自愿選擇性
B.靈活多樣性
C.獨立自主性
D.伸縮廣泛性
3.個體在知覺、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等認知活動中加工和組織信息時所顯示出來的獨特而穩定的風格稱為 ( C )
A.認知策略
B.學習策略
C.認知方式
D.認知技能
4.以學習成績為中心,在教師指導下使用結構化的有序材料的課堂教學是 ( B )
A.發現教學
B.指導教學
C.情境教學
D.程序教學
5.福勒和布朗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把一名新教師成長為一名合格教師的過程按順序劃分的三個階段是 ( A )
A.關注生存→關注情境→關注學生
B.關注學生→關注情境→關注生存
C.關注情境→關注學生→關注生存
D.關注學生→關注生存→關注情境
6.在教師職業道德基本規范中具體體現社會主義道德基本原則的是 ( C )
A.依法執教
B.熱愛學生
C.團結協作
D.愛崗敬業
7.教師職業道德的主要價值來源是 ( D )
A.理想
B.信念
C.意志
D.道德
8.《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屬于 ( A )
A.教育行政法規
B.教育法律
C.地方性教育法規
D.教育規章
9.教育行政部門在接到教師申訴書后必須做出相關處理的期限是 ( C )
A.15天
B.20天
C.30天
D.40天
10.教學技能屬于 ( C )
A.心智技能
B.操作技能
C.交際技能
D.言語技能
11.介入教學是一種 ( D )
A.教學方法
B.教學技能
C.學習方法
D.教學技能訓練方法
12.隨著教學的進程,在黑板上展示教學的重點內容和細目,表現教學內容的結構體系,這是( A )
A.提綱式板書
B.重點詞語式板書
C.對比式板書
D.問答式板書
13.某教師上課過程中發現一個學生分心,便在講課的同時用目光凝視這個學生,引起了他的注意,促使其重新專心聽講。這位教師運用的是 ( B )
A.直觀技能
B.體態表達技能
C.提示技能
D.批評技能
14.“管理者既要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地影響個人,又要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這一原則是 ( D )
A.全員激勵原則
B.教管結合原則
C.協調一致原則
D.平行管理原則
15.主體性班級管理最直接的效果是 ( A )
A.提高班級管理效益
B.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C.發揮學生的主人翁作用
D.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16.小學階段的教學應側重的教學方法是 ( C )
A.講演法
B.探究的方法
C.直觀的方法
D.實習的方法
17.范例教學法的創造者是德國教育家 ( B )
A.第斯多惠
B.瓦·根舍因
C.赫爾巴特
D.韋特海默
18.暗示教學法的一個重要原則是 ( A )
A.愉快而不緊張的原則
B.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C.啟發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19.發展性評價的主要功能是 ( D )
A.選拔功能
B.甄別功能
C.鑒定功能
D.激勵功能
20.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狀態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連續的觀察,搜集研究對象的具體資料。這種研究方法是 ( B )
A.實驗法
B.觀察法
C.調查法
D.個案分析法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學校教育在影響人發展上的獨特功能主要表現在 (BCDE )
A.有效控制影響人發展的各種因素
B.加速個體發展
C.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
D.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
E. 對個體發展做出社會性規范
2.下列選項屬于心智技能的有 (BCD )
A.彈琴技能
B.閱讀技能
C.記憶技能
D.運算技能
E.體操技能
3.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是 ( CD )
A.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
B.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靈魂
C.衡量教師個人行為和品質的最高道德標準
D.不同社會教師職業道德相區別的根本標志
E.貫穿職業道德的一根紅線
4.教育政策的特點具有 ( BCDE )
A.戰略性
B.可行性
C.原則性
.權威性
E.政治性
5.課堂教學目標的表述必須具有明顯性、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理解層次的目標可表述為( BCE )
A.記憶
B.解釋
C.證明
D.復述
E.推導
6.教學口語應具備的特點有 ( ABCDE )
A.科學性
B.藝術性
C.思想性
D.啟發性
E.嚴肅性
7.通過常能訓練,可培養學生的 ( BCDE )
A.自愛能力
B.自理能力
C.自治能力
D.自護能力
E.自學能力
8.下面的觀點正確的是 ( BCE )
A.凡是給教師帶來麻煩的行為都屬于問題行為
B.問題行為具有穩定性
C.如果不采取適當的教育,在一定條件和誘因下,問題行為可能發展為變態行為
D.偷竊、打架等屬于人格問題行為
E.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家庭、社會文化、學校和學生四個因素
9.情境教學法提出的依據是 ( CDE )
A.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
B.知識和智力的相互作用
C.有意識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相互統一
D.情意和認知活動相互作用
E.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互統一
10.教學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 ( ABCDE )
A.研究課題的選擇
B.研究方案的設計
C.研究方案的實施
D.論文和報告的撰寫
E.研究成果的鑒定
三、判斷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是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 √ )
2.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說”。 ( × )
3.課程標準是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統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學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 )
4.學習過程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 ( √ )
5.復習形式多樣化、劃線和做筆記都是常用的復述策略。 ( × )
6.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根本依據是統治階級的利益在教育職業中的體現。 ( × )
7.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最高層次就是“慎獨”。 ( √ )
8.下位法服從上位法。 ( √ )
9.學?梢詫嵤┙逃姓幜P。 ( × )
10.結束技能的運用,目的在承上啟下,激發學生對下步學習的興趣。 ( × )
11.作業分析的技能是一種教學反饋的技能。 ( √ )
12.教學信息轉換就是把課本上的書面表達形式轉換為口語、體態、板書等表達形式。( √ )
13.對學生的激勵要盡量多用口頭表揚的方式。 ( × )
14.當一個人進行愉快的活動時再對他進行獎勵,會更增加這項活動對他內在的吸引力。( × )
15.少先隊學生社團的組織原則是“自我發起、自我管理、自我評價”。 ( √ )
16.一般來說,各種教學方法既有啟發性質,又有注入性質。 ( √ )
17.各種教學設計中最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教學方法。 ( × )
18.成功教學法的核心是形成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機制。 ( √ )
19.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就是選拔適合教的學生。 ( × )
20.形成性評價的基本思想是采取頻繁的反饋和根據每個學生的需要因人而異地進行評價。( √ )
四、 簡答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
1.我國小學德育的主要原則有哪些?
答:我國小學德育的主要原則有:①導向性原則(1分) ②疏導原則(1分)
③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2分)
④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1分⑤因材施教原則(1)
2.什么是講授法?小學教學過程中運用這一方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1分)系統連貫地(1分)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1分)。基本要求:①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1分)②注意啟發(1分)③講究語言藝術(1)
3.教師應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答:①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1.5分)。②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1.5)③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1.5分)。④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1.5分)
4.簡述影響態度與品德學習的一般條件。
答:(一)外部條件:①家庭教養方式(1分)②社會風氣(1分)③同伴群體(1分)。
(二)內部條件:①認知失調(1分)②態度定勢(1分)③道德認識水平(1分)。
5.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板書?
答:①目的明確(1分) ②布局合理(1分) ③呈現時機合適(1分)
④與講授相結合(1分) ⑤書寫工整,圖文規范(2分)。
6.如何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
答:①確立集體的奮斗目標(1分) ②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學校的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1分)③實行民主管理(1分) ④要注意強化感情(1分)⑤教師要真誠地愛學生(分) ⑥為學生找尋展示才華、增長才干的舞臺(1分)
五、案例分析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1.小劉到某小學工作以來注重尖子生的培養,培養的尖子生多次在全校學生詩歌比賽、演講比賽中獲得好的成績。但校長發現她經常對那些不聽課、頑皮、不講衛生的學生采取罰站、不許進教室、罰打掃衛生等措施懲罰他們。家長知道后,多次找她交換意見,但小劉不但不以為然,而且還對家長進行批評。試運用所學習的教師職業道德知識對小劉的做法進行分析。
答:①小劉的做法是錯誤的。(2分。②小劉違背了依法執教這一教師職業的基本道德規范。(2分) ③小劉違背了尊重家長這一教師職業的基本道德規范。(2分)
④小劉違背了熱愛學生這一教師職業的基本道德規范。(2分)
2.某鄉集資修建公共圖書館,要求每戶都要按份額集資。由于進度緩慢,鄉政府便向學校下了一道命令:凡是繳全了集資份額的家庭,其子女可以在學校正常上課,否則,一律要讓學生停課回家催家長繳集資款。什么時候繳了才能返校上課。結果,有個學校50多人的教學班只剩下10多名學生。教師無法正常上課,只好停課一周。
請從法律角度分析這一事件。
答:①鄉政府的做法是錯誤的。(1分)
②不繳集資款就停止學生上學,剝奪了學生的受教育權,違反了義務教育法,是違法的。(3分) ③教師的做法也是錯誤的(1分) ④因為學生少,而停止其他學生的課,侵犯了這些學生的受教育權,同樣違反了義務教育法。(3分)
六、論述題(本題共3小題,第1、2小題每小題13分,第3小題12分,共38分)
1.試論學生的本質屬性。
答:①學生是人(3分)。學生是能動的主體;學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主體;學生具有獨特的創造價值。②學生是發展中的人(6分)。學生具有與成人不同的身心特點:學生具有發展的可能性與可逆性;學生是具有發展需要的人。 ③學生是教育的對象(4分)。學生以學習為主要任務: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學生所參加的是一種規范化的學習。(說明:同2題說明)
2.結合教學實際,論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如何有效地進行知識概括。
答:①配合運用正例和反例。(3分) ②提供變式。(4分)③科學地進行比較。(3分) ④啟發學生進行自覺概括。(3分)(說明:不聯系實際扣3分,沒有展開論述扣3分)
3.為什么教育要以人為本?你認為在教育過程中應如何體現以人為本?
答:①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是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活動或專門培養人的活動。(3分)②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和卓有成效,必須建立在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基礎之上。(3分)③在教育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的合理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些不要求都涉及到,允許就某一點或舉例說明,只要論述合理既可)。